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個自信”的雛形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帶領全體黨員和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黨的領導層開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優(yōu)勢進行總結,並逐漸形成新思想。201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同志發(fā)表了重要講話,對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的歷史進行了全面回顧,其中,第一次系統(tǒng)提出了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在講話中,胡錦濤同志指出:“經過90年的奮鬥、創(chuàng)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髮展的成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眮K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進行了詳細闡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系統(tǒng)回答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並對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以創(chuàng)造性的內容爲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系統(tǒng)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yōu)勢。我們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繫的制度體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衆(zhòng)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羣衆(zhòng)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fā)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國家統(tǒng)一。
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後,胡錦濤同志進一步提出要求,強調:“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xù)前進,開創(chuàng)工作新局面,贏得事業(yè)新勝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這是我們黨第一次系統(tǒng)完整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內涵進行闡述,是“三個自信”思想的雛形和初步提出。
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深刻闡釋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對其概括總結,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三個自信”思想。
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上所作的報告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高度評價和總結,他指出:“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抓住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強調堅持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tài)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佈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胡錦濤同志進一步強調,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鬥、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髮展。
同時,第一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進行闡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衆(zhòng)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tǒng)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
在對黨的歷史成就和經驗以及將要面臨的考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胡錦濤同志進一步強調,“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三個自信”思想,標誌著我們黨對自身面臨的形勢任務、擔負的歷史使命有了更加深入、清醒的認識,也爲“四個自信”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時代和實踐的新要求,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著力點,努力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這一進程中,習近平同志圍繞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重大問題,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和強調堅定“三個自信”,豐富和發(fā)展了“三個自信”思想的內涵。
堅定“三個自信”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發(fā)展中國、穩(wěn)定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而如何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召開第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系統(tǒng)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並對“三個自信”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闡釋。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只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我們才能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贏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進一步分析強調:黨的十八大要求全黨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再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三個自信”進行闡述,他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髮展,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所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堅定“三個自信”。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增強“三個自信”。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最大夢想,並且要求“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麼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當選爲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他在講話中再次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我們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xù)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2014年5月4日青年節(jié),習近平同志在與北京大學學生代表座談時再次強調: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們13億多人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爲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中國曾經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後來在世界工業(yè)革命如火如荼、人類社會發(fā)生深刻變革的時期,中國喪失了與世界同進步的歷史機遇,落到了被動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鴉片戰(zhàn)爭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這段歷史悲劇決不能重演!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對中華民族的責任,對前人的責任,對後人的責任。我們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和堅定信念,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同時,他強調:實現我們的發(fā)展目標,實現中國夢,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而這“三個自信”需要我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
習近平同志的上述論述,充分說明了偉大的夢想需要選擇正確的道路,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堅定的信念作爲保障,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三個自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