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兩點多出去了一趟。
從上個月24號一直到今天,不得不出門。我們家真正完美相應了政府號召,不給國家添亂。梅芳至今沒有邁出家門一步,我不讓她出去。
多日之後出門重見天日,感覺一切都很陌生。
馬路和街面只是看上去熟悉,其實完全不是之前的樣子了。下午出去啥都沒買到,超市裡人多,好像也沒啥好買的,看了一圈還是走了。
還好幾天前下單的X貓超市發貨了,到家又下單土雞,排骨,土豬肉一陣狂買……龜縮家中的生活還可以無限繼續
都說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確實,到了這個時候,他們不管個高不高都要硬著頭皮頂了。
很多人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小老闆以及大老闆不慌是不可能的。正經打工的到是不用太多擔心,有勞動法保障。真的希望以後打工羣體,要知道對老闆好一點。當然,無良黑心的除外。
前幾年開始提倡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也不知道坑了多少人。不過某種程度上也算成功了,短視頻平臺上,墊個鼻子整個容的塑料美女,或者乾脆養一條狗養一隻貓,靠著它們直播養活自己的“創業人士”確實不少。尤其還是綠色產業,環保的很。
大衆創業一般意義上絕大部分只能創辦一些個體戶,現代產業根本就不是這樣產生的,一般的個人也沒有那麼多的資金也沒有技術資源能力創辦高新技術企業。
大家都爭著扎堆在門檻低端的行業裡競爭,猶如養蠱。就不能官方提倡,組織一些技工培訓?
藍翔這種民營野路子都賺得盆滿鉢滿,官方就不能提供一些公益性質的崗位培訓給社會培養輸送技術工人?
這隻能說明我們現在在迎合什麼。
萬衆創新就更是個狗屁。高新技術是一個建立在合理複雜的產業組織體系和科研體系結合在一起的結果,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影響研發能力。
當然,改革初期有一些國企裡的經理技術員一起出來創業成功的,只不過大多數是因爲白白拿了國企技術資源甚至還有國有資產。
這個講起來就要講到某著名民營企業了,之前買過一款新款電話,用了幾天,直接給我表弟用了。後來講了幾句看法,慘遭整章屏蔽。
看來,XX品牌也成爲講不得不可講了。
甚至如果把這個牌子的電話用壞了,都算是不愛國的表現。
“人家的都沒壞,就你用壞了?你是不是拿了美分來造謠的?”這是政工幹部扣帽子型的水軍。
或者是:“最近怎麼突然這麼多說用壞的?你們都是商量好的吧!水軍在哪領錢,我也想兼職,帶我一個……”這是賊喊捉賊型的水軍,業務賊溜。
要麼就是:“我一個XX型號,用了五年了,到現在都流暢的很。都什麼年代了,還卡?你肯定是友商派來的……”這是腦洞大開,迫害妄想癥型的水軍。
我這人哪怕以年近半百的高齡也有逆反心理,從此以後精神支持,行動上旁觀。
另外,也請那些人表達態度的時候不要代表我,把我開除出全國人民隊伍都行。動輒“我們全國人民都”……
對不起,不想被代表。
M女士怎麼安排財務是她的事,比如加拿大幾套豪宅輪流住。孩子愛人都是……
包括M女士平時出門手裡拿蘋果三件套……這些不需要對大家做什麼解釋,這都是個人絕對自由。
但也請拜託那些人,當人家不選擇XX產品的時候,別說人家不愛國。
有時候這句口號,真的就只是流氓的一塊遮羞布!
當時的國資流失,並不是無故蒸發,而是流到特殊關係人手裡去了。國企改制,低價被人收購,價格不抵設備賣廢鐵的錢。廠房土地幾萬十幾萬的廠區,白送。根本不用搞什麼生產,直接蓋房就一夜暴富了。還不用自己花錢,那些資產銀行質押貸款,建築公司帶薪施工。
當然,改革開放初期也有一些從頭慢慢發展起來的,但那是在特殊時期纔有那樣的條件,並且真正成功的也都是利用了各種資源才能慢慢發展?,F在都資本市場了還想這麼搞,那就只有靠忽悠。A輪B輪的套路,準備好素材和別人講故事,忽悠一個是一個。
開始提倡這種,說白了就是鼓勵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解決就業問題。不然統計就業率時缺口太大,造假公佈出來自己都很爲難。實際上啃老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了。
大衆創業就是解決現在失業率問題的,鼓勵大家把資金投資到未知數上。自謀出路,首先是房租,其次是推廣費,要創新得人力投入,這些都是花錢的,能不能回本纔是關鍵,回不了本就是自己無能,怪不得誰。
政策和輿論都鼓勵也都支持,重要的是確實也有成功的個例,你不行能說明什麼?反正我們在摸索,一個主意推出來被民間否定,證明行不通?換一個就是了。
P2P推出來的那天,我在高架上堵車,車裡央廣新聞聽到的。當時就覺得銀行不願也不敢做的事情,鼓勵民間去做了。結果呢?這兩三年這個名詞誰聽了都怕。
至於失敗的那些,摸著石頭過河總是有人要付出代價的??傊畼訕佑欣?,唯獨不願意承擔責任。這種不講理的道理你根本就講不過。
浮誇的氛圍,不尊重藍領和技術工人的社會風氣,導致了很多年輕人寧願在家看網絡小說也不願意出去工作,因爲工作不體面,沒臉見人。人人都要當老闆開豪車,否則不如不出去,宅在家裡啃老,沒人知道也不丟人。
大多數嘗試創業的都死的很慘,能撐過一年的就算是有幾下子了。虧錢倒閉之後,又因爲心裡落差不願意去打工的大有人在。
經歷過幾個時期,現在回看,還是當初那個經常被大衆嘲諷和惡搞的那一代班子不錯。起碼通脹之下,房價控制的很好。大家也都蓬勃有生氣,有幹勁?,F在有些人就是靠著拆遷徵地,啥都沒做條件就改善了,讓另一批從農村出來的接盤揹負房貸。
這部分人不能代表經濟真相。實際上所謂的經濟增長,大多數人是被動的被平均了。
因爲人口基數龐大,14億人口裡出了幾十萬富豪,比例雖然不高,但是這些人走出去讓絕對也會讓人覺得我們有錢人很多。
同樣這些人四處奔走,揮金如土,讓人感覺中國人不差錢。實際上呢?十四億人裡沒坐過飛機的差不多有十億。敢不敢相信,這卻是事實。
那四億坐過飛機的人裡,一部分這輩子跟團或者其他什麼方式,只要出國消費一次,四億人輪流來一趟,也造成到處都是中國旅遊團的事實了。
根本其實就是製造,什麼金融,什麼概念,這個那個經濟,都是浮雲。同樣次貸危機金融風暴的時候,德國和日本爲什麼影響不大?起碼人家在生產東西。
蒲素之所以讓他兒子重新進校園把大學唸完,那是因爲他覺得孩子應該接受完大學教育。不僅是在學校學習知識,也是一種生活經歷。
否則人家都有大學同學,就他沒有,這就是一個缺失。該經歷的都去經歷一下,不然別人聊起大學生活時,他只能在一邊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這種滋味,蒲素自己就嘗過。
他搗鼓車子,蒲素不反對。只不過覺得他玩的太膚淺,沒啥技術含量。訂好配件用套筒扳手拆了裝上去也算是玩車?最有技術含量的是自己噴漆,結果手臂過敏,起了一個胳膊的疹子。
孩子大學出來,想做什麼蒲素都不會管他。國外有點好,人比人的不多。人少,一般都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是過給人家看的,多數是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
中國就不行,尤其是有些父母。簡單點說,包括梅芳,那種錯誤觀念一度根深蒂固。讓蒲素非常不舒服,但是還總結不出來是什麼名堂。直到後來想通了才和梅芳好好談了一次,大家才能以愉快的方式相處。
中國人都有著光宗耀祖的意識,彷彿生下來就有任務。包括傳宗接代,光耀門楣都在任務裡面。
大多數父母是不壞,但是很多也實在算不上多好。私心極重,而且自己還沒有意識,以愛爲名,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壓力。
而且越是上進的孩子,他們越是要求越多。小孩真要活成了一個二賴子了,卻又巴不得乖乖在家啃老算了。理由還是差不多,生怕孩子出去給他丟人。
昨晚看到有人給這書評論,打開來一看,第一眼看的我心裡舒服,是誇這書的。再看就覺得不對,好像是誇錯了,再仔細看,居然大概有幾百條評論,都是帶編號的機器人發出來的。
大家用手機看書的,可以到這本書詳情頁看看下面的評論區。那種《XXX》來代表書名的評論,帶著編號的,大概有幾百條。
這情況就和突然收藏增加一千多一樣,讓我有點懵圈。這種評論實話實說半點用處沒有,反而讓人噁心,這是不是有誰準備陷害我,給我刷這些虛假數據,然後舉報我?
早就聽說什麼都能造假。起點的收藏,評論,點擊,甚至月票和推薦票和訂閱都能作假。不奇怪,這就是現實情況。看盜版都習以爲常的國家,還能說什麼呢。
國外的孩子都知道用假貨丟人,小孩子到不是害怕什麼法律,但是他們知道用假貨很丟人。蒲素兒子在中國就不怎麼敢買東西,怕買到假貨。日本也一樣,製假售價處罰非常嚴重。用假貨的也覺得丟人,我們這裡不少買菜大媽出去就是一個名牌包包,禿嚕著塑料皮的那種。
這本書數據再慘,也沒造假。到是起點給我整了不少假數據,顯示我粉絲4235個。我不需要那種搞笑的虛榮心,用虛假數據來滿足自己。毫無意義!
如果造假是爲了圈錢,則得不償失。有這個精神頭,大多數人幹什麼都比寫書強。
我敢說靠著在起點寫書能讓自己過得還不錯的,應該是金字塔頂部那一類人,別看好像這類人還挺多,其實和龐大的寫手基數相比,確實是鳳毛麟角。
如果是滿足自己,更沒必要那麼做。自己造假給自己看,糊弄自己嗎?
起點門檻低,甚至是零門檻,只要不是文盲都能進門。然後就和之前說的養蠱一樣,大把寫了幾萬字十幾萬字就太監的,就和那些開飯店開了幾個月就關門的差不多。
而我感覺自己這書就像是個粗陋門臉的小茶室。既不是飯店也不是咖啡館,平時沒啥人來,但是好在一直都在,主要是打發日子。
現在是流量經濟,其實蒲素很適合搞這套,一直以來都很會。如果擱在他年輕時,這個氛圍真的是很適合他這樣喜歡空麻袋背米制造噱頭的人。
只是沒那心氣了,啥都沒興趣。每天東看看,西瞧瞧,日子也很充實。
如果有誰想趕風口創業,記住下面這句話:創業初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獲取用戶。以現在的經濟熱點來看,流量一定要放在首位!儘可能的瘋狂獲取用戶,流量一定是權重的最高級別。什麼用戶體驗,產品質量,技術細節,通通都不重要。經濟學其實就是衡量費效比,很多東西可以彌補,但是時間不可以。
這個路子其實也適合起點,只不過費效比計算下來,獲客成本有點高。畢竟起點一千字作者才收到差不多一分錢。就這樣還有大把看盜版的,所以應該是得不償失。
不然,在烏鴉的書上架後可以直接砸幾個白銀盟給大家看看效果。只要流量上去了,其實寫的再爛都有人看。
直播平臺裡有的主播簡直是奇形怪狀一樣搞衆籌PK,在我看來這種詐騙還有人上當簡直不可思議。
套路無非就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套路。一個房間,百分之九十是他們自己人。然後PK對象也很有可能是同夥,開始打的熱鬧,拼命上票的都是自己人,目的就是忽悠那百分之十的外人熱血上頭。
再次勸告大家:理性圍觀,謹慎投喂!
而且以我的經驗,所謂美女,出來面基以後你會發現,就算真人也還行,也和屏幕前的形象相差太遠,而大多數簡直就是兩個人,讓你失望到想報警。
21世紀對男人最不友好的科學進步,就是醫學整形和美顏濾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