國內沒有自己生產的汽車,也就註定沒有汽車方面的產業鏈。
就像國內現在有幾家能製造輪胎的工廠,他們的工廠名字都是橡膠廠,而不是什麼輪胎廠。因爲人家主要經營的是橡膠之類的產品,並非只是生產輪胎。
江成一開始想自己努力讓一些東西國產化的,但他發現自己一個人的能力有限。發動機的曲軸問題,並不是說只有一條路子去解決。
但換條路子,比如不用機械加工用澆築的方式生產。那又直接是另外一個領域的技術了,而且普通材料澆築出來的肯定沒加工出來的好,所以又迴歸到材料問題了。
材料的問題江成解決不了,得專門研究材料的人來弄。
現在江成想試試,用汽車的製造能不能拉一批人進來。
比如昌城橡膠廠的,今年成立的工廠,本來辦廠的時候主要生產目標是雨鞋和雨衣。現在不也是因爲有托盤車的小輪子要加工,弄了一個新的生產車間嘛。
完全可以把他們拉到汽車輪胎的生產當中來,現在大家都是國營企業。說句難聽的話,失敗了也是國家兜底,大家都屬於旱澇保收。
可一旦成功了,那好處真的跟大家是息息相關的。
就像機械配件廠的周廠長,花了五六年的時間,而且還是在國內工業化的大趨勢下,發展到了總職工一千多人,行政級別也就是上升了一級。
但是江成的加入,先不說他設計出來的產品。光是升級了設備,短期可能沒多少變化。可因爲能加工了一些精密零件,會多出來很多精密零件的生產計劃訂單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就算沒有托盤車和千斤頂的生產,機械配件廠也會獲得迅速的發展。
因此周廠長只要穩住自己的位置,行政級別上升會快的很。現在來了一個廠書記,最多是讓周廠長少了一些權利,但同樣減少了他的責任。
可週廠長的級別和工資待遇是一點都沒少,等工廠再發展幾個月,他基本上就要調級了。不光是他,整個廠的所有領導班子可能級別都會有變動。
手動托盤車的車間還在招人呢,現在需要不少木工和焊工。那些中專學焊接的已經調過來不少,天天焊接鋼鐵托盤貨架子。
購買托盤車附帶賣托盤貨架,很多單位都會順帶買回去。
現在搞汽車,其他工廠也就是儘自己的能力搭一把手的事情。真的造出一輛不錯的車來,總不可能把他們踢出局吧,肯定是要合作的。
所以江成乾脆先讓周廠長去牽頭,把橡膠廠,電機廠,柴油機廠,彈簧廠,燈具廠等等。只要能用的上的單位,全部拉上。
而且柴油機廠和電機廠的設備和技術工人比機械配件廠的多很多,配件廠只不過是加工一些簡單的零件而已。
他們能生產外機殼,也就能加工出江成要的車身殼,江成現在要造的車又不需要整體車身,拼裝類型,除了車頂面積大一些,其他部位還是很容易弄出來的。
周廠長帶著江成來到了工業局,工業局在物資局旁邊,兩個部門來往比較密切。而物資局在哪裡呢,它在工業局旁邊。
工業局管的範圍不小,但就一棟二層的辦公樓,跟配件廠裡的辦公樓差不多大。因爲昌城是省會城市,這其實還是省級工業局,算是大的了。
像縣城裡的工業局,本來縣裡就沒什麼工業,可能就幾件辦公室,職工就十來個人。
工業局有不少科室,不同的問題找不同的分管部門。
現在江成是讓周廠長去牽頭拉一些人來造車,那麼就是屬於計劃搞一個什麼項目。那麼就是先找工業局的領導談這項目,領導認爲可行,就讓計劃科的人出面去把其他工業廠組織起來一起搞一個項目。
周廠長和江成來到工業局後,很快就見到了工業局的局長。工業局的事物並不繁忙,主要是國內工業剛起步,大項目一年沒幾個,小項目有些工廠可能私下自己就先搞了。
周廠長認識工業局的局長,在工業局不忙的情況下,有什麼事可以直接過來談。
“老周呀,這就是你們廠的工程師吧,真是年輕呀,早就想見一面了。”
“趙局長,我今天不就是帶他過來見你了嘛,不過今天可不是光來見你的。”
“趙局長你好,我是江成。”
江成很恭敬的在周廠長示意下跟趙局長打了一下招呼,別看這工業局的辦公場地規模不大,人家局長的級別可不低。也就是現在新中國成立沒多久,講究重生產,輕辦公。很多辦公單位講究夠用就可以,這工業局的房子也不是新建的,解放前應該也是一個什麼辦公的場地。
趙局長見到江成後說的早就想見一面還真不是客套話,江成來昌城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個人了,一個七級工程師是不錯,但作爲一個局長,工程師見過的不少。
主要是江成有一層留學生的身份,趙局長多少要關注一下。也就是因爲這個身份,江成要升級設備購買材料,周廠長彙報後,他出面讓飛機制造廠和某個工廠直接加工了一些零件。
後來江成搞出了托盤車,幫汽配廠設計出了三輪汽車的事情,都算是給他們贛省工業局長臉了。
“坐,有什麼事我們做著談,有什麼事,我們工業局能支持的一定支持。”趙局長客氣的說道。
“趙局長,那我就不客氣了,這次我和周廠長過來,主要是爲了造車~~。”
江成把圖紙從公文包裡拿出來,先說出了目前。然後~~。
周廠長反正像是一個旁觀者,坐在一邊聽著江成滔滔不絕的說著。
說實話,周廠長雖然佩服江成的設計技術,但更多是佩服他的口才。因爲周廠長技術水平不高,看不透江成專業方面的底。
但是論口才,周廠長感覺沒有人比江成會說。動不動就能把一件事說的熱血沸騰,把以後的發展說的如何的壯觀。
“趙局長,這車子不是我們機械配件廠在造,是我們贛省在造。工業在北方,但我們南方也不是吃乾飯的。”
“現在國內在不斷加強工業的發展,每年進口上萬輛車,但遠遠滿足不了國內的需求。每進口一輛車,要我們多少糧食去換。”
“我覺得我們不要怕走錯了,走錯了可以回過頭來,換一條路再走嘛。只要不是在原地不動,總能找到前進的方向的~~。”
周廠長聽著身邊江成在給趙局長的描繪,雖然他已經被江成忽悠過一次了,但還是被他的激昂慷慨語句給感染了。
讓人不由自主的覺得,就應該跟著他放手博一下,就算沒有成功,大家也努力過了,沒有遺憾了。
可關鍵是,一開始周廠長也沒想過造車呀。莫名其妙的讓人感覺自己不跟著江成造車,我就要失去了造車的夢想了。
“趙局長,我們要是把車造出來,得有多少工業企業受益。能解決多少人工作崗位的問題,這其實都不光是我們工業局的事情。”
“只要你點頭~~。”
~~
餅在越畫越大,畫到後面,就不用江成再畫了。多少要留些空間,讓你自己去想象那個美好。
江成這點畫餅技術,對於後世的一些老闆和HR來說,可以算是小兒科。你要是願意聽,一些老闆能從總共才幾個員工的公司,跟你慢慢談到公司上市,成爲多少強的公司。那時候你就是公司元老,是股東,是站在巔峰的人物。
而你要付出的就是在前期不要計較工資的多少,不要覺得一個人乾的好像是幾個人的活。
關鍵是這事對於趙局長來說,好像是付出很小,回報卻很大的事情。
江成要造車,可不是像第一汽車製造廠那邊那樣,車子還沒造,各產業鏈都配套好了,工人有兩三萬。
如果是那樣,趙局長可不敢頂著壓力,直接說在昌城搞一個汽車製造廠。人家搞第一製造廠,我們昌城搞一個第二製造廠什麼的。
“好呀,好呀。江工你有造車技術,讓我們市其他單位配合。我們昌城市就應該造車,我們市連飛機都能造,還怕造不出汽車。”
趙局長情緒高昂的說道,不就是拉一些企業過來配合嘛。雖然要拉的企業有點多,但第一汽車廠能舉全國之力造車,昌城舉全市之力造出屬於昌城的品牌汽車爲何不可。
昌城是省會城市,這邊的工業局也是省工業局,真有需求。周邊城市能用的上的工廠也拉進來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