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章 崇禎元年

女真韃子數萬大軍攻入朝鮮,就如同在遼東大地上捲起了一場颶風,這並不僅僅意味著遼東一隅的局勢改變,更是奠定了女真正式向大明用兵的基調!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以來,雖說女真大明一直處於對抗之中,雖然大明不斷地在打敗仗,但戰爭主動權還是在大明手中。但現在不一樣了,戰爭主動權徹底滑落到女真人手中。

女真已經不滿足僅僅在遼東稱王稱霸了,他們的力量開始向大明內地延伸,垂涎起大明的花花江山。

大明東江鎮在此役中精銳喪失殆盡,其在朝鮮地面上的力量更是全被肅清,如今只能困守在島嶼之上,喪失了對女真後方的牽制力。

朝鮮李氏更是在此役之中損失巨大,大半山河遭到戰火荼毒,號稱全朝鮮最爲精銳的邊軍在開戰之初就化作女真鐵騎下的劫灰,此外朝局動盪,政令不通,朝鮮李氏對其疆域的統治體系暫時陷入了停頓。

皇太極料理完了朝鮮這個大明附屬國,東江鎮也已經無力翻起大浪,後顧之憂已解決,那麼就開始全力準備對大明用兵了。因此,在這場徵朝之戰結束沒多久,八旗軍再次被調動起來,目標直指大明遼東重鎮錦州。

天啓七年五月,八旗軍自朝鮮回師以後,皇太極獲悉明軍再造寧錦防線的消息,決定立即出兵寧、錦,打破袁崇煥的計劃。

五月六日,後金兵自瀋陽出發,三路並進,迅速攻佔大小淩河、右屯衛等城堡,會師於錦州城下,四面合圍。時總兵官趙率教等率兵3萬駐守錦州,袁崇煥及副將祖大壽統帥各將堅守寧遠。

十二日午,後金對錦州發起總攻,集中主力攻擊城西一隅。趙率教認清皇太極先破城西的意圖,急調其它三面守城明軍主力堵御西城之敵,以炮火、矢石還擊,後金兵損失慘重,退五里而營。經十四天天激戰,錦州巋然不動。

皇太極以攻城不利,遂改變戰法,誘錦州明軍出城決戰,趙率教等嬰城固守不出,使皇太極欲戰而不能,只好移兵轉攻寧遠。時明兵部遣總兵滿桂率關兵一萬赴寧遠增援,袁崇煥仍感兵力不足,難以與敵決戰,只發四千爲奇兵,由滿桂、尤世錄、祖大壽率領東出,擊敵背後。皇太極命額駙蘇納率八旗蒙古精騎赴塔山迎戰,兩軍激戰於笊籬山,互有傷亡。明軍因寡不敵衆,退入寧遠城。

二十八日黎明,皇太極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軍進抵寧遠。袁崇煥列營壕內,滿桂出城二里而陣。皇太極不顧諸將反對,親率諸貝勒阿濟格等攻城,袁崇煥督軍用紅夷大炮拒敵,滿桂等大戰城外,雙方傷亡相當。明總兵滿桂與後金貝勒濟爾哈郎、薩哈璘、瓦克達俱受傷。二十九日,皇太極攻寧遠不成,回師再攻錦州,由於城壕寬深,天又炎蒸,士卒多死傷。六月初五日,皇太極從錦州撤圍,回瀋陽。

這場戰役,史稱寧錦大捷,遼東軍在袁崇煥領導下,繼寧遠大捷後再一次抵擋住了八旗軍的攻勢,護佑住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大明。

女真一族崛起的路途上絕對缺少不了戰爭,靠著這一股銳氣,八旗軍是這片蒼穹下最爲強大的武裝!即使如今龍辰手下的聚風寨兵馬以及袁崇煥手中的關寧鐵騎,雖然能夠在局部小戰役上和八旗兵爭鋒一抗,但面對韃子人數上的絕對優勢,他們也只能絕望!

寧錦之戰後,皇太極意識到自己還未到時機真的逐鹿漢室江山,就開始先進行女真內部的整頓,四大貝勒主政制度已經被皇太極成功撬動,八旗的絕對權力開始不斷向皇太極一人手中涌去,一個由漁獵民族終於將自身的奴隸社會習性剔除,開始步入封建王朝體制。

可以說,到現在,那個歷史上就將席捲漢家江山入主中原的滿清雛形才正式出現。自此之後,大明不再是和一個叫做女真的部落征戰,而是在和一個有著自己體制的國家對抗,真正的國與國之間的較量。

皇太極做好了準備,女真一族做好了準備,八旗軍也做好了準備,這頭來自遼東苦寒之地的孤狼終於徹底掙脫了身上的枷鎖,開始向著富饒的漢家江山亮出自己的爪牙。

數十年的戰爭磨礪,女真一族已經逐步發展成一個戰爭機器,這個民族底蘊淺薄,資源不算豐厚,但他們能以一種恐怖的效率調動起恐怖的力量!

反觀大明一方,天啓帝已經徹底陷入彌留,靈臺上連一絲清明也無法保留,而與之相反的是,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卻愈發猖獗活躍,或許是他們已經嗅到了一絲不詳,故而開始了最後的瘋狂。

天啓初年時候,東林黨人佈列滿朝,分據內閣、吏部、都察院及科(六科)、道(十三道)各部門,一時勢力大盛,幾乎可以威脅朝政,將天啓帝架空爲傀儡。但天啓帝畢竟是接受過系統的皇帝成長教育的,面對來勢洶洶的朝臣逼迫,他心裡一橫,大吼一聲:

“關門,放忠賢!”

於是局面不久便翻了過來,變作閹黨的天下。宦官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互相勾結”,二人甚得熹宗信任,客氏被封爲奉聖夫人,魏忠賢則爲司禮秉筆太監,並且提督東廠,魏忠賢的爪牙田爾耕掌錦衣衛事,許顯純掌北鎮撫司獄。

熹宗深居宮中,政事一聽魏忠賢所爲。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即對東林黨人進行殘酷打擊,其身後定然也是有天啓帝的影子,想當初萬曆帝在掌權後對張居正的清洗清算,作爲萬曆帝的孫子,自然也會對這些差點將自己架空成傀儡的東林黨進行抱負。

天啓四年(1624年),東林黨人楊漣首先上疏參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一時羣僚響應,交章論魏忠賢不法,東林黨開始了反擊。天啓五年,魏忠賢大舉反撲,逮東林黨楊漣、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六人下獄,乃借邊事加以陷害,誣其曾受楊鎬、熊廷弼賄。六人均死於獄中,時稱爲六君子。天啓六年,魏忠賢又興大獄,逮東林黨高攀龍、周順昌、周起元、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七人。高攀龍投水死,其餘六人死獄中,時稱爲後七君子。魏忠賢黨羽又撰《縉紳便覽》、《點將錄》、《同志錄》,提供東林黨人名單,按名捕殺斥逐。魏忠賢又命人編纂《三朝要典》,顛倒三案是非,定東林黨人王之寀、孫慎行、楊漣爲三案罪首。

至此,東林黨人被殺逐殆盡。高攀龍在無奈之際曾留言同年摯友袁可立道:“弟腐儒一,無以報國,近風波生於講會,鄒馮二老行,弟亦從此去矣”,其言猶未盡之厚望可見於筆端。不久,深諳遼東戰事的兵部左侍郎袁可立也被迫致仕歸裡,袁可立“歸而魏焰益肆”,自此天下兵馬大權盡歸魏閹所有。魏忠賢總攬內外大權,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莫不遍置死黨。朝中官僚爲其走狗者,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名號。凡內外章奏無敢稱魏忠賢名者,均稱爲“廠臣”。即內閣票旨,也必稱“朕與廠臣”。諸官皆稱魏忠賢爲九千歲,甚至稱爲九千九百歲。又浙江巡撫潘汝楨首先爲魏忠賢建立生祠於西湖,遼東巡撫袁崇煥也積極效仿。由是四方效尤,魏忠賢生祠幾遍天下。又監生陸萬齡請以魏忠賢配孔子,忠賢父配啓聖公。其時魏忠賢毒焰之烈可以想見。

當皇太極正在磨刀霍霍的時候,大明內部還在黨爭不斷,而且這種爭鬥居然愈發白熱化。

大臣們都知道,天啓帝就要不行了,他們就很快找到了天啓帝的弟弟,現在還是信王的朱由檢,也是日後的崇禎,他們知道,當天啓帝嚥氣的那一剎那,也就是最後一戰的時候。

世人對閹黨理解總是很片面,他們可不僅僅就指那些個在皇宮內的太監們,而是包羅一大批當朝大臣,比如萬曆末期的浙黨齊黨等也屬於閹黨範圍,無外乎就是一個利益集團。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士大夫也只能放下自己心中那廉價的道德節操,開始和那些個被自己鄙視的枚卵子貨攪和在一起。

但是大家都清楚,太監的生存只能依附皇權,若皇帝都要沒了的話,那太監也就成了一個屁,揮揮手就消散了。別看現在魏忠賢如此囂張,但大傢伙心裡都明白,天啓帝一嗝屁,新帝登基之時也就是魏忠賢覆滅之日。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新的大太監自然得有新皇潛邸的太監來擔任,那以前的老太監,遇到仁慈點兒的新皇,那就去給先帝掃陵吧,殘暴點的直接咔嚓了了事。

但大家實在是害怕了魏忠賢時期的苦難日子了,一幫大臣們就趁此機會使勁兒地忽悠著此時還是信王的朱由檢,終於讓此時還很“單純”的朱由檢“樹立”了替天行道,誅滅閹黨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

由於明太祖的高瞻遠矚,在大明體制下,不會出現唐朝時那種可以廢立皇帝的太監,而且只要皇帝一聲令下,這些太監無論之前多麼威風,就得立馬完蛋。

所以後來當朱由檢即位後,輕輕鬆鬆肅清了“閹黨”,並且還親自操刀對“閹黨官員”下手,終於朝野肅清,閹黨完蛋了。文人士大夫們很是樂意將朱由檢的這一壯舉讚美,讚美,再讚美!千古一帝,中興之主,直追三皇五帝!反正讚美不要錢,大家都使勁兒地往朱由檢頭上蓋高帽子。你高興我高興,皇帝也高興,多好啊。

只有激情退去的朱由檢一個人在御書房裡悄悄哭泣,因爲他發現當自己肅清了閹黨後,這個朝廷再次回到了大臣們手中,自己這個皇帝變成了光桿司令。這時候,崇禎才明白,自己被大臣們忽悠了,居然傻乎乎到自斷雙臂!沒了閹人勢力,自己拿什麼去和那些大臣鬥?

歷史,似乎再次回到了原點,崇禎開始了和朝臣的新一輪博弈,並且開始有意地再次扶持閹人勢力。歷史就是這樣,鋪天蓋地的讚美之下隱藏著的無非是權力的醜惡和骯髒。朱由檢登基開始就近乎於徹底剷除了內宦力量,徹底讓朝局失去平衡,完全淪落到大臣手中。

不過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朱由檢確實是個很想有作爲的皇帝,因爲沒有像他天啓阿哥那樣接受過帝王教育,所以即位一開始就在大臣攛掇下犯了點兒錯誤,但這並不能阻擋他想要革新天下,中興大明的決心。

寧錦之戰後,袁崇煥受到督餉御史劉徽、河南道御史李應薦等交章彈劾,要求“從重議處”:一不救錦州爲“暮氣”。二是主款議和,招致後金東侵朝鮮,西征寧錦。

袁崇煥於七月一日上“乞休疏”,以有病爲由,申請辭官回籍調理。在魏忠賢的唆使下,熹宗朱由校很快就批準了他的申請,寫道:袁崇煥“疏稱抱病,情詞懇切,準其回籍調理”。他在李應薦的奏本中又批道:“袁崇煥暮氣難鼓,物議滋至,已準其引疾求去。”熹宗念他在以往的功勞,主議求款與不援錦州均不予追究,算是給予袁崇煥的最大“恩典”。

袁崇煥打了勝仗,卻因爲黨爭去位。

天啓帝崩,崇禎即位,魏忠賢被誅。朝臣紛請召袁崇煥還朝。崇禎元年(1628年)四月崇禎任命袁崇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七月袁崇煥入都,十四日崇禎帝召見平臺。袁崇煥慷慨陳詞,計劃以五年時間恢復遼東,並疏陳方略。

一個是再度出山,雄心勃勃的老帥;一個是初出茅廬,熱血少年的皇帝。

他們倆在這一瞬間,就像是王八看綠豆,就這麼一下子看順眼了,當然,這種短暫的順眼和激情是很不牢靠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這也造成了日後袁督師的悲劇,也是崇禎的悲劇,更是大明的悲劇,漢家的悲劇。

朱由檢直接“焚燒”了自己阿哥對袁崇煥的這一旨意,重新召回袁崇煥,決定將遼東之責交託給他,恩寵之盛,朝野內外無人可及。

這一天,屬於崇禎元年。

這一天,遼東巡撫,薊遼督師袁崇煥風風火火地上任了!

這一天,一聲嬰兒的啼哭“震動”了整個義州城!

ps:,去醫院掛水掛了半天,這一章小龍是拿爪機碼出來的,碼完後才發現自己已經出汗了,但是大拇指差點抽筋了……以後再也不拿爪機碼字了,真是痛苦的回憶。

龍辰孩子出生了,哈哈,雖然小龍是個男生,但小龍確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寶寶控,今兒個本想再碼出一章的,但眼睛實在是受不了了,明兒早上小龍坐火車回家。這一章小龍費了很多心思,就先當兩章交差吧。忽忽。。

第4章 天子怒第5章 爭奪汗位(二)第7章 統一戰爭(二)第7章 纏鬥第20章 老傢伙,收手吧!第9章 安排第13章 驚雷潛生(四)第21章 逐出第43章 崇禎二年的崇禎(上)第35章 烈焰般的目光第4章 試探寫給一直支持小龍的讀者大大們第10章 翻手爲雲第36章 分娩,三胎第1章 大明京軍第2章 諸將歸來(中)第29章 猛虎咆哮(二)第35章 怒海滔滔(上)第12章 膏樑子弟要出征第38章 射死他第35章 囂張跋扈二公子(上)第1章 到來第32章 放手第28章 虎之夕陽第4章 縣衙第22章 劉督師的算計第15章 捕蛇第26章 新皇(上)第33章 皇太極動!第11章 “四王”鬧滿洲第23章 滿桂對陣嶽託第31章 身孕(一)第10章 暗潮第25章 藏私第20章 魯克的火槍隊(下)第22章 有人未來第48章 血戰鑲白旗第7章 孔有德的突圍,尚可喜的接應第2章 剪辮子第18章 掌控朝鮮(二)第22章 朝奴第25章 殺戮第12章 驚雷潛生(三)第18章 急不可待第4章 開城門!開城門!(下)第10章 龍帥大婚(上)第12章 膏樑子弟要出征第8章 局勢第16章 一句禪位第23章 老道鬥薩滿第11章 龍帥大婚(中)第1章 風雨飄搖的大明第32章 厲兵秣馬第5章 護龍軍,死戰!第17章 詭異的勝利(上)第9章 踐踏第14章 氣運第28章 丈人第34章 送回第26章 上蒼無情第2章 何必如此煩心第30章 建設第28章 長槍復出第2章 事變第10章 上官第14章 伏擊嶽託第41章 稱王!第12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33章 編練第8章 幹你奶奶的第16章 咄咄怪事乎?第36章 囂張跋扈二公子(下)第6章 京軍謀劃第28章 再看看第5章 督師的殺意(下)第35章 烈焰般的目光第9章 發展第60章 火槍軍(下)第3章 北風吹,戰鼓擂!第16章 爲下一代拼一個鐵桶江山第22章 風沙乍起第13章 劉文鏡立威第20章 風起第35章 怒海滔滔(上)第3章 自立第5章 爭奪汗位(二)第29章 黑熊第11章 談話第17章 中計第4章 會戰山海關第17章 詭異的勝利(上)第22章 新督師第18章 詭異的勝利(中)第28章 長槍復出第12章 膏樑子弟要出征第28章 後記之人物閒話(上)第13章 驚雷潛生(四)第24章 刀鋒博弈(三)第42章 何去何從(下)
第4章 天子怒第5章 爭奪汗位(二)第7章 統一戰爭(二)第7章 纏鬥第20章 老傢伙,收手吧!第9章 安排第13章 驚雷潛生(四)第21章 逐出第43章 崇禎二年的崇禎(上)第35章 烈焰般的目光第4章 試探寫給一直支持小龍的讀者大大們第10章 翻手爲雲第36章 分娩,三胎第1章 大明京軍第2章 諸將歸來(中)第29章 猛虎咆哮(二)第35章 怒海滔滔(上)第12章 膏樑子弟要出征第38章 射死他第35章 囂張跋扈二公子(上)第1章 到來第32章 放手第28章 虎之夕陽第4章 縣衙第22章 劉督師的算計第15章 捕蛇第26章 新皇(上)第33章 皇太極動!第11章 “四王”鬧滿洲第23章 滿桂對陣嶽託第31章 身孕(一)第10章 暗潮第25章 藏私第20章 魯克的火槍隊(下)第22章 有人未來第48章 血戰鑲白旗第7章 孔有德的突圍,尚可喜的接應第2章 剪辮子第18章 掌控朝鮮(二)第22章 朝奴第25章 殺戮第12章 驚雷潛生(三)第18章 急不可待第4章 開城門!開城門!(下)第10章 龍帥大婚(上)第12章 膏樑子弟要出征第8章 局勢第16章 一句禪位第23章 老道鬥薩滿第11章 龍帥大婚(中)第1章 風雨飄搖的大明第32章 厲兵秣馬第5章 護龍軍,死戰!第17章 詭異的勝利(上)第9章 踐踏第14章 氣運第28章 丈人第34章 送回第26章 上蒼無情第2章 何必如此煩心第30章 建設第28章 長槍復出第2章 事變第10章 上官第14章 伏擊嶽託第41章 稱王!第12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33章 編練第8章 幹你奶奶的第16章 咄咄怪事乎?第36章 囂張跋扈二公子(下)第6章 京軍謀劃第28章 再看看第5章 督師的殺意(下)第35章 烈焰般的目光第9章 發展第60章 火槍軍(下)第3章 北風吹,戰鼓擂!第16章 爲下一代拼一個鐵桶江山第22章 風沙乍起第13章 劉文鏡立威第20章 風起第35章 怒海滔滔(上)第3章 自立第5章 爭奪汗位(二)第29章 黑熊第11章 談話第17章 中計第4章 會戰山海關第17章 詭異的勝利(上)第22章 新督師第18章 詭異的勝利(中)第28章 長槍復出第12章 膏樑子弟要出征第28章 後記之人物閒話(上)第13章 驚雷潛生(四)第24章 刀鋒博弈(三)第42章 何去何從(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济市| 岑巩县| 临桂县| 沅江市| 承德市| 连平县| 尼木县| 洪泽县| 石台县| 岳西县| 富顺县| 大竹县| 阆中市| 合山市| 永兴县| 灵寿县| 芮城县| 太谷县| 同仁县| 布拖县| 禹州市| 建瓯市| 杭锦后旗| 基隆市| 县级市| 宜城市| 大洼县| 晋宁县| 建宁县| 万山特区| 三都| 翁源县| 奉化市| 改则县| 余江县| 雅江县| 平谷区| 金川县| 工布江达县| 华容县|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