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8章 慰名臣妾庶封誥命 析謠言父子生疑猜(2)

“不,不單你接旨。”高無庸看了看一臉可憐無告相的張氏,說道:“還有尹泰和尹泰的範夫人,還有張氏一同接旨!在前院正廳,快去!”說罷匆匆先去了。

子母二人愕然相顧,一陣慌亂過後,張氏便忙著翻衣服,尹繼善道:“娘,您甭打份。旨意叫您去,就定必有您的話。您穿得再好,比得及大娘麼?”說罷雙手扶著母親來到前院,已見滿院都是燈燭,內務府的人站得滿階前都是。閤府大小家人慌得拾爆竹似地備酒送茶前後亂竄。尹繼善見母親一臉迷惘,一邊小聲安慰,扶著進了正堂,早見香案已經擺好,尹泰冠袍履帶齊整,“樊梨花”鳳冠霞帔凝立在側。二人似乎都有點心神不定的樣子,見他們進來,尹泰淡淡說道:“你們也站過來吧”。尹繼善這纔看見是當今皇帝的十七弟毅親王允禮前來傳旨,忙和母親挨身站在尹泰身後。那張氏幾時經過這種場面,瑟瑟抖著站不穩,只靠著兒子勉強站定。

“接旨人已齊。”高無庸給允禮打了個千兒,說道,“請王爺宣旨!”

允禮點了點頭,高無庸立刻退下,轉眼之間便又上來,雙手捧著一個金盤,盤上放著一套輝煌華麗的一品誥命服飾,還有兩個黃燦燦亮閃閃的頭號大金元寶放在盤邊,誥命服上壓著一頂鏤花金座朝冠,三顆榛子大的東珠中間攢一棵櫻桃大小的紅寶石,顫巍巍的在燈下灼灼生光——這套行頭闔府都知道是正室夫人範氏的得意之寶,怎麼又遞來一套?——此刻,外間廊下僕伕長隨丫頭老婆子裡鴉鴉站了三四百,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場面,靜得一聲咳痰不聞。允禮此時纔到案前南面而立,卻是口宣諭旨:

“有旨:尹泰、尹繼善、範氏、張氏聽宣!”

“萬歲!”

四個人一齊叩下頭去。

“尹泰相從先帝有年,卓有勞績,輔佐朕躬,恭心慎事,乃朕之心膂大臣。”允禮輕咳一聲,接著背誦,“且尹泰訓子有方,有子如尹繼善者秉公畏命,懷誠事主,廉能愛民,封疆江南以來於我朝諸軍國要差辦理妥善,不愧古之名臣。朕思子貴父榮之義,已屢有加恩。父子併爲同朝柱廳之臣,乃亦爾家之福也。然非有張氏,則無尹繼善,無尹繼善,則尹泰之勳名焉得如此之顯?是張氏之相夫教子功亦不可泯。今繼善已貴,其母仍忝青衣之列,甚有乖於母以子貴之禮。前已封誥尹泰之妻範氏爲鎮國將軍一品誥命,今遣毅親王允禮持冠傳旨,即著張氏謹受誥詔,同爲鎮國將軍夫人,賜一品誥命服色。爾其受之隨子赴任,毋負朕望。欽此!”

四個人一齊怔在當地。

“恭喜尹老相公,範夫人。”允禮滿面笑容,又向尹繼善一拱,“恭喜張夫人,繼善公!”因見四人僵跪不動,詫異地問道:“怎麼,你們不奉詔?——我可是自帶酒筵要在此飽醉而去的呀!”

尹泰左右看看,似乎有些茫然,身邊的三個人都低著頭,各人心裡什麼滋味他心裡雪亮。但這種絕不可能的事居然此時真真實實地出現在自己身上,他無論如何也適應不了。恍惚之間,他叩下頭去,說道:“老臣謝恩!”他這麼一開口,尹繼善三人也都參差不齊地叩頭含糊不清地謝恩領旨。

“這是天大的喜事,小王今日好高興!把我帶的席面擡上來,我陪大人和二位夫人高興!”因見範氏和張氏癱在地下都沒有起身,徑上前一把挽了張氏。那尹繼善何等聰明之人,疾步上前雙手扶起軟得麪條似的範氏,徑是尹泰坐了主席,兩個一品誥命分坐兩旁,允禮親自開樽相陪,尹繼善按捺著激動得要跳出腔子的心,轉桌兒斟酒。尹泰是惱中帶著對浩蕩皇恩的感激。範氏是羞中帶怒加著對張氏的妒忌和聖命不測的畏懼,張氏則是悲喜恐惶如對夢寐迷惘無主。允禮卻是覺得有趣高興,興味盎然。四個人各懷天差地別的異樣心思同席相坐,都是來酒即飲,舉杯即幹,不足半個時辰,都已玉山傾頹,爛醉如泥。尹繼善侍候他們各自安歇了,也幾乎癱倒在地。幸是他心思還算清明,替熟睡的母親打了一會扇子。叫丫頭過來替著,伏案提筆,挖空心思地給雍正寫謝恩摺子。①袁枚《小倉山房文集》中有尹繼善《神道碑》說:“公母徐氏,側室也,以公貴,封一品夫人”。小說大概據此描寫了這段他的家庭狀況。

雍正此刻卻在光火。聽了弘曆傳來的“閒話”,他立命將弘時和弘晝都召來澹寧居。依著雍正的意思,還想叫方苞這個“老給事中”,同時叫進孫嘉淦來細問,卻是弘曆攔住了,說道:“這都是宮闈裡的細事。就是假的,也是無形消弭了的好。只可兒子遇時,套著話問來由——不過看樣子,就是不問,孫嘉淦似乎也要密奏皇上的。依著兒子,就兄弟們這裡問一問就是了。”

“就是四哥說的。”弘晝揉著惺忪的睡眼說道,“這種事曉得的人越少越好。咱們先就自驚自怪的,反倒叼登大了。家醜不可外揚嘛!”他是被人從被窩裡叫起來的,臉上還帶著睡相。弘時聽他說得極不得體,瞧著他的樣子真想笑,只低著頭裝作不聽見。雍正素來威壓百僚,性冷如冰,極挑剔的一個人,偏偏對弘晝這個小兒子異樣寬容溫和,只瞪了他一眼,說道:“你胡說八道些什麼!朕有什麼‘家醜’不可對人言?這是有人刻意造謠!原來只在京師,好嘛,現在扇到平頭百姓那裡去了。捉住爲首的,朕必處他極刑!”

弘曆方在沉思,弘時說道:“阿瑪說的極是,這不是無根之謠。有些宮闈裡的事外頭人捏造不來的。皇上孜孜求治,累了一身的病,有人心懷叵測,還在百姓中這樣傳言,真可令人髮指痛恨!”弘晝立刻反駁,說道:“三哥,我們都是皇上的兒子,‘痛恨’還用說?現在不是商量恨不恨的事,是商量辦法!像太后薨逝的謠言,十足的是宮裡太監嚼舌頭——不不,這不叫嚼舌,純粹的捏言造釁亂政欺主!”

“高無庸!”弘晝一語提醒了雍正,他提高了嗓門叫道,“你進來。”

高無庸就守在殿門口,他從來沒見這爺四個半夜三更聚在一處說機密,連引娣都支開了,心裡忐忑著只覺得像要出大事。猛聽雍正一叫腿一顫,忙顛著步兒跑進來,說聲“奴才在”,便跪了下來。

“嗯……”雍正卻覺得一時無從談起,板著臉沉吟良久,說道:“你雖然不是六宮都太監,位份不高。但你朝夕跟朕侍候,其實比都太監還要緊。”高無庸忙叩頭,說道:“這都是萬歲爺的擡——”“不說這個,”雍正擺手止住了他,“朕有時接見大臣,隻言片語的怎麼就傳出去了?”高無庸頓時慌了,連連碰頭道:“奴才是兩代主子使出來的人,曉得主子的規矩,怎麼敢在外頭犯老婆子舌頭?有時外官希圖奴才傳話,能早點覲見,塞給奴才一點紅包兒接了是真的,再大點的壞事奴才沒那個心,也沒那個膽……就是這殿裡侍候的,也都還規矩……”

“規矩?”雍正冷笑一聲道,“甘肅布政使調湖南,他本人怎麼就先知道的?”

“回萬歲!”高無庸越發驚慌,磕著頭苦著臉道,“那事兒已經發落了,是秦可兒傳的,已經攆到了打牲烏喇去了……不幹奴才的事……”

雍正沒來由叫高無庸進來,見他嚇成這副模樣,不禁一笑,倏地又收了笑臉,說道:“近來宮禁不嚴,門戶不緊,有些不該外頭知道的事傳出去了!——你不要怕,朕知道不是你。但你有責任!”“是是是……”高無庸揩著頭上的汗連連說道,“奴才明早起來就召集他們訓話,誰敢再犯舌,抽了篾條攆出去!”

“你說得好輕鬆!泄露宮闈秘事,朕是一定殺他的!”雍正咬著牙,語氣淡淡地說道,“近日之內,朕必定教你們看個樣子。都給我滾吧!”

弘曆這時纔開口說話,皺著眉頭道:“太監們串茶館吹牛犯舌頭是有的,遠播到雲貴川的民間,簡直不可思議。就是五弟說的,也無須驚怪,看看是什麼苗頭再說。如今有些事很怪,撲朔迷離。寧可續密過一點,疏漏斷不可取。萬歲爺是包容天地的人主,似乎也不必爲這些閒言煩惱。”他的話其實和弘晝意見相同,“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有的事不能認真,也不能解釋,不然就會越描越黑——雍正當然聽懂了的。但這件事愈是咀嚼,後味愈是不佳。文官武將之間結黨,黨援之中傳謠,可以召集起來痛加訓斥,可以捉來下獄、流放、殺頭。百姓們傳謠,連個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可畏的是有的地方已興起白蓮教,屢禁不止有扯旗放炮嘯聚造反的。各地各行也都自有幫會各有勢力,朝廷也沒有當一回事來控制,也極易爲匪人利用作難。想著,雍正問道:“弘曆,你回京曾經說過,李衛薦了一個叫吳瞎子的跟你,後來他來了沒有?”

“來了,”弘曆一心還在想著孫嘉淦說的那些可怕的謠傳,不知道這一霎雍正已經動了那麼多的心思,忙一躬身,“現就住在兒臣府裡,教習兒臣些功夫,萬歲想見他麼?”

弘時突然一陣失望,弘曆公事之餘,和私邸裡幾個男女高手一處練習武藝,他是早已聽說了的,正想著尋個題目說他“私養死士”狠狠地上一次爛藥。如今這麼明白認承,此事算是休矣。思量著,雍正搖頭說道:“朕暫時不要見他。但這些人物黑白兩道都趟得開,江湖民間消息靈動,又把握著一些幫會,要施之以恩結之以義曉之以理加之以威,他們說話辦事,比朝廷方便得多。你先從兵部下個摺子,讓他有個明白身分,接見的事以後再說。就像這些謠言,江湖上有什麼動靜,須得讓他留心。”

“是。”弘曆吃透了雍正心思,忙道。

雍正端起茶一邊呷著,出了半日神,說道:“你們不要輕看這件事。謠言,小則傷人,大則滅國,朕遇這種事從來不肯輕易放過。弘曆現在管軍務錢糧,能留心政治,這就是有大局。弘時你管政務,瑣碎事千頭萬緒,但有風聞也要及時密陳奏朕。弘晝,朕是看你疏散,身子骨兒也不好,所以把太常寺、太僕寺、鑾儀衛、太醫院這些閒差給你,並不是叫你養老。你怎麼可以任事不問,只在府中胡鬧?你們兄弟三人秉性才德各有所長,要各盡所長幫著你們的老阿瑪治理這個天下。信這個任那個,你們瞧著是那麼回事,其實朕的骨肉不就你們三個?你們三個爲一體,要從心裡頭和睦這才成事。籬笆扎得緊野狗鑽不進,沒有內鬼,招不來外祟,懂麼?”

“兒臣們懂了。”三個人一齊叩頭。弘晝道:“兒子一定記住阿瑪的話。其實兒子那裡有點——”他搔搔頭,“有點百無禁忌,倒是人們見了兒子隨便些兒,什麼話都聽得見。像楊名時、孫嘉淦這些正臣,還有些宦場不得意的,宮裡的太監什麼的,兒子都處得好。往後一定多替皇上留心。有大樹才能乘涼,連這都不曉得,兒子還成個人嗎?”

弘時一臉的鄭重其事,說道:“聖祖駕崩,皇位交接之時那些謠言,兒臣敢斷言,一定是隆科多那個老匹夫造了去的。他現在已經圈禁,但謠言已經傳出去,這種人豈可輕恕?殺掉他,以震懾那些不規之徒,也不失爲一法。”“三哥這個想頭不對。”弘晝一臉皮裡皮氣形象兒,半笑著說道:“我倒覺得隆科多死不得。皇上當初繼位繼得光明正大,是八叔——哦不,是阿其那他們在後頭捏造謠言,有事沒事亂攪朝局,殺了他,更死無對證。他活著,不定什麼時候能用得著,能給世人當個見證。”弘曆說道:“五弟這是聰明話。不是你提醒兒,我幾乎忘了。上次允二叔病危我去探望,順便看了隆科多禁所,還沒有走到屋邊就聞到臭氣。看守的兵士悄悄回我,隆科多大小解都不能出屋。這麼熱天兒,非過病氣不可!三哥,你趕緊換換那羣看守的,隆科多罪再大,他前頭還算有功嘛!”

雍正愈聽愈覺不對,但“不對”在哪裡,他一時也想不清楚,甚至對自己的兒子,他也不能把心思和盤托出。他一口接一口地呷著茶,神色平淡又似有著深深的憂鬱,一直都不言聲。弘時見衆人詞竭,笑著岔開了話題,說道:“父皇料理事情常有出人意料的,多難辦的事也都是歡喜結束。就如尹繼善,他府裡此刻不知怎麼個熱鬧法呢!”雍正這纔回過神來,想象著尹府情形,不禁一笑。三兄弟又湊趣兒奉迎承歡給他說笑話兒解悶,鍾撞十一點子時時牌才恭肅退出。

第139章 辯偈語鬥法鍾粹宮 感前因下詔釋賤民(1)第52章 邀功名叔侄存芥蒂 攔乘輿孤臣逞強項(2)第212章 心意不投引娣抗顏 背水一搏密室劃策(2)第132章 吏情堪嗟公忠難能 纖纖弱女面斥帝君(2)第23章 畏鬩牆胤祥爭出頭 敲木鐘御苑學驢鳴(2)第137章 證前盟智士謀館席 祈母壽佛堂追喇嘛(1)第190章 憂烹狗將軍生異心 驚謎札欽差遭毒手(1)第164章 遊戲公務佔鬮分賬 忠誠皇旨粗說養廉(1)第276章 莽張熙遊說西寧城 智東美苦肉誑真情(2)第231章 赫然天威雍正懲弟 懷刑畏禍弘時下石(1)第123章 十七皇姑關說遭拒 母子相疑隱情難言(1)第2章 瘦西湖他鄉逢故證 天光樓布衣窘官宦(2)第263章 雍正帝苛察論人心 誠親王政暇娛府邸(1)第82章 忙黨爭孝子忘母壽 對陵丘兄弟嘆世情(2)第149章 密室劃策喪中造變 防範周匝難遂亂心(2)第152章 養心殿議封年羹堯 王爺府允遭貶斥(1)第43章 情重阿哥情牽一線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1)第106章 探虛實闖宮大哭喪 烏雅氏柩前正位號(2)第105章 探虛實闖宮大哭喪 烏雅氏柩前正位號(1)第15章 畏艱途能吏辭重任 清庫銀明君呈愁顏第119章 愚巡撫掩過觸國憲 智部曹巧取濫贓證(1)第266章 俞鴻圖得意忘形骸 雍正帝折節撫遠臣(2)第152章 養心殿議封年羹堯 王爺府允遭貶斥(1)第233章 彌反側議政清梵寺 念親情允蒙寬典(1)第58章 意難消存心欺君父 穩大局復辟再還宮(2)第184章 汴梁城撫衙釋舊憾 鄭州府佞人撞木鐘(1)第85章 鄔思道精微析時局 二阿哥囹圄盼將軍(1)第93章 雍親王撤差擔驚憂 隆科多受命入窮廬(1)第155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2)第159章 魑魅魍魎戲法汴京 心意不投逐走金陵(2)第230章 論朋黨明堂起紛爭 彈倖臣允鬧龍庭(2)第64章 換謀略八府整旗鼓 說天命四王立門戶(2)第239章 妙手空空投詩報驚 天潢貴胄巡視粥棚(1)第95章 鄔思道當機決大事 康熙帝壽終赴泉臺(1)第43章 情重阿哥情牽一線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1)第89章 十四阿哥拜帥西征 十三阿哥縲紲逢兄(1)第66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2)第119章 愚巡撫掩過觸國憲 智部曹巧取濫贓證(1)第21章 討沒趣溜鬚碰硬壁 惡作劇拍馬踏筵席(2)第50章 落井下石誠王搖舌 杯弓蛇影雍王驚心(2)第171章 露華樓悠然吟《風賦》 豐臺營灑脫議政務(2)第103章 結巴驛丞順口道情 倒運王爺遞解回京(1)第164章 遊戲公務佔鬮分賬 忠誠皇旨粗說養廉(1)第102章 太行道雪阻娘子關 山神廟邂逅救貧女(2)第239章 妙手空空投詩報驚 天潢貴胄巡視粥棚(1)第79章 重霧漫幛歧路彷徨 密雲未雨智士觀局(1)第185章 汴梁城撫衙釋舊憾 鄭州府佞人撞木鐘(2)第220章 巡河防風雪會故交 論政治歧道天津橋(2)第110章 孫嘉淦公廨揮老拳 十三王金殿邀殊寵(2)第49章 落井下石誠王搖舌 杯弓蛇影雍王驚心(1)第286章 文盤武功弘曆納士 持正割愛弘時被擒(2)第227章 世襲王廟見消意氣 雄猜帝朝會頒新政(1)第202章 賈道士挾術演神技 李制臺行醫救畸零(2)第247章 感皇恩撫臺效孤臣 恪聖道學臺縱首犯(1)第115章 能吏潦倒誤用“忌諱” 官場隱士拯難約法(1)第41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1)第144章 九阿哥謫戍買人心 十侍衛恃寵受窘辱(2)第4章 虎踞關冤家巧聚頭 人市口小童偶作戲(2)第279章 意未盡怡親王騎鯨 情戀誤雍正帝種禍(1)第90章 十四阿哥拜帥西征 十三阿哥縲紲逢兄(2)第15章 畏艱途能吏辭重任 清庫銀明君呈愁顏第285章 文盤武功弘曆納士 持正割愛弘時被擒(1)第67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1)第259章 八福晉撒潑鬧御苑 喬引娣承恩會舊情(1)第49章 落井下石誠王搖舌 杯弓蛇影雍王驚心(1)第159章 魑魅魍魎戲法汴京 心意不投逐走金陵(2)第72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2)第134章 衆門生設酒送房師 失意人得趣羈旅店(2)第39章 冷胤禛初萌登龍志 熱胤禩知難退激流(1)第23章 畏鬩牆胤祥爭出頭 敲木鐘御苑學驢鳴(2)第250章 風濤黃水弘曆遇險 同舟共濟倩女顯能(2)第290章 當斷不斷畏禍失機 邪道伏誅血濺紅樓(2)第204章 黑嬤嬤閒說江湖道 奉天王違制進京華(2)第51章 邀功名叔侄存芥蒂 攔乘輿孤臣逞強項(1)第147章 爭功勞將軍存私意 憂愛子太后歸渺冥(2)第6章 賑糧難籌敲山震虎 往事堪憶潦水煙沙(2)第42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2)第67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1)第65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1)第266章 俞鴻圖得意忘形骸 雍正帝折節撫遠臣(2)第234章 彌反側議政清梵寺 念親情允蒙寬典(2)第175章 忘形骸功臣顯驕態 衡大勢謀士精籌局(2)第140章 辯偈語鬥法鍾粹宮 感前因下詔釋賤民(2)第60章 顛倒口令福兒馴馬 淆亂視聽胤祥談詩(2)第45章 大故驟起波浪翻涌 風雲色變魚鱉驚慌(1)第246章 察吏情弘曆巡河務 抗酷政秀才罷科考(2)第65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1)第155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2)第245章 察吏情弘曆巡河務 抗酷政秀才罷科考(1)第83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1)第278章 泄鬱忿再興文字獄 明心志顛倒奇料理(2)第67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1)第218章 政見不一黑貓黃貓 志趣相投無情有情(2)第123章 十七皇姑關說遭拒 母子相疑隱情難言(1)第256章 避暑莊君臣論世情 熱河宮乾綱抑黨爭(2)第221章 錢師爺幕府展狡計 賈士芳酒肆逞異能(1)第242章 仁義皇子挫強救弱 誥命夫人閒說邪教(2)第53章 謠諑四起帝輦紛亂 指揮若定王府劃策(1)第105章 探虛實闖宮大哭喪 烏雅氏柩前正位號(1)第1章 瘦西湖他鄉逢故證 天光樓布衣窘官宦(1)
第139章 辯偈語鬥法鍾粹宮 感前因下詔釋賤民(1)第52章 邀功名叔侄存芥蒂 攔乘輿孤臣逞強項(2)第212章 心意不投引娣抗顏 背水一搏密室劃策(2)第132章 吏情堪嗟公忠難能 纖纖弱女面斥帝君(2)第23章 畏鬩牆胤祥爭出頭 敲木鐘御苑學驢鳴(2)第137章 證前盟智士謀館席 祈母壽佛堂追喇嘛(1)第190章 憂烹狗將軍生異心 驚謎札欽差遭毒手(1)第164章 遊戲公務佔鬮分賬 忠誠皇旨粗說養廉(1)第276章 莽張熙遊說西寧城 智東美苦肉誑真情(2)第231章 赫然天威雍正懲弟 懷刑畏禍弘時下石(1)第123章 十七皇姑關說遭拒 母子相疑隱情難言(1)第2章 瘦西湖他鄉逢故證 天光樓布衣窘官宦(2)第263章 雍正帝苛察論人心 誠親王政暇娛府邸(1)第82章 忙黨爭孝子忘母壽 對陵丘兄弟嘆世情(2)第149章 密室劃策喪中造變 防範周匝難遂亂心(2)第152章 養心殿議封年羹堯 王爺府允遭貶斥(1)第43章 情重阿哥情牽一線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1)第106章 探虛實闖宮大哭喪 烏雅氏柩前正位號(2)第105章 探虛實闖宮大哭喪 烏雅氏柩前正位號(1)第15章 畏艱途能吏辭重任 清庫銀明君呈愁顏第119章 愚巡撫掩過觸國憲 智部曹巧取濫贓證(1)第266章 俞鴻圖得意忘形骸 雍正帝折節撫遠臣(2)第152章 養心殿議封年羹堯 王爺府允遭貶斥(1)第233章 彌反側議政清梵寺 念親情允蒙寬典(1)第58章 意難消存心欺君父 穩大局復辟再還宮(2)第184章 汴梁城撫衙釋舊憾 鄭州府佞人撞木鐘(1)第85章 鄔思道精微析時局 二阿哥囹圄盼將軍(1)第93章 雍親王撤差擔驚憂 隆科多受命入窮廬(1)第155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2)第159章 魑魅魍魎戲法汴京 心意不投逐走金陵(2)第230章 論朋黨明堂起紛爭 彈倖臣允鬧龍庭(2)第64章 換謀略八府整旗鼓 說天命四王立門戶(2)第239章 妙手空空投詩報驚 天潢貴胄巡視粥棚(1)第95章 鄔思道當機決大事 康熙帝壽終赴泉臺(1)第43章 情重阿哥情牽一線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1)第89章 十四阿哥拜帥西征 十三阿哥縲紲逢兄(1)第66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2)第119章 愚巡撫掩過觸國憲 智部曹巧取濫贓證(1)第21章 討沒趣溜鬚碰硬壁 惡作劇拍馬踏筵席(2)第50章 落井下石誠王搖舌 杯弓蛇影雍王驚心(2)第171章 露華樓悠然吟《風賦》 豐臺營灑脫議政務(2)第103章 結巴驛丞順口道情 倒運王爺遞解回京(1)第164章 遊戲公務佔鬮分賬 忠誠皇旨粗說養廉(1)第102章 太行道雪阻娘子關 山神廟邂逅救貧女(2)第239章 妙手空空投詩報驚 天潢貴胄巡視粥棚(1)第79章 重霧漫幛歧路彷徨 密雲未雨智士觀局(1)第185章 汴梁城撫衙釋舊憾 鄭州府佞人撞木鐘(2)第220章 巡河防風雪會故交 論政治歧道天津橋(2)第110章 孫嘉淦公廨揮老拳 十三王金殿邀殊寵(2)第49章 落井下石誠王搖舌 杯弓蛇影雍王驚心(1)第286章 文盤武功弘曆納士 持正割愛弘時被擒(2)第227章 世襲王廟見消意氣 雄猜帝朝會頒新政(1)第202章 賈道士挾術演神技 李制臺行醫救畸零(2)第247章 感皇恩撫臺效孤臣 恪聖道學臺縱首犯(1)第115章 能吏潦倒誤用“忌諱” 官場隱士拯難約法(1)第41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1)第144章 九阿哥謫戍買人心 十侍衛恃寵受窘辱(2)第4章 虎踞關冤家巧聚頭 人市口小童偶作戲(2)第279章 意未盡怡親王騎鯨 情戀誤雍正帝種禍(1)第90章 十四阿哥拜帥西征 十三阿哥縲紲逢兄(2)第15章 畏艱途能吏辭重任 清庫銀明君呈愁顏第285章 文盤武功弘曆納士 持正割愛弘時被擒(1)第67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1)第259章 八福晉撒潑鬧御苑 喬引娣承恩會舊情(1)第49章 落井下石誠王搖舌 杯弓蛇影雍王驚心(1)第159章 魑魅魍魎戲法汴京 心意不投逐走金陵(2)第72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2)第134章 衆門生設酒送房師 失意人得趣羈旅店(2)第39章 冷胤禛初萌登龍志 熱胤禩知難退激流(1)第23章 畏鬩牆胤祥爭出頭 敲木鐘御苑學驢鳴(2)第250章 風濤黃水弘曆遇險 同舟共濟倩女顯能(2)第290章 當斷不斷畏禍失機 邪道伏誅血濺紅樓(2)第204章 黑嬤嬤閒說江湖道 奉天王違制進京華(2)第51章 邀功名叔侄存芥蒂 攔乘輿孤臣逞強項(1)第147章 爭功勞將軍存私意 憂愛子太后歸渺冥(2)第6章 賑糧難籌敲山震虎 往事堪憶潦水煙沙(2)第42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2)第67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1)第65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1)第266章 俞鴻圖得意忘形骸 雍正帝折節撫遠臣(2)第234章 彌反側議政清梵寺 念親情允蒙寬典(2)第175章 忘形骸功臣顯驕態 衡大勢謀士精籌局(2)第140章 辯偈語鬥法鍾粹宮 感前因下詔釋賤民(2)第60章 顛倒口令福兒馴馬 淆亂視聽胤祥談詩(2)第45章 大故驟起波浪翻涌 風雲色變魚鱉驚慌(1)第246章 察吏情弘曆巡河務 抗酷政秀才罷科考(2)第65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1)第155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2)第245章 察吏情弘曆巡河務 抗酷政秀才罷科考(1)第83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1)第278章 泄鬱忿再興文字獄 明心志顛倒奇料理(2)第67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1)第218章 政見不一黑貓黃貓 志趣相投無情有情(2)第123章 十七皇姑關說遭拒 母子相疑隱情難言(1)第256章 避暑莊君臣論世情 熱河宮乾綱抑黨爭(2)第221章 錢師爺幕府展狡計 賈士芳酒肆逞異能(1)第242章 仁義皇子挫強救弱 誥命夫人閒說邪教(2)第53章 謠諑四起帝輦紛亂 指揮若定王府劃策(1)第105章 探虛實闖宮大哭喪 烏雅氏柩前正位號(1)第1章 瘦西湖他鄉逢故證 天光樓布衣窘官宦(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乳山市| 保靖县| 仁化县| 武鸣县| 松江区| 扎赉特旗| 五河县| 锡林浩特市| 五寨县| 丹棱县| 平度市| 龙里县| 太原市| 方城县| 弥勒县| 三河市| 武穴市| 柯坪县| 通许县| 琼结县| 普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安陆市| 革吉县| 奇台县| 广平县| 吴江市| 南平市| 漳浦县| 诸暨市| 徐州市| 绥芬河市| 鹰潭市| 正镶白旗| 锡林郭勒盟| 白河县| 资源县| 都江堰市| 古丈县|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