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7、元成宗守業(yè)有成

元成宗守業(yè)有成

公元1294年,元成宗鐵穆耳繼承了爺爺忽必烈的皇位,成爲元朝第二任皇帝。元成宗在位十三年,他沒有很大的作爲,但兢兢業(yè)業(yè),不搞折騰,守住了爺爺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也沒有出現(xiàn)大的問題,被後世稱爲守成之君。

元成宗在登基之初,就頒發(fā)詔令說,世祖功勳蓋世,先朝制度完美,唯有遵循世祖之法,才能夠保持國家穩(wěn)定,百姓安居樂業(yè)。這體現(xiàn)了元成宗的守成思想和治國綱領。

元成宗剛一登基,就讓漢族大臣王惲總結歷代守成君主的事蹟,寫成了《守成事鑑》十五篇。元成宗很感興趣,認真閱讀,做爲借鑑,決心效法。

元成宗守成政治的最大特點,是“以安靜爲治”。忽必烈制定的政治體制、官僚機構和各項制度,均不做改動;忽必烈時期形成的政策法令和一些做法,依然堅持;元成宗不出臺大的行政舉措,一切以安靜爲要。元成宗以守成治國,頗有些無爲而治的味道。

在人事方面,元成宗同樣不做大的調整,除了對伯顏、玉昔帖木耳等有功人員加官進爵外,其他官員仍舊擔任原職。丞相完澤等人雖然對他登位不夠積極,元成宗也沒有撤換,照樣讓他們主理朝政。元成宗的做法,安定了人心,穩(wěn)定了政局,效果不錯。

元成宗強調守成治國,但並不是墨守成規(guī),無所作爲,在具體政策上,還是有一些積極變化,最明顯的,是逐步改善了對南方的統(tǒng)治方法,採取了比較溫和的措施,收到明顯效果。

江南是忽必烈最晚佔領的地區(qū),南方民衆(zhòng)普遍對元朝懷有牴觸情緒,因而反抗不斷。忽必烈對南方採取了提防和歧視政策,特別是加重稅賦,橫徵暴斂,進一步加劇了矛盾。

元成宗在登基當年,就下詔免除江淮以南各州縣一半的夏稅,以後又多次下詔減免稅賦,以示撫卹。元成宗對江南的稅賦做了較大調整,減少了十分之三,後來,又在這個基礎上,再減十分之二。此舉大大減輕了江南民衆(zhòng)的負擔,使社會矛盾有所緩和。

元成宗從小接受儒家思想,崇尚儒家學說。元成宗即位不久,就下詔祭祀孔子,推行儒學。他在大都建立了孔子廟,創(chuàng)辦了國子學,招收學生,學習儒家典籍,同時提高儒生的社會地位。

元成宗封孔子爲“大成至聖文宣王”,進一步提高孔子的地位。孔子在生前地位不高,在他死後,隨著儒學的興盛,其尊號就越來越高了。在唐朝之前,孔子的封號一般是公,唐朝時期升爲王,唐玄宗封孔子爲“文宣王”。到了宋朝,宋真宗加了“至聖”兩個字,成了“至聖文宣王”。而元成宗又在前邊加了“大成”二字,成了“大成至聖文宣王”,使孔子的地位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元成宗最大的功績,是平定了持續(xù)多年的海都之亂,穩(wěn)定了西北地區(qū)。海都自公元1268年發(fā)動叛亂以來,長期與元朝對抗,忽必烈多次派兵擊敗海都,但始終沒有將他徹底消滅。海都在西北地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不斷騷擾元朝,是一個很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

忽必烈死的時候,海都趁機糾集四十多個宗王,再次攻打元朝。元成宗派兵將其擊退,海都率部逃到漠北,繼續(xù)與元朝爲敵。

元成宗登基五年之後,局勢穩(wěn)定,國力強盛,便決定徹底消滅海都勢力,消除這個禍患。元成宗任命侄子海山爲主將,調集漠北精銳部隊,五路合擊,對海都勢力發(fā)動進攻。海山不負重託,率軍對海都勢力窮追猛打,最終將其消滅。爲禍多年的西北地區(qū)叛亂,終於被平息了,海山立下大功。

滅掉海都之後,元朝威名大振,元成宗趁機向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等遣使通好。這幾個汗國與元朝同出一源,都表示願意尊元朝爲宗主國,但仍然是獨立的政權。從此以後,西北地區(qū)就穩(wěn)定下來了。

元成宗最大的失誤,是遠征蘭納失敗。元成宗並不好戰(zhàn),他剛即位的時候,就叫停了征伐安南的戰(zhàn)爭。後來,有大臣建議,爲了雪恥,再伐日本,也被元成宗拒絕了。可是,由於蘭納主動挑釁,大臣劉深又堅決請戰(zhàn),元成宗一時沒有把握好,便決定派兵征討。

蘭納,是泰國境內的一個王國,也叫八百媳婦國。在忽必烈時期,曾經派兵征討過蘭納,但沒有成功。後來,蘭納不斷侵擾元朝邊界,雲南行省左丞劉深請求領兵討伐,並信誓旦旦,誇下海口。元成宗便同意了。

公元1301年,劉深率兩萬元軍,遠征蘭納,結果出奇地不順利。劉深率軍剛走到貴州,就因爲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死了不少士兵,軍需也出現(xiàn)短缺。劉深命令當?shù)赝了竟娦栉镔Y,由於態(tài)度蠻橫,激怒了土司們。於是,土司們聯(lián)合起來,突然襲擊元軍。元軍沒有防備,被打得大敗潰散。結果,元軍還沒有到達蘭納,在半路上就損兵折將,部隊潰散,一時成爲笑柄。元成宗大怒,將劉深處死,征伐蘭納便不了了之了。

元成宗雖然沒有像爺爺忽必烈那樣建立豐功偉績,但作爲守成之君,對於元朝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還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公元1307年,元成宗患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元成宗沒有兒子,他的侄子海山繼承了皇位,被稱爲元武宗。

元武宗與元成宗截然不同,他不守成,而是大膽創(chuàng)新,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被稱爲創(chuàng)治改法之君。

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48、元武宗創(chuàng)治改法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26、蒙哥爭得汗位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47、元成宗守業(yè)有成55、權臣控制朝廷71、北元延續(xù)元朝國號29、蒙軍第三次西征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21、聯(lián)宋滅金統(tǒng)一北方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2、北方興起蒙古族42、華夷一統(tǒng)大元朝60、元末農民大起義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12、忠心耿耿博爾術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32、忽必烈建立元朝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42、華夷一統(tǒng)大元朝69、朱元璋掃平江南12、忠心耿耿博爾術54、兄弟相爭弟殺兄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32、忽必烈建立元朝19、窩闊臺試行新政58、元惠宗先明後暗29、蒙軍第三次西征57、脫脫力挽危局65、徐壽輝摧富益貧57、脫脫力挽危局52、泰定帝坐收漁利1、《元史》與《新元史》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42、華夷一統(tǒng)大元朝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56、元惠宗剷除權臣42、華夷一統(tǒng)大元朝32、忽必烈建立元朝57、脫脫力挽危局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21、聯(lián)宋滅金統(tǒng)一北方26、蒙哥爭得汗位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69、朱元璋掃平江南60、元末農民大起義43、蒙古諸王叛亂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25、乃馬真後攝政60、元末農民大起義1、《元史》與《新元史》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13、經略中原木華黎52、泰定帝坐收漁利35、平定李璮叛亂45、江南反抗迭起71、北元延續(xù)元朝國號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55、權臣控制朝廷56、元惠宗剷除權臣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14、神箭手哲別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64、紅巾軍威震天下20、拖雷離奇去世29、蒙軍第三次西征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25、乃馬真後攝政46、孫子接了爺爺班26、蒙哥爭得汗位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精選10、元朝爆發(fā)兩都之戰(zhàn)43、蒙古諸王叛亂29、蒙軍第三次西征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14、神箭手哲別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71、北元延續(xù)元朝國號60、元末農民大起義52、泰定帝坐收漁利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69、朱元璋掃平江南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0、元英宗實施新政
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48、元武宗創(chuàng)治改法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26、蒙哥爭得汗位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47、元成宗守業(yè)有成55、權臣控制朝廷71、北元延續(xù)元朝國號29、蒙軍第三次西征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21、聯(lián)宋滅金統(tǒng)一北方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2、北方興起蒙古族42、華夷一統(tǒng)大元朝60、元末農民大起義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12、忠心耿耿博爾術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32、忽必烈建立元朝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42、華夷一統(tǒng)大元朝69、朱元璋掃平江南12、忠心耿耿博爾術54、兄弟相爭弟殺兄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32、忽必烈建立元朝19、窩闊臺試行新政58、元惠宗先明後暗29、蒙軍第三次西征57、脫脫力挽危局65、徐壽輝摧富益貧57、脫脫力挽危局52、泰定帝坐收漁利1、《元史》與《新元史》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42、華夷一統(tǒng)大元朝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56、元惠宗剷除權臣42、華夷一統(tǒng)大元朝32、忽必烈建立元朝57、脫脫力挽危局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21、聯(lián)宋滅金統(tǒng)一北方26、蒙哥爭得汗位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69、朱元璋掃平江南60、元末農民大起義43、蒙古諸王叛亂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25、乃馬真後攝政60、元末農民大起義1、《元史》與《新元史》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13、經略中原木華黎52、泰定帝坐收漁利35、平定李璮叛亂45、江南反抗迭起71、北元延續(xù)元朝國號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55、權臣控制朝廷56、元惠宗剷除權臣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14、神箭手哲別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64、紅巾軍威震天下20、拖雷離奇去世29、蒙軍第三次西征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25、乃馬真後攝政46、孫子接了爺爺班26、蒙哥爭得汗位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精選10、元朝爆發(fā)兩都之戰(zhàn)43、蒙古諸王叛亂29、蒙軍第三次西征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14、神箭手哲別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71、北元延續(xù)元朝國號60、元末農民大起義52、泰定帝坐收漁利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69、朱元璋掃平江南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0、元英宗實施新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隆安县| 桂平市| 梁河县| 邓州市| 吉木乃县| 天镇县| 璧山县| 扎囊县| 崇左市| 康平县| 巴东县| 鄂托克前旗| 茌平县| 定日县| 青龙| 庐江县| 西城区| 本溪| 南昌市| 伊宁市| 东阳市| 镇原县| 正蓝旗| 大洼县| 社旗县| 临桂县| 栖霞市| 金秀| 临武县| 勃利县| 英德市| 麦盖提县| 福建省| 蒙城县| 上饶县| 汝南县| 大姚县| 九台市| 汨罗市|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