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0章 又蠢又壞,又蠢又壞!

倭人?

這倒是一個罕見的名字,讓羣臣短暫地一怔。

沒記錯的話,倭人是東海另一頭的東夷住民。

和突厥、鮮卑這樣的蠻族不同,因爲有大海相隔,所以這個民族自古以來和華夏大陸,不算毫無瓜葛吧,也可以說是老死不相往來了。

除了偶爾在三韓之地劫個掠、刷個存在感以外。

大臣們對倭國的唯一印象,大約就只有女倭王寫給隋煬帝的那封“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的國書了。

也正因爲兩國隔得太遠了,被折了面子的“大男主”隋煬帝居然放了倭國一馬,沒有前去征討。

結果咱沒有招惹倭人,倭人怎麼遠渡重洋大老遠過來,特意在咱的大堤上鏟幾個洞?

他們想幹什麼?

衆人短暫地納悶了一下。

接著,便是洶涌而來的憤怒。

媽的,倭人!

在我等抗擊千年難遇的天災之時,在背後捅刀子,簡直無恥之尤!

“他們有內應嗎?”馬周急切地問道,雙眼閃動著火光,眼神彷彿要將這起慘劇的幕後黑手揪出來、燒成灰燼一般。

是的,他不相信倭人就是此事件的真兇,他覺得倭人背後一定還有黑手。

因爲大明對倭國,宛如大象對螻蟻,雙方並沒有直接利益衝突吧。

至少以正常人的思維,是沒有的。

那麼倭人爲什麼要來尋釁滋事?

除了大明內部有內鬼、招募倭人以爲打手以外,他實在想不出還有其他什麼合理的解釋。

畢竟李泰也幹了。

當初魏王勾結薛延陀,把長安政壇搞得烏煙瘴氣。

後人完全可以依樣畫葫蘆,也來這麼一手,混淆視聽。

“陛下,倭人背後的勢力是誰?我等必將其碎屍萬段!”

不僅是馬周。

刺史張謙、以及滑州的其他官員們,同樣也義憤填膺,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

按照常理,這些日子人官僚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這種明顯涉及高層內幕的政治陰謀,是不敢多問的。

但是,今次的事件著實突破了他們的底線。

滑州糜爛,華夏糜爛,連自己也差點爛了。

這讓他們無法明哲保身,作壁上觀。

面對羣情激憤的下屬,面對一雙雙渴望著復仇的眼睛,李明不由得咬緊了牙關,從牙齒縫裡用力地擠出幾個字:

“根據初步調查,沒有其他勢力摻入其中。

“倭人掘開大堤,完全是受了倭王的指使。”

此言一出,又是一片譁然。

大象真的被螻蟻絆倒了,摔得頭破血流?!

“可是,爲什麼……”馬周喃喃著,實在想不明白。

“呵,能爲了什麼?說來你們或許都不信。”李明的嘴角勾起一個沒有笑意的弧度。

“無非是爲了百濟、新羅之地。

“二韓臣服於我大天朝,斷了對倭國的朝貢。

“倭國不滿,想要入侵二韓之地,又懼怕我天國之威。

“所以,他們就偷偷混入進來,毀我堤壩、壞我民生,試圖讓我們疲於奔命,無力應對外敵。

“這樣,他們便能夠趁虛而入,以武力強逼二韓就範。”

馬周等人聽得異常專注,一字不落。

聽到最後,下意識地脫口而出:

“就因爲這?”

李明笑了,點點頭:

“就因爲這。”

當時,當狄仁傑將調查結果彙報於他的時候。

他也是一模一樣的反應——

吃驚,荒誕,難以相信。

就爲了半島南端那點“邊角料”的化外之地。

把黃河給掘改道了?

把黃淮十州千萬百姓,泡進了黃湯裡?

把幾乎半個華夏都霍霍了一遍?

“呵,呵呵……”

馬周笑了。

雖然不合時宜,但他忍不住。

因爲這實在太荒誕了。

就像一個孩童爲了逃課不上學,一把火把學堂點了,將先生、家長和同學全部燒死一樣荒誕。

水災肆虐、生靈塗炭,這樣的災禍已經足夠毀滅一個普通的王朝了。

饒是上升期的大明,也爲此傷筋動骨,元氣大傷。

而拋開宏大敘事,這次事件對老百姓的生計更是毀滅性的。

黃河就像一把刈麥的鐮刀,而天下人就是倒伏的麥子。

水災收割一撥人,疫病再收割一撥人,泡水泛起鹽鹼毀壞耕地、滋生蝗蟲,所引起的饑荒又雙叒叕能再收割一撥大的……

因此而失去的生命,恐怕以百萬、千萬計!

造成如此規模的損失,總得有個相匹配的陰謀吧?

譬如爲了入主中原,譬如爲了改朝換代,譬如爲了謀權篡位,甚至譬如爲了阻撓土地重分配。

結果你跟我說,鬧出了這麼大的陣仗,只是爲了新羅百濟那點鼻屎大的利益?

爲了一顆芝麻,毀了一片瓜田?!

千萬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是爲了什麼?!

荒誕,實在太荒誕了啊!

馬周也好、張謙也罷,在場的所有人都麻了。

所有的犧牲、痛苦和掙扎,都是爲了什麼啊!

他們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這一切是這麼的毫無意義。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李明語氣冰冷,嘴角同樣殘留著自嘲的笑意。

“狄仁傑找齊了當時在堤壩現場的所有民夫,根據口供重建了整個現場。

“有不止一個人表示,自己曾目擊了數個來歷不明的‘民夫’,操著不知哪裡的口音,隨身攜帶的也不適合築堤,反倒更像是打洞挖坑的。

“不過當時天色太黑,還下著雨,洪水高漲、任務緊迫,他們也沒有多想。”

馬周聽得腦袋嗡嗡的,喃喃道:

“那些可疑分子,就是掘垮滑州大堤的倭人?”

李明認可地點頭道:

“是的。根據大堤殘骸,能大致推斷出,潰堤最早發生在離此地的五里處。

“在大河改道通往汴水的河道周圍,能收集到被衝散的大堤碎片。上面有人工開鑿的痕跡。

“這就能直接證明,大堤就是被人故意扒開的。”

馬周等人聽得頭皮發麻。

結論很簡單,可是從經過的簡述裡也能聽出來,這番地毯式的調查是多麼的瑣碎燒腦、耗費精力。能在這麼短時間之內蒐集到足夠的證據,以狄仁傑、來俊臣爲首的諜報機構,業務能力強得恐怖……

“而且,扒開河堤的犯人,也已經捉拿回來了。”

李明的下一句話,讓衆人更爲驚詫。

我去,這辦案效率也太高了吧……

“其中一個犯人還是倭人的貴族,據他交待,他是直接受到倭酋‘輕’的命令,潛入大陸,伺機尋找機會的。”

李明將審訊的結果,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們。

作爲此案的重要當事人,他覺得這些手下有權力知道事件的經緯。

“根據他們的計劃,他帶了幾十個人,混入民夫隊伍,趁夜色秘密掘開河堤。

“讓我們以爲這是普通的潰堤,從而不會招致我朝的報復。

“爲了不走漏風聲,倭人還在隊伍裡混入了武士,計劃事成之後就將這些苦力滅口。”

衆人聽得血液冰涼。

倭人是真的壞啊,不但坑害華夏人,甚至連自己人都矇騙。

但不得不承認,這詭計如果能成功,是真的可以瞞天過海的。

畢竟現場的民夫有好幾萬,又是漆黑的雨夜,太適合渾水摸魚了。

而在大堤被掘開以後,整個滑州都亂成了一鍋粥,自然更不可能把案子查清楚。

也就是說,要不是狄仁傑變態的查案能力,這事兒還真就被當成天災,讓滑州的諸君蒙冤背鍋,讓天下百姓死得不明不白了!

“那……這是怎麼查出來的呢?”張謙刺史問道,擦了擦額頭的冷汗。

他的清名,幾乎就被蔫兒壞的倭人給毀了!

“呵,說來可笑,倭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爲能造成多大的破壞。”

李明都氣笑了。

“河堤一被掘開,超乎預期的巨量洪水立刻把河堤衝了個大洞,把他們的人都衝散了。

“大部分人不需要動手,直接被衝死了,但也有五六個人逃了出來,最後被捉住。

“人證物證確鑿,案情水落石出。”

馬周監造的滑州大堤固然堅固。

可是再堅固的大堤,也遭不住人惡意破壞。完整的堤壩堅不可摧,可是堤壩上若是被打了一個孔,巨大的水壓足以將一切沖垮。

常言道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既是比喻,也是現實。

這句話,一樣送給馬周、張謙等滑州官員。

爲了修築堤壩,他們做得不可謂不辛苦;爲了一方百姓,他們當官當得不可謂不如履薄冰。

可是,就因爲對應徵築堤的民夫沒有嚴加管理,隊伍裡混入了倭國的細作,導致功虧一簣。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啊!

實事求是地講,在當時河水暴漲、大雨不停的情況下,要想保證現場幾萬民夫都沒有問題,屬實有些強人所難了。

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李明纔對兩位負有領導責任的侍郎和刺史從輕發落,只扣了點工資待遇。

而案子之所以能破得這麼快,倭人兇徒能這麼迅速落網,這還得感謝華夏流傳千年的戶籍制度。

一個村子,突然多了幾個陌生人,還帶著古怪的口音,簡直比夜空裡的星星還要顯眼。

這種古老又先進高效的基層管理體系,是倭人部落從古至今都不曾擁有的。

死裡逃生的賊寇做夢也想不到,大明的能官巧吏不但飛快識破了他們的陰謀,而且第一時間就將他們捉拿歸案。

“那些東夷倭奴,還真以爲自己做得天衣無縫,可以瞞天過海麼……”

馬周嗓音低沉。

這真是教科書級別的又蠢又壞,在小伎倆上下足了功夫,卻在大戰略上一拍腦袋——

居然敢動大國的底線!

倭人,取死有道啊!

要不是滑州還有爛攤子要收拾,他恨不得第一個報名去衝灘登島打倭奴!

“戰爭的事情,朕去辦。你們的事多,你們要把精力放在賑災安民上。”

李明臭著臉,吩咐幾位手下。

“謹遵諭旨!”

馬周等人領旨退下,又投入到無窮無盡的爲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了。

李明的臉則是一如既往的臭。

對於倭人,他是一直沒有什麼好臉色的。

連任性的隋煬帝都不想碰的倭國,他還真打算去碰一碰,都已經滿速大建、準備渡海去征討的。

只不過沒想到,倭人比他更任性,居然主動把腦袋貼上來找砍了!

“現在還不是時候,不是……得忍,得忍!”

忍字頭上一把刀。

在半個中原被泡在水裡的時候,悍然發動戰爭,還是耗資巨大的渡海戰爭。

這也是取死之道。

身爲一國之君,兩京一十三道幾千萬的天下人在他肩上挑著,李明也只能硬憋這口氣,憋到臉色比醃魚還要臭。

“呼!”

他長出一口濁氣。

內耗不了一點。

“悶,悶,悶!

“反正現在災區的情況也基本穩定了,先出去轉轉,透透氣。”

他揹著手,沿著新的黃河河堤向南走去。

儘管黃河在汴水的河道里,目前還算安生。

可是這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公元七世紀,氣候溫暖,北方也溼潤,黃河水量還是很充沛的,可不像後世那樣萎縮到幾乎斷流。

這麼大一條龐然巨物改道,肯定會對下游黃淮的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響。

總得再改道回去。

可是說起來輕巧,把黃河請回舊河道,可不是喊老媽回家吃飯那麼簡單。

工程浩大不說,風險還很高。

萬一改出了毛病,讓黃河跳出汴水、淮水的框架再度氾濫,那就全泡湯了(物理)。

所以,現在肯定是沒法改的。

光是救災,就夠大明喝一壺的了,更別說再同時開一項浩大數倍的工程了。

可是就這麼一直拖著、讓黃河長期奪淮入海,也不是一個辦法。

“最好的改道時機,還是在今年冬天。

“屆時水位降低,時間也近,工程的難度最小。

“只是……在今年冬天以前,這邊的爛攤子能收拾得乾淨麼?”

李明苦惱煩悶至極,不由得捂住了腦袋。

治理水災、安置災民,這還只是眼面前的活兒。

接下去,瘟疫怎麼辦?鹽鹼化的土地怎麼辦?還有蝗災、民變等一攬子糟心事……

毫不誇張地說,大明的上升進程、大明的龍脈,就這麼被倭人一鏟子掘斷了!

第310章 李二:是個人才,便宜那小子了第125章 李明瘋了,他要搞新大唐第422章 朝貢是結盟的高級形式201.今日一更,無心作文,只想爲祖國母親慶生第295章 運營也不如,操作也不如,怎麼打?第445章 天降正義!第362章 學會哥的運營190.第184章 老房:挑撥李家父子,還是我在行236.第227章 我要你的人,更要你的心第341章 大唐點子王227.第218章 內戰前夜第448章 白嫖是結盟的最高級形式第12章 玄齡之怒第14章 臣懇請輔佐李明殿下第299章 旗鼓相當的對手244.第235章 李二:謝謝你還記得我哦第344章 臥龍大戰鳳雛第252章 真正的天兵207.第199章 李二:皇帝是這麼當的,朕教你第34章 我的前途無亮啊第25章 那小子居然是對的第3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03章 讓朕送兒子?好好好第447章 華夏知名物質文化遺產第120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逼上燕山3.第3章 把陛下都弄哭了第304章 戰爭迷霧第295章 運營也不如,操作也不如,怎麼打?第381章 船破偏遇打頭風第439章 智商稅也是稅第369章 鐵索橫江第358章 誰在呼叫艦隊244.第235章 李二:謝謝你還記得我哦第134章 怎麼會是他?齊王?!第458章 倭島的毀滅第435章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第309章 深藏功與名的李二陛下第13章 京兆韋氏193.第187章 唉起開,還是我來吧第75章 越來越濃的疑雲第91章 大唐度使第83章 致敬玄武門傳奇英雄李元吉第270章 三棍打散禮教魂,明爺我是大忠臣第443章 殺!230.第221章 臭魚爛蝦們的逆襲第318章 感謝大自然的饋贈第69章 李泰的寓言第362章 學會哥的運營第350章 兵敗就如山倒第292章 哪個弟弟經得起這樣的考驗啊第253章 李治:整我是吧,李泰和李明聯手整我是吧?第337章 人比人得扔第410章 名偵探上線第411章 陛下,你下面呢?第93章 誰還沒個密探啊第313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94章 遼東情報局的雛形第92章 李世民怒簽不平等條約第146章 高句麗疑似有點太城市化了第10章 信息差是讓你裝逼的嗎第273章 稱心第259章 殿下的恩情還不完!南下!244.第235章 李二:謝謝你還記得我哦191.第185章 不是李二,大唐這回真的藥丸了第159章 我單挑長孫皇后?真的假的?257.第248章 靜坐戰第116章 真正的老對手:士族第13章 京兆韋氏第349章 天策上將的戰法第39章 活在背景板裡的那個男人第7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141章 表叔我教你一些旁門左道第46章 你的工坊不錯,下一秒是我的了第421章 半島人民思路廣,島國人民樂趣多第158章 你們會不會治國啊,不會起開,我來第255章 道不同,相爲謀199.第192章 李明賢甥,你教得好啊!第127章 父子間的隔空鬥法251.第242章 玄學的盡頭是科學第362章 學會哥的運營第156章 玄武門第二季,火熱籌備中第165章 李泰:可以和解嗎?第457章 榮譽大明人第92章 李世民怒簽不平等條約第66章 陛下打算立長還是立賢?第82章 李世民,老子來啦!第82章 李世民,老子來啦!第266章 精突太子:此處不留爺,爺去投突厥!第422章 朝貢是結盟的高級形式211.第203章 我去,版本陷阱!第113章 釣魚執法第10章 信息差是讓你裝逼的嗎208.第200章 朕讓李明監國,誰贊成誰反對?第266章 精突太子:此處不留爺,爺去投突厥!第358章 誰在呼叫艦隊189.第183章 父皇,和這羣蟲豸怎麼能搞好政治呢?溜了溜了211.第203章 我去,版本陷阱!237.第228章 兄弟相殺,手足相殘第354章 這位刺史閣下,您也不希望揚州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吧第314章 李二:還是你李明更勝一籌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阳春市| 七台河市| 府谷县| 潮州市| 武威市| 晋江市| 民权县| 读书| 鹤峰县| 元朗区| 黄浦区| 濮阳县| 新竹市| 定兴县| 白城市| 嘉禾县| 凤翔县| 内江市| 岳池县| 临武县| 望城县| 滨海县| 辽中县| 平遥县| 凉山| 阿荣旗| 香港| 宣威市| 庄浪县| 宣城市| 巩留县| 东兰县| 绥阳县| 呼玛县| 林周县| 望江县| 九龙城区| 武夷山市| 边坝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