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口。夜黑風高。
張英巡著岸邊走了一圈,發現除了風大一點之外,江面上基本沒有任何動靜,於是便回帳歇息去了。就在他剛剛躺下那一刻,有軍士匆忙進帳稟報道:“江面發現兩百多艘敵船,正乘風勢火速駛向營寨而來。”
張英笑道:“肯定又是蔣欽、周泰這兩個賊寇。”吩咐軍士道:“你去叫兄弟們準備好火箭,待我親自指揮,將賊人燒死在江中。”
軍士領命而出,張英起身穿上鎧甲,拿過一柄大刀,走出軍帳,來到岸邊寨柵處。只見江上遠遠一排戰船駛來,前面五十艘小船輕便靈巧,速度極快。後面一百多艘戰船寬大穩重,速度稍慢。
張英忙讓衆軍士箭搭弦上,看那快船駛近時。張英一聲令下,頓時一陣火箭射出,十幾條衝在前面的小船立時著起火來。張英心中納悶:“這船似乎比一般戰船容易著火?而且爲何敵軍不放箭回射?”
“再射。”張英心中雖有疑慮,但他還是果斷的命令軍士繼續射箭。幾通箭雨過後,那五十艘小船全都著了火,但是它們的速度並沒有因此而減慢。
“不好,賊船上沒有人。”張英大喝一聲,那小船卻已駛近,轟轟轟,接連撞在了岸邊寨柵上,船上那熊熊的大火,將張英等人的視線都擋住了。
“退後,擺陣。”張英急令衆人撤後數丈,免被大火灼傷。
原來那五十艘小船卻是由精通水性的水手操作,乘著大風,駛得近張英營寨時,衆水手便都跳下了水。船速不減,全撞向了岸邊,雖有幾艘被火箭阻住,但並不妨礙到其它的船。大火越來越猛,把寨棚也給燒著了。
江面上那一百多艘戰船看到岸邊火起,忽然就停住了前進。爲首兩艘戰船上站著兩條大漢,正是蔣欽、周泰。
蔣欽笑道:“你去還是我去?”
周泰將上衣一脫,道:“老規矩,前鋒衝陣,你比不上我。”把手一招,叫道:“兄弟們,跟我上。”當先竄入水中,向岸邊游去,後面船上有一半人也紛紛縱身入水。
蔣欽大笑一聲:“後續接力,你可比不上我。”命衆人繼續將船慢慢駛向岸邊。
不一會,周泰領著的五百人便從津口左右兩邊悄悄上了岸,饒到張英寨後,放起了火來。
張英正集中衆人防守岸邊,澆滅著火的寨棚,不想後寨又起了火。心下吃驚,急率人往後寨查看,卻聽得一陣廝殺聲響。周泰早領著衆人殺將過來,兩軍一時廝殺成一塊。
“將軍,不好了,岸邊又有賊人的戰船殺來了。”
“什麼,叫弓箭手頂住。”
“頂不住了,賊人船隻來得太快,我軍將寨柵上的火熄滅時,他們已經殺到,距離太近,弓箭手難以施爲。”
張英腦子一陣轟隆,“主公看重於我,纔將津**給我守護,如今津口難到要從我手中丟失麼。”恍惚間,望見岸邊蔣欽已領著大軍登陸,而己方衆軍根本抵擋不住。
又過了一會,在蔣欽、周泰的夾擊下,張英的大軍死傷慘重,敗局已定。張英無力迴天,只得率數百殘兵倉惶而逃。
……
周瑜站在一條大道前,身後站著五十名勇士。他望著大道兩邊的山丘,忽然笑道:“便是此處。”轉身指著一位勇士道:“鄧當,你領十人去挖一棵大樹來載在道中央,其餘衆人將連環火把按插在兩邊山丘上。”
五十名勇士聞言分別縱身而去,道上只剩下周瑜一人,只聽他自語道:“阿蒙,出來吧。”話音剛落,路旁草叢中便有人吃驚的“呀”了一聲,隨即走出一名十四、五歲的少年來。少年身形十分壯碩,他走到周瑜身旁抱拳施禮道:“周先生,你可別見怪,我只是好奇先生要如何用五十人來退劉繇上萬大軍,所以才偷偷跟著我姐夫前來的。我姐夫並不知曉此事。”
周瑜點頭道:“我知道,你姐夫一向遵守軍紀。”
那少年聞言大喜,要知道周瑜此次軍事行動可是十分機密,有透露行蹤者,當以軍法從事。鄧當是這位少年的姐夫,而這位少年又出現在這,論軍法,鄧噹噹斬。而周瑜此時說出這句話,就表明了沒有要治罪鄧當的意思。
“多謝周先生,那我可不可以……”
“既然來了,那就留下吧。”
那少年聞言更喜,忙深深一揖,向周瑜表示感謝。隨即又說道:“如果我沒猜錯,周先生所使連環火把,當是以長蛇之陣擺開。”
“哦,繼續說……”
“長蛇之陣擺開火把,再以**牽引,到時只要點上一支火把,那麼全部火把都將點燃,這是虛張聲勢之策。”
周瑜哈哈一笑,“不錯,正是長蛇之陣。”
那少年見周瑜讚許,信息更足,便又老成地問道:“只是不知周先生要在道上栽一顆大樹,是何用意?”
周瑜道:“此乃孫臏擒龐涓之策也。”
少年聞言沉思,然始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周瑜微微一笑道:“孔子曰:‘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阿蒙,你陣法雖通,兵法之詭道卻尚不足,若能多讀兵書,融會貫通,將來成就必不在古之名將之下。”說罷轉身往左邊山丘走去,那少年看著周瑜離去的背影,忽然一笑,也跟著走了。
……
夜色深暗!
劉繇領著大軍走到半路,突然沒來由的心驚肉跳。不禁自忖:“莫非有什麼大事即將發生?”正自疑惑,卻見前方大道上一棵大樹孤零零的栽在那兒,十分古怪。
劉繇命人拿著火把過去照亮,只見那大樹上有一段樹皮已被剝去,沒樹皮的地方寫著七個大字:“劉繇死於此樹下。”
“不好。”劉繇驚得大叫,就在這時,大道兩邊的山丘忽然無數火把亮起,如兩條長蛇一般。
“有埋伏,快撤出大道。”劉繇毫不猶豫的發出命令,當先掉轉馬頭。
“嗖!”一支箭矢無聲無息地從那棵大樹上射出,正中劉繇後背。劉繇大叫一聲,險些跌落下馬。樊能,於糜急忙趕到劉繇身旁,一左一右護著劉繇撤走。大軍一下子掉過頭,後隊作前隊,前隊做後隊的往津口撤去。走到半道,卻見張英引著數百殘兵狼狽而來,說津口已失。把奄奄一息的劉繇又氣得吐了幾口血,最後無奈,只得全軍撤往神亭嶺。
……
周瑜走到那棵大樹下,笑道:“此一戰,鄧將軍當記首功。”話音未落,大樹上便有一人飛身躍下,此人正是鄧當。
“皆虧周先生神機妙算。”鄧當恭敬的一抱拳。
“姐夫的箭術真是越來越精湛了。”黑夜中,走出一名少年。
“阿蒙,你怎麼又偷偷跟來了?你……”鄧當又驚又氣。
周瑜笑道:“鄧將軍也不要怪他了,這次連環火把就是阿蒙指揮的。退劉繇之兵,阿蒙功勞也不小啊。”
鄧當聞言輕嘆一聲,似乎在說對這個小舅子,他也是十分的無奈。
那少年笑道:“這連環火把周先生都已按排妥當,我不過是照本宣科,不足道哉。只是我想不通的是,周先生何以料定劉繇一見大樹上的字,便會想要退兵。”
周瑜笑道:“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劉繇爲人疑心頗重,他若見此大樹之字,定思起龐涓之死,是故必疑我軍有重軍埋伏於此,再見兩邊山丘火把亮起,心中早就慌亂,此時除了撤走,別無他法。主帥亂,軍則亂,鄧將軍正好趁亂射出一箭,劉繇中箭,其軍縱然發覺不對,亦不敢逗留。故全軍必退也。”
那少年聞言深深歎服,只聽周瑜又道:“想必此時蔣欽、周泰也已拿下了津口,那麼劉繇全軍必退往神亭嶺。鄧將軍,你去叫兄弟們將火把熄滅,我們回曲阿。”
鄧當領命而去,周瑜回頭向那少年道:“我們也走吧。”少年點點頭,跟在周瑜身後,心中暗道:“周先生說我若能多讀兵書,融會貫通,將來成就必不在古之名將之下。是的,呂蒙將來成就必不在古之名將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