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230 過平康款轡

金光門大街上,氛圍越來越濃烈,隨著平康坊伶人們藝演的繼續,周遭所聚圍觀民衆們也越來越多,乃至於將近有數千之衆,當中還夾雜著車馬之類,將這一段寬達百餘米的橫街完全擁堵起來,並向左右排開很遠,而在更遠的街面上,還有人或縱馬或飛奔的湊向這裡。

李潼等人身在人羣圍聚的中心,左右仗身神情緊張的持杖將人衆隔絕在丈餘開外。另有同行勳貴子弟不知何處尋來一架馬車,直接將車幔諸類拆掉,恭請兩位大王登車坐觀。

“大王入京,人物革新,若是往年,哪能見如此盛態!”

除了盡情欣賞彩臺上歌舞戲技,衆人也不忘對少王交口稱讚,言談、神情之間更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崇拜。

如果說他們此前還是因爲少王的尊貴出身和嗣雍王熱情隨和,纔出迎隨行的話,那麼現在則完全是因爲河東王的個人魅力而崇拜得無以復加,深以能夠追隨在這樣的人物身後而自豪滿滿。

“當街戲舞,風情賣弄,這是北曲拙伎都不肯拋卻臉面輕作的賤戲。今日登臺,卻多是中、南兩曲美妙色藝,如柳娃、楊九、吳壇兒之類,各坐藝館,誇奇競豔,尋常豪客捐舍百金都或不能登入私帷,能品一二芳澤已經大大值得誇耀,不想今日身段曲折,各自出館、當街戲迎大王!”

一名勳貴子弟想來應是歡場常客,對於登臺羣伎如數家珍,語調都激動得隱隱有些顫抖。

神都舊年龍門典禮,太平公主扎臺集衆戲鬧,最近這幾年偶也有人效法,兩京之間交流頻繁,對於這種形式的樂戲倒不陌生,可今日參與遊戲的陣容則就實在有些誇張。

如果在別的地方,娼門伶人不論再怎麼色藝妙絕,也不過只是比較罕見的玩物而已。

可是西京長安城裡,最不缺的便是權豪、富貴之人,平康坊又是由來已久風月勝地,大凡能在其中豔名廣播的,雖然賤籍難免,但也多多少少都有那麼幾個權貴恩客,還真不是尋常人敢隨便放肆的地方。

所以自然也就有許多自命風流之輩,遊走坊曲藝館之間,但能邀得一二色藝俱佳的名伶青睞,便將之當作值得誇耀的自豪之事。當然也就不乏倡優女子抓住男人這一點獵豔心理而作自矜之態,吊高來賣,這也已經是歡場積久成俗的現象。

可是無論再怎麼自詡歡場高手之人,眼見衆多平康伎竟擺出如此浩大陣仗迎接少王入京,那也只能自嘆不如,根本連爭勝的心思都無。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權、財又或才趣高低能夠做到的事情。

“柳、楊之類,還只是後代色藝薄誇,莫大家纔是真正堂室中的高藝!舊年封禪泰嶽,更以民伶隨駕出行,大不是餘者能比,若非生戀平康故居不肯離此,否則早被東都權門厚禮邀請,調教傳藝家伎音聲!這樣的風月前輩,息聲年久,今日竟領銜諸伎,若非從行大王,咱們哪得如此榮幸!”

聽到平康坊里居然還隱藏著這樣的聲樂大能,一時間對那個首唱他舊調《逍遙王》的莫大家也是滿心好奇。

他往年所觀內教坊音聲,雖然色藝俱佳者不乏,但是較之這些真正市井色娛之類還是欠缺了幾分熱情與風味,端莊有餘而活潑不足。內教坊聲樂諸技漸染俗味,想來也是審美趣味所導致的風格演變。

彩臺上表演的歌舞戲樂,除了最先登場的那名莫大家之外,後續衆人或是因爲在這樣喧鬧的場合下有些拘束,單論技藝的話乏甚可誇,各有或輕或重的忙亂,但那種撩人遐唸的韻致卻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印象深刻。

彩臺上各類表演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除了飽覽這些平康伎們的聲色才藝之外,李潼也不免吃驚於原來不知不覺之間,他已經搞出了這麼多的後世詩詞名篇,難怪才譽高到西京這裡都有如此轟動,真是讓人慚愧啊!

再怎麼歡樂喧鬧的場合,也總有結束的時刻。將近尾聲的時候,那一名最先登場的莫大家再次登臺,又引起彩臺周圍一片叫好歡迎聲。

李潼這會兒近在臺前,便也擡眼認真望去,見這婦人高髻鉛華,姿容並不出衆,兼韶年不再,容貌或無可誇,但獨立於彩臺中央,哪怕身在這樣的環境中,都有一股恬靜安然,氣質靜美、似在歲月的洗練之下沉浸到了骨子裡。

那個被稱作莫大家的平康伎也正垂眼望向臺下少王,臉上閃過一絲驚異,然後便快速收回了視線,斂裙遙拜,然後起身開口清唱起來,唱的則是少王名作《洛陽女兒行》。

李潼聽到這篇詩作,多多少少有些不自然,這首詩倒可視作他與唐家娘子定情之作。結果他將自家嬌娘拋在郊外,自己卻騎著丈人厚贈名馬入城來享樂遊戲,仔細想想,這種行徑真的是有點渣。

那莫大家真的是不負盛譽,儘管沒有器樂的配合,但當歌聲響起,仍能引人入勝,雖然有姿色、年紀的短板,但所獲得的讚賞卻還遠遠超過此前諸伎。就連李潼在其歌近尾聲時,都忍不住舉手拍掌表示欣賞。

色藝誇稱,但若只是有色無藝,只會賣弄妖冶風騷,或能得稱一時,但終究情眷難留,只能流於下伎。

色與藝本就相得益彰,這個道理放之何時,放之何人都是如此,能例外者少之又少。比如李潼自己,如果只是憑著出身與刷臉,怕也不能被西京風月追捧至此。另晚唐詩人羅隱便吃了顏值的虧,慘遭迷妹嫌棄背叛。

至於臺上這名莫大家,則就聲藝高明到讓人忽略了其他,可見是真的不凡。

一歌終了,那位莫大家並沒有即刻落臺,而是款款行至臺前,面向少王俯身下拜:“妾等平康諸伎,雖然列籍娼戶,穢質卑賤,憑恃色藝謀生,未敢審度文辭才情之妙。歡客就場,多訪名王貴調,探悉人情雅好,知大王才趣風流,風月宗法。”

李潼聞言後便笑道:“倡優聲色,技藝娛人,塵世雜蕪之外,能作一方風月天地,消人勞頓,解人疲乏,既不是侵詐非分,也談不上穢質不堪。西京新抵,人物陌生,能得方家雅賞,領銜羣伎贈我聲色之娛,驅人逆旅彷徨,方家不必勞禮長拜,倒是小王要多謝你等羣伎盛情。”

那莫大家卻並不起身,而是俯首再拜然後繼續說道:“妾等平康坊曲賤流,此前未有一面之幸,能睹大王尊榮。但大王美歌傳世驚衆,卻厚贈我等衣食重恩,娼家或是儀風難誇,但也絕不會知恩不念。小陳聲色技藝,盼大王能會意歡愉。除此之外,另作斗膽妄請,西京本大王故庭,雖興遊於外,鄉人長念不斷,浮華陳設,也是期盼大王能有才思涌起,新辭筆花落賞平康風月!”

聽到婦人此言,且不說李潼感想如何,其身邊一衆紈絝子弟們一個個都變得興奮難當,各自拍掌叫嚷道:“西京風月,豈不如神都妙致可賞?平康美姝殷情求寵,當街作弄盛戲,深情傾注、驚豔坊間,大王能無一絲憐念?”

李潼聞言後也不拘泥,自車板上站起身來兩手平壓,使羣情稍作收斂,然後便笑語問道:“可有筆墨?”

眼見少王答應下來,那莫大家笑逐顏開,連忙回身呼喊,自有先前登場表演的平康伎手捧紙筆之類快步行來,入前跪拜在地,垂首不敢細睹少王。

莫大家上前調墨,一臉期待道:“不知大王是要翻新舊曲,還是要擴編新辭?”

“新舊各制一律,並由羣姝揀選所喜。”

李潼笑應一聲,臨臺而立,提筆緩書。喪居兩年多的時間,他對自身的學識、才技也做了一個比較系統的梳理,已經不太在意這種突然襲擊。更何況眼下閭里閒戲,倒也無需過分的莊重謹慎。

既入風月之地,自然不作他想,李潼提筆便先寫出一首教坊雜曲《長相思》,內容則就是風月聖手柳永的《京妓》:畫鼓喧街,蘭燈滿市。

少王提筆緩書,諸伎不敢近前細看,彩臺周圍不乏嘈鬧之聲,自有一衆勳貴子弟們橫眉怒指的壓制,生恐打擾到少王文思。

一辭寫完,李潼另抓新紙繼續寫下去:月華邊,萬年芳村起祥煙……這又是柳永的一首詞作《透碧宵》,講到風月雅話,柳永實在是其中方家,酬贈平康伎,簡直再合適不過。

兩篇曲子詞寫完之後,李潼便放下了筆,笑語道:“閒情雜調,不稱莊謹,協律翻新,擇日再讓門僕走送曲裡館居……”

他這裡還沒說完,旁邊獨孤信已經眼疾手快的湊上前來嬉笑道:“莫大家請張目看真,我是大王府下走員獨孤五,來日走送曲簿正是我,請告館僕可不要納錯別個!”

0051 《逍遙王》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118 從子昌嗣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101 出閣河東王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274 只待神都制命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258 曲江盛會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112 神都水深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223 軟飯香糯0180 豈能笑罵由人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398 狄公出手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447 嵩陽道大總管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184 洛陽女兒行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180 豈能笑罵由人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142 就怕有壞人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316 鸞臺給事中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159 皇孫李寶雨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355 大河漕幫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056 金吾衛大將軍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092 仇人相見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235 義伎捐金0068 食心婢子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304 待罪慈烏臺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261 不欺少年窮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077 永昌元年0289 竇七入彀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065 人情難測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067 協律頌今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
0051 《逍遙王》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118 從子昌嗣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101 出閣河東王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274 只待神都制命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258 曲江盛會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112 神都水深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223 軟飯香糯0180 豈能笑罵由人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398 狄公出手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447 嵩陽道大總管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184 洛陽女兒行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180 豈能笑罵由人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142 就怕有壞人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316 鸞臺給事中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159 皇孫李寶雨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355 大河漕幫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056 金吾衛大將軍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092 仇人相見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235 義伎捐金0068 食心婢子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304 待罪慈烏臺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261 不欺少年窮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077 永昌元年0289 竇七入彀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065 人情難測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067 協律頌今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合水县| 砚山县| 宝清县| 浦江县| 鲁山县| 土默特左旗| 巩义市| 衡南县| 梅河口市| 阿拉善左旗| 正宁县| 万安县| 巴中市| 石楼县| 中山市| 拉萨市| 台北市| 柳林县| 永吉县| 磐石市| 长宁区| 武定县| 武宁县| 通榆县| 靖州| 昂仁县| 上犹县| 海盐县| 积石山| 西林县| 衢州市| 道孚县| 泰宁县| 句容市| 柯坪县| 桐乡市| 宁陵县| 台北市| 克什克腾旗|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