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揮參政黨在執政黨執政能力建中的監督作用
聶振強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工作是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責,是一種規範的政治行爲。民主黨派的監督是在政黨層次上開展的監督,是政黨行爲,不是個人行爲。主要表現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新時期新階段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充分發揮參政黨在政府執政能力建設中的監督作用及民主評議作用。
一、民主黨派在政府執政能力建設中的監督作用
“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是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對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行業的工作作風進行公開評價,推動政風行業建設的一項民主監督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對於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促進依法行政,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優化發展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評議中,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爲基礎,以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爲核心,以解決損害羣衆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爲目的,以羣衆滿意度爲標準,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服務。
評議對象包括所有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行業,重點是具有行政執法,經濟管理或公共服務職能,與人民羣衆生產生活關係密切的部門和行業。實行統一組織、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分類評議、綜合評定。以屬地評議爲主,實行垂直管理的部門和行業也應參加統一開展的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
10多年來,首都文明辦,北京市紀檢委、監察局、糾風辦通過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的推薦,組成了以民主黨派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及黨派成員爲代表的各行業的監督員、檢查組,多年來已成爲民主監督的一支生力軍。從市委、市政府的各委、辦、局到區、縣政府,從公、檢、法、司、工商、稅務到與人民生活相關的公用事業單位,北京市人民政府要求這些單位進一步接受社會公衆監督,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制度。這些來自民主黨派的糾風人員、特約監督員、監察員、考評員、評議員,他們思想覺悟高,參政議政能力強,善於把握主流方向,結合市委、市政府的各項工作的具體要求,對被查被評單位,進行深入細緻調研查訪,然後提出建議意見,最後完成工作總結報告。一般時間爲2、3個月到半年時間。民主黨派成員大部分佔用自己的業餘時間,不計報酬,認真地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責。通過評議,進一步推動了政府各部門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服務態度和工作作風有所轉變,提高了爲民辦事的效率,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二、完善民主評議機制建設,促進政府執政能力的提高
爲了更好地發揮民主黨派在政府執政能力建設中的監督作用,必須進一步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實現民主監督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一要從法律上定位人民政協的性質和職能,對政治協商、民主監督作出程序上的界定,使民主監督在制度上、法律上予以規範。二是要完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操作機制。將實踐中積累的好做法、好經驗歸納總結,上升爲制度,重點是政治協商會議制度、特約監督員制度、民主評議制度、重大事項通報制度、意見建議反饋制度等。三是完善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聯繫協調機制,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加強相互間的聯繫與協作,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更加規範、更具約束力。
要建立工作機構,制定實施方案,確定評議的對象、內容和程序。選聘評議代表,並進行培訓。評議代表採取走訪、座談等形式,收集羣衆的意見和建議,調查被評部門行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政風行風熱線網站等方式,直接和羣衆對話,聽取羣衆的具體意見。評議代表與被評部門負責人、政府領導進行“面對面”或“背靠背”的
評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全面客觀地評議存在的問題。對提出的問題,被評部門要制定整改措施,及時向糾風辦和評議代表說明情況,提出整改方案和落實期限。
要通過廣泛開展的民主測評,研究制訂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區分不同類別對象,綜合問卷測評和代表評議等多項考覈指標,做出最終的評價結果,並將結果向本級黨委和政府、人大常委會、組織人事部門,以及上一級糾風辦、被評部門和行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或通報,並向社會公開。
要堅持全方位,又要有評議監督的聚焦點。聚焦點實質上就是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人民羣衆高度關注或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這些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得如何,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關係到政治和社會的穩定。要敏銳地抓住社會熱點問題,增強民主監督的實效,就要注重社情民意的收集、轉達。因爲社情民意作爲一種信息資源,它蘊藏著人民羣衆對黨和政府的希望、意見和建議。這些信息的收集和反映,使政府能瞭解到各界羣衆的心聲,並通過採取相應對策,滿足羣衆意願,代表廣大羣衆利益,使民主監督得到落實。
總之,民主黨派在對政府部門依法行政中,進行的監督、檢查、評議和建議意見,促進了社會多種監督力量和資源的有效整合,有效整合了全市文明行業建設、糾風工作資源,推動了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提高了執政能力,使管理和服務進一步規範化。使之以爲民便民服務的實際行動取信於民,讓百姓更直接地感受到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良好風貌,爲首都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當前我國的監督領域已基本形成了從不同角度開展工作的監督體系,包括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紀律監督、輿論監督及民主監督等。各種監督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而民主監督有著與其他監督機制不同的特殊性,準確把握這一點,對於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對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揮參政黨在執政黨執政能力建中的監督作用非常重要。
(責任編輯:廖繼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