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7章 屈人之兵

入夜後,黃錦年也趕到林續文府上,與林夢得、周廣南見面。

“浙南戰事剛息,會稽又得大捷,真是解氣……”黃錦年穿廊過戶,看到林夢得、周廣南,朗聲而笑,神情十分興奮。

張協爲先帝所重輔相、又擔當留守重任,不戰而屈降於虜。且不管那些儒子清流到底有多少骨氣,笑談間卻將張協視爲讀書人的奇恥大辱,其子張希同最終沒能逃過賜酒鴆殺,楚黨一系的官員自然也是慘受打擊。

嶽冷秋、黃錦年、柳葉飛等昔日楚黨干將,雖沒有給新帝問罪,但時不時有言官跳出來重提舊事、揭他們的傷疤——黃錦年這段時間來,在江寧常受言官彈劾,也頗爲狼狽,永興帝雖不追究舊事,但也任由言官遞彈劾摺子,自有縱容之意。

淮東軍在會稽再獲勝捷,消息傳報江寧,前日還有言官重提舊事,彈劾黃錦年,卻給永興帝當場出聲訓斥了一番。

背後牽扯的事情太多,但終究是背後有淮東撐腰,底氣才足,也難怪黃錦年今日看到林夢得、周廣南從崇州趕來,會如此的高興。

“會稽局勢繃得正緊,再打一戰,南線的形勢就能見眉目,淮東可有十足的把握?”黃錦年問道。

林夢得笑道:“怕是難有大戰,不過也難說得很……”

“會稽乃魚米之鄉,膠著而戰,使會稽糧賦之利不給奢家得去,對淮東來說便是大勝,”黃錦年聽林夢得判斷浙東近期難有大戰,頗有不解,說道,“形勢這麼拖下去,奢家遲早會給拖垮掉……奢家真甘心失去會稽?”

浙閩腹地多崇山峻嶺,宜耕之地大多集中在近海河谷平原;閩東頻受淮東水營的襲擾,已露疲態,從兩月以來,奢家又連失永嘉、臺州等近海諸縣,此次淮東軍佔得會稽城,將曹娥江與浦陽江之間的膏腴之地變成戰區,奢家本就不堪重負的財政只會雪上加霜。

這也是林縛從去年奔襲浙東之後制定的策略:即便不能直接打垮奢家,也要拖垮奢家。

如今浙閩軍在浙郡各處還有約十二三萬人的兵馬,打戰要讓將卒填飽肚子,加上徵用民夫以及騾馬所食及運輸消耗,奢家每年少說要從浙郡籌一百萬石糧食。

永嘉、臺州兩府近海諸縣失守後,會稽又成戰區,奢家在浙郡控制的主要產糧區就只剩下以衢州府爲核心的浙中谷原,從哪裡能籌得這麼糧食?

一旦浙郡籌糧出現大的缺額,就要從晉安、泉州、建安等地抽調,經仙霞嶺道轉運,路途所耗極巨,更非此時的奢家所能承擔。

何況領兵作戰,未將卒吃飽飯就算完事,鞋服兵甲箭矢傷藥營帳軍械及騾馬,無一處不需要投錢進去——戰事越頻,消耗越劇。

黃錦年長期在戶部任職,這本帳算得極精,看準浙東局勢只要這麼拖下去,拖個一年半載,奢家必定支撐不住,會將兵馬主力向東閩腹地收縮。

而一旦奢家放棄浙郡,將兵馬收縮到東閩腹地,其晉安、泉州等近海府縣又在淮東水營的打擊範圍之內,最終逃不脫覆滅的結局。

也正因爲有這樣的想法,黃錦年才判斷會稽近期會有一戰——會稽這塊膏腴之地對奢家來說太重要了。

江寧大多數人都認爲奢家不會輕易放棄會稽,必然集結大軍與淮東在會稽決戰,也使得好些人的心思變得極其複雜——浙東局勢直接關乎江寧外圍的安危,自然沒有人希望淮東慘敗,但像嶽冷秋、陳西言、餘心源、張晏等人,甚至包括新帝元鑑武在內,卻也沒有人希望淮東軍再輕易義舉的獲得大勝。

江寧領兵的將帥裡,這時候已經沒有人的聲望能超過林縛了。

對黃錦年的疑惑,林夢得解釋道:“照大人的判斷,淮東軍佔得會稽城之後,我們在浙東就穩佔得優勢,而浙閩軍在山陰、蕭山都聚集重兵,也就沒有必要再去強取城池,實際強打也會異常的困難,傷亡也將難以想象——浙閩軍此役敗得倉促,短時期已經無法在浙東聚集更多的兵力,此是奢家兄弟在山陰、蕭山共集結六萬精銳,而淮東軍渡入曹娥江進西岸的兵馬,也有近五萬衆——浙閩軍若是真要強行奪回會稽,倒是大人所期待,實際很難如願……”

“奢家在東線不能打,會不會打西線?”孫文炳問出他的猜測。

“這個倒是很有可能,”林夢得說道,“不過腦子長在別人頭上,奢家下一步會怎麼辦,暫時也只能暫觀其變——說奢家會拖垮,我倒是擔心淮東自身會先一步支撐不住,你們曉得半年淮東在南線投入多少軍資嗎?”

“多少?”黃錦年問道。

“折銀近一百四十萬兩,”林夢得報了一個數字,看林續文、黃錦年都頗爲驚訝,笑了起來,說道,“這還是將傷亡撫卹以及地方捐贈扣除在外的數字,不然會更嚇人。”

黃錦年戶部出身,曉得戰事一興,銀子花出去跟流水一樣,伸手捂都捂不住,淮東在林縛治下,官史清廉,少有貪鄙之事,照淮東在南線的駐軍及戰事規模,如此花銷,也是合理,但林夢得親口報出,還是嚇了一跳。

“即使會稽這場戰不會再繼續打下去,淮東軍司今年的花銷,少說要三百萬兩銀子吧?”黃錦年問道。

“還要給淮泗留給餘量,今年總共要籌三百六十萬兩銀子,還得巴望著奢家就此在會稽收手不打,”林夢得說道,“去年年底做計劃時,今年只打算用兩百六十萬兩銀子。這麼一來,就缺了個大窟窿……我與廣南要千方百計的將這個窟窿給填上。”

“還差一百萬兩?”黃錦年問道。

“倒也不差這麼多;要是能多籌一些,也能給明年多留一些餘量,”林夢得說道,“誰曉得戰事會怎麼打、會打多久?”

“也是虧得有大人治淮東,不然江淮的形勢怎麼可能撐得下來?”黃錦年感慨道。

海陵、淮安再加上明州,三府正常情況下每年能上繳國庫的稅賦折糧都不足一百萬石,林縛利用這三府之地,卻能支撐起每年三四百萬兩銀的軍費開銷——要不是林縛善治政事,利用三府之地,每年能多生出近兩百萬兩銀子,怎麼可能在東線大肆用兵、接連重挫奢家?又怎麼可能以淮陽爲重心,打造堅固的淮泗防線?

如今軍資還有缺額,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從淮東錢莊支借——不過淮東錢莊也是不吃糧就能生蛋的雞。

截止今日,淮東錢莊籌得本金超過六百萬兩銀,其數之巨是周廣南等人在創辦時難以想象的——但這個數字看上去巨大,實際上也禁不住大手大腳的花銷。僅林縛以淮東軍司的名義就從錢莊支借走兩百萬兩銀子,而林縛又指示錢莊要大力支持淮東在各處工場的建設,像支持各家在海東地區開礦,一直就投入七八十萬兩銀子,淮東錢莊的銀根也十分的緊。

錢莊要擴大斂聚本金的財源,最好的方式,就將分號開設到豪富聚集的江寧、維揚等地。江寧是新定帝都,官紳雲集,自不用說;維揚鹽商雲集,更是積累鉅萬財富。

不過,淮東錢莊要向淮東以外的地區擴展,不是說簡單派掌櫃、夥計過去就行的,即使得不到地方官府的照應,也要有一個正義的名義。也唯有如此,將來萬一出了什麼問題,淮東也有通過各種手段干涉的藉口。

江寧、維揚兩地,無論是王學善還是沈戎,對淮東都不友善,所以林夢得、周廣南此來,是想通過林續文、黃錦年直接獲得永興帝的御批或者戶部的關文,就能將王學善、沈戎等對淮東不善的官員直接繞過去。

“當然,這個還是表面上的,”林夢得說道,“拿大人的原話說:不能一心想著用武力去控制更多的地方,事實上,控制一個地區,其他手段的滲透將更爲有效,武力僅僅是最後不得以纔會使出來的手段而已……原本上來說,淮東無法從維揚、江寧兩地直接徵收稅賦的,但實際上,淮東僅去年向維揚、江寧兩地傾銷的棉紗、棉布折銀就有四十萬兩銀。即使不算淮東軍司所轄工場的盈利,從傾銷棉紗、棉布兩種商品裡,淮東軍司也直接獲得近四萬兩銀的厘金收入。此外,如今江寧的冶鐵作坊,幾乎都給控制用於生產軍械,但江寧初立爲帝都,達官貴人都忙著修造華屋闊宅,鐵木消耗甚劇,劣鐵也有銅價錢。淮東軍司所直轄的冶作監,僅今年前五個月向江寧、維揚傾銷鐵料就達一百萬斤,價值十四萬兩銀——這些收入,可以算是江寧、維揚等地對淮東做出的貢獻……”

“有這麼多?”黃錦年驚訝的問道,他對淮東的運作模式還頗爲陌生,而林縛所開創的道路,一下子拓展他的眼界,是自謂精於支度之事的他所未曾想。

“要沒有這些收入,怎麼支撐起大人那麼大手大腳哦!”林夢得說道。

“也對,”黃錦年笑笑,說道,“淮東今年的軍資開費就要達三百六十萬兩銀,明年可不得到五百萬兩銀?江寧這邊撥出去的軍資,表面要比此數多一些,但是實際用下去的,怕也沒有五百萬兩銀啊!不看那些軍功戰績了,僅從用銀這方面來看,淮東倒跟江寧平分秋色了……”

“……夢得叔還在這裡抱怨,要不是老十七的這些手段,淮東從哪裡籌這些銀子去,”林續文迴應的笑了笑,又說道,“還有錢莊之事,堪爲利器——不要說如今江寧城裡還有許多人頗有‘骨氣’的在罵淮東,但我聽文炳說,好些人聽到將銀子存入錢莊能吃錢息,比買地收租子還便利,話頭就開始變了……在維揚、江寧因勢利導,與在浙東拖垮奢家,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策啊!”

眼下淮東沒有直接控制維揚、平江、丹陽、杭州、湖州、嘉興等地的可能,能採取的策略,就是削弱這些地方的軍事力量,再通過貿易、錢莊等軟手段進行滲透、控制。

做這些事情,最終還是要達到即使淮東不能直接派兵駐守這些區域,也要使這些區域在經濟上淪爲淮東的附庸,使得淮東能夠通過貿易等軟手段,從這些區域源源不斷的抽取錢糧及資源,甚至在這些地方拉攏、扶持一批認同淮東的地方勢力。

第48章 雨中歡情第95章 危機未解第36章 歪理邪言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69章 羣龍無首第135章 遺計第157章 勇將第9章 修堤之謀第4章 少女情懷第79章 深宅之事第十章 夜驚情第80章 溪爲山徑第105章 陷阱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71章 俘將第59章 收心第55章 浙北軍司第49章 東行第84章 野心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58章 欲拒還迎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50章 奪壘第7章 調虎離山第12章 三月之謀第4章 宋家子弟第91章 大喜之日第28章 廢除匠戶第67章 國策第10章 西河驚變第71章 加快步伐第40章 封官賞爵第108章 交易第27間 羈縻之政第10章 淮西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11章 求死之道第9章 三沙灣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27章 失城第83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35章 顧氏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2章 拖延第53章 君子不器第49章 追敵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7章 相逢一笑第69章 信陽第38章 入冬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73章 聯兵方案第35章 百般相思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72章 山河倒旋第37章 爭盟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64章 軍功賞爵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2章 禁海第71章 南陽第17章 準備第4章 宋家子弟第19章 鹽銀保糧第25章 雲梯關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27章 皇城第32章 父子相認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29章 督軍第97章 利害關係第36章 對壘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2章 夜觀軍營第97章 利害關係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01章 死地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61章 赴宴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6章 如此奪城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89章 勸進(一)第56章 態度
第48章 雨中歡情第95章 危機未解第36章 歪理邪言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69章 羣龍無首第135章 遺計第157章 勇將第9章 修堤之謀第4章 少女情懷第79章 深宅之事第十章 夜驚情第80章 溪爲山徑第105章 陷阱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71章 俘將第59章 收心第55章 浙北軍司第49章 東行第84章 野心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58章 欲拒還迎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50章 奪壘第7章 調虎離山第12章 三月之謀第4章 宋家子弟第91章 大喜之日第28章 廢除匠戶第67章 國策第10章 西河驚變第71章 加快步伐第40章 封官賞爵第108章 交易第27間 羈縻之政第10章 淮西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11章 求死之道第9章 三沙灣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27章 失城第83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35章 顧氏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2章 拖延第53章 君子不器第49章 追敵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7章 相逢一笑第69章 信陽第38章 入冬第100章 江寧霜寒第73章 聯兵方案第35章 百般相思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72章 山河倒旋第37章 爭盟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64章 軍功賞爵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2章 禁海第71章 南陽第17章 準備第4章 宋家子弟第19章 鹽銀保糧第25章 雲梯關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27章 皇城第32章 父子相認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29章 督軍第97章 利害關係第36章 對壘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2章 夜觀軍營第97章 利害關係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01章 死地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61章 赴宴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16章 如此奪城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89章 勸進(一)第56章 態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正宁县| 蒙山县| 和龙市| 新竹县| 工布江达县| 靖西县| 温泉县| 潼关县| 咸宁市| 儋州市| 辛集市| 荣昌县| 工布江达县| 利川市| 昌图县| 宣恩县| 双流县| 凤山市| 宜丰县| 衡南县| 随州市| 应城市| 渭源县| 平远县| 新蔡县| 太和县| 德庆县| 营山县| 阿瓦提县| 平江县| 长沙市| 长武县| 青川县| 清原| 和平区| 靖州| 金乡县| 温宿县| 高邑县|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