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軍事改良

“照著這張圖紙,讓工匠們抓緊時間去做出來。”龍辰將圖紙遞給了陳繼勝。

“末將遵命?!?

東江鎮雖說已經在數次戰事中喪失了元氣,但底蘊還在,手裡頭還有好些個工匠師傅,趕製出這些帶環扣的刺刀並不算難事。

龍辰又和馬丁討論了火槍軍的戰術,馬丁畢竟是這個時代的人,思維想法比較切合實際,龍但辰畢竟有著後世眼光,兩人往往在交談中可以互相點撥?;饦屲娛驱埑降牡着?,更是馬丁親自訓練出來的心血,兩人都對這支軍隊寄予厚望。

如果說火繩槍時代的定量裝填的發射藥瓶是定裝彈藥的話,那麼這個時代整裝彈藥萌芽出現了,這個時期的整裝彈藥爲一個紙筒,紙筒頂部爲鉛丸,後部爲火藥,發射時,拿出紙筒,用嘴咬開紙筒尾部,先把引火孔的火藥池填滿(由於火藥池容量一定,所以倒入槍管的發射藥也是定量的),合上火門蓋以免漏出,然後把剩下的火藥倒入槍管,然後把紙筒直接塞入槍管,用通條壓實,(這樣被壓扁的紙筒墊在彈丸與火藥之間,形成類似現代獵槍彈的閉氣彈託,發射時閉氣性更好,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或要能量,所以初速更高,精度更好。而且被壓扁的紙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緩慢增壓的作用,所以炸膛的危險也減少了)。

然後舉槍瞄準,扳開擊錘的同時火門蓋也會打開,這樣扣動扳機就可以發射了。而可以看出如此裝填過程要比滑膛槍簡便很多。

所以在燧發槍真正流行的時期,一個普通的燧發槍手,一分鐘可打兩到三發,而腓特烈的精銳士兵一分鐘居然可以發射五次,像英國陸軍一名合格的紅衣軍士兵可以做到每分鐘發射四次。

馬丁驚訝於龍辰的想法,並且保證只要龍辰能將這種彈筒弄出來,他會負責訓練兵士們快速熟悉,以便提升火槍軍射擊速度。

其實,明軍在這個時期已經有這種東西的雛形了,只是似乎是用在大炮方面,比如李如鬆在朝鮮打倭寇時,就靠著這樣的方法,將火炮發射速度提升到一個驚人的層次,直接將倭寇給打蒙了。

不得不提的就是軍隊訓練,讓馬丁吃驚的是,這位年輕的元帥對此居然也有獨特的見解。

由於刺刀的應用,不需要長矛兵作爲近戰防禦,所以以前的長矛火槍混合方陣,向著單一的裝備著帶刺刀的燧發槍手方陣轉變,而隨著燧發槍射速的提高,以及燧發槍手陣列更密集所帶來的火力密度增大,方陣越變越薄(小龍認爲,這個火力密度在當時應該是有一個定值的,應該是以當時的主要威脅騎兵爲目標,以遏制騎兵衝鋒爲基本前提,小龍估算爲射彈數應至少達到每米寬幅11.4發/分以上,如果低於這個值則單依靠火槍是難於擋住敵軍進攻的,需要長矛刺刀作爲近戰的補充)。

從原來的10列橫排輪射,變爲5排3排,甚至2排。這樣同樣數量的軍團,從大縱深的方陣,變爲陣線正面寬幅巨大的一字長蛇陣,這種陣列越長,越有利於發揮火力以及在側翼延展包圍敵軍。於是火槍時代,最爲經典的戰鬥陣型——橫隊產生了。因爲這種陣型呈線形,所以又叫線形陣列,簡稱線陣。

對於龍辰提出來的橫隊,馬丁也感到很是驚奇,不過經過他大腦思考模擬後,斷定這種戰術很是可行。同時馬丁有出現了一個疑惑,明明燧發槍在西方都沒有被廣泛裝備呢,怎麼這位東方的元帥居然連戰術都總結出來了?難道他是天生的大智者?

燧發槍雖然能夠在150-200米的距離上有效的殺傷敵人,但是其精度卻是十分悲劇,一般說來僅能即使是靶場這種理想的射擊環境在100米處纔能有效的打中人體大小的目標,而因爲戰場上,由於緊張煙霧聲響的干擾,以及士兵的素質,命中率降低的更快,戰爭實踐表明,燧發槍在30-40米發射效果最佳。

例如拿破崙戰爭時期英軍在西班牙的某一次戰役中,平均每人打了60發子彈,全軍共消耗彈藥350萬發??墒敲新蕝s出奇的低,每450發才造成1名敵軍傷亡。所以,爲了增加命中率,排成整齊的隊列到達足夠近的距離上齊射纔是有效的作戰方式,近距離齊射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殺傷敵人,也可得到最大的精神震撼效果,齊射後借用火槍齊射獲得的精神震撼效果再發動白刃衝鋒沖垮敵人的陣列。所以橫隊作戰時代,又被叫做“排隊槍斃”,雙方都排著整齊的隊形相互靠近,相互齊射,最後發動白刃衝鋒解決戰鬥。

(小龍以前看西方軍事電影,看到那些個排隊互相射擊的場景感覺很不解,感覺這樣打得好傻,現在查了很多資料,發現這是一種特定形式下的特定戰爭模式,西方人傻麼?顯然不。)

例如著名的英國陸軍步兵——紅衣軍的作戰操典作戰時共分爲八個步驟:

1、士兵們聽從號令裝填滑膛槍;

2、維持線形陣行軍接近敵陣;

3、與敵陣距離約100米處,減緩行軍速度;

4、與敵陣距離約50米處停止;

5、聽從號令用滑膛槍對準敵陣;

6、每列向敵陣一齊射擊、再裝填、再一齊射擊,如此反覆;

7、當敵陣十分混亂,陣形大亂之時,聽從號令裝刺刀衝鋒。

這個時代作戰的秘訣就是誰的神經堅韌,誰能忍到最後時刻發動一次震撼的齊射,誰就能取得戰鬥的勝利。機械教條的普魯士人和木訥呆板的英國人更適合這種排隊槍斃的遊戲,而相對熱情的法國人意大利人則處於劣勢地位。這種排隊槍斃的戰爭規則紀律是第一位的,紀律高於一切,作戰雙方無論哪一方的的求生本能壓過紀律,哪一方就要崩潰潰逃。越是缺乏紀律性的軍隊,越容易在這種比拼意志力,比拼神經堅韌程度,比拼紀律性的交戰規則中潰散奔逃。

要把這樣一些人組成一支能夠進行排隊槍斃的部隊,必須要有嚴格的紀律,而嚴格紀律的養成是依靠正規的教育和長期的訓練。士兵的一切行動必須完全服從作戰指揮,士兵要害怕軍官軍紀更甚於害怕死亡和敵人。要求士兵們能夠排列成整齊的隊列前進,並在槍林彈雨之下不斷前進,沒有指揮官的命令不準還擊,只在指揮官的口令之下才發動齊射,這種戰爭模式把軍人的勇氣和紀律水平發揮到了極致。隊列的前進、停止、射擊等等動作必須整齊劃一,保持一致,如果有少數士兵,甚至哪怕個別人,面對敵人的槍口產生了退縮或者逃跑,都會發生羣體效應,動搖陣列,甚至引發整個陣列的崩潰。整齊的隊列,也可使指揮官一目瞭然,誰怯戰,誰想逃跑,一旦出現這種跡象,這馬上實施戰場紀律,制止陣列的動搖。

但是這種情況暫時不會出現在現在護龍軍的交戰中,畢竟明軍對於火器的使用還很是老套,而女真一族的火器發展纔剛剛起步,眼下已經裝備了燧發槍的護龍火槍軍絕對走在了軍備的前沿。甚至日後若是發展起來的滿清“烏真超哈”們想和護龍軍玩排·射,也會是被護龍軍完虐的下場。

龍辰能做的,也就是這些了,畢竟此時的火器水平和後世無法相比,自己腦子裡的那些個在後世算是先進的戰術拿到明末這個時代根本就不符合實際。再火槍上加上可以隨時安裝卸下的刺刀,無疑可以加大整支火槍軍的戰鬥力。如今大明廣泛使用的火銃軍,在被敵人近身後,就只能拿著燒火棍似的火銃去面對敵人的利刃。龍辰這種給火槍上刺刀的行爲,在某種意義上讓東方武器文明在某一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畢竟,西方還有過三十多年纔在火槍上加刺刀。

ps:我暈,排·射合在一起也是違禁詞彙。。

第8章 統一戰爭(三)第17章 威武第6章 磨刀第16章 風雨雷動(三)第1章 跋扈第17章 韃虜,灰飛煙滅(上)第29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26章 胡猛垂暮第14章 遼王哭第25章 笑,笑,笑第12章 奪寨第29章 天聰汗歸天第21章 折騰個什麼勁兒第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7章 樸氏第11章 談話第12章 千鈞一髮第3章 開城門!開城門!(上)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2章 進京師,喝熱湯第26章 打算第34章 主動出擊!第5章 爲了守護第27章 新皇(下)第11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下)第3章 槍挑曹文詔第12章 選拔第2章 事變第11章 翁婿之談第1章 到來第9章 洪承疇的嘆息第17章 中計第15章 捕蛇第7章 統一戰爭(二)第34章 殺殺殺殺(下)第11章 翁婿之談第15章 褪下甲冑,融入城中第25章 直屬第20章 審問杜勳(中)第21章 首級第22章 潛回第26章 滿桂感嘆第15章 活捉!活捉!(上)第28章 後記之人物閒話(上)第41章 稱王!第4章 煤山伏兵第21章 傷勢第40章 遭逢遼東軍第33章 皇太極動!第30章 衝擊!衝擊!第20章 血戰第5章 遭遇第7章 習慣性坑隊友第2章 何必如此煩心第16章 爲下一代拼一個鐵桶江山第7章 俱傷第24章 刀鋒博弈(四)第14章 伏擊嶽託第22章 有人未來第35章 崇禎元年第23章 藉口第3章 巡視(二)第9章 洪承疇的嘆息第34章 整肅軍紀(二)第5章 爲了守護第36章 囂張跋扈二公子(下)第24章 變化第26章 爲時晚矣第37章 大捷!第32章 臣妾在黃泉恭候聖駕第32章 身孕(二)第37章 京城腳下憶昔人第49章 不要俘虜第38章 射死他第21章 “似勝”的情報第19章 雲雨第13章 炮轟阿敏第1章 李凝第20章 勝利引發的震動第22章 朝奴第28章 丈人第50章 你要不要也踩一下?第11章 “四王”鬧滿洲第11章 龍帥大婚(中)第11章 兵動朝鮮(三)第52章 戰退正白旗第22章 剎那驚雷(上)第7章 韃子來了(上)第1章 血火第17章 風雨雷動(四)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21章 氣節第4章 會戰山海關第29章 兵器第23章 豬臉顯聖第25章 求生?求死?第14章 山口第8章 幹你奶奶的第7章 習慣性坑隊友第19章 朝軍
第8章 統一戰爭(三)第17章 威武第6章 磨刀第16章 風雨雷動(三)第1章 跋扈第17章 韃虜,灰飛煙滅(上)第29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26章 胡猛垂暮第14章 遼王哭第25章 笑,笑,笑第12章 奪寨第29章 天聰汗歸天第21章 折騰個什麼勁兒第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7章 樸氏第11章 談話第12章 千鈞一髮第3章 開城門!開城門!(上)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2章 進京師,喝熱湯第26章 打算第34章 主動出擊!第5章 爲了守護第27章 新皇(下)第11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下)第3章 槍挑曹文詔第12章 選拔第2章 事變第11章 翁婿之談第1章 到來第9章 洪承疇的嘆息第17章 中計第15章 捕蛇第7章 統一戰爭(二)第34章 殺殺殺殺(下)第11章 翁婿之談第15章 褪下甲冑,融入城中第25章 直屬第20章 審問杜勳(中)第21章 首級第22章 潛回第26章 滿桂感嘆第15章 活捉!活捉!(上)第28章 後記之人物閒話(上)第41章 稱王!第4章 煤山伏兵第21章 傷勢第40章 遭逢遼東軍第33章 皇太極動!第30章 衝擊!衝擊!第20章 血戰第5章 遭遇第7章 習慣性坑隊友第2章 何必如此煩心第16章 爲下一代拼一個鐵桶江山第7章 俱傷第24章 刀鋒博弈(四)第14章 伏擊嶽託第22章 有人未來第35章 崇禎元年第23章 藉口第3章 巡視(二)第9章 洪承疇的嘆息第34章 整肅軍紀(二)第5章 爲了守護第36章 囂張跋扈二公子(下)第24章 變化第26章 爲時晚矣第37章 大捷!第32章 臣妾在黃泉恭候聖駕第32章 身孕(二)第37章 京城腳下憶昔人第49章 不要俘虜第38章 射死他第21章 “似勝”的情報第19章 雲雨第13章 炮轟阿敏第1章 李凝第20章 勝利引發的震動第22章 朝奴第28章 丈人第50章 你要不要也踩一下?第11章 “四王”鬧滿洲第11章 龍帥大婚(中)第11章 兵動朝鮮(三)第52章 戰退正白旗第22章 剎那驚雷(上)第7章 韃子來了(上)第1章 血火第17章 風雨雷動(四)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21章 氣節第4章 會戰山海關第29章 兵器第23章 豬臉顯聖第25章 求生?求死?第14章 山口第8章 幹你奶奶的第7章 習慣性坑隊友第19章 朝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卫辉市| 奈曼旗| 游戏| 屏山县| 清新县| 蓬莱市| 滕州市| 景东| 水城县| 泗水县| 吴桥县| 疏附县| 荔波县| 惠东县| 会泽县| 额尔古纳市| 澄江县| 馆陶县| 舒城县| 江安县| 津南区| 旌德县| 长丰县| 洛隆县| 民县| 乐清市| 罗源县| 泗阳县| 五台县| 抚顺县| 徐汇区| 红安县| 泰来县| 青冈县| 和顺县| 广安市| 商城县| 含山县| 奉化市| 文安县|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