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章 爭奪汗位(三)

皇太極有十一個兒子,除夭折的三個之外,豪格是其中最爲出色的一個。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比他的十四叔多爾袞還大三歲。從努爾哈赤的時代起,就開始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了。天聰三年,皇太極第一次繞道入關伐明時,在廣渠門外,與袁崇煥的寧錦援兵發生激戰,豪格勇悍異常,一直衝殺到了護城壕邊上,令明軍大潰。

豪格也不僅僅是個武夫。在對待大明、朝鮮與蒙古察哈爾的戰略關係上,他眼光獨到,認爲大明是需要首先對付的主要矛盾,並頗有創見地建議,應該想辦法聯合農民軍,共同削弱大明的力量。在當時,能夠看到這一點的,在王公貝勒中幾乎絕無僅有。而且在歷史上,八旗軍也是一直這樣做的,每次當大明的農民軍兄弟快被朱由檢的諸路明軍包餃子時,八旗軍就大張旗鼓地入關劫掠,逼迫朱由檢將用來對付農民軍的兵馬北調去防備八旗軍,從而給了農民軍喘息之機。

沒有證據能夠證明皇太極對豪格有什麼特別的關照。豪格曾經兩次被降職和罰款處分,有一次是因爲和嶽託兩個人在一起發牢騷,泄漏了皇太極的談話機密,被皇太極抓住;第二次是因爲有個傢伙想拍他馬屁,強迫一個蒙古部落酋長把女兒嫁給他,他不治那個馬屁精的罪,結果,被父親皇太極治了自己的罪。

到皇太極去世時,豪格已經成爲大清國位高權重的人物。而長子的身份,更令他具有了其他宗室諸王包括多爾袞在內都不具備的優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豪格似乎比多爾袞具有更加充足的理由成爲汗位繼承人。他的支持者之多,已經成爲多爾袞不得不顧忌的力量。

(另外一個因素肯定也在兩大政治勢力的角逐中發揮著潛在的、重大的作用,皇太極生前自領的兩黃旗將士和多爾袞三兄弟所屬的兩白旗之間,關係可能不太和睦,甚至很不和睦。因此,兩黃旗的八位重臣特別不願意看到多爾袞繼位。史書記載說,兩黃旗八大臣的中堅人物、精兵護軍首領"圖爾格等人與白旗諸王素有釁隙",遂調動三個牛錄的精兵,全副武裝"保護"住了宮門,致使形勢變得劍拔弩張。----小龍喧)

這就是十四日凌晨,多爾袞離開三官廟時所看到的情形。

當情緒、情感性因素充分發酵、膨脹到爆炸的臨界點時,理智和理性的作用就必定微乎其微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這時,只有那些真正的梟雄人物,方纔可能運用理性,化解危機。多爾袞一生之中弔詭之處甚多。但在此時,他的確表現出了這種品質。

兩年後,當多爾袞已經成爲攝政王時,曾經對女真親貴講述了當時的情形:

“昔日先汗死時,沒有確立繼承者,諸王、貝勒、大臣都寄希望於我,他們跪著請求我來繼位,我說:你們要是這樣說,我就要自刎,誓死不從,這才奉今天的皇上登上了皇位。”

事實上,精明強幹的多爾袞不可能沒有注意到雙方的實力對比:兩白旗全部擁戴多爾袞,兩黃旗中,也有數位重臣支持多爾袞,那就是鰲拜等人,他們堅持遵照皇太極的臨終遺命,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兩黃旗擁護豪格的力量。而豪格雖然號稱和碩貝勒,實際上真正屬於他的兵力卻只有七個牛錄,尚不足半個旗,加上誓死擁戴長子豪格的八大臣,主力部隊仍然不到兩個整旗。

至於新建兩紅旗旗主代善和薩哈廉都在此時選擇了態度曖昧,正藍旗莽古爾泰則是表示支持多爾袞登上汗位,新建鑲藍旗則被多爾袞掌控在手中,再加上他們手中本就有的正白旗和新建鑲藍旗,多爾袞其實贏面非常大。

在這種實力分佈中,雙方可能都感受到了形格勢禁,都產生了投鼠忌器的心理。多爾袞若慾令智昏,強行繼位,勢必遭到激烈反彈。其後果無法預料。很有可能像我國曆史上那些迅猛崛起的遊牧漁獵部族國家一樣,經過反覆自相殘殺之後,飛快地煙消雲散在那廣闊無邊的山野大漠之中。

於是,八月十四日,皇太極死後十一天,在大金帝國後繼皇帝的推舉會議上,出現了一個事先誰也沒有預料到的結局。應該說,上述情形是這個結局的重要原因,這個結局則是上述情形的邏輯後果——

會議在今日瀋陽故宮的崇政殿舉行,諸王大臣們列坐於大殿的東西兩門房。會議一開始,兩黃旗八大臣中的索尼與鰲拜便率先提出,應立皇子繼位。多爾袞厲聲叱責他們沒有資格先說話,勒令他們退出會場。

隨後,英王阿濟格提議多爾袞繼位,多爾袞沉吟不語,未置可否。阿濟格即聲稱:“你若不願意,就立我爲帝。我的名字是在太祖遺詔裡的。”

多爾袞迅即反駁道:“太祖遺詔裡也提到了肅親王豪格的名字,不止是你一個人。”這種情形表明,努爾哈赤死前,可能至少在口頭上確曾有過遺詔。多爾袞的厲害之處在於,他在反駁阿濟格的同時,順便把豪格也排除出了候選人之列。

於是,阿濟格提議:“既然我不行,那就立長,當立禮親王代善。”

代善表示:“睿親王多爾袞如果同意繼位,當然是國家之福。既然他不願意,就應該立皇子。豪格是皇長子,應該立他。”代善也夠狠,彷彿不經意之間,便堵死了多爾袞的路。

豪格說:“我福小德薄,不配擔當大任。”然後,豪格離開了會場。

這時,兩黃旗擁戴皇子的大臣們佩劍上前,說:“我們這些人食於先汗,衣於先汗,先汗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與天同大。若不立先汗的兒子,我們寧願跟隨先汗於地下。”

見此情形,代善說:“我是先汗的大哥,我老啦,先汗在時,我都不參與國家大事,現在哪裡還能過問這麼大的事?”隨即起身離開了會場。阿濟格見多爾袞已經繼位無望,也跟在代善後面走掉了。

留在會場中的諸王公貝勒不再講話,一直在觀望中固山額真們更是一言不發。多爾袞則當機立斷地表態說:“你們說的有道理,我贊成由皇子繼位,現在,豪格既然沒有這個意思,就應該立皇九子福臨爲帝。他年紀小,由我和豪格輔政,等他成年之後,我們即行歸政。”

多爾袞的提議,顯然滿足了多數人的意願,立即獲得通過。大家按照慣例共同盟誓,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效忠大汗,絕無異心云云。

這一段過程,在官方史書上失載,所以在中均無從查考。有一位朝鮮人寫的秘密報告留下了這次推舉會議的記載。這位人質是朝鮮商人,他在滯留瀋陽期間,頗受滿清王公貝勒們的禮遇,交遊十分廣泛,瞭解許多大金朝高層的秘辛,並不定期地撰寫“秘密狀啓”報告給本國政府,其實也就是護龍軍安插在大金的諸多探子之一。其作用類似我們今天密級很高的內參、情況簡報或間諜收集的情報。他曾經參加了皇太極的喪禮,上述事蹟便保留在此人留下的一書卷六"瀋陽狀啓"中,應該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多爾袞出人意料地推舉出一個兩歲歲的孩子繼承皇位,顯然與遊牧漁獵部族國家政治權力傳承中的深層精神不符。因此,王公貝勒們盟誓之前,鎮國公艾度禮便表示“二王強迫我們盟誓,我心裡實在不服,不過是表面順從,主人年紀太小,我覺得很不爽”,“二王掌握權力,也不合我心意”。然後,在盟誓之前,先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焚告上天。

另外兩個人也對這一結果感到不滿,開始出來活動,試圖推翻既成事實。這兩個人一個是代善的兒子碩託,一個是薩哈廉的兒子即代善的孫子阿達禮。他們二人在諸王公貝勒已經對天盟誓,但小皇帝福臨還沒有舉行儀式登基爲汗之時,動員大家推翻成議,擁戴多爾袞。結果,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是代善出面,告發自己的一子一孫違反誓約,最後,二人被毫不容情地處死。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是被逼無奈還是大義滅親,代善在付出慘痛代價的情況下,又一次發揮了安全閥與穩定器的作用,其凜然不可侵犯的警世作用應該是巨大的。

歷史上,在我國古代遊牧漁獵部族中,許多分裂、仇殺與消亡都是在此種情形之下發生的。後來的事實發展表明,在幾大政治勢力的形格勢禁之下,特別是在漢民族政治文化的深刻影響之下,多爾袞的做法可能是顧全大局、防止內亂髮生的唯一有效途徑。此時,堅定擁護皇子繼位的兩黃旗八大臣中,有六人又一次來到三官廟聚會,他們發誓要“六人如同一體,輔佐幼主”。福臨繼位後,他們中的幾位迅速向多爾袞靠攏,不再理睬豪格,令豪格極度鬱悶。此種情形再一次表明,此時的大金國,已經在精神層面上潛移默化地發生了深刻變化。

福臨依舊在這個時代即位爲汗了,但是和原本歷史不同,此時的皇太極應該已經稱帝建立大清了,但由於龍辰率領的護龍軍橫空出世,導致女真被迫轉爲防守,皇太極並沒有能夠稱帝建立大清。而且,皇太極的死也比原本歷史上提前了數年,導致如今的福臨才兩歲多,比原本歷史上即位時還要小了四歲。。

第4章 開城門!開城門!(下)第11章 翁婿之談第13章 教訓第8章 降將覲見(上)第21章 審問杜勳(下)第7章 孔有德的突圍,尚可喜的接應第45章 崇禎二年的崇禎第24章 崇禎“親征”第14章 長槍北上,薩滿下咒第2章 矛盾第19章 風雨雷動(六)第21章 殺到你出來第28章 金國第16章 賜封第18章 掌控朝鮮(二)第18章 梟雄終是梟雄色第2章 矛盾第29章 名字第14章 氣運第4章 試探第26章 攻殺第19章 山海依舊卻無關小龍寄語必看哦第30章 猛虎咆哮(三)第10章 驚雷潛生(一)第24章 破宅第24章 刀鋒博弈(三)第37章 大捷!第29章 猛虎咆哮(二)第19章 雲雨第13章 臣服第1章 諸將歸來(上)第60章 火槍軍(下)第27章 前明太子第5章 護龍軍,死戰!第14章 風雨雷動(一)第17章 掌控朝鮮(一)第13章 臣服第41章 稱王!第5章 軍情憤慨第26章 搬離第7章 弗朗機人第16章 風雨雷動(三)第32章 厲兵秣馬第48章 血戰鑲白旗第18章 風雲第8章 漢家第3章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第28章 虎之夕陽第6章 爭奪汗位(三)第23章 老道鬥薩滿第10章 大軍調動(下)第4章 敢戰第31章 請降第10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上)第31章 推進!推進!第10章 上官第34章 殺殺殺殺(下)第32章 身孕(三)第13章 豪格死,代善亡第10章 龍帥大婚(上)第36章 飛揚跋扈龍大帥第27章 慘勝第13章 攻陷王京(上)第32章 身孕(二)第15章 捕蛇第13章 韃子也有火炮第5章 山雨欲來第19章 魯克的火槍隊(上)第8章 上門第6章 殺之第3章 江南孟氏第17章 詭異的勝利(上)第4章 虎賁南下!第7章 孔有德的突圍,尚可喜的接應第25章 滿桂撤敗第39章 煤山煤山(下)第11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上)第6章 殺之第1章 到來第6章 扎魚第10章 驚雷潛生(一)寫給一直支持小龍的讀者大大們第8章 漢家第16章 活捉!活捉!(下)第11章 “四王”鬧滿洲第11章 翁婿之談第14章 山口第24章 刀鋒博弈(四)第2章 佈局深處此時顯第28章 出逃第1章 軍事改良第13章 韃子也有火炮第15章 收服第19章 韃虜,灰飛煙滅(下)第2章 剪辮子第11章 火槍兵守城第24章 驚喜第4章 督師的殺意(上)第22章 有人未來
第4章 開城門!開城門!(下)第11章 翁婿之談第13章 教訓第8章 降將覲見(上)第21章 審問杜勳(下)第7章 孔有德的突圍,尚可喜的接應第45章 崇禎二年的崇禎第24章 崇禎“親征”第14章 長槍北上,薩滿下咒第2章 矛盾第19章 風雨雷動(六)第21章 殺到你出來第28章 金國第16章 賜封第18章 掌控朝鮮(二)第18章 梟雄終是梟雄色第2章 矛盾第29章 名字第14章 氣運第4章 試探第26章 攻殺第19章 山海依舊卻無關小龍寄語必看哦第30章 猛虎咆哮(三)第10章 驚雷潛生(一)第24章 破宅第24章 刀鋒博弈(三)第37章 大捷!第29章 猛虎咆哮(二)第19章 雲雨第13章 臣服第1章 諸將歸來(上)第60章 火槍軍(下)第27章 前明太子第5章 護龍軍,死戰!第14章 風雨雷動(一)第17章 掌控朝鮮(一)第13章 臣服第41章 稱王!第5章 軍情憤慨第26章 搬離第7章 弗朗機人第16章 風雨雷動(三)第32章 厲兵秣馬第48章 血戰鑲白旗第18章 風雲第8章 漢家第3章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第28章 虎之夕陽第6章 爭奪汗位(三)第23章 老道鬥薩滿第10章 大軍調動(下)第4章 敢戰第31章 請降第10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上)第31章 推進!推進!第10章 上官第34章 殺殺殺殺(下)第32章 身孕(三)第13章 豪格死,代善亡第10章 龍帥大婚(上)第36章 飛揚跋扈龍大帥第27章 慘勝第13章 攻陷王京(上)第32章 身孕(二)第15章 捕蛇第13章 韃子也有火炮第5章 山雨欲來第19章 魯克的火槍隊(上)第8章 上門第6章 殺之第3章 江南孟氏第17章 詭異的勝利(上)第4章 虎賁南下!第7章 孔有德的突圍,尚可喜的接應第25章 滿桂撤敗第39章 煤山煤山(下)第11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上)第6章 殺之第1章 到來第6章 扎魚第10章 驚雷潛生(一)寫給一直支持小龍的讀者大大們第8章 漢家第16章 活捉!活捉!(下)第11章 “四王”鬧滿洲第11章 翁婿之談第14章 山口第24章 刀鋒博弈(四)第2章 佈局深處此時顯第28章 出逃第1章 軍事改良第13章 韃子也有火炮第15章 收服第19章 韃虜,灰飛煙滅(下)第2章 剪辮子第11章 火槍兵守城第24章 驚喜第4章 督師的殺意(上)第22章 有人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扎兰屯市| 商南县| 祁连县| 岳西县| 淮北市| 碌曲县| 泰顺县| 广平县| 弥渡县| 临桂县| 蚌埠市| 山丹县| 镇原县| 莒南县| 碌曲县| 沙洋县| 永清县| 济阳县| 苗栗市| 高邮市| 南江县| 太谷县| 饶阳县| 洞头县| 鱼台县| 滦平县| 赣州市| 新津县| 巩义市| 新营市| 柏乡县| 天祝| 佳木斯市| 嵊泗县| 南丰县| 枣阳市| 神农架林区| 博乐市| 福泉市|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