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

“圍殺突厥賊衆,不得縱走一人!”

契苾明本就沒打算要與突厥善了,不過是顧忌那些唐人性命,此時俘虜已經接回,再見突厥陣勢自崩,更無遲疑,再不理會那惶恐拜於馬前的突厥梅錄,直接再下殺令。

概不留俘,本就是唐軍今次作戰所接受的最高指令,所以儘管眼見突厥貴人出降,也並不有損戰意。特別是在見到突厥賊衆竟將大唐平民性命作爲要挾的時候,心中更是憤懣難當,此時得聞中軍號令,便再無顧忌,奮起餘勇,直向突厥賊陣殺去。

突厥軍衆於戰場敗退,本就志窮,且敗退回營陣不過短時,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重整部伍,又在此時營陣內部爆發內訌,士氣更是一泄無疑。

或還憑著一點求生之念不願屈服認命,奮起餘力向四邊衝殺,一時間有些地方倒也衝破了唐軍的戰陣封鎖,逃往郊野之中。畢竟此地唐軍不過五千之數,能夠仗著勢力壓制突厥,但若說將突厥近萬之衆完全封鎖圍困,也很難做得到。

此時的默啜早已經換了一身尋常營卒的裝扮,身邊所追從也只有近百之衆,此時遊弋在營陣外圍,窺得一方唐軍封鎖之勢被衝散,便直率親信從此處衝殺而出。

這一處唐軍軍衆幾百人,凡視野所見之敵,俱都迎頭而上,揮刀劈砍。此時早已經潰不成勢的突厥軍衆們,唯知拼命逃散,更難以軍法勒令約束。這樣的敵人,自然不是仍然戰陣紮實的唐軍對手,凡所當面,無不拋屍。

但人力畢竟有窮,就算唐軍此際再怎麼悍勇無敵,能夠劈殺的唯有眼前之敵,但對於從更遠處潰逃於外的突厥軍衆,則就追之不及、力有不逮。

默啜一行借了這短時間的混亂,成功衝出了唐軍對此處戰場的封鎖,回首再望時,只見戰場上唐軍已經在有意識的收縮戰線、擠壓突厥軍衆的活動空間。

至於那些早已經喪失了軍令約束的突厥軍衆們,則就擠在河灣處那漸顯逼仄的空間中,完全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真正能夠逃出戰陣的,只是少數。

“可汗,還是從速離此,若唐軍回身再追,更有大禍!”

跟隨默啜一起衝出戰場的野恭眼見默啜神情灰敗,頗有流連不捨的意思,忙不迭開口勸道,並上前托起默啜坐騎的繮繩,便用力拖曳起來。

“今日之敗,我必十倍奉還!”

默啜聞言後,臉上閃過一絲頗有痛苦的決絕,接著便揮起馬鞭,直向戰場東南方向遁逃而去。

他今次所以棄軍而逃,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惜命,而是在聽到幾名部落小酋的勸諫後,意識到再戀戰於此、已經很難再有好結果。

從實際的戰力對比看來,此境突厥軍衆無疑是有著與唐軍繼續鏖戰的能力,但默啜還是低估了那些突厥小酋們對於唐國發自肺腑的忌憚與畏懼。

幾十年前的失敗,讓這些突厥貴人們至今不能釋懷。眼下這些突厥貴人們,既有對先輩榮光的惋惜與追慕,又對結束突厥霸權的大唐既恨且畏。

這種複雜的心理,落實在實際行動中,那就是如果能有機會咬上唐國一口,這些突厥貴人們絕不惜力,人人樂此。可一旦面對唐國的打擊報復,他們便驚慌得不能自已。

此番突厥南下,殘殺俘虜了衆多唐國的民衆,更洗劫了唐國的府庫,還煽動其許多內附胡部的動亂,這無疑是已經將唐國得罪到了極點,彼此之間已經完全的和氣無存。

但就在這樣的局面之下,那些部族小酋們居然還幻想著要與唐國進行談判,以求活命,這樣的想法簡直就是愚蠢至極,異想天開!

但無論這想法再怎麼愚蠢,默啜卻不能等閒視之,因爲這是那些部落小酋們在生死關頭真正的心意體現。

大概在他們看來,強大如頡利可汗,都要入唐蹈舞求活,他們這些部族小酋,本來也都是生活在唐國羈縻之內,偶因不忿,成爲跳戶出家的野狗,眼下再回到大唐管制之下,似乎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唐國的羈縻邊策,包容百族,早年間頡利可汗兵臨渭北,逼迫唐國皇帝簽訂城下之盟,但在放棄自尊之後,仍能在唐國的庇護之下了此殘生。這也是許多胡部雖然怨唐反唐,但在力有不支後又向唐國投降的一個原因。

當然若僅止於此,倒也不至於讓默啜拋棄全軍而輕裝出逃。他甚至不需細思,便能勾勒出這些人內心裡更進一步的想法。

唐國的羈縻政策雖然寬容,但也並非能夠包容百罪。今次突厥入寇原州,的確是狠狠的得罪了大唐,更不要說他們這些復國遺民在唐國眼中本就罪加一定。

因此想要活命,單單的投誠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更多的表現。作爲突厥現任可汗又統軍在此、而且力主此次入寇原州行動的默啜,自然就是這些人獻給大唐朝廷最好的禮物。

就算這些人眼下還未有此類想法,但唐國大將也一定會提出類似的要求。默啜新汗繼位,本就恩威不著,再加上此時的鬱督軍山牙帳中還有葉護咄悉匐留守,就算將默啜獻給大唐朝廷,汗國仍然後繼有人,那些人賣起默啜來,絕對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這纔是默啜逼不得已,要棄軍出逃的真正原因。隨著唐國的援軍在他計劃之外突然出現,基本上就宣告著他今次冒險入寇唐國的行動已經算是失敗了。

默啜並不畏懼承擔失敗的代價,畢竟這本就是他的選擇。他甚至已經做好了慘敗而歸、回國向牙帳羣臣請罪的準備,但卻絕不甘心因此一敗就放棄掉未竟的霸業,使自身成爲一些鬥志軟弱之人向唐國求活的籌碼!

且不說棄軍而逃的默啜,河灣此處的戰鬥隨著突厥本身營地的譁變一時間變得更加激烈起來。但是很快的,這種戰鬥烈度便快速降低下來。

其實經過將近大半天的苦戰,唐軍將士們也已經是人馬疲乏、將難爲繼。

可對面的突厥則崩潰的更快,除了一開始動亂剛剛爆發的時候,有一些突厥軍衆趁著唐軍合圍之勢未成而衝出了唐軍的包圍,剩下那些突厥軍衆們則是一鼓而竭,完全沒有了繼續戰鬥的氣力與士氣,眼見衆多同伴被唐軍所屠戮,許多人紛紛棄械伏地請降。

唐國驕悍強盛,的確是一個可恨的敵人,但向唐國投降,其實也並不是一件多麼讓人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是突厥上下普遍的看法,畢竟河曲六州還生活著足有十幾萬賬的突厥遺民,至於其他雜胡,則就更加的不可勝數。投降唐國,未必是死,負隅頑抗,則必不活,這基本上已經是突厥人的一個共識。隨著衆多突厥軍衆伏地請降乞活,唐軍在正面戰場上所承受的壓力更小,得以集中力量繼續清剿戰場上仍存頑抗之志的突厥遊卒。

再悍勇的戰士,一但鬥志全無、主動的拋棄掉手中弓刀,則骨氣、尊嚴也都一併拋盡。

哪怕眼見到手足同袍在自己面前不斷的遭受屠戮,也都全無同仇之念,非但不敢再揮戈抵抗,反而在心中暗暗埋怨那些同伴們不識時務。如果大家都能放棄抵抗,便可以讓唐軍更早的停止殺戮,也能讓他們更早的知曉接下來命運如何,不必再忐忑等待。

很快,馬嶺坡下的戰場上便再也沒有仍敢遊蕩逃竄的突厥軍衆,除了大量的陳屍之外,足有數千突厥賊衆棄械而降。

一場大戰後,唐軍人馬也是疲憊不已,但輝煌的勝利給人心帶來的鼓舞,足以讓他們暫時忘記疲憊。清掃了一些不恭賊衆後,他們又結成百人隊伍在戰場上收撿突厥軍衆所遺落的鋒戈。

另有騎兵結陣,用長槍、馬鞭將那些投降的突厥軍衆們驅趕到苦水河畔,並順便勒令他們沿途解下甲衣戎袍。

到了這一步,那些投降的突厥軍衆已經隱隱感覺到不妥,因爲到現在爲止,唐軍統帥仍然沒有對他們這些降衆有絲毫交流。但是出於對唐國長久以來羈縻包容諸胡降人的態度,內心仍在不失僥倖的自我安慰。

可是當這幾千突厥軍衆於河谷排列起來之後,唐軍軍陣中再次響起了衝鋒的號角聲。

“犯我疆土,虐我生民,殺!凡悖大唐律法者,一個不留!”

契苾明擡手一揮,戰馬鐵蹄便向那些早已經鬥志全無、片甲不存的突厥軍衆們飛踏而去。無論殺俘祥或不祥,這些突厥孽餘本就是靠著飽啖唐人與諸胡血肉而自肥壯大的天厭之人,若不殺之,則天道不公、王道不威!

日落之前,河灣處的屠殺漸漸結束,再看去,坡嶺俱成赤土,川流爲之泛紅。看一眼屍橫遍野的修羅場,契苾明沉聲道:“今日暫歸馬嶺堡休整,明晨收割首級,築成京觀,以關內道大總管令傳告四野諸夷入堡來叩,逾時不入,即爲賊黨!”

0192 太平公主登門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316 鸞臺給事中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242 蜀女有才0150 俱入彀中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122 枯禾逢甘霖0320 高句麗遺民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248 太平積忿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098 禁宮隱細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036 身不由己0076 祈求長生0121 徐敬真引誣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037 春官武承嗣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588 殿下豐姿,繪影護身0038 水漲船高0090 家賊難防0047 向陽而行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269 西京此夜驚魂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234 刑威如玩物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206 一支穿雲箭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114 友誼的河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038 水漲船高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417 搶位政事堂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123 兵事再興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011 仁智院家人們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432 達則兼濟天下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211 不宜輕沾俠名0034 狄公滿腹荊棘0168 大兇出洛,人共殺之0035 嬌花藏毒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
0192 太平公主登門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316 鸞臺給事中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242 蜀女有才0150 俱入彀中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122 枯禾逢甘霖0320 高句麗遺民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248 太平積忿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098 禁宮隱細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036 身不由己0076 祈求長生0121 徐敬真引誣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037 春官武承嗣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588 殿下豐姿,繪影護身0038 水漲船高0090 家賊難防0047 向陽而行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269 西京此夜驚魂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234 刑威如玩物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206 一支穿雲箭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114 友誼的河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038 水漲船高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417 搶位政事堂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123 兵事再興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011 仁智院家人們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432 達則兼濟天下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211 不宜輕沾俠名0034 狄公滿腹荊棘0168 大兇出洛,人共殺之0035 嬌花藏毒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烟台市| 突泉县| 上虞市| 烟台市| 固安县| 武安市| 炉霍县| 岳阳县| 雷州市| 翼城县| 贵州省| 永修县| 车险| 金溪县| 米林县| 施甸县| 榆社县| 灯塔市| 拜泉县| 兴安县| 赞皇县| 开鲁县| 巴林左旗| 石家庄市| 永平县| 托克逊县| 新疆| 旬邑县| 内江市| 长乐市| 时尚| 中江县| 鲜城| 木兰县| 资中县| 新绛县| 东宁县| 泗洪县| 东明县|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