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

如果不是華掌櫃在旁邊當介紹人,張壽很難相信,被其稱作華四老爺的,竟然是個不到三十,嘴上沒毛,下頜微須的青年。要知道,這年頭但凡在官場還是商場,老人都比年輕人要更讓人覺得可信,所以弱冠少年也都忙著蓄鬚,彷彿隨著鬍子長了人老相了,威嚴也有了。

於是,上了三十卻仍舊白面無鬚的人,那是幾乎鳳毛麟角,因爲那樣的話,就算戴上官帽,穿上官袍,在外人眼中也不像是當官的……至於像什麼,四十開外卻依舊白面無鬚的司禮監掌印楚寬請了解一下?

而張壽如今這還未加冠卻已經做官的年紀,卻是沒打算蓄鬚來裝老相,他還打算繼續裝嫩呢!所以看到一個比自己至少大七八歲甚至十歲,嘴脣上方和下巴卻依舊光溜溜的人,他自然覺得很特別。然而,他卻忘記了,自己在別人眼中,那卻是更加特別。

華四爺從接到華掌櫃的信之後,一面派人快馬加鞭送回信,一面派人去蘇州整合本家執事以及其餘豪商,自己就立刻坐船從淮安動身往北趕。在他看來,若能在滄州遇到張壽,那是最好,可要是人被召回京了,自己到了京城,總能想出辦法見到這一位展開洽商。

可是,哪怕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卻沒想到今天會發生這樣巧合的事,此時見到這麼一位如他這般風華正茂的青年都要嫉妒的風儀出衆翩翩少年,他還是覺得自己一貫引以爲傲的二十多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因此,寒暄過後,他就笑瞇瞇地以此打開了話題:“張博士別看我年輕,我是家裡嫡孫,所以五歲開始,我家老太爺就把我帶在身邊,見客、盤賬、會商……我從小就是這麼薰陶出來的。所以家父早逝之後,承蒙老太爺信任,我年方弱冠就執掌了家業?!?

“其實所謂的四老爺,這稱呼不大準確,可都已經當家了,不好再讓人叫我少爺,我四叔也不能蓋過我這個當家的去,所以大家都這麼渾叫一氣。張博士你要是願意,叫我華四又或者阿四就行,我家老太爺就是這麼叫我的。”

華掌櫃知道自家這位當家的四爺可稱得上一人千面,或倨傲或溫和或蠻橫或兇狠,只要人願意,什麼面貌都能露出來,可這樣謙遜的四爺,他卻還是第一次得見。雖說他按輩分乃是族叔,卻也不敢在這位老太爺一心教出的繼承人面前擺長輩架子,此時就乾脆避了出去。

天知道這位四爺會不會因爲被他看到那裝孫子的一面而忘了他的功勞,反而有所忌恨?

而張壽見慣了先裝孫子再翻臉的人,對華四爺這幅面孔卻也視之如常。

華掌櫃退了,但他卻沒有讓阿六退下,而是笑呵呵地說:“華四爺太客氣了,論年紀你比我大,論閱歷見識,你也遠勝於我。雖說今日你是主,我是客,有道是客隨主便,但也不是什麼都能隨便的?!?

華四爺卻不以爲然地笑道:“張博士你之前和我那十九叔商議的事,若是能成,我蘇州上下也不知道多少商戶要感恩戴德,說得更過分些,我把你當成衣食父母那都輕了,恨不能把你供在神龕中日日三炷香,猶如供財神爺。商人重利,就是這般實際。”

聽華四爺明明說自己實際,但話卻又說得風趣,張壽不覺莞爾。與人又閒扯了兩句,見人不動聲色地說著極其漂亮的恭維話,他就索性直截了當地捅破了那層窗戶紙。

“我如今既然已經離開滄州,滄州事也就管不了那麼多了。華四爺若要籌謀,要麼在朝中設法,要麼去找我那未來大舅哥洽商,找我卻是找錯了人。”

沒等華四爺接話,他就含笑說:“我這一趟回來,也就管著國子監我那一畝三分地,其他的事,我實在是有心無力。”

華四爺未料想張壽竟然這樣直陳撇清,微微一怔後,他就乾脆也單刀直入道:“張博士真的就不顧你在滄州打造的大好局面?要知道,不管哪朝哪代,在朝堂上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地方上就是人走政息,這滄州也不知道耗費了你郎舅二人多少心血,真的說丟就丟?”

“呵呵。”張壽隨口笑了笑,繼而就輕描淡寫地說,“華四爺你這話和之前到滄州的那位司禮監呂公公,著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壽當然不會細說呂禪的那番話,但他很確定,在遊說他和朱廷芳之外,一看就很明顯喜歡搞事情的司禮監掌印楚寬,總不會忽略掉蘇幫官員之前倒江那番行動,說不定早就預備和華家之類的蘇州商人接洽。

因此,見華四爺眼睛一亮,他就慢悠悠地說:“不過,因爲太祖舊制,閹宦有傷天和,不許多進,所以宮中宦官素來人數稀少。就算司禮監有些什麼打算,他們又時刻在皇上身邊,近水樓臺先得月,可朝中某些官員的想法素來根深蒂固,一個不好也很容易弄巧成拙?!?

原本已經打算劍走偏鋒的華四爺登時心中一動。朝中文官們自從當年太祖不屑於用宦官之後,那簡直喜出望外,一直都齊心協力壓制宦官的人數,唯恐此輩做大。他要是真的和宦官勾連,萬一人家爲了拖著他們在那條船上,把事情張揚出去,他就是想下船也晚了。

而且,閹宦大抵是什麼德行?看看漢末十常侍,看看唐朝那些一手遮天廢立天子的宦官,再看看宋徽宗年間藉著天子之勢橫行無忌的樑師成童貫等輩,那就夠讓人警惕了。

若是爲了開港,給自己頭上找一尊祖宗……不對,一堆祖宗,那不是堵心嗎?

而自己要傳遞的訊息已經帶到,張壽自然無心多留——他在滄州事上確實下了很大心力,但不代表他要親自下場,所以點到爲止就起身告辭。

眼見華四爺絲毫沒有芥蒂地言笑盈盈送了他出來,他在門口和這位年紀輕輕的當家人告辭時,自然也是客客氣氣。至於對面揚州會館那些偷窺的人,他只當是沒看見。直到上馬折返,進了內城崇文門,他方纔突然對阿壽問道:“那揚州會館你是特意帶我來的?”

“我只知道它飲食味道不錯。”阿六回答得很輕鬆,但策馬跟著張壽復又前行了幾步,他就繼續說道,“當然,我也記得它就在蘇州會館對面。”

張壽倏然回頭,伸手指著看似老實木訥的阿六笑罵道:“你小子坑起人來,那真是讓人防不勝防!虧你想得出來。要是讓華掌櫃知道是掉了你的坑,他肯定能把眼珠子瞪出來?!?

阿六滿不在乎地一夾馬腹又上前了兩步,只落後了張壽半個馬身,這才幹咳一聲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和少爺你學的。”

張壽很想罵一句好的不學你偏學壞的,可再一想這等同於罵自己,他也就只好搖頭嘆息好好一個憨厚少年竟是硬生生變黑了??衫^續前行的時候,策馬在前的他卻不禁嘴角翹了翹,心情其實相當不錯,但嘴裡還是告誡道:“下次別一味弄巧,小心弄巧成拙!”

在京城這種地方,寧可腹黑一點,也千萬別一味老實,像阿六這樣沉默寡言的他一直覺得最令人擔心,現在好了,他不用擔心阿六太老實忠厚……有這功夫還不如擔心日後那些自鳴得意撞在這小子槍頭上的受害者,又能打又能坑人,那可是真了不得!

當張壽在張園門口下馬的時候,就只見兩條人影刷的衝了出來,最終齊齊抓住了他丟下的繮繩。見是老劉頭和瘸腿安陸互瞪,後者很快就二話不說地讓開,轉而去牽了阿六那匹馬,他這才面色稍霽。心想這兩個總算還不至於競爭心強到誤事。

緊跟著,一貫饒舌的老劉頭就搶先說道:“少爺,朱大小姐和娘子去禮佛了。”

朱瑩喜歡禮佛嗎?張壽怎麼想怎麼覺得,佛寺這種地方和她完全不配,可再一想一急起來就喜歡唸叨阿彌陀佛甚至諸天神佛的母親,他就明白了,朱瑩很可能是純粹爲了陪著吳氏才走這一趟。而聯想到昨天吳氏的要求,兩人說不定是去給死去的張秀才夫婦做法事的。

他正有些暗暗自責,身後偏偏又傳來了阿六的聲音:“大小姐一直都來嗎?”

老劉頭和阿六相處了那麼多年了,哪裡不知道他什麼意思,當下就呵呵笑道:“她回京最初那幾天是天天過來,可後來……咳咳,後來大小姐和幾個書生在棋盤街天下太平樓大吵一架,然後就氣病了,連御醫都去過趙國公府,那就不能來了。但趙國夫人倒是常常過來?!?

得知九娘竟然也常過來看吳氏,張壽倒不覺得這位趙國夫人紆尊降貴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人本來就是直爽任性的性格。他無意一直在門前說話,當下就匆匆往裡走。

可他偏偏聽到背後阿六彷彿和老劉頭說話說上癮了,竟是又問出了陸三郎代表九章堂監生來過多少回,紀九代表半山堂第一堂監生來過多少回……甚至就連襄陽伯的三子,張家那個大塊頭,阿六都沒放過。老劉頭也說得頭頭是道,竟聲稱人人都來了至少三回。

當然,吳氏怎麼也不可能擺出祖師奶奶的架勢見這些人,不過是命人出來道謝一番,收禮回禮,也就讓他們回去了,唯有陸三郎和朱瑩碰到一塊的那一次,吳氏一塊見了兩人。

就在張壽聽得心下存疑的時候,拉著阿六跟進來的老劉頭,又對他爆出了一個大新聞:“對付江閣老的事,我遠遠聽著,好像就是陸三郎攛掇大小姐乾的?!?

“天地良心,真不是我攛掇的,我只是剛巧來看祖師奶奶,然後就在這遇上小師孃的。我就是順便給她通風報信,說是江老頭不懷好意……可我哪知道她竟然要硬上,嚇得我把小先生你都搬出來了,說是你絕對不希望我們莽撞,可我攔不住她啊!”

“我特意讓人跟著她,然後跑到趙國公府去找趙國夫人通風報信來著……誰知道趙國夫人說不要緊,這事情兜得住,可就算這樣我還是追去天下太平樓了,親眼看到她大發雌威把那些書生給說得啞口無言……我真是比竇娥還冤枉!”

晚間過來時被張壽一質問,陸三郎那副泫然欲涕的樣子,那簡直是委屈極了。

他這夜間過來時,還帶著四個身強力壯的隨從,和他們一塊合力從馬車上搬了兩個大箱子下來,卻是滿滿當當的九章堂作業。而且,他親自動手,一一摞在張壽案頭,還都標註了是哪天的,關於什麼類型,那簡直是像足了天下第一代課老師的架勢。

然而,張壽卻最清楚陸三郎那是個什麼德行,眼見人就差沒哭天搶地叫撞天屈了,他就笑吟吟地說:“哦,那麼看來是我錯怪了你。不過你這一聲小師孃倒是叫得脆生生的,想來就算你真的幹了什麼,瑩瑩也不忍心苛責你……哪怕知道你跑去對她娘出賣她?!?

陸三郎頓時打了個寒噤,朱瑩那脾氣實在是天知道,他還是不要賭這種可能性來得好!

於是,他想都不想就立刻慫了,老老實實把當初在這裡碰到朱瑩時的所有交談一一坦白。至於他怎麼把這種細節都記得清楚……不要小看了理科學霸,商業天才的記性!

而張壽本來只是懷疑朱瑩怎麼會突然就爆了,此時缺失的一環補齊,他雖說又好氣又好笑,但也不得不感慨自己這邊真是什麼人才都不缺。

背後陰人的有陸三郎,當面懟人的有朱瑩,擅長演戲的人有張琛,擅長裝傻的人還有阿六,再加上一堆形形色色的人才,試問京城這麼大,誰能像他這樣一窮二白起家的人,竟然能有這麼一個豪華陣容班底?說起來,他還真是陰差陽錯聚攏了一堆一度被埋沒的人才啊!

見陸三郎可憐巴巴地看著自己,張壽就笑道:“好了,既然審過了,你都老實坦白了,那我也和你說明話,既往不咎。記住,這是看在你在九章堂盡職盡責的份上,不可一味弄巧!”

眼見過關,陸三郎這才喜出望外。他趕緊討好地說了一籮筐朱瑩的好話,眼見張壽但笑不語,他連忙打了個哈哈閉嘴,隨即就在旁邊幫著張壽看那些作業。而張壽也就是看個大概,更多的是聽陸三郎講每個人的接受能力和學習進度。

而隨著看作業,聽進度,張壽也就把皇帝那天召見時的事情透露了一二。結果,剛剛還有些小心翼翼的陸三郎,聽到九章堂會擔負內庫審計這種工作,他一下子興奮得無以復加。

“小先生,皇上真的要把這樣的重任交給九章堂?這簡直是天賜良機??!只要消息散佈出去,何愁天下有算學天賦的人不會削尖腦袋往我們這兒鑽!”

第二百八十四章 送飯和探病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四百零七章 請千萬留他一條命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當誅,其情可憫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光詞話第六百五十章 嫁妝,土木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四百零九章 教學相長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信第七百九十五章 神坑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實相符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願爲前驅第四百一十七章 謝生婚否,會館吃客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個臭皮匠,一個諸葛亮第八百六十七章 準女婿登門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五百九十章 虛驚和捧哏……第二百七十五章 打探和分班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四百三十八章 絆腳石須除第八百八十二章 餘韻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連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慈父和嚴師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纔有鬼!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事和鍛鍊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老師是正人君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無影腳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七百六十四章 透心涼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五十九章 鄉下小郎君進城第三百七十九章 猶如陽光第兩百三十二章 爲時已晚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與不服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八百一十一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四十八章 揭幕第五百四十九章 搶先報喜訊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脾氣第三百二十章 贈劍,耿直第二百八十八章 喬遷見聞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鏢團?第二百四十四章 曆法和傷痕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第二十九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六百零七章 沒錢沒勢,思路清奇第七百九十五章 神坑第四百七十九章 務實的教育第三百三十一章 孝子頂罪?第七百五十八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過……第五百九十三章 枷鎖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六百六十章 慘不忍睹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六百七十七章 天驚第六百六十六章 放榜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人不能鹹魚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變老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從公式到建港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二十五章 前驅和搭檔第三百一十章 鮎魚第五十六章 演技不過關?第七百一十二章 牆倒衆人推第八百一十章 交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子報仇,從早到晚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過……第一百四十一章 甩鍋和背鍋第七百五十四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遊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五百三十三章 跟蹤和會面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七百六十七章 會客,師生第六百七十六章 鬱郁第三百二十三章 雙簧?錚臣?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卻不同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五百八十一章 心寬和後患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長,一呼百應第一百章 二進制?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五百九十二章 借題發揮和算經館第二百四十九章 拜年和騙婚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與不服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六十章 葛府堵門事件第五百三十二章 虛懷若谷求教忙第兩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書房第六百五十三章 病急亂投醫
第二百八十四章 送飯和探病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四百零七章 請千萬留他一條命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當誅,其情可憫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光詞話第六百五十章 嫁妝,土木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四百零九章 教學相長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信第七百九十五章 神坑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實相符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願爲前驅第四百一十七章 謝生婚否,會館吃客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個臭皮匠,一個諸葛亮第八百六十七章 準女婿登門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五百九十章 虛驚和捧哏……第二百七十五章 打探和分班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四百三十八章 絆腳石須除第八百八十二章 餘韻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連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慈父和嚴師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纔有鬼!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事和鍛鍊第一百六十一章 你老師是正人君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無影腳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七百六十四章 透心涼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五十九章 鄉下小郎君進城第三百七十九章 猶如陽光第兩百三十二章 爲時已晚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與不服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八百一十一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四十八章 揭幕第五百四十九章 搶先報喜訊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脾氣第三百二十章 贈劍,耿直第二百八十八章 喬遷見聞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鏢團?第二百四十四章 曆法和傷痕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第二十九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六百零七章 沒錢沒勢,思路清奇第七百九十五章 神坑第四百七十九章 務實的教育第三百三十一章 孝子頂罪?第七百五十八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過……第五百九十三章 枷鎖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六百六十章 慘不忍睹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六百七十七章 天驚第六百六十六章 放榜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人不能鹹魚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變老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從公式到建港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二十五章 前驅和搭檔第三百一十章 鮎魚第五十六章 演技不過關?第七百一十二章 牆倒衆人推第八百一十章 交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子報仇,從早到晚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過……第一百四十一章 甩鍋和背鍋第七百五十四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遊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五百三十三章 跟蹤和會面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七百六十七章 會客,師生第六百七十六章 鬱郁第三百二十三章 雙簧?錚臣?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卻不同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五百八十一章 心寬和後患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長,一呼百應第一百章 二進制?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五百九十二章 借題發揮和算經館第二百四十九章 拜年和騙婚第八百六十五章 服與不服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六十章 葛府堵門事件第五百三十二章 虛懷若谷求教忙第兩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書房第六百五十三章 病急亂投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中县| 陕西省| 正镶白旗| 虹口区| 天峻县| 惠来县| 和顺县| 梁河县| 冕宁县| 洛阳市| 涡阳县| 大埔区| 天台县| 纳雍县| 玉树县| 北辰区| 繁昌县| 安宁市| 延吉市| 宁津县| 正安县| 上饶市| 明水县| 金山区| 绥阳县| 进贤县| 延吉市| 彰化市| 安塞县| 巴林左旗| 莱芜市| 济阳县| 乐东| 六盘水市| 揭东县| 金寨县| 长春市| 林口县| 墨江| 灌云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