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章 飲馬江南(二)

唐升隆元年十一月,李思業下令改南京名爲汴京或稱東京,恢復宋國的都名,率百官祭奠宋太祖皇陵,宣佈丁大全篡位爲非法,歷數其二十大罪狀,正式宣佈伐齊。

泗州,這是一個和齊國最接近的州郡,難民洶涌,運氣好點的,能搞到一頂軍用帳篷,將全家勉勉強強罩住,以遮風擋雨,但更多的卻是用樹枝和石板搭成的簡陋窩棚,儼如一隻只鳥巢,密集分佈在廣袤的淮北平原上。

淮水北岸鬧嚷嚷的,麒麟衛的步騎兵團正在渡河,用三座浮橋、渡船、小船,騎兵營順著河邊疾馳,河水被狂暴的馬蹄濺起,幼馬膽小的地斜眼瞅著灰濛濛的淮水。

滿載而行的船隻橫在河邊準備過河,船上都是殺氣騰騰的步兵,身著黑色的唐軍軍服,清一色的火槍,在火槍前端已經裝配了寒光閃閃的刺刀,更多的步兵走的卻是浮橋,但此時三座浮橋上都同時被幾十門大炮堵塞,數百名精著上身的漢子有節奏地喊著號子,緩緩推動大炮前行,在他們身後,一隊隊士兵焦急地等待,但卻沒有一個人敢大聲吼叫,等待渡河的隊伍越來越長,運送軍用物資的馬車也如一條望不見盡頭的長線,迅速向河邊靠攏。

麒麟衛是唐軍中最小的獨立兵團,約三萬軍,是因李思齊的虎賁衛超編而分離出來,主要佈防在歸德府,其最高統帥是獨臂宋涌泉將軍,他此時正騎著一匹神駿的銀灰色馬上,立在高處,監視渡河。

“將軍,西面開來一支軍隊,”宋涌泉的親衛突然看見西面捲起滾滾黃塵,正沿河向這邊飛馳而來,宋涌泉一驚,但他很快就平靜下來,他已經看見了黑色軍旗,上面印有一條金色的巨龍,張牙舞爪,正飛騰而上,這是唐軍的新軍旗,來人應該是駐防穎州的軍隊,團練使是李伯淵,宋涌泉早接到兵部的指令,這李伯淵部是奉命來協助自己的,麒麟衛的任務是在淮水南岸闢出一塊領地,以便讓李思齊的十萬大軍順利渡淮河。

果然,一匹白馬,來人銀盔黑甲,左肩上鑲著一顆金星,他便是獻襄陽立功的中郎將李伯淵,剛剛接到兵部調令,到泗州協助麒麟衛。

唐軍的軍隊體系分爲三塊,分別是李思業的鐵衛軍(即羽林軍)系統和內務軍,有兵力十萬,駐防南京,其二是地方散衛,也就是原周翰海的蒼龍衛,二十萬大軍,現在打散分駐各地,由團練使率領,受兵部統一調遣。

其三便是軍團衛,由各總督掌控,主要西遼總督耶律信的黑豹衛、兩淮總督李思齊的虎賁衛、四川總督餘階的鷹揚衛以及琉求總督宋大有、關中總督冷千鐸、水軍大都督劉整等。

這次伐齊,李思業命兩淮總督李思齊、四川總督餘階、琉求總督宋大有、水軍大都督劉整這四路大軍擔任主力,又調部分地方團練軍協同作戰,而關中總督冷千鐸和西遼總督耶律則負責對付蒙軍。

李思齊率領的本部及各地支援的散衛共計三十萬大軍,他的對手是丁壽輝和江淮兵馬使曾從龍駐紮在揚州的四十萬齊軍,他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他並不直接和齊軍正面大決戰,而是分兵兩路,一路十萬人由楊妙真率領乘船從登州出發,走海路在建康登岸,斷齊軍後路;另一路則由他親自率領,渡淮河和齊軍正面交鋒。

目前宋涌泉的麒麟衛便是他的先頭部隊。

“李將軍辛苦了!”

宋涌泉下馬,用獨臂緊握李伯淵的手笑道:“我正愁兵力不足,不足以對付馬天驥軍,李將軍便及時趕來了。”

雖對方是獨臂,但李伯淵卻半點不敢輕視,且不說對方的軍階比他高一級,單就他的資歷,就足以嚇死人,他可是隨陛下最早起兵的三十宋兵之一,在熊耳山盟誓過,據說他這條手臂還是被忽必烈親手砍斷的。

“末將奉命率一萬地方軍來支援東路李大將軍!”

“李將軍來得很及時,而且主要以騎兵爲主,這樣一來,我的勝算便到了八成,你看”宋涌泉手指茫茫的淮水對面道:“對面便是靈壁縣的白土鎮,丁公山擋住了視野,我若估計不錯,馬天驥的八萬軍就應該在丁公山的背後,等我軍渡河到一半時,突然襲擊。”

李伯淵詫異:“宋將軍既然知道,爲何還要渡河?”

宋涌泉大笑道:“兵法有云,實者虛之,虛者實之,我在此渡河,若有另一支軍隊突然從別處渡河,襲取靈壁縣,你說馬天驥會怎樣?”

李伯淵脫口而出:“他定是以爲中了調虎之山之計,以爲宋將軍是假渡河,必然回兵靈壁縣。”他恍然大悟:“宋將軍的意思是說,讓我在別處渡河,將馬天驥軍引開,宋將軍再渡河,兩軍夾擊齊軍嗎?”

“對!此處河水最緩,河面也窄,我軍重型輜重太多,必須從此過去。”

宋涌泉所猜不錯,丁大全的心腹愛將馬天驥確實就埋伏在丁公山背後,他是丁大全手下少數能打仗的將領之一,任淮東經略使,手下的八萬軍也是原來的宋軍主力,很多老兵都參加過徐州戰役,不過和其他齊國軍隊一樣,糧餉短缺、軍官貪污成風,使得軍隊士氣極爲低落,還未開仗,就已經逃掉了一萬多人,馬天驥連殺數十逃兵立威,才勉強阻止了逃跑的風潮,但他也深知士兵沒有士氣不行,故一路所來,放縱士兵搶掠民財,在江淮一帶惹得天怨人怒,但一些有眼光的商人卻很開心,他們從各地趕來,用銀子收購士兵搶掠來的物品、他們要的是銅錢、銅器、古董等有價值的東西,甚至包括年輕女人,然後又在軍營附近開妓院、酒館、賭場,再將士兵手中的銀子賺回來,這一切,馬天驥也睜隻眼閉隻眼,只要軍隊聽話、不逃,做什麼都行,他自己也娶了十幾房妻妾,佔了幾千畝好地。

但好景不長,唐國突然宣戰,將他推向了浪尖,他的部隊將面臨唐軍的第一波衝擊,訓練已經來不及,他只好對手下將領許下無數美好的諾言,土地多少、銀子多少、美女多少,至於士兵,他已經無法顧及。

這天早上,馬天驥接到斥候報告,在白土鎮對岸發現有唐軍渡河的跡象,馬天驥打過徐州戰役,知道那裡便是渡河的最佳位置,當年徐州戰役的第一戰,便是在那裡打響的,他深知唐軍厲害,是連蒙古軍都能擊敗的硬手,故不敢輕敵,將所有的部隊都帶到丁公山一帶埋伏,趁敵軍過河一半時突施偷襲。

從早上埋伏到下午,依然沒有見到唐軍任何渡河的動作,生性多疑的馬天驥開始懷疑起來,“難道這只是敵人的虛招不成?”

又漸漸到了黃昏,還是沒有唐軍的動靜,他再也坐不住,一口氣跑到丁公山山頂去觀察,大江霧氣濃罩,連一條小船的影子都沒見到,更不要說浮橋了。

突然,一匹快馬從西疾馳而來,遠遠地大聲喊叫:“大帥,大事不好,大隊唐軍從鵝頸彎渡江,突襲靈壁縣,靈壁縣已經丟了!”

“不好!”馬天驥大叫一聲:“我中計了。”

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2章 初露鋒芒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9章 愛恨情仇第9章 銅礦新脈第22章 江山如棋(十)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4章 耶律到來第7章 計取李文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3章 篝火夜話第11章 金國名士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12章 思業娶親第2章 初露鋒芒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2章 血戰密州(下)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4章 高等官學第10章 事業初成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5章 蕭府疑雲第3章 巨賈賞識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3章 巨賈賞識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2章 奴隸生涯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2章 毒殺大汗第15章 重返臨安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1章 驚聞母訊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14章 巧奪益都第7章 錢重於山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14章 高等官學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15章 飲馬江南(二)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7章 難唸的經第12章 毒殺大汗第1章 落草爲寇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12章 宋國密使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14章 巧奪益都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7章 錢重於山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1章 驚聞母訊第12章 思業娶親第2章 天上餡餅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13章 手足情斷第8章 貨幣政策第3章 求訪大賢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9章 銅礦新脈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2章 毒殺大汗
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9章 江山如棋(七)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2章 初露鋒芒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9章 愛恨情仇第9章 銅礦新脈第22章 江山如棋(十)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2章 風起雲涌(二)第4章 耶律到來第7章 計取李文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3章 篝火夜話第11章 金國名士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12章 思業娶親第2章 初露鋒芒第32章 剿滅海匪(上)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2章 血戰密州(下)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4章 高等官學第10章 事業初成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5章 蕭府疑雲第3章 巨賈賞識第6章 風起雲涌(六)第3章 巨賈賞識第6章 徐州會戰(六)第14章 奸雄之色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2章 奴隸生涯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2章 毒殺大汗第15章 重返臨安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1章 驚聞母訊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14章 巧奪益都第7章 錢重於山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14章 高等官學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15章 飲馬江南(二)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7章 難唸的經第12章 毒殺大汗第1章 落草爲寇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12章 宋國密使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9章 金都之旅(二)第14章 巧奪益都第7章 吞噬金國(七)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7章 錢重於山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1章 驚聞母訊第12章 思業娶親第2章 天上餡餅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13章 手足情斷第8章 貨幣政策第3章 求訪大賢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7章 風起雲涌(七)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9章 銅礦新脈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2章 毒殺大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兴文县| 吐鲁番市| 盈江县| 容城县| 叙永县| 武川县| 霍城县| 平阳县| 望谟县| 道真| 金寨县| 福泉市| 唐河县| 色达县| 石河子市| 康定县| 全州县| 沭阳县| 萝北县| 静安区| 焉耆| 康乐县| 兴义市| 名山县| 谷城县| 宝清县| 东台市| 雷州市| 潼南县| 临城县| 胶南市| 伊川县| 临清市| 邵阳市| 海城市| 清水河县| 阳朔县| 广元市| 凤冈县|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