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章 強佔膠州灣

(一)三國干涉還遼

在1895年1月確定了獲取“陽光下的地盤”這一“世界政策”之後,威廉二世就迫不及待地要將其付諸實踐。他的第一步就是介入東亞事務,因爲對德意志帝國而言,與已經被帝國主義國家瓜分《馬關條約》的殆盡的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東亞尤其是中國,還有許多可以施展拳簽訂腳的空間,所以德意志將魔爪伸向了中國,而其目標是早在30年前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曾指出的“欲圖遠東勢力之發達,非佔膠州灣不可”的膠州灣。

日本對遼東半島的統治權是通過1894年甲午戰爭獲得的。戰爭結束後,戰敗的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日本獲得包括臺灣島及其所屬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在內的土地和鉅額賠款、通商等特權。

灣費迪南·馮·李希霍芬是一位德國旅行家、地理和地質學家、科學家。

1869年3月,李希霍芬踏上齊魯大地,開始了3個月的實地勘測。李希霍芬對山東的礦產、物產、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詳細調查,尤其以煤炭資源描述甚詳。通過考察他得出以下結論:山東地區極爲富庶,有可供使用的豐富資源和大量廉價勞動力,並且有位置優越的可供作軍港和商港的膠州灣。1870年,李希霍芬在給德國政府的密報中寫道:欲圖遠東勢力之發達,非佔膠州灣不可。於是德國開始尋求侵佔膠州灣的藉口,膠州灣的歷史從此改寫。遼東半島歸日本所有,令俄國極爲不滿。早就對東亞地區保有領土需求,且已獲得原本屬於清政府的外東北、庫頁島等地的俄國,企圖要在東北與朝鮮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爲此俄國曾多次警告日本不得插手東北事務。但《馬關條約》的簽訂顯然打破了俄國的計劃,爲了阻止日本在華勢力的擴張,俄國決定採取行動,甚至不惜以武力解決問題。俄國的這一決定,對德國而言無疑是個介入東亞事務的絕好機會。於是,威廉二世主動向他的表妹夫俄皇尼古拉二世伸出了“援手”他的目的非常明確,就像他在給尼古拉二世的信中所寫的那樣:我希望,正像我願意幫助你順利解決俄國儘可能吞併領土的問題那樣,你也應該善意地對待德國,讓它在‘不妨礙’你的不論什麼地方得到一個港口。於是德俄與想要在東亞地區獲得更多利益的法國,很快結成了針對日本的同盟。《馬關條約》簽訂的第六天,即1895年4月23日,俄國、德國與法國駐東京代表一起訪問日本外務省,並分別遞交照會:今日本國割佔遼東,既有危害中國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讓朝鮮國之獨立有名無實,有礙維持遠東之和平,故今勸諭貴國確認放棄佔領遼東半島。三國試圖以提供“友善勸告”爲藉口,限定15日之期,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面對三國的外交壓力,尤其是德國的強硬態度,剛剛在甲午戰爭中損失不少的日本,被迫於5月5日宣佈“決定拋棄永久佔領遼”東半島”干涉還遼以三國獲勝而告終,在整個過程中,德國可謂是不遺餘力,所以事後日本的報紙曾抱怨說:三國干涉的主動者雖然是俄國,實是德國所爲。二)強佔膠州灣三國干涉還遼塵埃尚未落定,1896年12月和1897年1月,已然撕掉“友善”面具的德國,先後兩次向清政府提出租膠州灣作爲“儲煤站”的要求。在遭到斷然拒絕後,德國當局決定用武力威逼,並且爲此開始尋找合適的藉口。

1897年11月1日,山東曹州府鉅野縣張莊的民衆聯合“大刀會”成員,殺死兩名德籍教士,這給威廉二世提供了等待已久的機會,他表示“要以極嚴厲的,必要時並以”極野蠻的行爲對付華人”11月7日,威廉二世“決定立刻動手”對中國予以報復。一週後,裝備精良的德艦隊駛進膠州灣,大意的守將章高元在得到德方“借地演習,進行”臨時休整,很快就會離開”的答覆後,還提出要設宴招待德軍將領。11月14日黎明,即德艦駛入膠州灣的第二天,趁著未散的晨霧,百餘名德軍一舉佔領了清軍後海營房和不遠處的火藥庫。隨後,登陸的德軍又先後搶佔了制高點和沿海炮臺,幷包圍總兵衙門和各處營房,切斷了各營之間的聯繫。此時,章高元才恍然大悟,當想要抵抗時,卻發現槍裡沒了子彈,軍火庫早已落入德軍手中,一切爲時晚矣。當天,德軍遣使通牒青島鎮守軍官,限其於下午3時前全部撤退至女姑口和嶗山以外。章高元只得率領清軍一步步地退到四方村。與此同時,停泊在膠州灣海面的德艦以鳴放禮炮的方式慶祝佔領行動的勝利。就這樣,德軍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膠州灣。11月20日,德國又向清政府遞交照會,就鉅野教士案提出將山東巡撫革職、在被害者地點建教堂立匾、懲辦兇手、永保無此等事發生、賠償軍費、準許德國承辦山東鐵路和開礦等六項要求。面對德國的壓力,清政府屈服了。1898年3月6日,無能的清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了《中德膠澳租借條約》規定:中國把膠州灣周圍半徑50公里範圍內的領土租讓給德國,爲期99年;德國有權在山東▲清末德隊在膠州灣活動的照片·修築和經營兩條鐵路;德國有權開採鐵路沿線30裡內的礦產等。如此一來,膠州灣就成了德意志確定“世界政策”後,佔領東亞地區的第一塊基地。德意志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大地上,充分展示了他們好戰、殘暴的一面,然而這一切才只是個開始,德意志想要的是“陽光下的地盤”其勃勃野心令其與其他列強,尤其是英國的矛盾不斷加劇,最終導致了人類的一次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膠州灣的迴歸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之後不久,德國便強佔了中國的膠州灣,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膠州灣的歸屬問題再次提上了日程。中國提出德國直接將山東權益交還被拒,於是決定保持中立。日本在對德宣戰後,出兵佔領了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半島。1915年,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意欲獨佔中國的權益。這一喪權辱國的條約,激起了全中國範圍內的反日。日本在對青島和膠濟鐵路實行軍事佔領達7年之久,直到1922年2月4日才被迫同意從山東撤兵,膠州灣重回祖國的懷抱。

第25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三):普法戰爭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18章 帝國崩潰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17章 “戰神”腓特烈大帝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23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一)普丹戰爭第41章 “和平”與陰謀:慕尼黑協定》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戰火初燃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40章 戰爭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36章 恐怖的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第4章 民族大遷徙第47章 戰後第7章 全新的帝國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12章 與教會抗爭第30章 浩劫第27章 大國崛起第41章 “和平”與陰謀:慕尼黑協定》第51章 民主德國的坎坷歷程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34章 專題哲學家的國度第2章 英勇好鬥的日耳曼人第48章 紐倫堡審判第1章 從早期部落到國家源起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6章 雄才偉略查理大帝第30章 浩劫第35章 危機第11章 神父哺育的傳奇國王——腓特烈二世第19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終結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21章 統一的曙光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4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三):轉勝爲敗第13章 因信即可得救——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第6章 雄才偉略查理大帝第24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二)普奧戰爭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17章 “戰神”腓特烈大帝第18章 帝國崩潰第9章 神權與皇權的對決——卡諾莎覲見第46章 專題排猶運動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4章 民族大遷徙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12章 與教會抗爭第37章 戰爭狂人登上權力巔峰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37章 戰爭狂人登上權力巔峰第17章 “戰神”腓特烈大帝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23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一)普丹戰爭第18章 帝國崩潰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25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三):普法戰爭第29章 強佔膠州灣第4章 民族大遷徙第4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三):轉勝爲敗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5章 法蘭克王國的興盛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21章 統一的曙光第34章 專題哲學家的國度第23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一)普丹戰爭第48章 紐倫堡審判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11章 神父哺育的傳奇國王——腓特烈二世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1章 從早期部落到國家源起第19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終結第11章 神父哺育的傳奇國王——腓特烈二世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51章 民主德國的坎坷歷程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2章 英勇好鬥的日耳曼人
第25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三):普法戰爭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18章 帝國崩潰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17章 “戰神”腓特烈大帝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23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一)普丹戰爭第41章 “和平”與陰謀:慕尼黑協定》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戰火初燃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40章 戰爭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36章 恐怖的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第4章 民族大遷徙第47章 戰後第7章 全新的帝國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12章 與教會抗爭第30章 浩劫第27章 大國崛起第41章 “和平”與陰謀:慕尼黑協定》第51章 民主德國的坎坷歷程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34章 專題哲學家的國度第2章 英勇好鬥的日耳曼人第48章 紐倫堡審判第1章 從早期部落到國家源起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6章 雄才偉略查理大帝第30章 浩劫第35章 危機第11章 神父哺育的傳奇國王——腓特烈二世第19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終結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21章 統一的曙光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4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三):轉勝爲敗第13章 因信即可得救——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第6章 雄才偉略查理大帝第24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二)普奧戰爭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17章 “戰神”腓特烈大帝第18章 帝國崩潰第9章 神權與皇權的對決——卡諾莎覲見第46章 專題排猶運動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4章 民族大遷徙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12章 與教會抗爭第37章 戰爭狂人登上權力巔峰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37章 戰爭狂人登上權力巔峰第17章 “戰神”腓特烈大帝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23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一)普丹戰爭第18章 帝國崩潰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25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三):普法戰爭第29章 強佔膠州灣第4章 民族大遷徙第4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三):轉勝爲敗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5章 法蘭克王國的興盛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21章 統一的曙光第34章 專題哲學家的國度第23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一)普丹戰爭第48章 紐倫堡審判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11章 神父哺育的傳奇國王——腓特烈二世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1章 從早期部落到國家源起第19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終結第11章 神父哺育的傳奇國王——腓特烈二世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51章 民主德國的坎坷歷程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2章 英勇好鬥的日耳曼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武隆县| 叶城县| 淅川县| 丰顺县| 招远市| 武陟县| 天峨县| 内乡县| 秦皇岛市| 揭西县| 福建省| 斗六市| 博罗县| 桃源县| 高雄县| 札达县| 岳阳市| 汝州市| 曲阳县| 灌南县| 靖西县| 正蓝旗| 二连浩特市| 吴堡县| 榕江县| 贵定县| 鄄城县| 礼泉县| 宁都县| 湖州市| 通江县| 武威市| 个旧市| 嵊泗县| 城固县| 洪江市| 景东| 达日县| 调兵山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