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你快來看!”
就在魏子通和瘦猴陳幾個人站在樓蘭遺蹟上無所事事的時候,一旁的張立軍卻是叫了一聲。
只見他蹲在遺蹟城門旁的半個石柱子底下,用手一直抹著掩埋在石柱子底下的黃沙。
整個石柱子大約有兩個人高,最上面的頂端已經被歲月腐蝕,從中間斷成了兩截,剩下的一部分掩埋在黃沙下,上面的雕刻有一部分依舊是清晰可見。
石柱子下面則是一些缺角斷邊的石磚,每個石磚大約要比普通的石磚大出半個有餘,零零散散地鋪滿了整座古城。而在這根石柱子下面的這塊石磚,上面卻是有著一個不同於普通石磚的圓形小洞,小洞大約有一個小拇指粗細,周邊刻著一些條形複雜的線條,細看之下是一種鋪在石磚上的普普通通的線條,但仔細一琢磨,張立軍卻是發現了其中的一些不同尋常。
因爲這些石磚,或者說這些石磚上面的線條,張立軍卻是清清楚楚的見過!
“師兄!”
張立軍喊過來了魏子通。
“你看!”
張立軍指了指這塊被自己從沙子裡抹出來的石磚。
“這是?......”
魏子通皺著眉看了看這塊石磚,接著從地上抓起了一把沙子,對著石磚中間的小拇指小洞就灑了下來。
只見原本還沒有風的古城,在黃沙對著小拇指小洞灑下的瞬間,猛地颳起了一陣微風。這陣微風的幅度並不大,甚至只有蹲在小洞前面的魏子通和張立軍兩個人能夠感覺到,將魏子通手中的黃沙吹落了一段距離,接著歸爲了無聲。
魏子通和張立軍兩個人的表情,更是隨著微風吹起的幅度和黃沙灑落的位置變了又變。
“魏先生張先生,怎麼啦?”
樓蘭遺蹟的總負責人,美籍華人馬濤走了過來。
“這座古城你們研究過了沒?”
魏子通指了指面前的石磚。
“研究過了!”
馬濤說道。
“那這塊石磚上面的洞你們見過沒?”
“見過!”
馬濤點了點頭。
“算上這個的話,整個樓蘭遺蹟大約有六個,不,七個這樣的小洞!”
馬濤摸著下巴想道。
“七個!”
魏子通和張立軍一對眼。
“這座古城的地圖你有沒有?有的話拿過來給我看看!”
“有,二位稍等!”
馬濤笑了笑,從揹包裡拿出了一副地圖。
“這就是樓蘭遺蹟的地圖,上面關於這種石磚的位置都有明確劃分,大約有七個!”
打開地圖,只見上面清清楚楚的標誌著七個小黑點,小黑點的位置,正巧連成了一個湯勺的形狀。
“果然!”
魏子通和張立軍同時一鼓眼,面色大變。
“七星定樁,北斗連環,天玄北斗陣!”
……
天玄北斗陣,始傳於秦皇年間,是秦始皇手下術士徐福一手發明出來的,說到這天玄北斗陣,就不得不說說徐福這個人。
徐福這個人頗爲神秘,正史上記載不多,野史也寥寥幾筆,只知道他是秦朝著名方士、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
據傳,徐福曾上書秦始皇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乘坐蜃樓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衆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徐福則在當地之山——“嶗山”留下後代,後代改姓嶗或勞。
公元前210年,徐福再度率衆出海,來到“平原廣澤”,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爲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此後再也沒有返回中國,也有說徐福死於大海中之說。
而在這浩浩雜雜的歷史之中,徐福究竟去了哪裡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便是徐福曾經發明過一種陣法,這種陣法在道教歷史上頗爲有名,就是此刻魏子通和張立軍兩人所見的天玄北斗陣!
據傳說,此陣的來源便是由於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所致。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阿房宮。
阿房宮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處,咸陽市東南15公里處,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阿房宮被譽爲“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爲“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遺址範圍東至皁河西岸,西至長安區紀陽寨,南至和平村、東凹裡,北至車張村、後圍寨一帶,總面積15平方公里。
《史記·秦始皇本紀》裡記載:“始皇以爲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上林苑中。”可見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國之後,並沒有立即遷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經營先王的宮殿。“築咸陽宮,因北陵營殿,端門四達,以則紫宮,象帝居”。但隨時間的推移,首都咸陽人口急劇增加,渭北地區因受兩河(涇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滿爲患的感覺,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慮,在九年之後這纔有了重新建設朝宮的舉動。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病死,九月葬於驪山。秦始皇去世時,阿房宮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來,秦二世胡亥將所有刑徒都調往驪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四月,秦始皇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時的阿房宮工程已停工了7個月。爲實現先帝的意願,秦二世從陵墓工程中調出部分人力繼續修築阿房宮。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爆發,秦帝國危在旦夕時。在當時天下賦稅繁重、民不聊生和戰事危急的狀態下,阿房宮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於是,秦朝統治集團內部在阿房宮是否繼續修建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勸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宮,觸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問罪處死。(這也是李斯之死……)
秦二世三年八月,趙高作亂,將二世劫持在望夷宮,逼迫二世自殺。二世既死,阿房宮最終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