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

王府外堂雖然賓客衆多,但內堂裡卻並沒有太多外人入此,甚至就連賞賜入邸的宮人們都被安排在了別處。主要是太妃房氏不喜躁鬧,也不想讓太多生人圍繞起居,因此哪怕今日大喜臨門,仍然只是家門內稍作慶賀。

家門三子一日並封親王,所以後堂裡雖然不如前院那樣熱鬧,但也是一派喜樂融融。不過一家人談笑間,好氣氛卻突然被破壞了。

原因是李守禮的生母張氏在談笑間突然說道:“三王少壯,一日並封,如今各爲封建之始,先王若泉下有知,必也能英魂含笑!難得雍王殿下邦國復封,歸籍有望。兄弟各據邦土,宗則爲親,國則爲友,一家三建,真是榮耀。”

這話本來也沒有什麼問題,所謂封建,便是封邦建制。

如今大唐爵制雖然不像古前那樣各自都有實際的封土,並能在封國中建立獨立的法律,僅僅只是各自佔有一部分戶籍租稅。

但總體上而言,仍然只有親王的封國纔可稱邦稱國,至於其他的嗣王、郡王等就要差了一些意思。

說的更具體一點,那就是三王可以各置家廟而自爲始祖,這是親王纔有的權力,其他級別的王爵則就只能祭祀自己這一脈得國之祖。

聽到張氏這麼說,太妃房氏也是微笑頷首,三子各自封建成宗,這對她而言也是一樁大喜。特別最小的兒子入嗣孝敬,是她心裡一個心病。

如今朝廷雖然還並沒有在禮法上承認三子迴歸本宗,但卻是將先王故爵重作冊授,在房氏看來,小兒子歸祭本宗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至於孝敬絕不絕傳,她並不怎麼在意,最重要是自家人能夠整齊。

但張氏接下來的話卻讓房氏臉色微微一變:“妾近日也多聽出入幾家閒人議論,言雍王雖然新冊,但後續還是有一些疑難。潞王如今在嗣,若雍王再合籍歸宗,則就難免會有易封亂禮的問題。妾近日也在暗忖此事,祖宗家廟自然不敢輕易滋擾,但生人卻能有就宜的餘地。

雍王自有壯功於家國,歸嗣當然。而潞王只是舊年從宜代事,本身也沒有足夠的才性高支家門,自退讓禮,既能助成家事,也是兄友弟恭的美談。妾願與潞王別庭自立,以待雍王歸家主事。”

張氏一番話緩緩道來,一邊說著一邊偷窺房太妃的神情,但講到這裡的時候,神情中仍然難掩一份激動。

張氏這一番話說得初聽倒是不失誠懇,但聽在房氏耳中,卻下意識覺得有些不妥。

她倒沒有深作回味,只是擺手道:“朝廷如此設封,或有存心幽隱的權衡,當中的確多有混亂,未必是咱們這些婦人能夠感思周全。雍王歸宗與否,也並非能夠私庭決斷。但別庭自立之言,絕對不可輕說!如果爲了歸宗主事,就驅逐在嗣的兄長,這對雍王聲譽損傷實在太大!”

“終究是要如此,不過早晚的區別。雍王自是家門的柱石,又身領先王故國。無論是爲美玉能夠留守宗中,還是家廟不受騷擾,太妃難道忍心讓雍王久立別家?”

張氏講到這裡,神情顯出幾分悽苦:“一家人自應當分甘同味,熬過了往年的悽苦,能夠共榮於當下。妾也別無所求,只盼自身捨出的這一具骨肉能夠福樂無憂。潞王凡所經歷,難免簡慢大意。既然眼見到這是必作的後事,又何必再困於俗情?

太妃關心雍王的聲譽,這誠是母性慈厚。但潞王雖然德性不高,畢竟也是承歡膝前的孩兒。妾懇求太妃能夠再施眷顧,成全這個孩兒知禮恭退的一點名聲,讓他能夠自己言退,不要爲勢所逐。”

房氏聽到這裡,眉頭緊皺起來,初聽倒是感覺張氏這一番話也的確是用心良苦、顧全大局的同時又給自己的親生骨肉爭取一點從容,但是心裡又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她跟張氏算不上是親密無間,但這麼多年一起生活下來,對其脾性也是頗有了解,只覺得這一番話由張氏說出來,感覺總有些怪怪的。

想了想之後,房氏並沒有直接回應張氏的請求,而是不動聲色道:“咱們這些閒庭婦人,外事還是不必多作過問。兒郎早已經能夠承擔起家務重擔,或許早已經有了全盤的計議,貿然開口乾涉,未必是好。”

張氏聽到這話,神情便有幾分激動起來,直接自席中站起,語調也不想剛纔那樣苦口婆心,而是有些尖銳起來:“太妃所慮,無非雍王聲譽而已。妾也已經言明,讓潞王主動棄事,只求幾分退的從容。

雍王的確性尚勇武,能夠操弄大勢,家業所以迎來轉機,全在雍王籌劃,妾也身懷感激。但就當妾是孤僻狹計,太妃能夠安心領受兒郎捨命搏求的富貴,但妾卻做不到!不受身孕之苦,能有鑽心之痛?妾知潞王犯險弄事之後,真是怕得寢食不安……

妾不盼他能領袖人事,只盼他能安享餘生,太妃連這一點從容都不肯舍,難道我母子真的畢生只能給人作墊腳的石階?”

“你、你說什麼?我、我何有……”

聽到張氏如此直白的指責自己身無所處而不愛兒郎,房太妃臉色霎時間轉爲慘白,擡手指著張氏,氣急之下竟是口不能言。

兩方談話隨著語氣加重,自然傳到了側廳,側廳裡潞王妃獨孤氏、雍王妃鄭氏並李幼娘和其他家眷們聽到吵鬧聲後,也都紛紛走進正廳裡,看到這副模樣後,一時間也都不敢多說什麼。

鄭文茵擡手示意獨孤氏先將張氏引出,她則上前要將房太妃扶回內室,並強笑道:“今日家門大喜,凡事溫言能決,何至於失了和氣。”

獨孤氏也附和著說了兩句,正待上前拉起張氏,然而她手腕卻被張氏反手握住。

“兩位王妃不必急於逐我,今日一腔忿聲也不是爲了其他!太妃端坐高堂,但用心卻太不公允,潞王、雍王都是悉心長成的孩兒,教養上已經分出了長短,如今還要強壓著潞王爲雍王墊足……”

“讓她說、讓她說……我沒有孕養孩兒的榮幸,沒有福澤惠於家門,本就是一個天厭的棄婦……但今日,誰也別想恃著蠻橫將醜惡鬧出家門!你有什麼惡語,我在堂上生受,但敢有片言流出堂外,就算守禮恨我餘生,也要私決了你!”

房太妃這會兒已經是滿眼的淚水,推開了入前攙扶的王妃鄭氏,站起身來直望著張氏。

兩人言辭越來越激烈,同在堂中的兩名王妃一時間也是一臉的尷尬情急,不知該要如何勸解。

正在這時候,李幼娘突然一拍腦門,指著張氏怒聲道:“我聽出來、記起來了!前日內宅有人來訪,是張阿姨你家故親,細言要跟清河張氏合籍,只恐你家門庭不高,所以要把二兄帶出家門,原來是你自己要做一個潞王太妃!”

突然被李幼娘叫破心跡,張氏一時間氣勢消了許多,但片刻後又瞪眼叫嚷起來:“你小娘子人事不曉,不要胡說!潞王終究是我辛苦孕成的孩兒,往年在嗣宗中,雖然朝夕相見,我不敢竊占一分身爲人母的榮光!但潞王今日的富貴,那是捨命搏來,太妃只是坐享成功,難道漢王、雍王還不足養你?把我的孩兒還我……”

“阿母,你不要說了!”

正在這時候,李守禮終於衝入了堂中,向來粗枝大葉的他,這會兒一臉的悲痛淚水。

他走進房間裡,撲倒在張氏足邊,一邊重重的叩首,一邊悲聲說道:“只是兒子無能,居然讓阿母集聚這麼多的怨苦不能覺出,如今卻化作利刀剜刺至親之心!不怪阿母惡語,兒子無能、兒子不孝……阿母再發一聲,我便將此一身血肉奉還!”

說話間,他便解下腰間割肉小刀,直接擡臂割去。隨後趕來的李潼見狀一慌,忙不迭擡腿踹倒李守禮,摁住他的手腕將小刀奪下來。

李守禮悲哭著掙扎,又從地上爬到房太妃足前,額頭砰砰的叩打著地面,嚎啕哭道:“兒子不孝,讓娘娘遭受這種指摘……只是我自己無心、無能,求娘娘不要怪罪阿母失言……”

李潼轉頭狠狠的瞪了張氏一眼,同樣也跪在房氏面前,沉聲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是兒子失察,只知誇耀於外,竟不知人情已經擾至內庭。奸邪惡言,娘娘千萬不要入心!兒等失怙年久,非娘娘養教,幾能成人?當中甘苦,銘刻心扉,絕非邪言更毀!娘娘切勿氣動傷身,使親者悲痛……”

房氏低頭看著兩個兒子,眨眨眼抹去眼中淚花,想要擠出一個笑容,嘴角抖了幾抖卻終究沒有笑出來。她彎腰捧住李守禮嚎哭到扭曲的臉龐,顫聲道:“不怪你、娘娘不怪你……你阿母所言,是有幾分在理。但是,二郎啊,人世間的辛苦,你所受仍少。沒了你兄弟幫扶,娘娘怕你孤弱難支啊……你們兄弟,雖不是我骨肉,但卻是我性命,只要娘娘仍在,便不準你們兄弟失和,爲人見笑!”

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446 白刃不相饒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212 獨不見,自惶恐0292 留財不留人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227 名馬梨花落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001 大唐宗王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295 無妄之災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378 坐皇帝,立皇孫0222 吐谷渾王族0294 門人遇襲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027 南衙北衙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090 家賊難防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149 舊事再起波瀾0130 少王邪才妖異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092 仇人相見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078 死而無憾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291 獻業求命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304 待罪慈烏臺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058 薛師懷義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286 竇七暴斃
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446 白刃不相饒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212 獨不見,自惶恐0292 留財不留人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227 名馬梨花落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001 大唐宗王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295 無妄之災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378 坐皇帝,立皇孫0222 吐谷渾王族0294 門人遇襲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027 南衙北衙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090 家賊難防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149 舊事再起波瀾0130 少王邪才妖異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092 仇人相見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078 死而無憾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291 獻業求命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304 待罪慈烏臺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058 薛師懷義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286 竇七暴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港市| 邮箱| 蓬莱市| 商河县| 邢台市| 栾川县| 即墨市| 南靖县| 尼勒克县| 天等县| 广东省| 神农架林区| 康乐县| 怀化市| 临汾市| 台北县| 漳州市| 布拖县| 通化县| 且末县| 绩溪县| 和平区| 即墨市| 丁青县| 当雄县| 垣曲县| 霍城县| 财经| 隆德县| 宁国市| 汨罗市| 岳阳市| 阳西县| 松江区| 分宜县| 德惠市| 泸定县| 南通市| 崇义县| 嘉禾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