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章 月下笑奪兵

祖堂大概是這座寨子最完好的磚石建築了,磚石沒有拆出來去加強外面的土圍子,也是劉庭州的指揮所,自然也是成了林縛的臨時指使所。 шωш_ ttκa n_ c○

林縛走進來,屋子裡幾乎沒有什麼擺飾,中間一張石臺子,外圍幾張石凳子,連只木製傢俱都沒有。

五六千人給困在小寨子裡衝不過去,然而生存下來不僅僅需要米糧,也需要大量的薪柴。寨子裡能生火的東西差不多都燒了一盡,有什麼木製的傢什,也都拆了當柴燒。最終還是沒有辦法,只能任大量的屍體堆在大坑裡腐爛生蛆。

陶春躺在裡屋草褥子上,傷口已經腐爛化膿,滿屋子裡的腥臭,但見他的臉乾瘦蠟黃,沒有一點血色,神智還算清醒,但雙目沒有半點神采,說話也困難,完全看不出初來淮安求援時的精壯樣子。

這麼一條漢子,當初怨李卓待他不公,沒能跟陸敬嚴爭過邵武軍主將的位子,給嶽冷秋拉攏過去,最終在濟南時,率部隨嶽冷秋西進,導致邵武軍這部百戰(zhàn)精銳徹底分裂。

陸敬嚴戰(zhàn)死濟南,倒不知道他心裡是什麼想法?

不管怎麼說,陶春都是難得的將領,兩度從徐州突圍到淮安救援,隨劉庭州渡淮北上,也是身先士卒,立下大功,遠非那些骨子裡都腐爛的將領能比。

林縛喚來醫(yī)官救治陶春,能不能活下命來,倒要看他有沒有這個命了。

天色黑下來,長山營、鳳離營接過外圍的防禦,渡淮軍撤下來休整。

渡淮軍一萬五千人渡淮進入泗陽,此時已不足四千人,且大多數人身上都帶傷。

渡淮軍能靠宰殺軍馬支撐到現在,但缺醫(yī)絕藥,天氣如此酷熱,得不到及時治理,傷口少有不化膿潰爛的。

重傷病集中安置的院子,打開院子門,就有一股令人作嘔的腥惡迎面撲來。

對見慣血腥的諸人,這也算不了什麼,林縛與劉庭州、周普、肖魁安等人剛要擡腳走進去,裡面有人擡死屍出去。

林縛讓人稍等片刻,看著躺在門板上已無知覺的死屍,才十六七歲而已,嘴脣上還長著細軟的絨須,左腿斷處,已經壞死腐爛,還有細小的白蛆鑽進鑽出。

劉庭州、肖魁安心裡更不是個滋味。

重傷病患橫七豎八的躺在院子的中庭裡,僅有三五老卒能忍受惡臭,在這裡照顧,還有那些摧人心腑的呻吟與哀嚎聲從屋子裡傳出來。

雖然江東左軍及時過來援圍,這些重傷病患卻沒有什麼喜悅或興奮之情,躺在這座死氣沉沉的院子,等候閻王爺的召喚罷了。

“儘可能救治每一個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都不得放棄!”林縛沉聲對身後的醫(yī)官下令,讓他們進院子救治傷患。

要讓渡淮軍儘快的恢復突圍行動能力,又不能將傷患拋棄,林縛從各營抽調醫(yī)官及醫(yī)徒,形成四五十人規(guī)模的醫(yī)護隊,對渡淮軍的傷患進行搶救。

林縛就站在庭院裡,看著醫(yī)護人員對重傷病患進行搶救。到月升樹梢時分,就有七人傷重沒能搶救過來死去。

其他傷患都得到初步的處理,院子裡也沒有初來時的那股子惡臭,但最後究竟會有多少人能活下來,這似乎要看閻王爺的心情了。

冷兵器作戰(zhàn),給當場擊殺或射殺者的比例相對很小,更多的人是失血或傷口感染而死。在軍隊在敵後運動,大量的傷患往往會成爲拖延軍隊行速的關鍵性因素。

重傷患給拋棄的例子比比皆是。

無論是拋棄,還是將垂死掙扎的重傷患帶在隊伍裡前進,都會嚴重影響將卒作戰(zhàn)的士氣。

鎮(zhèn)軍也有醫(yī)官,但通常都是數千、上萬兵卒才配備一名醫(yī)官。一旦發(fā)生激烈的戰(zhàn)鬥,短時間裡產生大量的傷亡,醫(yī)官根本就照顧不了那些多的傷患,得到救治常常成爲將領的特權。

江東左軍則每營都配合一名專職醫(yī)官,另外還有醫(yī)徒若干名編成救護隊,儘可能保證作戰(zhàn)受傷人員,傷而不殘、殘而不死。

這也是江東左軍傷亡比例一直都能保持在較低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即使在一場戰(zhàn)鬥中,傷亡減員率較高,但在戰(zhàn)後能有相當比例的傷卒治癒歸隊,保證隊伍的整體戰(zhàn)鬥力水平不下滑。

除了在進寨子前,對渡淮軍將卒做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講演外,林縛的話很少。

一路走,一路聽劉庭州、肖魁安等人細稟渡淮軍從搶灘淮水北岸飛霞磯以來,十餘天所發(fā)生的一切,林縛都甚少發(fā)表意見。

待院子裡重傷病患都得到初步的救治,院子裡沒有惡臭,也沒有那麼多聽上去會磣骨的哀嚎與呻吟,林縛才緩緩轉過身,說道:“初聽馬服、馬如龍戰(zhàn)死飛霞磯,我還打算給他們向朝廷表功;如此看來,馬服、馬如龍便是給殺死,也抵不了他們違背軍令、擅自後撤的大罪!”

林縛這番話陰寒森冷、殺氣騰騰。

劉庭州不知道林縛不肯繞過馬家,是爲馬服、馬如從罪惡滔天,還是意在圖謀馬家的萬貫家財?不過他是無力阻止林縛對馬家做什麼了,渡淮軍殘存的這幾千將卒,還幾個願意輕易饒過馬家的?

說起來可笑,渡淮軍殘存下來的將卒裡,山陽縣兵佔的比例相當高。

山陽縣兵能形成如今的戰(zhàn)力,與馬家等鹽商在背後的財力支持密不可分。

山陽知縣及山陽都監(jiān)滕行遠未死時,山陽縣兵可以說是一支忠於馬氏等鹽商的精銳戰(zhàn)力。

如今這些劫後餘生的山陽縣兵反而成了擁立林縛對馬家動手的力量。

也許有部分將領仍與馬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馬服已死,馬家的私兵也都盡數給殲,徐州的楚王府也是風雨飄搖,命運未卜,馬家註定要衰落,成爲其他勢力分食的美餐。對於這些將領來說,與其爲馬家殉葬,綁死在馬家這株根子已給砍斷的樹上,還不如趁早另謀新主。

“爲更便於突圍,渡淮軍即時進行整編,”林縛下令道,“渡淮軍殘部即時以三都隊爲一哨隊、三哨隊爲一營進行編伍,共編五營,餘者都編入傷卒隊列。每營選指揮使一、副指揮使六兼任正副哨將,肖魁安,著你在破曉之前將營指揮使、副指揮使三十五人的名單報給我。”

“末將遵令。”肖魁安說道。

劉庭州當組建渡淮軍時,從府軍中招募自募渡淮北上的武官,人數雖然不多,軍官體系倒也大體搭建出一個輪廓出來。在渡淮軍北上之前,林縛又下令將六營山陽縣守軍精銳整編併入渡淮軍,其軍官體系更爲完整。

劉庭州與肖魁安率部向北突圍,被困殘寨之中堅守待援,都是以山陽縣兵爲主力。

整個渡淮軍十不存三,卻也沒有給打得支離破碎。

林縛所要的三十五將校名單,肖魁安很快就拿了出來,並在破曉時分,帶著這三十五名將校到寨子中心的祖堂來參見林縛。

林縛也沒有時間細談什麼,與三十名將校見過面,慰勉、訓誡了一番,便正式以淮東靖寇制置使的名義委任他們爲渡淮軍五營將校,表示戰(zhàn)後將爲他們請功加銜。

山陽縣兵原本就是鄉(xiāng)軍體系,渡淮軍更是臨時召募編成,這三十五人裡沒有幾個有正式武官銜的。

按說渡淮軍乃劉庭州所募,請功加銜也應以劉庭州爲主導,但是林縛有淮東靖寇制置使的頭銜在身上,名義上就是淮東三府諸縣的最高軍事長官,劉庭州這時候根本沒有資格來跟林縛爭這個主導權。

“即刻起,爾等有事需向我稟呈,行止也需視我將旗爲令。若有違者,軍法不饒,可曾聽清了?”林縛坐在堂上唯一一把木製太師椅,在散發(fā)著松脂香味的火把照耀下,他的面容冷峻而認真,眼眸子掃視諸人,不怒而有威儀。

堂下三十五名將校,包括坐在林縛身側的劉庭州、肖魁安都面面相覷:林縛這是要直接剝奪劉庭州、肖魁安對渡淮軍的指揮權。

也許是過於倉促,下面的將校一時間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僵站在那裡,也沒有人應答。

林縛似乎絲毫感覺不到堂上的僵冷與凝重,側面跟坐在身邊的劉庭州說道:“渡淮軍除編五營十五哨正卒外,還有千餘傷患,這個責任要劉大人你擔起來。與敵接戰(zhàn),我軍將卒可戰(zhàn)死沙場、馬革裹屍,但絕不可拋棄一員傷卒。劉大人,你對我的決議,有什麼意見?”

劉庭州能感受到林縛目光所施加給他的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苦澀道:“下官遵令!”

劉庭州明知道林縛是奪他的權,但是他覺得渡淮軍陷入這等的絕境,他有不可推御的責任,而林縛將千餘傷卒丟給他統(tǒng)領,他更是找不到藉口推脫,只得打落牙和血吞下肚裡,認同林縛的安排。

林縛又對肖魁安說道:“突圍時,我會將傷卒保護在諸營中心位置,但也不能確保沒有少數流匪強衝進來,我要你率兩百精銳協(xié)助劉大人,確保不使一名傷卒在突圍時掉隊,你能不能做到?”

肖魁安倒有些替劉庭州打抱不平,但也知道此時唯有制置使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劉庭州都認可林縛的安排,他又能反抗什麼?悶聲應道:“末將得令。”心裡想:下面的將卒雖然會感於劉庭州的忠義,但大概也會將更多的希望寄託在制置使身上吧?

林縛也不逼著堂下的三十五名將校當堂表態(tài),揮了揮手,說道:“你們都下去依剛纔所議整編隊伍,

作爲三十五將校給挑選出來的人,手下或多或少都有一隊能信任依仗的兵馬。截多補短,將傷患都編入傷卒隊列,依林縛所令,從渡淮軍殘部撿選精銳編成五營十五哨,天亮之前就已經完成。

第98章 虞東第66章 請戰(zhàn)第11章 降將第3章 投石問路第60章 賜婚傳言第26章 殘部第27間 羈縻之政第126章 逃第52章 嵊州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62章 臨戰(zhàn)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50章 彭城郡公第18章 巡政(一)第55章 閱事第79章 火中慄第19章 惑敵第63章 炮擊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42章 再勤王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14章 東行出海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79章 算計第55章 閱事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15章 抵達津海第96章 合議第73章 軍制暗鬥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62章 遷島第15章 圍殺第49章 追敵第12章 蒸汽機(一)第98章 鄂東防線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43章 欺君第40章 銀子第64章 潰擊第9章 修堤之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27間 羈縻之政第73章 西逃路斷第80章 風往南吹第76章 密約(三)第73章 舟行海上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68章 戰(zhàn)爭陰雲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74章 淮東軍制第115章 襲城第54章 四人洞房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17章 密會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50章 北伐疑雲第12章 議兵第75章 摧枯拉朽第19章 各懷心思第21章 憂降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95章 經難念第42章 伏火弩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82章 議降第37章 困獸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57章 收復江西第65章 山海漏防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50章 驅狼吞虎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一章 鄉(xiāng)野豪族第89章 決斷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44章 刺客第45章 典錢鋪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114章 殲滅第77章 東海攻略第37章 造湖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17章 開城門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139章 借刀第四章 朝天湖第54章 庵堂驚情第5章 初襲第59章 烽煙緊第49章 戰(zhàn)勢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87章 接戰(zhàn)第126章 逃
第98章 虞東第66章 請戰(zhàn)第11章 降將第3章 投石問路第60章 賜婚傳言第26章 殘部第27間 羈縻之政第126章 逃第52章 嵊州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62章 臨戰(zhàn)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50章 彭城郡公第18章 巡政(一)第55章 閱事第79章 火中慄第19章 惑敵第63章 炮擊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42章 再勤王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14章 東行出海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79章 算計第55章 閱事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15章 抵達津海第96章 合議第73章 軍制暗鬥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62章 遷島第15章 圍殺第49章 追敵第12章 蒸汽機(一)第98章 鄂東防線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43章 欺君第40章 銀子第64章 潰擊第9章 修堤之謀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27間 羈縻之政第73章 西逃路斷第80章 風往南吹第76章 密約(三)第73章 舟行海上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68章 戰(zhàn)爭陰雲第105章 決心跟信心第74章 淮東軍制第115章 襲城第54章 四人洞房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17章 密會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50章 北伐疑雲第12章 議兵第75章 摧枯拉朽第19章 各懷心思第21章 憂降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95章 經難念第42章 伏火弩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82章 議降第37章 困獸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57章 收復江西第65章 山海漏防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50章 驅狼吞虎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一章 鄉(xiāng)野豪族第89章 決斷第45章 相臣人選第144章 刺客第45章 典錢鋪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114章 殲滅第77章 東海攻略第37章 造湖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17章 開城門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139章 借刀第四章 朝天湖第54章 庵堂驚情第5章 初襲第59章 烽煙緊第49章 戰(zhàn)勢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87章 接戰(zhàn)第126章 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庆市| 汤原县| 塘沽区| 东光县| 会东县| 天全县| 刚察县| 兴仁县| 霍州市| 兴山县| 上饶市| 都江堰市| 同德县| 盐边县| 彭水| 石河子市| 孟州市| 漳浦县| 长寿区| 临颍县| 连平县| 荣成市| 阳山县| 墨江| 淄博市| 柳河县| 成都市| 土默特左旗| 刚察县| 黔西县| 东平县| 丹江口市| 安塞县| 岚皋县| 三亚市| 凤山县| 常宁市| 鹤峰县| 厦门市| 木兰县|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