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章 恐怖的德國工人黨——納粹黨

志工人黨到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表面看來只是政黨名稱的改變,事實上,由於希特勒的加入,政黨的一切,包括組織形式、黨政綱領在內的所有東西,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納粹黨成立

戰後初期,各國爆發了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下層民衆在通貨膨脹中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業。這樣,資本主義國家中下層民衆產生了強烈的反資本主義情緒?!斗矤栙惡图s》對德國的嚴厲制裁,更是令生活朝不保夕的德國人沉浸在強烈的民族復仇主義中,意圖尋找發泄情緒的途徑。民族社會主義運動,就這樣在德國逐漸發展起來。在諸多參與民族社會主義運動的團體與政黨中,一個由一羣極其仇恨猶太人的極端民主主義者組成的團體脫穎而出,成爲了後來令德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爲之顫抖的力量——納粹黨(NaziParty)納粹黨的前身,是1904年奧匈帝國境內成立的“德意志工人”黨”隨著一戰後奧匈帝國的瓦解,該黨分裂成上西里西亞、奧地利和波希米亞三個分支。爲了協調和統一各國的民社運動,3個分支組織又聯合組成了“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國際局”並竭力敦促德國類似組織參加活動。1919年1月5日,慕尼黑機車廠機工安東·德萊克斯勒(AntonDrexler)將此前成立的“獨立工人委員會”和“政治工人集團”合併,建立了新的“德意志工人黨”同年9月,以德國陸軍政治工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爲“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爲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童年時期的希特勒作職員身份到慕尼黑調查德意志工人黨的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加入該黨,併成爲領導委員會的第七名委員,開始參與該黨的主要活動。二)天生“領袖”希特勒於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當時奧匈帝國與德國巴伐利亞邊境地區的萊茵河畔一個名叫布勞瑙的小鎮。父親是當地海關的一名普通職員。3歲時,希特勒跟隨父母搬到德國巴伐利亞的帕騷市,伴隨他一生的巴伐利亞南部口音就在這段時間形成。6歲時,希特勒全家又搬到奧地利,他還被送到一家公立學校讀書。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希特勒父親開始酗酒,不僅領著全家在附近的許多村子搬來搬去,還動輒對孩子拳打腳踢,可能正是這種幼年時的家庭暴力導致了希特勒性格中殘暴的一面。9歲那年,希特勒成爲了蘭巴赫天主教堂唱詩班的一員,後來希特勒說,自己的演講才能就是在唱詩班中詠唱聖歌時培養起來的。父親一度希望希特勒能像自己一樣,成爲一名公務員,但希特勒顯然志不在此,後來,他曾對納粹黨的副領袖赫斯講述過自己11歲時的想法:我不要當公務員?!乙幌氲阶谝婚g辦公室裡,吃了一驚,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被剝奪了自由,不能再自由支配我的時間,不得不把我的一生花在填寫各種各樣的表格上面,心中就感到作嘔?!幸惶?,我終於決定要做個畫家,做個藝術家。我的父親聽後這應該是希特勒第一次反抗父親,雖然未能說服執拗的父親,希特勒的倔強性格卻已非常明顯了:在學校他以荒廢學業的方式來表示對父親的抗議。他的反抗僅持續了三年時間,便以父親的離世告終。自此希特勒幾乎徹底放棄學業,陶醉在藝術家的美夢裡,整天在多瑙河畔享受“空虛的舒服生活”他稱那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

1907年母親去世後,18歲的希特勒孤身來到維也納,計劃報考藝術學院,但他未能順利地通過入學考試。自此,希特勒開始了在維也納的流浪生活。沒有經濟收入,只能靠父親遺產與政府救濟金度日的他搬進了一個廉價的單身公寓,除繪畫之外,他對那些大肆鼓吹極端國家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的小冊子,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在那段流浪的日子裡,希特勒形成了自己的“信仰”他所屬的“雅利安種族”天生就是高貴的,而猶太種族則天生是低賤的。反猶主義,自此在他心中紮下了根。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希特勒自願參軍,奔赴戰場,數次死裡逃生,因表現英勇,多次獲頒勳章。一戰結束後,因軍裁員,希特勒被迫復原,受政府委託,擔任政治訓練工作。憑藉著演說這一特長,他開始與德意志工人黨有所接觸,並於1919年加入該黨。憑藉著極具煽動力的演說,希特勒很快成爲該黨的骨幹力量。

1920年,希特勒在與德意志工人黨的其他主要領導人討論後,起草完成了該黨的黨綱——《二十五點綱領》繼黨綱之後,希特勒又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對德意志工人黨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完善。1920年4月,德意志工人黨改名爲“德意志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即後來的“納粹黨”並於9月30日正式在慕尼黑登記。同年夏天,希特勒特別爲該黨設計了分別代表社會主義、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的紅底白圓心、中間鑲嵌黑的黨旗——“卐”字旗。12月,在希特勒的唆使下,納粹黨用6萬馬克收買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反猶小報《人民觀察家報》作爲黨報,爲該黨做輿論宣傳。同時,他還積極籌備成立了名爲“衝鋒隊”的武裝組織,因其成員身著褐色制服,佩戴“卐”字臂章,又名“褐衫隊”在希特勒的努力下,納粹黨的隊伍迅速壯大,1919年9月的55名黨員,經過三年發展到了5.5萬名。這其中希特勒居功至偉,所以在1921年7月的納粹黨大會上,他被推舉爲主席。隨後,他廢除了選舉制,在黨內確立了“領袖原則”自此,納粹黨便成了他實現政治理想最強有力的工具。然而,成爲納粹黨的元首才只是個開始,希特勒的繪畫作品。

1907年,18歲的希特勒來到維也納尋找成爲藝術家的機會。在兩度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並遭拒之前,他曾畫了大約1000多幅作品。其中,大多是維也納的著名景點建築,另一部分是風景的水彩和素描。起初,他只能在大街上和啤酒館中以極低的價格出售,但是20世紀30年代,當他攫取德國最高權力後,這些畫的價值迅速增加。倫敦大屠殺紀念館館長詹姆士·史密斯說:作爲一名藝術家,希特勒很平庸,他不是天才。他的畫作也僅僅具有歷史價值而已。希特勒的目標是國家的最高權力,以他當時的身份而言,實現目標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動政變,奪取權力。三)啤酒館暴動1923年初,機會”終於來了。因魏瑪政府拖欠《凡爾賽和約》規定的戰爭賠款,1月11日,法國與比利時的軍隊佔領了全德國最富饒的工業重鎮魯爾區,並控制了當地的礦井與製造業公司。德國政府只得用“停工停產”這樣被動的“消極抵抗”方式進行應對。

持續了八個月之久的“消極抵抗”不僅未能逼退法國和比利時的軍隊,反而令德國的經濟徹底停擺了。魏瑪政府被迫通過印製更多的鈔票來支付被法國解僱工人的賠償。如此一來,本就嚴重的通貨膨脹更爲加劇,德國經濟隨之陷入絕境。眼看著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德國和德國人民,希特勒樂開了懷,他認爲自己的時代到了。於是,他積極著手準備推翻魏瑪政府。經過反覆思量後,希特勒確定了自己的奪權計劃:首先奪取巴伐利亞地區的統治權,然後以此爲基地,向柏林進軍,在全國建立納粹統治。

爲了壯大聲勢,希特勒決定以特殊手段拉攏巴伐利亞的軍政頭目。

11月8日晚,希特勒在德界重量級人物埃裡?!數堑婪虻闹С窒?,率領納粹黨的“衝鋒隊”闖入慕尼黑南郊正在舉行集會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宣佈“全國性的民族革命已經開始”並扣留在那裡出席集會的巴伐利亞行政長官馮·卡爾、駐軍司令馮·洛索夫和地區警察局長馮·澤塞爾,逼迫他們站在自己一邊,與自己一起推翻魏瑪共和國,建立一個新的全國性的臨時政府,並且許諾他們都可在新政府中擔任要職。在“衝鋒隊”槍口的逼迫下,卡爾等三人先是假意應允,後來趁機逃脫後,便立即發表聲明,與納粹黨劃清界限,表示在非自願情形所發表的言論均屬無效。此外,他們還調來軍隊準備進行武力鎮壓,勒令取締納粹黨。爲了扭轉局勢,希特勒宣佈成立新政府,並決定在第二天嚮慕尼黑市中心發動進攻。次日的行動中,衝鋒隊”遇到了武裝警察的阻攔,最後16名納粹黨員被擊斃,魯登道夫當場被捕。11日,警察逮捕了希特勒並把他投進了蘭茨貝格監獄。納粹黨第一次較大規模的奪權嘗試徹底失敗了。魏瑪共和國宣佈取締納粹黨,希特勒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這段名義上爲5年的刑期,其實不到9個月便結束了,而且在服刑的這段時間裡,希特勒受到了特別的優待:除獲準享用特別飯食,還讓他住在有兩扇窗戶、陽光充足的單間牢房裡;午飯時分,他可以在牆上掛著一面“卐”字旗的休息室進餐,還可以口若懸河地發表他的反動言論,使得獄中的許多工作人員都變成了篤信的納粹分子。此外,後來成爲納粹黨重要人物的魯道夫·赫斯自願追隨他來到蘭茨貝格監獄,記錄下了希特勒口述的“偉大著作”——《我的奮鬥》的第一卷。該書後來成爲納粹黨的綱領性文件。

(四)重建納粹黨

德國報紙關於1924年12月,假釋出獄的希特勒在總結暴動失敗的教訓後,啤酒館暴動”的報道決定轉變思路,通過“合法”的途徑登上權力的最高峰。於是,他首先拜訪了巴伐利亞地區的總理,並使其於1925年2月撤銷了對納粹黨及其報刊的取締令,納粹黨的重建開始了。此時希特勒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被取締後的納粹黨分裂成了若干派別,有反猶主義派,也有社會改革派,這些派別之間存在政治主張上的差異,但他們也有共同之處,就是這些被統稱爲“北方派”的人都希望走資本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路,即“社會連帶主義”如果真是這樣,納粹黨的發展就偏離了希特勒最初設定的方向。於是,他巧妙地利用“北方派”內部存在的分歧,輕鬆地獲得了1926年2月4日召開的納粹黨全德領袖會議中絕大多數的認可,重新回到了領袖的位置。所有的變化,都是希特勒操縱的結果。爲了防止納粹黨再發生分裂與方向偏差的情況,希特勒在▲納粹黨旗1926年5月的慕尼黑會議上宣佈《二十五點綱領》永久不變,同時將黨綱的解釋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換句話說,所謂的納粹黨黨綱,其實也就是希特勒的理念。當一切都盡在掌握之後,希特勒開始致力於納粹黨的重建與壯大工作:通過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希特勒將納粹黨設置成了小型的“政府組織”爲將來真正的政府機構做準備;通過擴建地方組織,希特勒把全國分爲9個地區,將納粹黨朝全國範圍擴展;通過增設分支組織、附屬協會和黨衛隊,不斷擴充專屬於希特勒個人的武裝組織的規模和增強武裝組織的戰鬥力。納粹黨就在希特勒的精心策劃下,一步步地發展壯大,朝著實現其“合法”奪權的目標邁進。

納粹禮是指“德意志禮”方式爲高擡右臂45度,手指併攏向前,意爲“德意志及其人民和利益高於一切”它由古羅馬右手伸直、手掌朝下的敬禮手勢演變而來,在1787年至1934年間曾是美國通用的舉手禮之一,後由於納粹敬禮的關係,美國立法廢除了這一舉手禮。納粹禮是納粹黨對元首希特勒忠誠的一種表示,在1933年到1945年間的德國,是極爲平常的問候方式。目前,這個手勢在許多國家都被立法禁止使用。

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11章 神父哺育的傳奇國王——腓特烈二世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12章 與教會抗爭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33章 魏瑪共和國第16章 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興起第21章 統一的曙光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25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三):普法戰爭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40章 戰爭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36章 恐怖的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第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戰火初燃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4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三):轉勝爲敗第15章 三十年戰爭第18章 帝國崩潰第7章 全新的帝國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5章 法蘭克王國的興盛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46章 專題排猶運動第2章 英勇好鬥的日耳曼人第26章 統一第34章 專題哲學家的國度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28章 威廉二世和他的“世界政策”第30章 浩劫第30章 浩劫第4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三):轉勝爲敗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28章 威廉二世和他的“世界政策”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18章 帝國崩潰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46章 專題排猶運動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28章 威廉二世和他的“世界政策”第1章 從早期部落到國家源起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51章 民主德國的坎坷歷程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36章 恐怖的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第25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三):普法戰爭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19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終結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28章 威廉二世和他的“世界政策”第33章 魏瑪共和國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7章 全新的帝國第19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終結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48章 紐倫堡審判第40章 戰爭第26章 統一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17章 “戰神”腓特烈大帝第48章 紐倫堡審判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15章 三十年戰爭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9章 神權與皇權的對決——卡諾莎覲見第16章 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興起第1章 從早期部落到國家源起第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戰火初燃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2章 英勇好鬥的日耳曼人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5章 法蘭克王國的興盛第18章 帝國崩潰第46章 專題排猶運動第7章 全新的帝國第16章 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興起第23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一)普丹戰爭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16章 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興起
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11章 神父哺育的傳奇國王——腓特烈二世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12章 與教會抗爭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33章 魏瑪共和國第16章 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興起第21章 統一的曙光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25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三):普法戰爭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40章 戰爭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36章 恐怖的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第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戰火初燃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4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三):轉勝爲敗第15章 三十年戰爭第18章 帝國崩潰第7章 全新的帝國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5章 法蘭克王國的興盛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46章 專題排猶運動第2章 英勇好鬥的日耳曼人第26章 統一第34章 專題哲學家的國度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28章 威廉二世和他的“世界政策”第30章 浩劫第30章 浩劫第4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三):轉勝爲敗第20章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第28章 威廉二世和他的“世界政策”第38章 國會縱火案第18章 帝國崩潰第32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二)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46章 專題排猶運動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28章 威廉二世和他的“世界政策”第1章 從早期部落到國家源起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51章 民主德國的坎坷歷程第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橫徵歐洲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四)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36章 恐怖的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第25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三):普法戰爭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19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終結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31章 驚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第28章 威廉二世和他的“世界政策”第33章 魏瑪共和國第14章 貧窮的康拉德對戰貴族老爺第10章 意大利人的噩夢——“紅鬍子”六度遠征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7章 全新的帝國第19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終結第52章 冷戰背景下的德國統一問題第48章 紐倫堡審判第40章 戰爭第26章 統一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17章 “戰神”腓特烈大帝第48章 紐倫堡審判第3章 爲獨立而戰——條頓堡森林之戰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15章 三十年戰爭第39章 衝破《凡爾賽和約》第9章 神權與皇權的對決——卡諾莎覲見第16章 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興起第1章 從早期部落到國家源起第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戰火初燃第8章 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第2章 英勇好鬥的日耳曼人第49章 柏林危機與東西德的分裂第50章 聯邦德國的奇蹟復興第5章 法蘭克王國的興盛第18章 帝國崩潰第46章 專題排猶運動第7章 全新的帝國第16章 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興起第23章 鐵血的統一之路(一)普丹戰爭第22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第16章 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的興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旬邑县| 苍南县| 青阳县| 台中县| 吴桥县| 南涧| 景东| 资阳市| 雅江县| 达尔| 石嘴山市| 安多县| 类乌齐县| 苍溪县| 光山县| 温州市| 伊金霍洛旗| 望江县| 东海县| 永济市| 博罗县| 讷河市| 道真| 汽车| 舒城县| 凤冈县| 克东县| 石城县| 乐至县| 马公市| 聊城市| 简阳市| 屯昌县| 屏东县| 宽甸| 乌兰县| 额济纳旗| 调兵山市| 内丘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