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

御林軍護駕主帥嶽武穆王。降

歲次辛酉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

律詩∶

春夏秋冬又一年。輸誠護駕任雙肩。

著書勸世心猶壯。說法度人志益堅。

紫氣騰騰環玉闕。文光朗朗耀南天。

若能了悟修真理。奧義深研氣浩然。

聖示∶

無極老母懿駕親臨,神人恭接。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降

律詩∶

著書不倦到三更。奧義文章勸衆生。

身外錢財都是假。心中善性即真誠。

願期了悟修天道。一旦開明覺世情。

體念孃親思子苦。門閭倚望淚盈盈。

懿示∶

諸賢卿及諸兒子免禮。

又示∶

娘自本辛酉正月十月十五日起,每月二次下凡,降鸞於南天直轄武廟明正堂,著作“天道奧義”,已將近一年矣。幸明正堂賢生,一本虔誠效勞,又幸有善覺之諸兒女,踴躍樂助印贈,“天道奧義”始能順利著成,將於公元一九八二年,歲次壬戌年正月十五日繳書天廷,娘亦可完成心願矣。此皆是諸兒女發揮善覺,代天宣化之功勞也。娘心甚慰。

又示∶

娘欣看諸兒女,一片真誠,體念孃親之辛勞,凡有助印立功,叩求諸事,娘已一一酌情批準,亦有部份批交南天辦理。

又示∶

娘已決定“天道奧義”著成後,即明年正月一日起,每月初一、十五日親自下凡,駐駕於南天直轄武廟明正堂之“無極宮總堂”。凡諸兒女,如有叩求事項,可於每月初一、十五日,來堂叩稟,只要輸誠,娘自當爲親爲排解,並賜福壽保平安。

又示∶

“天道奧義”尚有三章,預定於下期,全部著成,以完二十四章。因時間倉促,再命鸞友雜誌社,積極籌備印行單行本,以便廣爲贈閱,勿負娘意。

天道奧義→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

無極老母曰∶

人生數十寒暑,轉眼過去,世人當怎樣的渡過這一段數十年的生活呢?在人死後,離開這個世界,人的生命是否終了呢?娘今堅決的指示∶“生命不死”,肉體雖死,而生命可昇天,永遠不死的。

軒轅黃帝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穀神者,即人的生命,生命也名之曰“玄牝”,牝是天地的根源,一切萬有,都是從穀神產生的。穀神好似生命的本體,一切生命都是從他那裡來的,源源滾滾的流動,永遠不息。黃帝修天道一百餘年而得道,故知“生命永遠不死”的道理。

所以說∶人之肉體雖已敗壞,生命並未滅亡,他是永遠與天地並存的。可惜世人不知道“生命”的尊貴,也不了悟修“天道”可以超生了死。很多人在摧殘他自己的生命,把自己送入地獄中,這是由於罪惡造成的,也是魔鬼的力量。

修道者當與魔鬼戰爭,不能使魔鬼在心裡立足,更不能讓魔鬼放縱姿肆。不過這場戰爭也不簡單,修道者自己的力量能否戰勝魔鬼,須要憑其恆心與毅志了。

修道爲求“超生了死”,故必須了悟“生前與死後的關係”,娘特闡述人之生前與死後關係如何?以開悟諸迷子。

一、生前好貪者,死後必受貪火的燒煉。生前多有貪心,貪之起,由於內心之燃燒,凡是火盛的,都有貪心。所以,生前犯貪者,死後必受火的燒煉,此火即生前的貪火也。

二、生前好怒者,死後必遭暴力之壓力。怒者氣盛,自不免凌人。所以,死後將遭暴力之壓力。此種暴力就是魔鬼。所謂魔鬼者,實爲其生前“怒”的反應。是故,世人必須戒“嗔”,蓋“嗔”之結果,是魔鬼的糾纏。

三、生前好淫者,死後必受女鬼的侵擾。奸他人之女者爲淫,其結果,死後多病,受女鬼的侵擾。再來世時,將爲鰥夫。

四、生前好爭者,死後必被惡鬼所鬥爭。好與人爭奪者,死後必被惡鬼所鬥爭,這就是必然的反應。有感自然有應,如同迴音,絲毫不爽。生前的所爲,死後親受,這是感應的道理也。

五、生前好財者,死後成餓鬼。生前好財,視財如命者,死後必爲餓鬼,飢寒交迫,永遠沉淪在貧困艱苦的途中。

六、生前好私者,死後都要補償出來。凡是好自私的,許多事不公平,死後遭審判,將許多自私,都要補償出來,並且還要加倍的賠償。

七、生前好妄者,死後遭割舌頭之苦。說謊話爲妄,說謊話即是騙人、騙人者死後割舌頭,因爲罪起於舌頭,當然受到處罰。

八、生前好迷者,死後墜入迷魂河。凡是生前迷迷糊糊的,不明事理,不知是非,死後將墜入迷魂河裡,永遠不清醒。

世人須知死後的問題與生前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生前,必須保持下列三種態度,庶免死後,多受苦楚也。

一、爲人必須清明。清明者,清醒明白也,不渾渾噩噩的生活著。對於人生有很深刻的認識,不爲名利所混淆,不爲物慾所困惑。

二爲人必須和平。遇事不可爭持,對人要謙恭,在世一日要和平一日,以養成慈祥之心地。

三、爲人必須快樂。人生短暫,不可多悲愁,一有悲愁,便有鬱結,則淪爲魔道。娘所說的快樂,不是徵逐於聲色,而是一種自然陶冶心情的快樂。

果能生前清明、和平、快樂,則死後可免許多苦惱,這是非常重要的,希世人應多注意。爲了死後,鋪平一條大道,在生前一定要多立功德,今日的功德,就是爲來日的準備。準備的好,自然多享幸福。

其功德分爲下列四種∶

一、供品大,功德小。某人捐獻雖多,而別有用意,其心不誠,凡是不誠者,功德小也。

二、供品小,功德大。某人甚貧,奉獻一文錢,已傾其所有,所以,功德最大也。

三、供品小,功德小。某人本不願立功德,而勉強捐獻。供品小,自然功德亦小也。

四、供品大,功德大。某人願意奉獻,心亦誠懇,供品大,功德自然亦大也。

然則,奉獻要看自己的力量,不必勉強,主要在心誠,不誠無物,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與不善,是兩條道路,世人當選擇一條路行走,不可再敷衍。人生不過數十寒暑,不知何時離開這個世界?如果不早作準備,一旦劫數到來,悔之晚矣。

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九章:魔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三章:道統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二章:道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六章:修天道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55章至65章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六章:修天道第十章:生命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三章:道統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1章:序章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001章:序章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十九章:魔道第66章至71章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五章:道與人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二章:心性序章第十二章:心性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001章: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八章:解脫生死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55章至65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序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55章至65章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章:生命第66章至71章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五章:道與人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二章: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
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九章:魔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三章:道統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二章:道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六章:修天道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55章至65章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六章:修天道第十章:生命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三章:道統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1章:序章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001章:序章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十九章:魔道第66章至71章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五章:道與人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二章:心性序章第十二章:心性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001章:序章第66章至71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八章:解脫生死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55章至65章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序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55章至65章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章:生命第66章至71章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五章:道與人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九章:執慧歸真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二十四章:總論第二章: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序章第六章:修天道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永春县| 南平市| 泰兴市| 桂东县| 三明市| 古田县| 盘山县| 夹江县| 红安县| 新乐市| 鹤庆县| 寿光市| 龙南县| 昭平县| 富宁县| 丹阳市| 桑植县| 秦安县| 湛江市| 拜城县| 正宁县| 安庆市| 五指山市| 徐闻县| 宁阳县| 新野县| 石台县| 丹寨县| 宁明县| 宣威市| 沁源县| 秭归县| 泰来县| 富平县| 云安县| 阿克| 丹东市| 开化县| 汕头市|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