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

兩都之戰元朝混亂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經歷了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等五任皇帝。這五位皇帝,都崇尚漢文化,實行以儒家思想治國,因而保持了元朝六十多年的穩定發展。這是元朝正常的發展趨勢,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元朝是會興旺強盛的。不料,蒙古貴族保守派突然發動政變,刺殺了年輕有爲的元英宗,扶持不懂漢文化的泰定帝上臺,改變了元朝發展走向,大開歷史倒車,元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泰定帝即位不久,封自己年幼的兒子爲皇太子,明確了他的繼承人身份。泰定帝在位五年,他連漢話都聽不懂,無法治理一個龐大的元朝,導致矛盾叢生,趨於激烈。

公元1328年7月,泰定帝在巡遊上都時病逝。當時右丞相倒剌沙在上都主政,把持大權。倒剌沙是泰定帝在漠北時期的舊臣,長期受到寵信。可是,倒剌沙也不懂漢文化,更不會治國理政,只知道專權跋扈,作威作福,排擠賢良,反對漢化。泰定帝死後,倒剌沙爲了專權方便,遲遲不讓年幼的皇太子繼位。可沒有想到,這給了別人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元武宗過去的舊臣燕鐵木兒見有機可乘,趕緊派人去請元武宗的兩個兒子,打算擁立他們爲帝。

元武宗傳位給弟弟元仁宗的時候,曾經有過約定,將來要元仁宗把皇位傳給武宗的兒子,可元仁宗食言,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元武宗的兩個兒子十分不滿,後來分別流落到漠北和江南。元武宗系的宗王貴族以及舊臣們,全都忿忿不平。

燕鐵木兒從少年時期就跟隨元武宗,關係十分密切,後來擔任樞密院事,掌握兵權。他見泰定帝死後,專權的倒剌沙遲遲不立新皇帝,皇位出現了空缺,便與元武宗系宗王和舊臣聯絡,在大都發動政變,囚禁了泰定帝的親信,控制了朝廷,然後分別派人去漠北和江南,請元武宗的長子和世?、次子圖帖睦爾回來,讓他們登基當皇帝。

次子圖帖睦爾當時在江南,路途較近,最先回到了大都,於是,燕鐵木兒等人擁立他登基爲帝,被稱爲元文宗。元文宗成爲元朝第七位皇帝,時年二十五歲。

在上都的右丞相倒剌沙,見大都發生了政變,元文宗上臺,頓時慌了手腳,於是,匆忙扶立八歲的皇太子登上皇位,被稱爲天順帝。按時間算,天順帝是元朝第八位皇帝,不過,他在位時間很短,而且徒有虛名。

這樣,元朝同時出現了兩個皇帝,一個在大都,一個在上都。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兩都之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朝廷出現了兩個皇帝,蒙古貴族和朝廷大臣自然也分成了兩派。上都的天順帝雖然年幼,但似乎屬於正統,因而支持他的人多一些。當然,也有不少人在猶豫觀望。

倒剌沙仗著人多勢衆,首先發兵南下,攻擊大都。上都軍隊起初比較順利,一舉攻破居庸關、山海關、古北口等險要關口,進入關內,向南挺進,進逼大都,似乎處於有利狀態。

大都兵力較少,但燕鐵木兒執掌兵權,他緊急徵調河南五萬兵馬來援,又在都城召募新兵萬餘人。燕鐵木兒在大都部署好防禦以後,親自率主力北上,迎戰上都的軍隊。

上都軍隊入關以後,兵分四路,分別攻打通州、檀州、薊州、涿州等地,企圖合圍大都。但四路兵馬各自爲戰,缺乏統一指揮,不能協調一致。燕鐵木兒具有軍事才能,富有謀略,他看準了敵軍這一弱點,並不分兵抵禦,而是集中優勢兵力,力圖各個擊破。

上都的軍隊和大都的軍隊同屬於元軍,彼此有不少熟人,因而並不想打內戰,更不願意以命相博,往往是一看對方人多,扭頭就跑,跑不掉時便投降,所以,戰鬥並不十分激烈。這有利於燕鐵木兒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擊潰敵軍。

結果,上都的軍隊打了敗仗,紛紛逃了回去。燕鐵木兒乘勝追擊,收復了居庸關、古北口等地,向北挺進,進逼上都。形勢急轉直下,又對元文宗一方有利了。

眼見元文宗一方佔了優勢,一些猶豫觀望的宗王貴族紛紛倒向元文宗,天順帝一方的人也不斷倒戈。東路蒙古元帥以及齊王等人,也紛紛表態,公開支持元文宗,並派兵攻打上都。

燕鐵木兒等人的軍隊包圍了上都,守城將士皆不願意拼死抵抗,不少人投降或逃散。倒剌沙見大勢已去,只好獻上皇帝玉璽投降。爲期兩個多月的兩都之戰,以元文宗的勝利而告終。

倒剌沙投降以後,被押至大都,最後仍被處死。那個小皇帝也被殺了。可憐的天順帝,只當了兩個月掛名皇帝就喪了命,一點也不順。

兩都之戰結束了,可是沒有想到,元文宗與哥哥和世?的爭鬥又開始了。

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52、泰定帝坐收漁利60、元末農民大起義32、忽必烈建立元朝52、泰定帝坐收漁利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25、乃馬真後攝政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67、明玉珍佔據巴蜀44、海外用兵受挫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55、權臣控制朝廷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56、元惠宗剷除權臣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13、經略中原木華黎54、兄弟相爭弟殺兄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68、朱元璋勢力崛起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67、明玉珍佔據巴蜀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32、忽必烈建立元朝8、蒙滅西夏之戰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49、元仁宗推行漢化69、朱元璋掃平江南56、元惠宗剷除權臣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57、脫脫力挽危局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7、明玉珍佔據巴蜀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2、北方興起蒙古族54、兄弟相爭弟殺兄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35、平定李璮叛亂58、元惠宗先明後暗47、元成宗守業有成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48、元武宗創治改法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50、元英宗實施新政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25、乃馬真後攝政60、元末農民大起義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13、經略中原木華黎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26、蒙哥爭得汗位23、窩闊臺征服吐蕃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44、海外用兵受挫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1、《元史》與《新元史》47、元成宗守業有成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6、孫子接了爺爺班19、窩闊臺試行新政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69、朱元璋掃平江南47、元成宗守業有成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9、蒙軍南下伐金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66、陳友諒弒主稱帝68、朱元璋勢力崛起65、徐壽輝摧富益貧
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52、泰定帝坐收漁利60、元末農民大起義32、忽必烈建立元朝52、泰定帝坐收漁利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25、乃馬真後攝政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67、明玉珍佔據巴蜀44、海外用兵受挫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55、權臣控制朝廷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56、元惠宗剷除權臣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13、經略中原木華黎54、兄弟相爭弟殺兄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68、朱元璋勢力崛起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67、明玉珍佔據巴蜀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32、忽必烈建立元朝8、蒙滅西夏之戰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49、元仁宗推行漢化69、朱元璋掃平江南56、元惠宗剷除權臣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57、脫脫力挽危局70、朱元璋滅元建明朝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7、明玉珍佔據巴蜀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2、北方興起蒙古族54、兄弟相爭弟殺兄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35、平定李璮叛亂58、元惠宗先明後暗47、元成宗守業有成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48、元武宗創治改法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50、元英宗實施新政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25、乃馬真後攝政60、元末農民大起義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13、經略中原木華黎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26、蒙哥爭得汗位23、窩闊臺征服吐蕃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44、海外用兵受挫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1、《元史》與《新元史》47、元成宗守業有成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6、孫子接了爺爺班19、窩闊臺試行新政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69、朱元璋掃平江南47、元成宗守業有成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9、蒙軍南下伐金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66、陳友諒弒主稱帝68、朱元璋勢力崛起65、徐壽輝摧富益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德兴市| 泸西县| 太康县| 桐乡市| 偃师市| 西乡县| 孟连| 祁门县| 临西县| 灵寿县| 宝鸡市| 乐都县| 库尔勒市| 临夏县| 东兴市| 会昌县| 梁山县| 秦皇岛市| 诏安县| 缙云县| 沾化县| 广东省| 平阳县| 凌海市| 博客| 宾川县| 通渭县| 峨眉山市| 万州区| 洪雅县| 突泉县| 聂荣县| 镇沅| 安吉县| 中山市| 霍林郭勒市| 彩票| 上犹县| 井陉县|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