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道

御林軍護駕主帥嶽武穆王。降

歲次辛酉年正月廿八日。公元一九八一年三月四日

律詩∶

天地?zé)o私頌?zāi)竷x。敦敦教誨醒羣兒。

萬千螻蟻迷歧路。九六生靈急捷眉。

不忍凡塵如苦海。欣看聖域固洪基。

堂開明正輸明正。奧義真?zhèn)骰囊摹?

聖示∶

命御林軍排班,神人恭接老母懿駕。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降

懿示∶諸賢卿與諸兒子,免禮。今夜繼續(xù)著書。

天道奧義→第二章→道

無極老母曰∶

亙古之初,未有天地之前,原是一片太虛,太虛者,虛而無物也。在虛無之中,混然產(chǎn)生一粒種籽,此種籽似一股力量,但無形狀,亦無固體,亦無聲亦無臭而永遠長在,茫茫而不明,不分晝夜,周流於宇宙之間,毫無掛礙,他是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之母,故號其名曰“道”。

道既無形無體,恍恍惚惚,彷佛裡面有個象,又彷佛是有一個物,又彷佛是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至今,藉此,可以看到萬物,依之而化生。道,寂靜,不燥不寒,天不能覆幬,地也不能承載,小言之爲(wèi)無內(nèi),大言之爲(wèi)無外,充滿於四海之內(nèi),猶包其外,在寒而不冷,在炎而不熱,此乃道之體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而累進,庶類繁多也。此道,先天地生而不爲(wèi)久,長於上古而不爲(wèi)老,永遠不變其質(zhì),能適用萬物,鳥得之而能飛,魚得之而能遊,獸得之而能走,人得之故能生存,萬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用他,而不能見其形。故,道者一也,傳至後世,老子曰∶“抱元守一”,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故,萬物皆由一而起者也。

所以,道之高,高而不能察看,深而不能測量也。雖然道很明顯,也無法形容其名,看來很是廣大,也無法形容其廣。道是獨立而不改,萬物亦不能役使他,天地陰陽,四時日月,星辰雲(yún)氣,飛禽走獸,凡有生命之物,皆取之於他,而他也不減少,全都合併於他,他也不增多。此乃道之秘奧,與光明正大也。

道之明者,聰明有智慧之人,能察考到宇宙的深處,知道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事,他人之所不能得到的,而聰明修道者可以得之,這就稱爲(wèi)“察稽知極”也。“察稽”,是從紛歧複雜的現(xiàn)象裡,而稽察是非曲直。“知極”,是從宇宙人生的深處,而明白很多的道理。

一國之元首,若用此“察稽知極”之道理,則天下歸服矣。爲(wèi)政者,若用此道,則人民不迷惑而服從。在上者虛極,在下者靜篤,而“道”得其正也。虛則無我,靜則無物,無我即無私,無物即無慾,“無我無物”則可進於道也。

信即是誠,誠則無慾,爲(wèi)上者,若能如此立於道,則可爲(wèi)民立命,立命就是爲(wèi)民設(shè)教也。無爭即無爲(wèi),無爲(wèi)即是最上的誠,則萬物皆感其誠而應(yīng)之也。無爲(wèi)是最高的修持,無爲(wèi)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道”即理也,軌也,路也;爲(wèi)政者,對於人民,應(yīng)按其身份,而給以其所應(yīng)得,自然公平,民不爭也。授之以應(yīng)得之名份,萬物自然平定,此即道爲(wèi)一之理也。

天上月球,星辰之運轉(zhuǎn),地球之繞行。皆有一定之軌道,絕不越軌。世上之飛機,其航空亦有一定之航線,海上之船隻,亦有一定之航道。車輛之行駛,亦要按交通規(guī)則之右行,否則,亂其軌道,就會發(fā)生危險與車禍。行人之行路,亦要遵守行走人道,否則,就會發(fā)生危險與事故,所以循道而行則安,逆道而行則危,此皆“道”之用也。

道爲(wèi)一,永不變化,得道之本體,應(yīng)由少以知多,得事之要妙,應(yīng)操正以治奇,則往前可知到太古,往後可知到無終。凡修道者,應(yīng)抱著道,即道之本體,執(zhí)著道之法度,即方法也。如是,則天下可歸於一也。

“道”是萬物之深奧處,善人以爲(wèi)珍寶,拳拳而服膺,惟恐失之,未敢須臾離也,離者非道也。不善之人,雖未明道之理,而能依道而行,亦可以安身立命。是故,“道”是天下之至寶,所以重此道者,堅心求之可得,有罪者求之,也可以免罰也。

第九章:執(zhí)慧歸真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十二章:心性序章第八章:解脫生死前言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八章:四質(zhì)合成以修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二章:心性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66章至71章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十章:生命第55章至65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1章至第10章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001章:序章序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55章至65章第三章:道統(tǒng)第六章:修天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章:生命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guān)係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guān)係第七章:道之天秩第55章至65章第十二章:心性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七章:萬法歸宗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二章:道第001章:序章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序章第十九章:魔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八章:四質(zhì)合成以修道第十章:生命第十章:生命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二章:心性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guān)係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1章至第10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八章:四質(zhì)合成以修道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11章至第21章第二章:道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五章:道與人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九章:魔道第二章:道第二章: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八章:四質(zhì)合成以修道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四章:良知良能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001章:序章第11章至第21章第十九章:魔道第十章:生命第二章:道第001章:序章前言
第九章:執(zhí)慧歸真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十二章:心性序章第八章:解脫生死前言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八章:四質(zhì)合成以修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十二章:心性第十八章:人身難得第66章至71章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八章:解脫生死第十章:生命第55章至65章第十四章:天道之進修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1章至第10章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001章:序章序章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55章至65章第三章:道統(tǒng)第六章:修天道第003章:大道康莊之謂義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十章:生命第十五章:見素抱撲以卻魔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guān)係第五章:道與人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guān)係第七章:道之天秩第55章至65章第十二章:心性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七章:萬法歸宗第八章:解脫生死第二章:道第001章:序章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序章第十九章:魔道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二十四章:總論第009章:大道康莊之謂節(jié)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線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01章至第10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05章:大道康莊之謂智第八章:四質(zhì)合成以修道第十章:生命第十章:生命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九章:何謂修道第十二章:心性第二十一章:生前與死後的關(guān)係第七章:萬法歸宗第01章至第10章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二十四章:總論第八章:四質(zhì)合成以修道第006章:大道康莊之謂忠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11章至第21章第二章:道第007章:大道康莊之謂孝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五章:道與人第002章:大道康莊之謂仁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十九章:魔道第二章:道第二章: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八章:四質(zhì)合成以修道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四章:良知良能第008章:大道康莊之謂廉第001章:序章第11章至第21章第十九章:魔道第十章:生命第二章:道第001章:序章前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建水县| 右玉县| 平湖市| 阿城市| 曲阜市| 齐齐哈尔市| 海丰县| 玉环县| 嵩明县| 枣阳市| 神池县| 成武县| 微山县| 扎兰屯市| 开封县| 大余县| 高尔夫| 平邑县| 大石桥市| 旅游| 共和县| 济阳县| 广南县| 云阳县| 城口县| 长岭县| 深水埗区| 房山区| 龙里县| 青龙| 新乡市| 武清区| 揭西县| 寿宁县| 尼玛县| 灯塔市| 布尔津县| 论坛| 定安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