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

東華帝君

大道康莊之謂孝

孝:善事父母,謂之孝。孝之道有七:

一.無違親心,盡其禮而盡其心,始終如一,不棄初志,以盡其誠,而承歡親心。

二.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三.如因家貧,承事不豐,雖菽水亦可盡其心而承歡之。

四.如遇親喪,必哀必戚,內(nèi)心致哀盡禮,祭如在前,以安親靈。

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六.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其父母。

七.大孝終身慕父母。

「孝」就是百行之首,萬善之源,所以爲人之子女者,始終奉事父母必須盡其孝,故事親至孝,乃爲人子之道。但孝親必須心存誠敬,否則,雖有三餐之養(yǎng),亦非孝也。如家之飼養(yǎng)犬馬,亦日以三餐,養(yǎng)親若不致其誠敬,則無異於犬馬之養(yǎng)也。

子游問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凡爲人之子女者,奉養(yǎng)父母,必須存誠敬於心,而錶行於外,若無誠敬之心,則無異飼養(yǎng)犬馬也。

書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乃勸爲人之子女者,應當及時事親盡孝,則不致思欲孝養(yǎng)父母,而父母已亡,追懺已晚矣。

「孝」應以和顏悅色,出其真誠以事其親,始得謂孝。倘父母有過失,爲人子女者,應以悅色柔順的態(tài)度來勸解,冀使父母自行悔過,而免陷於罪之深,而遺憾終身。或見其親,頑固不化,反而受親之怒責,爲人子女雖受苦於身心,亦應無怨無恨,不變顏色,婉轉而勸之,至於改過而止。

子夏問孝,孔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所以大孝至誠,可驚天地,可感鬼神,凡有大孝之子,天地神明必皆佑之。自古至今,孝者甚衆(zhòng),如昔有廿四孝,皆可作爲楷模。

所以孝有五大美德,若依此美德而修之,則可成大孝也,此美德即「誠、敬、順、養(yǎng)、悅」也。

誠者,誠心也,虔誠也。誠意也。

敬者,尊敬也,敬重也。敬奉也。

順者,順從也,不違背也。

養(yǎng)者,奉養(yǎng)也。

悅者,悅色也,溫柔也。

此五大美德,既能修成,則康莊大道任爾縱橫無阻,成爲一大孝子也。願世人勤而修之。

6-2 在生不孝敬,死後厚禮何用

天上聖母

在生不孝敬,死後厚禮何用

人乃受父精母血而孕育,母懷胎之後,行住坐臥均不能安舒,有時頭暈目花,飲食無味,三餐難進,富家者,家有傭人,母則免受家事操作之苦,若貧家者,雖大腹便便,亦必須幫助家計,受盡風霜之苦,十月懷胎既滿,在生產(chǎn)之時,腹中疼痛,可比刀割一樣,有時痛得昏迷不醒,又恐孩兒難產(chǎn)而憂心,母之苦痛,實有口難言矣!

俗語說:「生得過,燒酒香;生不過,四塊板。」就是說,若是平安生產(chǎn),就可得到雞酒來補身的香味;若難產(chǎn)不幸的話,所得到的僅是四塊木板所做的棺木而已。猶言生產(chǎn)之危險,及至安產(chǎn)後,方得放下心懷。十月懷胎已過,繼之而來的三年乳哺,所食是吸收母親之血液,現(xiàn)世雖以乳粉代替人乳,但兒若染病之時,父母之憂急更難以言狀,寢食難安,處處看醫(yī)生,不怕屎尿之穢臭,照顧其健康,不惜金錢,不怕辛勞,無微不至。

可謂父母劬勞之恩,如天之高,似海之深也。兒至七、八歲,則送入學校讀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之勞心,可謂極矣。及至學業(yè)成就,步入社會,至婚嫁之期,父母又再爲兒子勞心,求淑女爲媳婦,求賢婿爲東牀,一旦男婚女嫁之後,父母年事已老矣。

豈知兒子長大成人,不知孝敬父母者衆(zhòng),做事累及父母憂煩,不能奉養(yǎng)父母,只顧妻女,置父母於不顧。自己既有經(jīng)濟基礎,住在都市高樓大廈,而將老邁之父母,放置於鄉(xiāng)村之草茅小屋,日限制其生活費用,自己則奢華浪費,罔顧父母劬勞之恩。世有如是者,可謂不孝極矣!慈烏尚有反哺之義,羔羊有跪乳之德,人豈可不如禽獸乎?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善哉!斯言,勸爲人之子者,當及時事親盡孝,則不致追懺之憾。然而,世人竟有不念父母生育養(yǎng)育之恩,父母在生之日,不知奉養(yǎng),刻薄以待,及至父母病亡,則大事鋪張葬儀,用三牲五牲以拜祭,惟恐失其面子。出殯之日,花去十幾萬元,甚至數(shù)十萬元者,亦在所不惜。如此之敬奉,雖有佳餚美酒,一滴何曾到九泉?死後之厚禮,不如在生以菽水承歡也。

願世人應予了悟,爲人子者、爲人媳婦,應孝敬父母、孝敬翁姑,你若知孝敬父母、翁姑,則你子女、媳婦定必孝敬你,此所謂孝恩不忘也。人生在世,雖然說是世傳世,父母傳我,我傳子,子傳孫,此乃上天造化之理,不是人人自作之孽,但養(yǎng)兒待老,積穀防饑,豈是無謂乎?

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11章至第21章第十章:生命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序章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11章至第21章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序章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11章至第21章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二十四章:總論第66章至71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二章:道序章第三章:道統(tǒng)序章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二章:道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五章:天人合一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55章至65章前言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001章:序章第十章:生命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前言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十二章:心性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九章:魔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九章:魔道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序章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七章:萬法歸宗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五章:道與人第六章:修天道第11章至第21章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1章至第10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五章:道與人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三章:道統(tǒng)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二章:道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章:生命第二章:道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1章至第10章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十二章:心性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二章:心性第五章:天人合一第11章至第21章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
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11章至第21章第十章:生命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十八章:人身難得序章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004章:大道康莊之謂禮第九章:何謂修道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11章至第21章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序章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11章至第21章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二十四章:總論第66章至71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二章:道序章第三章:道統(tǒng)序章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二章:道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五章:天人合一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55章至65章前言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001章:序章第十章:生命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前言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十二章:心性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十九章:魔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九章:魔道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序章第三章:道心範圍,包羅萬象第十六章:修天道應修靈第七章:萬法歸宗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五章:道與人第六章:修天道第11章至第21章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係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1章至第10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五章:道與人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三章:道統(tǒng)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二章:道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章:生命第二章:道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01章至第10章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十二章:心性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二章:心性第五章:天人合一第11章至第21章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理塘县| 扶余县| 闽清县| 同心县| 建宁县| 甘孜县| 长武县| 白河县| 巴东县| 贵定县| 锡林郭勒盟| 五家渠市| 东山县| 万全县| 年辖:市辖区| 潍坊市| 新河县| 青阳县| 措勤县| 和林格尔县| 武定县| 饶河县| 崇阳县| 旬邑县| 嘉峪关市| 古交市| 崇文区| 托克托县| 灌云县| 桦甸市| 泰顺县| 泗水县| 宜兴市| 嘉义县| 祥云县| 景洪市| 康马县| 红河县| 芜湖县| 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