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章 統一戰爭(三)

五月初八日,護龍軍乘大霧夜渡長江,次日克鎮江。

南明沿江守軍皆潰。總兵鄭鴻逵、鄭彩部水師東遁入海,退回福建。十四日,護龍軍自鎮江南下丹陽,西趨句容,直抵南京城下。大明攝政王二年五月十五日大臣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護龍軍佔領南京。

二十二日,護龍軍俘獲逃奔蕪湖的弘光帝朱由崧。至此,弘光政權亡。南明先後歸降者共計馬步兵23.8萬人。二十四日,冉義抵南京。

六月初五日,大明攝政王龍辰詔令下達江南各處,安穩江南民心,並繼續撫剿江南未下城邑。

護龍軍自常州、無錫直取蘇州,十三日進入杭州。基本平定了江南各部,之後,冉義部重新整合,在江南進行休整,隨時準備投入接下來的戰事。

大明攝政王三年八月,大明攝政王龍辰命孔有德爲平南大將軍,率部進攻湖廣和廣東。十月,大明攝政王龍辰又命佟養甲、李成棟領兵由閩南攻廣東。

十一月間,在廣東建立了兩個南明政權: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年號永曆;唐王朱聿釒粵稱監國於廣州,年號紹武。二者互爭正統,相煎火併。護龍軍將領佟養甲、李成棟軍乘南明內訌,於十一月下潮州今廣東潮安、惠州,十二月攻入廣州。紹武政權僅存在41天,便遭覆亡。於是,孔有德、李成棟兩路大軍合攻永曆政權。大明攝政王四年1647年正月,李成棟軍攻佔肇慶,連下高、雷、廉三州,尾追朱由榔入廣西,攻取梧州。孔有德軍於三月攻佔長沙,繼而連下衡州今衡陽、寶慶今邵陽、桂陽、武崗、沅州今芷江、辰州今沅陵等地,佔領湖南,並進軍廣西。

五月,孔有德軍進攻桂林,被瞿式耜、焦璉統南明守軍擊敗。十一月,孔有德軍又於全州被南明何騰蛟、瞿式耜擊敗,退回湖南。

李成棟軍攻廣西亦受挫,退回廣東。時大順農民軍餘部李過、郝搖旗等與南明聯合抗擊護龍軍,軍勢大振。

大明攝政王五年1648年,江西提督金聲桓、廣東提督李成棟、大同總兵姜壤,先後反叛護龍軍歸南明,更振南明聲勢。

護龍軍失去贛、粵、晉諸省,朝廷震動。

大明攝政王龍辰令定南王孔有德軍於湖廣積極動作,並以李九成定遠大將軍,統兵往湖廣,協孔有德部;命吳三桂自錦州移鎮漢中,活動於陝川,以爲策應;命耿精忠、尚可喜率所部兵各兩萬,往徵廣東;同時,命將分路征剿叛軍。爲徵金聲桓,大明攝政王龍辰命譚泰爲徵南大將軍,同何洛會、劉良佐等徵江西。該部克九江、饒州今饒陽,圍南昌孤城凡六個月,至大明攝政王六年1649年正月,用紅衣大炮破城,金聲桓死。

同月,護龍軍攻佔湘潭,擒殺明東閣大學士何騰蛟,衡、永、寶、郴等州下。

二月,護龍軍突襲江西信豐之李成棟營,李成棟死。

贛、湘失而復得。

對姜壤,趙一名先統兵圍大同。隨之,大明攝政王龍辰調祖寬部急援大同;六年正月,命大軍先討汾州,後圍大同。

四月,復遣諸路援軍前往大同。其間,龍辰兩次親往大同,多次諭降大同叛軍;

八月,叛軍內訌,護龍軍入城。山西復平。

廣西方面,大明攝政王六年十二月李九成所部先敗三路攻全州之南明軍,再敗道州之南明軍,於大明攝政王七年1650年正月班師回京。

孔有德軍至七年四月間征戰於湖南,先後于衡州、永州、武崗、龍虎關戰勝南明軍。

十一月入嚴關,攻克桂林。八年1651年十二月取賓州今賓陽、南寧。廣東方向,耿仲明、尚可喜部於六年九月至吉安,後由南雄入廣東。在圍困廣州十個月後,於七年十一月攻陷廣州。八年,下肇慶,復雷、廉、潮、惠等府。兩廣悉平。陝川方面,吳三桂部先下陝西延安、榆林、保安諸城,大明攝政王九年1652年二月入川,戰勝大西軍白文選部,入成都,下嘉定,取重慶。在護龍軍進展順利,節節取勝之際,大西農民軍餘部,在孫可望、李定國等率領下,積極經營雲貴數年,力量壯大。九年初,孫可望迎永曆帝於雲南府,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明軍勢復振。三月,孫可望命兩路出師,爭拇āR嶽疃ü⒎腖衤時?,出湖廣,由武崗、全州趨桂林;以劉文秀、衛復臣率兵6萬,出川南,由敘州、重慶進圍成都。六月,孔有德迎戰李定國部於大榕江,迫於其象陣,退守桂林。七月,桂林被李定國部攻破,孔有戰敗突圍受傷。

大明攝政王龍辰急調自己十七歲的長子龍傲爲定遠大將軍,往徵廣西以援耿、尚部;命吳三桂部於四川阻止南明。

十一月龍辰又命孫承宗之孫,自己的義子孫建功爲靖南將軍率軍增援廣東,以防李定國部東進。

二十三日,定遠大將軍龍傲率師15萬,號稱30萬,進攻衡州,誤中李定國伏,結果龍傲率部死戰,最終率軍反擊成功,擊敗了李定國部,挫敗了李定國的埋伏。

大明攝政王十年1653年五月,龍辰派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等省,制定了先安湖廣,後平雲貴,嚴防重鎮,互爲犄角的方略。

護龍軍趁南明嚴重內訌之機,於大明攝政王十二年1655年重新控制湖廣。

大明攝政王十五年1658年四月護龍軍攻佔貴陽,遂定貴州。

大明攝政王龍辰親自制定多路進攻雲南的方略;吳三桂率北路,自遵義經七星關;趙一名率南路,自平浪今都勻經安隆所;龍傲率中路,自平越經關嶺鐵索橋,三路會攻昆明。

大明攝政王十六年1659年正月,護龍軍三路大軍攻佔昆明,永曆帝逃往緬甸。

大明攝政王十七年1660年八月,龍辰以自己第三子,孟安安所出,龍缺爲定西將軍,率部往雲南會剿。

大明攝政王十八年1661年九月,護龍軍分兩路追擊南明永曆帝。吳三桂率右路5萬兵,出隴川、勐卯今瑞麗;馬寧、王·輔臣率左路2萬兵,出姚關,

十二月,吳三桂部入緬甸境,後索獲朱由榔,班師昆明,永曆政權亡。

同年,大明攝政王命吳三桂支持征伐緬甸的攻勢,歷時兩年,最終佔領緬甸全境,緬甸國主親自來北京做人質,向龍辰請罪。大明攝政王二年1645年至九年1652年,在統一戰爭中,護龍軍攻滅南明魯王政權之作戰。大明攝政王二年閏六月十二日,故明刑部員外郎錢肅樂於寧波今屬浙江起兵,與定海總兵王之仁締盟抵抗護龍軍,並遣舉人張煌言赴臺州今浙江臨海,表迎魯王朱以海監國。

二十八日,朱以海稱監國於紹興今屬浙江,以抵抗護龍軍相號召。時南下護龍軍已於六月佔領杭州,定國大將軍冉義奉調回京。

魯王政權主要擁有張國維、方國安、王之仁、錢肅樂等部武裝,含大量水師,佈置於錢塘江南岸。八月,魯監國大學士張國維連克富陽今屬浙江、於潛今浙江臨安西紫溪東岸。

魯王朱以海賜上方劍,令張國維總領諸軍。九月初二日,鎮東侯方國安、武寧侯王之仁率部從富陽進攻杭州,被護龍軍擊敗。

十月十四日,張國維出師錢塘,會同錢肅樂等部合攻杭州,於城郊連戰10日,獲小勝。

護龍軍一部援杭州,明軍遂退。

大明攝政王三年1646年三月,王之仁率舟師於錢塘揚帆,大敗護龍軍,乘勝進圍杭州,不克,遂還。

五月二十日,護龍軍陳兵錢塘江北岸,時魯王諸軍綿亙200餘里,艤舟江上以待。護龍軍未具舟楫,不能渡。

二十七日,護龍軍攻富陽,北蜂山南明守將潘茂斌等敗走,護龍軍遂以數百騎尾後,策馬渡江。夜,方國安擁兵10萬,不戰而退,拔營走紹興,與馬士英、阮大鋮攜朱以海南行。

次日,江上南明諸師聞訊俱潰。兵部尚書黃宗羲等集兵3000,擬入太湖,行至乍浦今屬浙江,聞江上師潰,兵亦散去,黃率餘衆500人結寨於四明山,繼續抵抗護龍軍。六月初一日,護龍軍大部渡過錢塘江,初二日入紹興。魯王朱以海自臺州出海,命張國維防遏四邑,以圖後舉。

張還守東陽今屬浙江,知勢不可支,遂赴水死。方國安、馬士英、阮大鋮等降了護龍軍。

七月,護龍軍破義烏,取東陽,下金華,陷衢州、嚴州今浙江建德東北,迅速平定浙東。朱以海逃奔舟山,魯王政權名存實亡。守禦浙閩交界仙霞嶺的南明將領鄭芝龍,以備海寇爲由,盡撤兵回安平鎮今福建晉江安海鎮。八月,護龍軍克建寧今福建建甌市,遂進兵入閩。大明攝政王四年1647年魯王入閩,繼續以抗擊護龍軍相號召。二月,魯王部從先後攻克海澄今福建龍海、漳浦,未幾復失。

七月,魯王親征,到達長垣,會鄭彩、周瑞、周崖芝、阮進諸師攻福州,敗績,遂合。

八月,魯王遣兵攻連江今屬福建。大明攝政王五年1648年正月,魯王舟次瑯岐嶼今福建連江與長樂間海上,其部將楊耿攻佔興化今福建莆田。至三月,魯王所部收復福建三府一州二十七縣。

龍辰調兩廣、江、浙護龍軍三路進討。

至七月,魯王僅餘寧德、福安二縣。大明攝政王六年1649年四月,護龍軍將領陳泰底定全閩,鄭彩率師他去,張名振、阮進護魯王奔浙,抵南田今浙江牛頭山。

此後,魯王即於浙江沿海飄泊。六月,張名振率軍自南田收復健跳所今屬浙江臨海迎魯王居之。九月,張名振等襲殺南明隆武政權將領黃斌卿,奪舟山,移魯王往。

大明攝政王七年1650年十月,護龍軍浙閩總督陳錦圍剿四明山等山寨抵抗力量,張煌言、王翊等敗走舟山。

大明攝政王八年1651年七月,護龍軍攻舟山,魯王以張煌言留守舟山,以阮進守橫水洋,自己與張名振督舟師,出吳淞作牽制。

八月十八日,阮進敗死於橫水洋。九月初二日,護龍軍破舟山,張名振奉魯王航於海上。後鄭成功迎魯王居金門。大明攝政王九年1652年正月,張名振、沈宸蒼、張煌言奉魯王抵廈門。

大明攝政王十年1653年三月,魯王自去監國號。最後的抗擊護龍軍的力量就只剩下了割據臺灣的鄭成功。

第13章 韃子也有火炮第27章 天聰第18章 破縣第28章 金國第20章 禽獸第1章 崇禎的震驚第25章 滿桂撤敗第10章 長槍依舊,人已變第17章 中計第37章 大捷!第9章 兵動朝鮮(一)第18章 風雨雷動(五)第23章 逆轉第26章 攻殺第15章 父子關係第6章 爭奪汗位(三)第19章 韃虜,灰飛煙滅(下)第26章 打算第19章 風雨雷動(六)第34章 殺殺殺殺(下)第10章 暖閣奏對(三)第30章 瞭望第22章 劉督師的算計第2章 進京師,喝熱湯第57章 以韃虜首級建京觀第28章 金國第37章 煤山煤山(上)第12章 選拔第39章 煤山煤山(下)第8章 降將覲見(上)第13章 攻陷王京(上)第4章 縣衙第36章 囂張跋扈二公子(下)第40章 借刀殺人第30章 瞭望第4章 煤山伏兵第34章 主動出擊!第6章 滿桂對大仁第46章 護龍軍的部署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11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下)第35章 怒海滔滔(上)第12章 龍帥大婚(下)第16章 迎接第24章 驗收第9章 大軍調動(上)小龍寄語必看哦第28章 後記之人物閒話(上)第24章 剎那驚雷(下)第21章 殺到你出來第3章 諸將歸來(下)第46章 護龍軍的部署第30章 建設第28章 丈人第22章 劉督師的算計第7章 屠盡寧遠,雞犬不留!第4章 會戰山海關第23章 藉口第9章 長槍怒,神箭出第47章 突襲鑲白旗!第22章 有人未來第21章 詔令(上)第6章 扎魚第2章 巡視(一)第5章 最是悲涼亡國君第8章 降將覲見(上)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32章 硬挫正白旗第5章 護龍軍,死戰!小龍寄語必看哦第10章 翻手爲雲第23章 藉口第29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4章 伏擊嶽託第17章 掌控朝鮮(一)第8章 潑罵第24章 變化第28章 後記之人物閒話(上)第6章 亡國之象第23章 豬臉顯聖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18章 風雲第7章 韃子來了(上)第25章 笑,笑,笑第3章 自立第21章 逐出第5章 爲了守護第21章 誰更驕傲?第6章 誰輸誰負第6章 亡國之象第26章 攻殺第36章 飛揚跋扈龍大帥第11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下)第22章 交鋒開始第25章 風采第40章 借刀殺人第12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27章 戰雲起第20章 魯克的火槍隊(下)
第13章 韃子也有火炮第27章 天聰第18章 破縣第28章 金國第20章 禽獸第1章 崇禎的震驚第25章 滿桂撤敗第10章 長槍依舊,人已變第17章 中計第37章 大捷!第9章 兵動朝鮮(一)第18章 風雨雷動(五)第23章 逆轉第26章 攻殺第15章 父子關係第6章 爭奪汗位(三)第19章 韃虜,灰飛煙滅(下)第26章 打算第19章 風雨雷動(六)第34章 殺殺殺殺(下)第10章 暖閣奏對(三)第30章 瞭望第22章 劉督師的算計第2章 進京師,喝熱湯第57章 以韃虜首級建京觀第28章 金國第37章 煤山煤山(上)第12章 選拔第39章 煤山煤山(下)第8章 降將覲見(上)第13章 攻陷王京(上)第4章 縣衙第36章 囂張跋扈二公子(下)第40章 借刀殺人第30章 瞭望第4章 煤山伏兵第34章 主動出擊!第6章 滿桂對大仁第46章 護龍軍的部署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11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下)第35章 怒海滔滔(上)第12章 龍帥大婚(下)第16章 迎接第24章 驗收第9章 大軍調動(上)小龍寄語必看哦第28章 後記之人物閒話(上)第24章 剎那驚雷(下)第21章 殺到你出來第3章 諸將歸來(下)第46章 護龍軍的部署第30章 建設第28章 丈人第22章 劉督師的算計第7章 屠盡寧遠,雞犬不留!第4章 會戰山海關第23章 藉口第9章 長槍怒,神箭出第47章 突襲鑲白旗!第22章 有人未來第21章 詔令(上)第6章 扎魚第2章 巡視(一)第5章 最是悲涼亡國君第8章 降將覲見(上)第18章 韃虜,灰飛煙滅(中)第32章 硬挫正白旗第5章 護龍軍,死戰!小龍寄語必看哦第10章 翻手爲雲第23章 藉口第29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4章 伏擊嶽託第17章 掌控朝鮮(一)第8章 潑罵第24章 變化第28章 後記之人物閒話(上)第6章 亡國之象第23章 豬臉顯聖第30章 都死吧,切莫辱沒了皇家體統第18章 風雲第7章 韃子來了(上)第25章 笑,笑,笑第3章 自立第21章 逐出第5章 爲了守護第21章 誰更驕傲?第6章 誰輸誰負第6章 亡國之象第26章 攻殺第36章 飛揚跋扈龍大帥第11章 戰場之外的對決(下)第22章 交鋒開始第25章 風采第40章 借刀殺人第12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27章 戰雲起第20章 魯克的火槍隊(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荆门市| 淄博市| 赫章县| 固始县| 古浪县| 卢湾区| 昌乐县| 师宗县| 共和县| 武安市| 门源| 新竹市| 恭城| 盐山县| 大埔区| 当雄县| 田东县| 贵阳市| 南漳县| 炉霍县| 大冶市| 固阳县| 清镇市| 鄢陵县| 秦皇岛市| 丹凤县| 甘洛县| 平乐县| 靖江市| 融水| 南乐县| 贡嘎县| 达拉特旗| 堆龙德庆县| 丹巴县| 古交市| 常宁市| 天津市| 襄樊市|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