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風雨雷動(三)

在冷兵器時代,步兵基本上是打不過騎兵的。小陣以一敵五,中陣以一敵十,大陣一敵二十。也就是說幾百規模的騎兵,一騎相當於五個步兵,幾千規模的騎兵一騎相當於十個步兵,上萬規模的騎兵,一騎相當於二十個步兵。寧要五萬鐵騎,不要百萬步兵,五萬鐵騎的戰鬥力超過百萬步兵,而十萬鐵騎幾乎是無敵的。這裡的十萬鐵騎也僅僅是一個概述,當騎兵(當然是精銳)達到一定數量後,他的戰力和破壞力將士絕對的恐怖。在封建王朝的體制下,除非是這個王朝屬於新生期(開國初期)或者是第二春時期(也就是中興時期),這時候政權對統治地域的掌控力比較強。(控制力小龍在之前有講述過,這是小龍的理解)。

也就在這個時期,中央王朝能夠調動出他統治地域的強大力量來應付甚至打敗這入侵的”十萬“鐵騎。不要懷疑民間的力量,它是一支絕對恐怖的力量。後世那個開創共和國的毛太祖就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那時候“人民”二字可不是僅僅口號那麼簡單。毛太祖以他獨創的方式(方式在此不作贅述,相信大家都明白。)高效地掌控著他的統治區域,而後調動起驚人的力量最後登鼎成功。

步兵之所以打不過騎兵,原因大概有四個方面:一是騎兵想打就打,想不打就不打;如果騎兵不想打,步兵壓根兒不知道騎兵在哪裡,追都追不上。如果騎兵想打,步兵想躲也躲不開,兩條腿畢竟跑不過四條腿。

第二個原因最可怕:如果一支騎兵被一支步兵打敗,騎兵一方只要往後退一退,死不了幾個人,重新集結起來,尋找機會再來。但是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騎兵打敗,這就牽涉到這樣一個問題了:如果你是一個士兵,你的軍隊被打敗了,一片大亂,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你到你的上司、戰友都在各自逃命。如果你留下來拼命必死無疑,如果你頭也不回的逃命,也許能撿回一條命。這時候你會選擇拼命還是逃命?我們不否定有幾位英雄會選擇留下來拼命,但絕大多數的人是逃命的。

如果一支步兵被另一支步兵打敗,扭頭就跑是對的,因爲逃命總比追命更快一點。但是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騎兵打敗,是絕對不可以逃命的。因爲一旦步兵各自逃命,這時候騎兵從背後劫殺,在這種情況下騎兵基本不再有什麼損失。而騎兵因爲有速度的優勢可以反覆劫殺,軍事上有這樣一個統計,在這種情況下,平均一個騎兵可以殺掉二十個步兵。也就是說,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騎兵擊敗的話,一千鐵騎可以殺光兩萬步兵,一萬鐵騎可以殺光二十萬步兵,五萬鐵騎可以殺光一百萬步兵。

當然五萬鐵騎一仗殺光一百萬步兵的事從來沒發生過,但一萬鐵騎殺光十幾萬步兵的事經常發生,如楚漢戰爭中,項羽率領三萬鐵騎基本上全殲了劉邦指揮的四十多萬步兵;這樣的戰例還有很多,翻翻歷史書就知道,不在此一一例舉。這就是說,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騎兵擊敗,將全部被殺,想再來?沒門。所以說步兵打騎兵,好比你跟別人賭牌,如果你輸了,就拖出去槍斃;如果對方輸了,再來,一直來到你輸了爲止,所以最後被拖出去槍斃的一定是你。

三是騎兵在陣前的機動性和強大的衝擊力,這還只是戰術層面的原因,還有戰略層面的原因。

四是在戰略層面上,蒙古鐵騎雖然只有十幾萬,但每一仗都能把所有的部隊集結起來;而步兵空有百萬,但每一仗能投入的兵力卻只有幾萬,如果你有太多的部隊集結起來,騎兵就不跟你打,去攻擊空虛的地方。所以在局部騎兵總能以多打少。這就是步兵之所以打不過騎兵的原因;同時也是爲什麼在冷兵器時代,中國南北對峙南方總是被北方滅掉、爲什麼中國的亡國威脅總是來自北方草原的鐵騎、爲什麼從蒙古高原衝出來的鐵騎如此令整個世界感到恐懼的主要原因。騎兵強大的機動力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優勢,靠著一點足以在戰略層次上玩轉以步兵爲主的一方。

在古代,馬匹的數量直接決定了軍事的強弱、戰爭的勝負和國家的存亡而不是人口的數量或步兵的數量。大宋富庶,但是由於“歷史原因”,這個政權天生畸形,喪失了燕雲十六州這個養馬地後宋朝連收拾那個西夏也得使出全力。陝西諸路的西軍付出了不知多少健兒的性命,大宋不知道往西軍那裡輸送了物資,這才壓制住小小西夏。

在古代,從中國北方草原衝出來的十萬鐵騎幾乎是無敵的,需要至少五萬以上的漢鐵塔才能擋住,但是漢人在很多時候沒有五萬鐵騎。當然,這裡說的五萬騎兵,是一支純粹用騎兵組成的軍隊,可不是把全國騎馬的兵都湊在一起。

下面來歷史上從北方草原衝出來的每一支“十萬”鐵騎。第一支是秦漢時期的匈奴的二三十萬鐵騎,被衛青、霍去病率領的十萬漢鐵騎徹底掃滅。我們只記得漢武帝逐匈奴的豪壯,但爲了打匈奴,劉徹他老子,他老子的老子那時候就已經在做準備了。整個文景之治漢帝國積存下來的底蘊何其龐大!但是在漢武帝打敗匈奴後這個漢帝國居然也被打空了!

第二支是五胡亂華時期,五胡騎兵總數也有二三十萬,差點滅了中國,但由於北方漢人奮起反擊和五胡之間的相互仇殺拖了後腿,南方漢人在淝水之戰中的勝利保住了半個中國,鮮卑族主動漢化和北方漢人楊堅奪取政權等原因使中國躲過了一次亡國危機。只是漢族付出的代價是差點亡族,這是多麼巨大的代價!

第三支是“十萬”突厥鐵騎,遇上了李世民組建起來的第二支“十萬”漢鐵騎,這還是天可汗巧妙地運用了離間計纔打敗了突厥,僅僅是打敗而不是“滅”,事實上突厥之患延續了大半個唐王朝。

第四支是“十萬”契丹鐵騎,攻滅了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攻破了唐朝的都城長安,唐朝差點滅亡,但由於唐朝爭取到了當時北方草原的另一支“十萬”鐵騎,十萬回鶻鐵騎的主力出兵相救,依靠六萬回鶻鐵騎的浴血奮戰,決定性地擊敗了契丹主力――“十萬”契丹鐵騎,而中國也再一次避免亡國。

第五支是金兀朮指揮的“十萬”女真鐵騎,一口氣打過了黃河、淮河和長江,又一次差點滅了中國,後被民族英雄岳飛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剁馬腿的打法打掉。第六支是蒙古鐵騎,中國終於第一次亡國。十萬滿清鐵騎是中國歷史上從北方草原衝出來的第七支也是最後一支“十萬”鐵騎。

其實,整個明末在遼東的戰鬥史,其實質就是一萬關寧鐵騎與十萬滿清鐵騎的戰鬥史。

在明末,要想避免亡國就必須殲滅滿清的“十萬”鐵騎,在當時要想殲滅“十萬”鐵騎有三種辦法:

一、組建中國歷史上第三支十萬漢鐵騎,去殲滅那十萬滿清鐵騎。在明末,能夠組建起十萬漢鐵騎的可能性是千分之一,整個末世大明傾盡全力,寧可停發了其餘地方的軍餉也只能供養出一支不足萬的關寧鐵騎罷了。

二、學岳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剁馬腿的打法。前無古人很好解釋,這後無來者就無法解釋了。一種合理的解釋是這種打法並沒有解決步兵打不過騎兵的根本問題,是金兀朮犯了大錯,之所以會犯錯是因爲不知道還可以這樣打,知道還有這種打法就不會犯錯。也就是說這種打法只能用一次,用在了郾城大捷上。在明末去讓皇太極、多爾袞犯同樣錯誤的可能性是萬分之一,而且那種打法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對方騎兵可不會站在那兒等著你拿著刀去剁馬腿。嶽爺爺之所以能夠幹翻女真韃子,靠的還是他的那支比女真韃子還要精銳的“岳家軍”。拿明末的軍隊去和岳家軍比,算了,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三、發明機關槍。正是機關槍的使用終結了騎兵的優勢,也結束了從北方草原衝出來的十萬鐵騎滅亡中國的歷史。讓崇禎皇帝去發明機關槍的可能性是十萬分之一。

你打算用哪一種辦法去殲滅十萬滿清鐵騎?

嶽託持刀策馬,身上的英氣鋒銳得似乎可以刺痛身旁人的雙眼,在他身旁是正在衝鋒的鑲紅旗精騎,他就像一塊頑石一般矗立在千騎奔騰的浪潮中。

“烏勒!”

女真騎士高呼著衝鋒的口號如一羣餓狠了的野狼一般衝殺向面前的東江鎮陣列,他們嗜血,他們勇敢,他們兇蠻,他們將自己民族數百年的血性在這個時期集中爆發!即使日後他們的子孫很快墮落,很快沉淪,甚至根本不堪一用,但他們也能用自己的鮮血和身軀替自己的後代子孫打出屬於他們的三百年國祚,打出一份三百年“鐵莊稼”!

“直娘賊,這韃子怎麼來得這麼快,居然先向老子動手起來了,真當我毛大好欺負不成!”毛承祿怒喝一聲,親自出去準備組織作戰,至於毛有見,雖然他也不是一般的將領,但他沒那個資格去指揮毛文龍的親兵隊伍。

“貝勒爺,明軍變陣了。”

嶽託目光依舊鎮定,他手中的可是整個鑲紅旗的精華,那就是他嶽託的底氣所在!

“依舊按照某之前的吩咐,分三路,一路衝陣,一路策應,另一路攔截對面明軍敗退的後路!”嶽託已然在心中給自己面前的這支明軍下了“命運”的決定!

----俺是罪惡的分割線-----

小龍承認這章有點水了,這兩天重感冒,鼻子都因爲用面紙擦鼻涕太多次給擦紅了,腦子裡還有點小混沌,所以只能先水一章出來,請大家原諒哈,明兒小龍努力碼兩章出來向大家賠罪。大家也是知道的,小龍寫得比較細,喜歡刻畫人物,不喜歡那種數據流的戰爭描寫,所以寫得時候就比較費腦子,狀態不好時碼不出自己滿意的出來。

第33章 龍騎臨京畿第7章 纏鬥第29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10章 暖閣奏對(三)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3章 殺人第13章 教訓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1章 來來去去兵戈急第12章 奪寨第7章 草原對峙第24章 龍辰位置第1章 風雨飄搖的大明第22章 劉督師的算計第24章 變化第8章 上門第34章 殺殺殺殺(下)第18章 急不可待第22章 朝奴第6章 納降孔有德第1章 早有準備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31章 出其不意破盛京!第24章 驚喜第31章 三疊浪第8章 紅衣大炮第30章 猛虎咆哮(三)第10章 朝鮮內附第5章 首功第27章 神勇第13章 豪格死,代善亡第15章 褪下甲冑,融入城中第23章 逆轉第24章 變化第15章 樹倒猢猻散第2章 嶽託第3章 赴宴第5章 督師的殺意(下)第17章 杜勳勸降第33章 殺殺殺殺殺殺!(上)第9章 大軍調動(上)第25章 藏私第4章 煤山伏兵第10章 兵動朝鮮(二)第6章 滿桂對大仁第9章 發展第13章 韃子也有火炮第33章 龍騎臨京畿第50章 你要不要也踩一下?第22章 剎那驚雷(上)第9章 歲月匆匆第28章 丈人第4章 逼迫祖大壽第25章 直屬第16章 一句禪位第29章 黑熊第16章 聚餐第21章 誰更驕傲?第14章 各方第31章 三疊浪第5章 最是悲涼亡國君第60章 火槍軍(下)第5章 督師的殺意(下)第3章 自立第49章 不要俘虜第19章 朝軍第19章 詭異的勝利(下)第32章 硬挫正白旗第25章 殺戮第14章 消弭第1章 早有準備第19章 山海依舊卻無關第52章 戰退正白旗第3章 赴宴第17章 掌控朝鮮(一)第16章 迎接第26章 鏗鏘之音(二)第16章 迎接第5章 勢不可擋第10章 兵動朝鮮(二)第21章 首級第8章 統一戰爭(三)第9章 降將覲見(下)第10章 龍帥大婚(上)第10章 翻手爲雲第31章 推進!推進!第25章 滿桂撤敗第39章 進軍大明第10章 謀劃第19章 風雨雷動(六)第11章 龍帥大婚(中)第4章 爭奪汗位(一)第17章 韃虜,灰飛煙滅(上)第10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上)第15章 樹倒猢猻散第18章 衝突第12章 選拔第28章 猛虎咆哮(一)第11章 翁婿之談第47章 突襲鑲白旗!
第33章 龍騎臨京畿第7章 纏鬥第29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10章 暖閣奏對(三)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3章 殺人第13章 教訓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1章 來來去去兵戈急第12章 奪寨第7章 草原對峙第24章 龍辰位置第1章 風雨飄搖的大明第22章 劉督師的算計第24章 變化第8章 上門第34章 殺殺殺殺(下)第18章 急不可待第22章 朝奴第6章 納降孔有德第1章 早有準備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31章 出其不意破盛京!第24章 驚喜第31章 三疊浪第8章 紅衣大炮第30章 猛虎咆哮(三)第10章 朝鮮內附第5章 首功第27章 神勇第13章 豪格死,代善亡第15章 褪下甲冑,融入城中第23章 逆轉第24章 變化第15章 樹倒猢猻散第2章 嶽託第3章 赴宴第5章 督師的殺意(下)第17章 杜勳勸降第33章 殺殺殺殺殺殺!(上)第9章 大軍調動(上)第25章 藏私第4章 煤山伏兵第10章 兵動朝鮮(二)第6章 滿桂對大仁第9章 發展第13章 韃子也有火炮第33章 龍騎臨京畿第50章 你要不要也踩一下?第22章 剎那驚雷(上)第9章 歲月匆匆第28章 丈人第4章 逼迫祖大壽第25章 直屬第16章 一句禪位第29章 黑熊第16章 聚餐第21章 誰更驕傲?第14章 各方第31章 三疊浪第5章 最是悲涼亡國君第60章 火槍軍(下)第5章 督師的殺意(下)第3章 自立第49章 不要俘虜第19章 朝軍第19章 詭異的勝利(下)第32章 硬挫正白旗第25章 殺戮第14章 消弭第1章 早有準備第19章 山海依舊卻無關第52章 戰退正白旗第3章 赴宴第17章 掌控朝鮮(一)第16章 迎接第26章 鏗鏘之音(二)第16章 迎接第5章 勢不可擋第10章 兵動朝鮮(二)第21章 首級第8章 統一戰爭(三)第9章 降將覲見(下)第10章 龍帥大婚(上)第10章 翻手爲雲第31章 推進!推進!第25章 滿桂撤敗第39章 進軍大明第10章 謀劃第19章 風雨雷動(六)第11章 龍帥大婚(中)第4章 爭奪汗位(一)第17章 韃虜,灰飛煙滅(上)第10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上)第15章 樹倒猢猻散第18章 衝突第12章 選拔第28章 猛虎咆哮(一)第11章 翁婿之談第47章 突襲鑲白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正镶白旗| 白银市| 盐池县| 乡宁县| 庐江县| 垦利县| 黄冈市| 南雄市| 夏津县| 禹州市| 兴化市| 池州市| 保定市| 曲靖市| 五莲县| 建阳市| 凌源市| 右玉县| 武定县| 昌邑市| 南投市| 监利县| 永和县| 汨罗市| 聂拉木县| 象山县| 林芝县| 莱州市| 盐津县| 陵水| 齐齐哈尔市| 裕民县| 沾化县| 个旧市| 富川| 屯留县| 两当县| 龙胜| 报价|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