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章 暖閣奏對(三)

遠在朝鮮王京的龍辰也在做著決斷,究竟留不留崇禎的性命。

站在城牆上,龍辰輕嘆道:“歷史上你死了,滿清八旗不也是奪了天下,罷了,留你無用,反而是個累贅。”

身旁的胡猛立刻點頭,隨後一隻信鴿被放飛,將王爺的決斷下了傳遞下去,直到交託到帶著一幫護龍衛埋伏在北京的孫德正手上。

……

而在暖閣中,君臣的談話還在繼續著。

“當時有些言官如光時亨輩竭力反對,亂了朕意。此計未行,朕如今也很後悔。可恨言官與一般文官無知,惟尚空談,十七年來許多事都壞在這幫烏鴉身上,殊爲可恨!”

“雖然當時有些文臣知經而不知權,阻撓陛下南巡大計,誤君誤國。但臣是四朝老臣,身爲都憲,當時也顧慮重重,未能披肝瀝膽,執奏南巡,也同樣有誤君誤國之罪。”

“卿當時建議擇重臣護送太子撫軍南京,也不失爲一個救國良策。”

“臣本意也是要建議皇上往南京去,因見李明睿的建議遭多人反對,所以臣就改爲請送太子撫軍南京了。”

“啊!”

“確實如此,故臣也有負國之罪。”

崇禎如夢初醒,但他對李邦華沒有抱怨,搖頭說道:“此是氣數、氣數。”停了片刻,崇禎又說:“據先生看來,當時如若朕去南京,路途如何?”

“當時李賊大軍剛剛渡河入晉,欲攔截聖駕南巡,根本無此可能。欲從後追趕,尚隔兩千餘里。況且到處有軍民守城,關河阻隔,使賊騎不能長驅而進。”

“可是當時河南已失,護龍軍已經佔據山東境內,運河水路中斷。”

“賊進山東省只是零星小股,倚恃虛聲恫嚇,並以‘剿兵安民’與‘開倉放賑’之詞煽惑百姓,遂使無知小民,聞風響應,驅逐官吏,開門迎降。這都是癬疥之患,而且護龍軍兩年內都不曾南下,臣認爲那龍辰可能沒有一爭天下之心。翠華經過之處,亂民震於大威,誰人還敢犯駕?不久以前,倪元璐疏請送太子撫軍南京,陛下不肯,將元璐的密疏留中。元璐見局勢緊迫,又密疏建議用六十金召募一個壯士,共召募五百個敢死之士,可以潰圍而出,召來勤王之師。元璐的這一密疏陛下可還記得?”

“此疏也留中了。當時逆賊尚在居庸關外,說什麼募五百敢死之士潰圍而出?”

“陛下!元璐因朝廷上商議應變急務如同道旁築舍,必將因循誤國,所以他建議召五百敢死之士,以備護衛皇上到不得已時離開北京。這是倪元璐的一番苦心,事先同臣密談過,但在密疏中不敢明言,恐觸犯皇上的忌諱。今日事已至此,臣不能不代爲言之。元璐請以重金召募五百死士,非爲潰圍計,爲陛下南幸時扈駕計!”

“道路紛擾,縱然募到五百死士,能濟何事?”

“倘若陛下南幸,當然要計出萬全。凡請陛下南幸諸臣,決無魯莽從事之心。此五百死士,交一忠貞知兵文臣統帶,不離聖駕前後。京師距天津只有二百餘里,沿路平穩。陛下留二三重臣率京營兵固守北京待援,聖駕輕裝簡從,於夜間突然離京,直趨天津,只須二三日即可趕到。天津巡撫馮元彪預想陛下將有南幸之舉,已準備派兵迎駕。倘若命馮元彪派兵迎至中途,亦甚容易。陛下一到天津,召吳三桂以二千精騎速到天津扈駕。”

“宮眷如何?”

“正二月間,逆賊距北京尚遠,直到三月上旬,逆賊亦未臨近。當時如陛下決計南幸,六宮娘娘和懿安皇后,均可平安離京。皇上只要到了天津,就如同龍歸大海,騰雲致雨,惟在聖心。陛下一離北京,即不再坐困愁城,可以制賊而不制於減。如將吳三桂封爲候爵,他必感恩圖報,親率關寧鐵騎扈駕。陛下一面密詔史可法率大軍北上迎駕,一面敕左良玉進剿襄鄭之賊,使賊有後顧之憂。”

“倘若盤踞中原之賊,傾巢入魯,佔據濟寧與臨清各地,爲之奈何?”

“倘不得已,可以走海道南幸。”

“海道!”

“是的,陛下。當逆賊到達宣大後,天津巡撫馮元彪連有密疏,力陳寇至門庭,宜早佈置,防患未然。後見情勢已急,遣其於馮愷章飛章入奏,內言:

‘京城兵力單虛,戰守無一可恃。臣謹備海船二百艘,率勁卒千人,身抵通州,候聖駕旦夕南幸。’

本月初七日,愷章從天津飛騎來京,遍謁閣僚。因朝中有人攻訐南遷,陛下亦諱言南幸,閣僚及大臣中竟無人敢有所主張,通政司也不肯將馮元彪的密疏轉呈,馮愷章一直等候到十五日下午,因其父的密疏不能奏聞陛下,而賊兵即將來到,只好灑淚奔回天津。倘能採納津撫之議,何有今日!馮愷章來京八天,就住在其伯父馮元飆家中,故臣亦盡知其事。值國家危亡之日,臣競然在兩件事上不能盡忠執奏,因循誤國,辜負君恩,死有遺恨!”李邦華老淚縱橫,銀色長鬚在胸前索索顫抖。

崇禎臨到此亡國之前,對這位老臣的忠心十分感動,不禁又一次涌出熱淚,哽咽說:“馮元彪的密奏,朕毫不知道。但這事責在內閣與通政司,與卿無於。”

“不,陛下!臣爲總憲,可以爲津撫代奏;況巡撫例兼僉都御史銜,爲都察院屬僚,臣有責爲他代奏。只因臣見陛下諱言南遷,始而只請送東宮撫軍南京,不敢直言請陛下南幸,繼而明知馮元彪密疏爲救國良策,不敢代他上奏。臣兩誤陛下,決計爲君殉節,縊死於文丞相之旁,但恨死不蔽辜耳!”

崇禎嘆息說:“不意君臣雍隔,一至於此!”

“此係我朝累世積弊,如今說也晚了!”

崇禎此刻心情只求活命,不願就這個問題談下去。因爲李邦華提到由海道南逃的話,忽然使他產生一線幻想,低聲問道:“先生,馮元彪建議朕從海道南幸,你以爲此計如何?”

“此計定能成功。”

“怎麼說定能成功?”

“在元朝時候,江南漕運,自揚州沿運河北上,至淮安府順淮河往東,二百多裡即到海邊,然後漕運由海路北上,從直沽入海河、到大津,接通惠河,到達通州之張家灣。自淮安府至張家灣,海程共三千三百九十里。我朝洪武至永樂初年,運河未通,漕運均由海運,所以先後有海運立功者受封爲鎮海侯,航海侯,舳艫侯。永樂十年以後,開通了會通河,南北運河貫通,漕運才改以運河爲主,然海運並未全廢。崇禎十二年,崇明人沈廷揚爲內閣中書,復陳海運之便,且輯五捲進呈……”

崇禎似乎記起來有這麼一件事,微微點頭,聽李邦華再說下去。

李邦華接著說道:“當時陛下命廷揚造海船試試。廷揚造了兩艘海船,載米數百萬,於十三年六月朔日由淮安出發,望日抵天津,途中停留五日等候順風,共用了十天,在海上揚帆,飛駛三千餘里。陛下聞之甚喜,加廷揚戶部郎中。陛下本來可以率六宮前往南京,津撫馮元彪已備好二百艘海船,足敷御駕南巡之用。淮安爲江北重鎮,駐有重兵。聖上只要到達淮安,何患逆賊猖獗!”

崇禎頓腳說:“如今後悔已遲,可恨!可恨!”

忽然,王承恩不管皇上正在同大臣談話,神色倉皇地掀簾進來,跪到皇上面前,奏道;

“皇爺!奴婢有緊急軍情奏聞!”

崇禎的臉色突然煞白,一陣心跳,問道:“何事?何事……快說!”

李邦華趕快起身,伏地叩頭,說道:“老臣叩辭出宮,在文丞相詞等候消息,爲君盡節。”崇禎目送李邦華出了暖閣,跟著從御座上突然站起,渾身打顫,又向王承恩驚慌問道:

“快說!是不是城上有變?”。

第5章 驅使第26章 鏗鏘之音(二)第8章 紅衣大炮第53章 班師回“朝”第2章 剪辮子第18章 衝突第10章 朝鮮內附第16章 自刎第3章 殺人第15章 迴歸第20章 勝利引發的震動第4章 開城門!開城門!(下)第5章 軍情憤慨第7章 統一戰爭(二)第31章 身孕(一)第43章 崇禎二年的崇禎(上)第24章 剎那驚雷(下)第23章 禪位詔書第29章 名字第18章 詭異的勝利(中)第6章 英魂祭第6章 爭奪汗位(三)第26章 胡猛垂暮第13章 攻陷王京(上)第18章 破縣第12章 奪寨第27章 戰雲起第20章 勝利引發的震動第7章 韃子來了(上)第5章 遭遇第5章 山雨欲來第3章 自立第3章 諸將歸來(下)第12章 膏樑子弟要出征第51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36章 怒海滔滔(下)第12章 奪寨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8章 序幕第25章 鏗鏘之音(一)第28章 再看看第32章 臣妾在黃泉恭候聖駕第26章 打算第53章 班師回“朝”小龍寄語必看哦第19章 首戰第1章 風雨飄搖的大明第30章 建設第16章 賜封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10章 上官第51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6章 滿桂對大仁第16章 聚餐第29章 猛虎咆哮(二)第47章 突襲鑲白旗!第29章 黑熊第13章 狼現第32章 身孕(二)第28章 戰鼓擂!第5章 爭奪汗位(二)第14章 長槍北上,薩滿下咒第3章 開城門!開城門!(上)第5章 首功第4章 開城門!開城門!(下)第4章 敢戰第6章 京軍謀劃第20章 風起第26章 搬離第9章 踐踏第22章 刀鋒博弈(一)第16章 賜封第31章 推進!推進!第23章 逆轉第23章 剎那驚雷(中)第25章 滿桂撤敗第19章 風雨雷動(六)第6章 韃子第23章 禪位詔書第26章 滿桂感嘆第22章 商定第22章 風沙乍起第32章 身孕(三)第38章 遼東軍離去!第22章 大風起(下)第29章 猛虎咆哮(二)第20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下)第34章 送回第5章 驅使第6章 納降孔有德第29章 名字第56章 大清洗第21章 審問杜勳(下)第6章 納降孔有德第39章 煤山煤山(下)第39章 煤山煤山(下)第2章 喪鐘,爲誰而鳴第29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8章 詭異的勝利(中)
第5章 驅使第26章 鏗鏘之音(二)第8章 紅衣大炮第53章 班師回“朝”第2章 剪辮子第18章 衝突第10章 朝鮮內附第16章 自刎第3章 殺人第15章 迴歸第20章 勝利引發的震動第4章 開城門!開城門!(下)第5章 軍情憤慨第7章 統一戰爭(二)第31章 身孕(一)第43章 崇禎二年的崇禎(上)第24章 剎那驚雷(下)第23章 禪位詔書第29章 名字第18章 詭異的勝利(中)第6章 英魂祭第6章 爭奪汗位(三)第26章 胡猛垂暮第13章 攻陷王京(上)第18章 破縣第12章 奪寨第27章 戰雲起第20章 勝利引發的震動第7章 韃子來了(上)第5章 遭遇第5章 山雨欲來第3章 自立第3章 諸將歸來(下)第12章 膏樑子弟要出征第51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36章 怒海滔滔(下)第12章 奪寨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8章 序幕第25章 鏗鏘之音(一)第28章 再看看第32章 臣妾在黃泉恭候聖駕第26章 打算第53章 班師回“朝”小龍寄語必看哦第19章 首戰第1章 風雨飄搖的大明第30章 建設第16章 賜封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10章 上官第51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6章 滿桂對大仁第16章 聚餐第29章 猛虎咆哮(二)第47章 突襲鑲白旗!第29章 黑熊第13章 狼現第32章 身孕(二)第28章 戰鼓擂!第5章 爭奪汗位(二)第14章 長槍北上,薩滿下咒第3章 開城門!開城門!(上)第5章 首功第4章 開城門!開城門!(下)第4章 敢戰第6章 京軍謀劃第20章 風起第26章 搬離第9章 踐踏第22章 刀鋒博弈(一)第16章 賜封第31章 推進!推進!第23章 逆轉第23章 剎那驚雷(中)第25章 滿桂撤敗第19章 風雨雷動(六)第6章 韃子第23章 禪位詔書第26章 滿桂感嘆第22章 商定第22章 風沙乍起第32章 身孕(三)第38章 遼東軍離去!第22章 大風起(下)第29章 猛虎咆哮(二)第20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下)第34章 送回第5章 驅使第6章 納降孔有德第29章 名字第56章 大清洗第21章 審問杜勳(下)第6章 納降孔有德第39章 煤山煤山(下)第39章 煤山煤山(下)第2章 喪鐘,爲誰而鳴第29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8章 詭異的勝利(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安县| 温宿县| 南丹县| 株洲市| 阿克陶县| 仲巴县| 商南县| 陇南市| 宜兰市| 昌黎县| 岑巩县| 五华县| 天峨县| 电白县| 崇阳县| 平邑县| 嘉义市| 华宁县| 额济纳旗| 天峻县| 遂平县| 朝阳区| 集安市| 南平市| 玉山县| 蛟河市| 桑植县| 合江县| 桐柏县| 兰西县| 靖远县| 天柱县| 郴州市| 都昌县| 锡林郭勒盟| 乐安县| 法库县| 三江| 马尔康县| 宜丰县|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