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青陽_第251章 衛所冗官

文官編制膨脹不嚴重,嚴重的是武官。

洪武時期,武官平日在都督府、都司、衛所等衙門任職理事,遇有戰事則欽命元勳重臣爲將帥,其下則率其屬,聽所命主帥調度。

明初,凡內外大小軍職衙門官員俱有額數,以1標準衛轄5千戶所計,每衛武職84員,獨立的守禦千戶所標準爲十5員。洪武26年全國有衛329個,守禦千戶所65個、外加都司、5軍都督府等官,應有額缺2萬9千左右。

朱元璋對武職與世襲特權的授予非常慎重,對戰爭中立功人員多賞少升,所以2年間南征北戰,武官只增加不到4千員。職位額缺大於官數,世襲者有職可任,對立功升遷者虛位以待。因此除幼疾等特殊原因,不會出現有官無職的情況,這是‘階職合1’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

靖難之役後,成祖爲培養1批因靖難獲益的軍功新貴,也爲大肆成批收買人心,多次升賞靖難軍官兵及各地開城迎降者。此後漠北與海外用兵,又升授了大批武官。

他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了1個天大的包袱!

至宣德3年3月,兵部尚書張本奏稱:“內外軍職不下9萬餘人。”

永樂以後武官的人數是洪武額缺的3倍,儘管明朝在都司衛所之外組建京營,又添設了許多差委職位,但‘官人’還是遠多於官缺的。成祖死後,明軍從漠北及海外撤回,大批武官的安置成爲1大問題。很多新任武官只是掛職於武職衙門領俸祿,並未到任理事。

如成祖即位,升宣府中護衛指揮僉事劉清爲都指揮同知,仍令隨侍,表彰其開金川門逢迎功也;奉天征討官多有已升都指揮,而今仍於京衛更番宿衛者,雖已給都指揮俸,而宿衛與軍士同列,名實不稱;仁宗時,奉天征討諸將雖受官給祿,仍有年逾6尚留京師執行伍之役者。

職位有限而官員衆多,竟有升至正2品都指揮使,仍與軍士1樣服役者。或以高級武職留任低級職位的情況也不斷出現,如成祖命都指揮僉事劉達掌滁州衛事。讓1個都指揮僉事幹衛指揮僉事的差事,高職低差。

放在後世,9是讓1個正軍級幹部,掛著中將軍銜去做1個副師長或者旅長!

最初,劉達爲滁州衛指揮僉事,以歸附功升都指揮僉事,最終無官可給,仍命掌本衛事。官階與職位已不對等。

當時的成祖皇帝,完全也被自己起家時大肆封賞而氾濫的軍功世襲衛所軍官階層給拖累了,他也不敢對這些人裁撤。影響他的信譽,他也對當年的老兄弟下不了手,也擔心激化矛盾。畢竟成祖時期的衛所軍官,可都是殺人起家的,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可能9會提刀和你拼命!

同時,世襲制度必然會出現紈絝子弟,洪武、永樂時9有京畿衛指揮1早去衙門點卯,多不入公署處理政事的,遇有事務或責任9互相推避的情況。官員素質低下,不僅坐堂理政相互推諉,甚至瀆職貪賄,苦虐、役佔軍士以謀私利,導致軍士逃亡,軍備廢弛。

當時9有人建議:“慎選良將任以邊寄,凡襲職幼官改調內地。”

於是兵部查考各衛所襲職幼官多者,選老成舊官1人相兼管事,仍敕都司不許差委,庶使行事得當,這樣9能讓軍務能正常運轉得到處理,但會產生更多的閒職,掛職白吃飯的武官出現。

人員大量增加,更加劇了武官素質的良莠不齊,朝廷必須對世襲武官加以簡選。但涉及太廣,困難重重。

顯然,明王朝是不能坐視武職冗濫致使軍政敗壞的,但由於武職襲替制度的存在,武官過多的局面難以扭轉,只能對任用方式加以調整。

宣德8年,兵部右侍郎王驥奏準:“宜行各處巡按監察御史、按察司及總兵鎮守官從公推選,每都司衛所掌印官各1人,及選老成能幹佐貳官2人,常留1人在任理事。”

並要求非有警急重務不許更替調動,仍以選定的這3名官員職造冊回奏,負責與朝廷進行溝通。其他的衛所軍官,則失去掌軍政事的權力以及和朝廷溝通上奏的權力,徹底被閒置。

這3位官員,即所謂‘軍政官’,專差管理都司衛所軍政。最初軍政官1旦選定,若無過犯即不更改。

至成化2年,因掌印理事者後人放肆而妄爲,幹著實際工作又無升遷門路;又有新襲職者,也想治事卻也沒有門路。

於是兵部自成化2年爲始,以5年爲期,令各處巡撫、巡按等官考選都司衛所軍職,或進或退,必須合乎公論。

9是每5年對掛職於該衛所衙門的武官進行考察,並挑選重新挑選數員理事;若無合適人選,許可他們從官多的衛所分量調12員管事,或‘1人兼數印’。

寧可讓大多數人空領俸祿,也要保證在職理事軍功的素質,這9是成化皇帝的決心。人可以白養,但你們9乖乖當米蟲,別想跳出來敗壞軍政務。

以往世襲‘指揮使1衛之長’,如今是‘不論指揮使、同知、僉事,考選其才者充之’,都督府‘率皆公、侯、伯’及資深都督選充。

成化皇帝的舉措,終於將氾濫的衛所官給收拾了1下,但也是治標不治本。

武職僅是官階的高低,已與權責無關,受委爲掌印、僉書纔是該衛所衙門理事者。其他武官或受管屯等雜差,或調京營、邊鎮領軍;剩餘則是‘帶俸’的有官無職者。上述官員又可通過考察、選任改變在職、在閒的狀況。

與此同時,宣德以後,京營的編制固定下來;各邊鎮又差遣總兵等領兵長期戍守。其大小領軍人員都從都督府、都司、衛所武官中選拔差委,並冠以鎮守總兵、坐營、把總等名目。這些武官致仕、身故後,子弟則於原衛所襲職,武職衙門是他們支俸與子弟襲替之所。

因此,武官不論本身武職爲何,都要經過簡選承差,方有職權,且隨時可以被革退帶俸。明初有官即有職的局面宣告終結,武官的職權繫於總兵、把總、掌印、僉書等管軍、管事雜泛名目;武職則發揮表明武官身份等級、資格及部分待遇的作用。

這也使得京營、漕運系統發生很多令邊軍發笑的事情,堂堂1個世襲指揮使,進去只能當個管45人的把總。後來兵少將多,把總平白降了1級,只能管個12百人。

起碼在邊軍,世襲指揮使、同知、僉事等等的將門,因爲多戰事的原因,這些世襲職務還是有含金量的。

而9邊以內,衛所軍世襲軍官,徹底演化成了大地主,還是與勳戚1起壟斷內地武將選拔的階層。

比如沂州楊家、濟南歷城魯家、登州戚家等等。

內地的軍戶或民戶子弟想要出人頭地,沒條件讀書或沒這個天賦,只能跑到9邊去投軍。

總兵、參將等等不是朝廷制官,故而沒有品秩,武官品級與職位高低錯位的情況難以避免。正統時,守備寧夏廣武營都指揮使種興與左參將丁信2人品秩相等,而丁信爲參將,而種興心中不平爲啥自己卻是守備?險些因爲這個小矛盾,鬧出大問題。

成化時,守備固原衛指揮同知馮傑與平涼等衛僚屬職位相等,有戰兵體系的守備加成,可他論品級還比不上平涼衛指揮使,於是威令不行……

鎮不住人,於是乞令朝廷調換,朝廷調都指揮僉事樊盛往代馮傑守備;漕運總兵陳銳以把總陳裕等以指揮使職務督漕運,與所統衛官名分相等,難於行事,乞朝廷升賞其職;王璽以署都督僉事爲總兵官,而署都督同知魯鑑爲左參將,王璽與魯鑑品級相同,卻矮半截,難於調遣魯鑑,向朝廷乞解自己的兵權。

到後來,朝廷爲了避免這些麻煩,調派總兵、參將時,都會加上都督或都督同知官職,方便壓服9邊衛所軍。

也幸虧朱以溯是宗室,名義上來說衛所軍世襲軍官祖先都是朱家的屬下,朱以溯這才能鎮得住東路各衛所。然後根基穩定後,搬出國法大肆誅殺,東路衛所軍制得以振興。

不僅僅是衛所軍恢復戰鬥力這麼簡單,還代表著原來的衛所衙門內種種冗雜官員被朱以溯連根拔起,罪行嚴重的殺襲職者奪世職,輕的也是剝奪家族世襲之權或降低世職。

東路的世襲軍官經過朱以溯的清洗,留下的要麼心向朱以溯,要麼保持中立卻本事過硬的。那些沒本事還跳的高,有本事跳的更高的,都被朱以溯拍死了。

朱以溯被毒死,背後不僅僅是大同西路將門那麼簡單。而是除了大同東路以外,其他4路世襲衛所軍官出身的將領、或掌衛所事的僉事都或多或少的參與了。

他們低估了朱弘昭的報復手段及拉攏手段,也低估了東路將士的憤怒和戰力。於是朱弘昭臨走前,將西路最鼎盛的麻家給洗了,李墨軒將西路近半將門洗了,隨後東路將領接連兩次獲得突擊提拔,全面掌控大同。

上有朝廷天啓皇帝的暗示,而宣大總督崔景榮因朱以溯被害死而保持沉默,鎮守太監劉時敏心懷怨恨故意縱容下,於是東路舊將將整個大同鎮有嫌疑,或不合格衛所世襲軍官家族給洗了,使得大同衛所軍制全面振興,恢復明初官職與襲職人數相符的局面。

大同衛所世襲軍官家族9是前車之鑑,得到血的教訓後,宣府鎮的衛所官老實了不少,趙率教與渠家禎入駐宣府鎮,這些衛所軍官歸還田地的還田地,本事不行的也自己退了下去。這些人還想著好好教育子弟,讓他們能跟著振興的衛所軍制1起發達起來。

宣大1體兩面,對這些識相的衛所世襲家族,大同系將領選擇包容。

而現在解學龍主張1舉裁撤4分之3的世襲武官、3分之2的文官,這個提議驚世駭俗,大家也9是湊熱鬧吵吵,不會有人當真。誰敢這麼做,整個朝廷9沒了……

現在朝堂裡的人還想不到,崇禎皇帝繼位後,因爲廢了廠衛自斷手腳,搞的國家連稅都收不上來。不能開源那9節流吧……

可地方文武關係錯雜,誰能動他們的蛋糕?

既然官不能裁,那9裁汰地方胥吏衙役吧,於是剛當上驛卒沒多久的李自成失業了。然後跑到甘肅鎮當兵,被參將王國賞識提爲把總。

後來9邊欠餉都在鬧,李自成帶人砍了王國,逃了。沒多久,秦地因爲大旱,米價漲到每石5兩銀子,於是很多從邊軍退役,敢操刀的傢伙都造反了……

值得1說的是張獻忠,這位在延綏鎮投軍當了個小軍官,犯了殺頭的軍法要行刑。正好王樸的老子王威作爲總兵官路過,見張獻忠身體修長,鬍鬚修的很漂亮,總之9是感覺這個犯事的帥哥面相不俗,認爲這麼死了挺可惜的,於是把張獻忠給放了……

後來,張獻忠和李自成都在闖王高迎祥麾下擔任闖將,高迎祥死後,他的外甥李自成接替,而張獻忠率部自己去謀生路。

李自成和張獻忠,他們相互是看不上對方的。

啓明_第353章 1杯酒鐵網_第360章 日本的耶穌會(2)鐵網_第421章 僵局時勢難造英雄_第108章 時無英雄九邊大同_第59章 大雪,出兵難(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9章 3件事啓明_第326章 年尾立5省南京_第572章 盤口大局南京_第459章 張獻忠的大將軍夢青陽_第242章 東線戰事南京_第443章 南京3兩事(中)南京_第492章 毒計(8)時勢難造英雄_第99章 最毒不過書生時勢難造英雄_第121章 勸降(1)時勢難造英雄_第109章 鄒縣危急南京_第583章 殿試南京_第530章 公主難嫁中青陽_第265章 神機營南京_第587章 天下無糧南京_第594章 腫瘤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1)青陽_第222章 坐山觀虎鬥青陽_第246章 眼光(1)南京_第533章 衝撞車駕青陽_第232章 骨頭南京_第427章 議案南京_第433章 感慨啓明_第344章 削翰林院南京_第538章 殺星述職鐵網_第372章 澳門(1)南京_第446章 辛丑逆案(中)鐵網_第408章 天災,大雪鐵網_第421章 僵局時勢難造英雄_第138章 大雪人心寒(2)時勢難造英雄_第134章 重練戚家軍(1)啓明_第308章 鹽務暴利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3章 中邪後的喜悅鐵網_第426章 黑手鐵網_第414章 明修棧道鐵網_第367章 時代不同了啓明_第315章 任重道遠(1)啓明_第351章 再擴增啓明_第313章 反戈鐵網_第372章 澳門(2)鐵網_第366章 3元格局南京_第480章 1條線鐵網_第375章 濟農本願南京_第444章 南京3兩事(下)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48章 皇后之怒(1)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7章 夜色朦朧時勢難造英雄_第107章 牛刀小試(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2章 西南平靖美人計(2)青陽_第271章 天啓甦醒鐵網_第394章 鑄幣與改幣時勢難造英雄_第119章 西天9在腳下(1)青陽_第261章 怎可能如此!九邊大同_第21章 錦衣衛在行動南京_第561章 南洋僱工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9章 爲道,死無可懼鐵網_第424章 陳策操軍南京_第536章 夜宿秦淮下啓明_第320章 決戰蓋州南京_第453章 軍階下青陽_第262章 密詔遺詔南京_第536章 夜宿秦淮下啓明_第300章 輿論戰南京_第427章 議案鐵網_第376章 5京體系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2)時勢難造英雄_第139章 準備栽贓鐵網_第401章 再議九邊大同_第55章 家事,遼民事青陽_第267章 茍延殘喘的老奴時勢難造英雄_第115章 紮營祝家莊(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3章 處置廢將時勢難造英雄_第97章 聞香教異動青陽_第259章 調兵進京?鐵網_第384章 講故事九邊大同_第78章 大明平虜伯?(1)青陽_第235章 範家俯首(1)啓明_第337章 改藩南京_第562章 簡化南京_第609章 軍制再改時勢難造英雄_第123章 兵賊聯手,所向無敵(2)鐵網_第372章 澳門(1)九邊大同_第50章 叛逃戰兵王嘉胤時勢難造英雄_第102章 驅賊做刀青陽_第241章 北線戰事青陽_第229章 金德大勢時勢難造英雄_第140章 抄家李3才(1)啓明_第347章 魯藩之變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6章 崇智宮也不安全……啓明_第354章 大口袋啓明_第342章 東擴計劃南京_第504章 宰殺大肥羊青陽_第246章 眼光(1)時勢難造英雄_第128章 痢疾!(2)九邊大同_第1章 老子下輩子還做文人!啓明_第318章 江南的和親時勢難造英雄_第138章 大雪人心寒(1)
啓明_第353章 1杯酒鐵網_第360章 日本的耶穌會(2)鐵網_第421章 僵局時勢難造英雄_第108章 時無英雄九邊大同_第59章 大雪,出兵難(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9章 3件事啓明_第326章 年尾立5省南京_第572章 盤口大局南京_第459章 張獻忠的大將軍夢青陽_第242章 東線戰事南京_第443章 南京3兩事(中)南京_第492章 毒計(8)時勢難造英雄_第99章 最毒不過書生時勢難造英雄_第121章 勸降(1)時勢難造英雄_第109章 鄒縣危急南京_第583章 殿試南京_第530章 公主難嫁中青陽_第265章 神機營南京_第587章 天下無糧南京_第594章 腫瘤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1)青陽_第222章 坐山觀虎鬥青陽_第246章 眼光(1)南京_第533章 衝撞車駕青陽_第232章 骨頭南京_第427章 議案南京_第433章 感慨啓明_第344章 削翰林院南京_第538章 殺星述職鐵網_第372章 澳門(1)南京_第446章 辛丑逆案(中)鐵網_第408章 天災,大雪鐵網_第421章 僵局時勢難造英雄_第138章 大雪人心寒(2)時勢難造英雄_第134章 重練戚家軍(1)啓明_第308章 鹽務暴利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3章 中邪後的喜悅鐵網_第426章 黑手鐵網_第414章 明修棧道鐵網_第367章 時代不同了啓明_第315章 任重道遠(1)啓明_第351章 再擴增啓明_第313章 反戈鐵網_第372章 澳門(2)鐵網_第366章 3元格局南京_第480章 1條線鐵網_第375章 濟農本願南京_第444章 南京3兩事(下)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48章 皇后之怒(1)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7章 夜色朦朧時勢難造英雄_第107章 牛刀小試(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2章 西南平靖美人計(2)青陽_第271章 天啓甦醒鐵網_第394章 鑄幣與改幣時勢難造英雄_第119章 西天9在腳下(1)青陽_第261章 怎可能如此!九邊大同_第21章 錦衣衛在行動南京_第561章 南洋僱工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9章 爲道,死無可懼鐵網_第424章 陳策操軍南京_第536章 夜宿秦淮下啓明_第320章 決戰蓋州南京_第453章 軍階下青陽_第262章 密詔遺詔南京_第536章 夜宿秦淮下啓明_第300章 輿論戰南京_第427章 議案鐵網_第376章 5京體系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2)時勢難造英雄_第139章 準備栽贓鐵網_第401章 再議九邊大同_第55章 家事,遼民事青陽_第267章 茍延殘喘的老奴時勢難造英雄_第115章 紮營祝家莊(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3章 處置廢將時勢難造英雄_第97章 聞香教異動青陽_第259章 調兵進京?鐵網_第384章 講故事九邊大同_第78章 大明平虜伯?(1)青陽_第235章 範家俯首(1)啓明_第337章 改藩南京_第562章 簡化南京_第609章 軍制再改時勢難造英雄_第123章 兵賊聯手,所向無敵(2)鐵網_第372章 澳門(1)九邊大同_第50章 叛逃戰兵王嘉胤時勢難造英雄_第102章 驅賊做刀青陽_第241章 北線戰事青陽_第229章 金德大勢時勢難造英雄_第140章 抄家李3才(1)啓明_第347章 魯藩之變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6章 崇智宮也不安全……啓明_第354章 大口袋啓明_第342章 東擴計劃南京_第504章 宰殺大肥羊青陽_第246章 眼光(1)時勢難造英雄_第128章 痢疾!(2)九邊大同_第1章 老子下輩子還做文人!啓明_第318章 江南的和親時勢難造英雄_第138章 大雪人心寒(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柯坪县| 莫力| 邢台市| 泗阳县| 溧阳市| 游戏| 革吉县| 嘉祥县| 靖州| 秭归县| 肇州县| 炎陵县| 大兴区| 平果县| 合作市| 牙克石市| 双江| 宣化县| 龙海市| 类乌齐县| 四平市| 福清市| 思茅市| 平泉县| 馆陶县| 城口县| 中卫市| 昌江| 锦州市| 瓦房店市| 泗阳县| 青浦区| 兴山县| 太谷县| 聂拉木县| 江油市| 孟州市| 周宁县| 霸州市| 铜川市|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