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9、窩闊臺試行新政

窩闊臺試行新政

成吉思汗經過長期浴血奮戰,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橫跨亞歐的大蒙古國,依靠武力征服天下。窩闊臺繼位以後,在繼續擴張的同時,開始考慮怎樣治理天下,爲此推行了一系列新政。

窩闊臺的新政之一,是爲大蒙古國建立了固定的都城。蒙古是遊牧民族,長期習慣於逐水草而居,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之後,經常東伐西討,四處征戰,沒有建立一個固定的都城,這顯然不利於大蒙古國對天下的統治。

窩闊臺即位不久,就選擇一個叫哈拉和林的地方,開始修建都城,史稱和林建都。和林都城的故地,在現在蒙古國的杭愛山南麓。這裡是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帶,森林繁密,山花盛開,環境十分優美??肆也亢突佞X部在此地建有城池,成吉思汗也經常在這裡居住。

窩闊臺組織了大批民工,又召集許多漢族工匠,在克烈部、回鶻部城池基礎上,修建了一座既有漢族風格,又有遊牧民族特色的宏偉都城。和林都城由外城和宮城兩部分組成,設計合理,佈局嚴整,很有氣勢。

都城建有許多宮殿樓閣,類似唐宋宮殿的佈局。

和林都城建好以後,成了大蒙古國的統治中心,一度十分繁華。歐亞各國的使臣、傳教士、商人在這裡彙集,各種宗教和文化在這裡融合,大汗的詔令從這裡發出,一片繁忙景象。窩闊臺與成吉思汗不同,他很少親自領兵出征,而是穩坐都城,指揮全局,同時盡情享受生活。

窩闊臺的新政之二,是在全國各地建立了驛站。驛站是傳達大汗詔令、傳遞情報、官員食宿換馬的場所,起著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當時,大蒙古國統治的地域十分遼闊,沒有驛站很不方便,也不利於統治。

窩闊臺即位以後,下令增設驛站,健全了驛站制度。驛站設置官員進行管理,配備馬匹和必要的物資,能夠保障上傳下達的需要。驛站相隔距離數十里或百餘里,遍佈全國各地。這樣,窩闊臺發佈的命令,可以迅速傳達到每一個地方。

窩闊臺的新政之三,是建立了大蒙古國的政治制度和禮儀制度。成吉思汗一生征戰,專注於打天下,沒有來得及考慮治天下,但他認爲耶律楚材有治國之才,臨終前囑咐兒子要重用他。

窩闊臺即位以後,繼續重用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是契丹人,但已經高度漢化了,他按照漢族統治者的做法,建立了中央官制、政治制度和各級官僚機構,加強了中央集權。

成吉思汗制定的千戶制等制度,主要是軍事需要,窩闊臺則在地方上設置了專管行政事務的官員,以便於更好地統治百姓。窩闊臺還改革軍制,設置了專門負責鎮守城池的官員和軍隊。窩闊臺時期的官制和政治制度,更加有利於統治天下。

耶律楚材爲了提高大汗的權威,專門制定了君臣禮儀制度。蒙古人性情粗獷,不太注意禮節。耶律楚材制定禮儀制度之後,首先說服窩闊臺的二哥察合臺,動員他帶頭向窩闊臺行跪拜之禮。窩闊臺高高在上,接受羣臣跪拜,心裡美滋滋的,覺得大蒙古國總算是像模像樣了。

窩闊臺的新政之四,是初步建立起了稅收制度。過去蒙古人只知道搶掠,不知道稅收爲何物。在耶律楚材的主持下,大蒙古國首次建立了稅收制度,並設置了專門徵收稅賦的官員。稅收制度建立後,第一年就得白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窩闊臺又驚又喜,覺得不用動刀兵,就能得到如此多的財富,真是一個好辦法。

窩闊臺的新政之五,是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議,開始推行儒家思想。窩闊臺爲了統治的需要,尊崇孔子,修建孔廟,封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措承襲衍聖公;興辦學校,推廣儒學,提高儒學的社會地位;恢復科舉考試製度,提拔儒生做官。

窩闊臺試行新政的目的,是試圖由打天下向治天下轉變,儘管這種轉變是初步的和並非完全自覺的,但卻是大蒙古國的一個重大進步,也爲元朝建立和統治天下奠定了基礎。

《元史》對窩闊臺給予較高評價,說他有寬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時度力,促進了大蒙古國的強盛,是個有爲之君。

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2、泰定帝坐收漁利64、紅巾軍威震天下44、海外用兵受挫48、元武宗創治改法65、徐壽輝摧富益貧50、元英宗實施新政25、乃馬真後攝政58、元惠宗先明後暗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29、蒙軍第三次西征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47、元成宗守業有成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52、泰定帝坐收漁利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46、孫子接了爺爺班57、脫脫力挽危局14、神箭手哲別49、元仁宗推行漢化13、經略中原木華黎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14、神箭手哲別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54、兄弟相爭弟殺兄57、脫脫力挽危局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56、元惠宗剷除權臣66、陳友諒弒主稱帝19、窩闊臺試行新政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42、華夷一統大元朝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65、徐壽輝摧富益貧32、忽必烈建立元朝57、脫脫力挽危局55、權臣控制朝廷54、兄弟相爭弟殺兄49、元仁宗推行漢化25、乃馬真後攝政44、海外用兵受挫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41、元朝也有“蘇武”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58、元惠宗先明後暗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32、忽必烈建立元朝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0、元英宗實施新政45、江南反抗迭起1、《元史》與《新元史》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2、北方興起蒙古族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50、元英宗實施新政19、窩闊臺試行新政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65、徐壽輝摧富益貧25、乃馬真後攝政57、脫脫力挽危局64、紅巾軍威震天下8、蒙滅西夏之戰13、經略中原木華黎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26、蒙哥爭得汗位47、元成宗守業有成14、神箭手哲別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35、平定李璮叛亂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54、兄弟相爭弟殺兄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26、蒙哥爭得汗位19、窩闊臺試行新政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
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2、泰定帝坐收漁利64、紅巾軍威震天下44、海外用兵受挫48、元武宗創治改法65、徐壽輝摧富益貧50、元英宗實施新政25、乃馬真後攝政58、元惠宗先明後暗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29、蒙軍第三次西征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47、元成宗守業有成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52、泰定帝坐收漁利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46、孫子接了爺爺班57、脫脫力挽危局14、神箭手哲別49、元仁宗推行漢化13、經略中原木華黎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14、神箭手哲別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54、兄弟相爭弟殺兄57、脫脫力挽危局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56、元惠宗剷除權臣66、陳友諒弒主稱帝19、窩闊臺試行新政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42、華夷一統大元朝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65、徐壽輝摧富益貧32、忽必烈建立元朝57、脫脫力挽危局55、權臣控制朝廷54、兄弟相爭弟殺兄49、元仁宗推行漢化25、乃馬真後攝政44、海外用兵受挫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41、元朝也有“蘇武”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58、元惠宗先明後暗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32、忽必烈建立元朝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30、兄弟相爭蒙古內亂50、元英宗實施新政45、江南反抗迭起1、《元史》與《新元史》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2、北方興起蒙古族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50、元英宗實施新政19、窩闊臺試行新政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65、徐壽輝摧富益貧25、乃馬真後攝政57、脫脫力挽危局64、紅巾軍威震天下8、蒙滅西夏之戰13、經略中原木華黎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26、蒙哥爭得汗位47、元成宗守業有成14、神箭手哲別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35、平定李璮叛亂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54、兄弟相爭弟殺兄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26、蒙哥爭得汗位19、窩闊臺試行新政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区| 茌平县| 泸州市| 思南县| 商水县| 江都市| 来凤县| 托克托县| 纳雍县| 阿克苏市| 莆田市| 谷城县| 綦江县| 台东市| 开原市| 临沂市| 诏安县| 新安县| 永顺县| 长寿区| 望城县| 桓台县| 万盛区| 台山市| 治县。| 泰宁县| 金坛市| 新乡县| 乐平市| 福建省| 滨海县| 西城区| 麻江县| 黄冈市| 金山区| 二连浩特市| 兴文县| 宁都县| 双江| 南丹县|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