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第6裝甲集團軍羣是蘇軍發起大規模反擊戰的主力部隊,其任務是直插中烏盟軍的心臟,在參加戰鬥的三路蘇軍中,它的裝備最好。
儘管蘇軍出其不意地發動襲擊,而且佔有數量優勢,但第6裝甲集團軍羣還是遭到了中烏盟軍的頑強抵抗。
斯大林在戰前曾經預測,在蘇軍的突襲之下,中烏盟軍必將陷入極度恐慌的混亂之中,然而,在整個戰線上到處活躍著由兩國大兵組成的小分隊,徹底粉碎了希斯大林的預言。
1953年12月16日,凌晨5時30分,蘇聯第6裝甲集團軍羣與其他蘇軍部隊一起向中烏盟軍發起了進攻。
第6裝甲集團軍羣是三支蘇軍進攻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下轄5個集團軍和支援部隊,其中包括3個近衛坦克和合成集團軍和1000多門火炮,與其他參戰部隊相比,第6裝甲集團軍擁有許多優勢:
首先,它的人員裝備良好,作戰經驗豐富。
其次,它的補充人員在沒有加入戰鬥前接受了半年的良好的訓練。
另外,它的補充人員大都比較年輕並充滿激情,而其他部隊的補充人員要麼來自蘇聯空軍和海軍陸戰隊,要麼是一些超齡老兵,按照蘇軍規定,除非在特別危急的時刻,一般不會用超齡老兵作爲補充兵員。
作爲主攻部隊,第6裝甲集團軍羣被部署在最佳進攻位置,但它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儘管它的炮兵部隊要比其他兩路蘇軍的炮兵部隊實力要強,但由於自行火炮的數量較少,部隊機動性受到了限制。
此外,它的工兵部隊的力量也較弱,而在進攻戰役中,工兵部隊在掃除敵方障礙、清除地雷以及修路架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6裝甲集團軍羣面臨的另一大問題就是,用於掩護步兵進攻的攻擊火炮的數量太少,只有第5近衛合成集團軍,配備完整的攻擊火炮部隊。
從第6裝甲集團軍羣的火炮配備中可以看出,其他部隊在步兵推進時也將存在火炮短缺的問題,雖然第6裝甲集團軍擁有出其不意的巨大優勢,但其在關鍵環節上存在的這些問題將意味著,中烏盟軍一旦能夠在蘇軍第一**擊之後穩住陣腳並組織起有效防禦,那麼蘇軍的進攻計劃並不會輕意得逞。
第6裝甲集團軍羣擔負的攻擊任務北起,南至,由於地形複雜,此路蘇軍的戰線要比北路德軍狹長,對於蘇軍裝甲部隊來說,在越過法涅高地之前,必須繞開上述複雜地形,以狹長的隊形向前艱難行進。
按照蘇軍的戰前作戰計劃,擔任尖刀部隊的是近衛坦克第11軍和步兵第67軍,儘管編制相同都爲軍級編制,但兩支部隊的規模差別很大,近衛坦克第11軍下轄3個坦克師和2個步兵師,1個機械化步兵師及其完整的配屬部隊,而第67步兵軍僅有3個步兵師和少量配屬部隊。
開戰前,在計劃的具體制定階段,蘇軍前線指揮部在究竟是利用坦克還是利用步兵打前鋒的問題上發生了爭議,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認爲應當用坦克部隊擔任前鋒,卻遭到崔可夫元帥的反對。
崔可夫元帥認爲,第11近衛坦克軍的3個步兵師應當擔任攻堅任務,突破中華軍在335號公路的防線,一旦突破成功,大規模的步兵將迅速佔領通向前線的交通要道,隨後坦克部隊迅速挺進,直插戰略要地奧倫堡。
當這一系列行動結束之後,第67步兵軍將攻擊主要公路南面一側的支線公路,穿過連接相距75公里的兩條公路,然後向南部和東部挺進。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將越過法涅高地的沼澤地,隨後與先期的傘兵部隊會合,在傘兵部隊和許多威力強大的坦克殲擊車的支援下,第67步兵軍的步兵部隊將駐守在比利浩特那-卡隆那也-阿克託比一線,從而建立起一道主攻方向側翼的防線。
該計劃意味著第6裝甲集團軍羣下轄的5個步兵師將爲近衛第11坦克軍的3個坦克師和1個機械化步兵師提供側翼掩護。
當5個步兵師在支線公路之間發起攻擊,並且穿過南部的洛斯海姆缺口之後,近衛第11坦克軍的3個坦克師和1個機械化步兵師作爲第二梯隊隨後跟進。
根據蘇軍計劃,加上作戰準備時間在內,蘇軍可以在24小時內攻破中烏盟軍防線。
同時,蘇軍裝甲部隊在第二天將越過法涅高地,並在第三天對烏拉爾河發起攻擊,一旦上述作戰計劃得以實現,蘇軍將在第四天拿下烏拉爾河渡口。
我們參加了一個正式會議,在會上被告知,我們這支部隊將成爲我軍的一支精銳部隊,部隊所有人員都被集合在這裡,其中包括空軍勤務人員、海軍水手、傘兵和文職人員……在這裡,任何違反紀律的行爲都有可能被處死。
我們當中的一個人由於寫了一封信,沒有經過部隊的審查就私自跑出營區郵寄,在查出後被處決了。
這是後來俘虜的蘇軍第11裝甲團4營中士諾巴諾夫斯基的日記所記載的。
蘇聯第6裝甲集團軍羣的正面是中烏盟軍的南路北路司令部所轄部隊,其南部是肖亞山中將指揮的中華軍第29裝甲旅,這是一支相對缺乏作戰經驗的部隊,剛剛在11月份作爲中華軍大本營調派部隊抵達戰場,之所以被分配到這裡,主要是因爲這裡的防區相對較爲平靜,部隊在投入大戰前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加強作戰技能訓練。
此外,這一地區還有烏拉爾聯邦的第108師的部隊。
但是,第29裝甲旅在這場戰役中將要獲得的鍛鍊可以說遠遠勝過其預想的強度,因爲其防線北起阿克託比、南至奧布雅琪斯卡,長達110公里,對於一個新來到戰場的部隊來說,守衛如此漫長的戰線確實力不從心。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委派第29裝甲旅守衛這樣一條戰線是建立在認真的推理之上的,中烏盟軍判定蘇軍不會發起大的攻擊行動,而且指揮官雷鳴上將也認爲,只有讓第29裝甲旅防禦該地區,他才能夠將精銳部隊抽調出來攻打土庫曼巴希。
另外,考慮到蘇軍在這一地區的實力較弱,再加上當地地形複雜,從提高第29裝甲旅的戰鬥力出發,他才最終決定將100公里長的防線交給該裝甲旅。
第29裝甲旅的防區一直延伸到安發森林的叢林地帶,這裡道路泥濘、車輛難行,叢林密佈,難以建立有效的防禦工事,第29裝甲旅被迫在蘇軍可能進攻的方向上建立一些堅固支撐點。
然而,這些支撐點的設置又給防線製造了缺口,蘇軍將有可能通過支撐點之間的缺口進行突破,向整個防線發起致命性攻擊。
但是,對中華軍的指揮官來說,蘇軍的進攻並不是首要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