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章 風起雲涌(三)

山東益都,一輪紅日終於噴薄而出,新的一天又開始,軍機處會議室外,五百多名軍士全副武裝,分三批不間斷地巡邏,已經整整五個時辰了,裡面沒有絲毫散會的跡象,緊張的氣氛籠罩著整個建築羣,所有巡邏的士兵都明白,山東將有大事發生,而這一切都來自一個渾身是血的金國使者。

會議室內氣氛更加緊張壓抑,空氣都似乎凝結,十幾個山東軍政要員分成兩派,脣槍舌箭,進行著激烈的辯論,雙方勢均力敵,只待李思業最後決定性的一票。

“主公!你是駙馬身份,應先救南京,取得道義上優勢,那樣以後更容易得到士人的支持!”元好問一反波瀾不驚的常態,兩眼通紅地盯著李思業,扯著嗓子督促他下最後的決心。

“不妥!”李思齊站起來反對:“我還是堅持應先取中都,讓蒲察官奴替我們滅了金國,我們直接建立政權,豈不便當!”旁邊的周翰海也微微點頭,表示贊同,他在二年前的一次意外的事故中,腰椎骨折,無法再站立,已卸去了軍職,以軍事顧問的身份參加這次會議。

李思業手指緊按太陽穴,低頭來回踱步,他眉頭緊鎖,苦苦思索著出兵的路線,這三年彷彿過得太安逸,所謂危機象約好似的,竟在一起爆發:蒙古統一、宋國皇帝病危、金國大亂。

自從中都和河間府大量百姓涌入山東,金國亂相初起之時,振威軍便處於一級戰備狀態,取消所有官兵的休假,軍隊開始集結,遼東的十萬騎兵也向錦州一線靠攏。

直到昨天,李思業終於得到了苦候已久機會,張天綱趕來山東求援,而正使李蹊竟然被蒲察官奴的追兵所殺。

得此重大情報,李思業召集軍機處和振威軍高層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山東的行動。出兵已經沒有懸念,甚至後勤保障、兵力部署都已經達成共識,現在關鍵是出兵路線,是走濱州取河間府和中都,與武仙軍硬碰硬;還是走濟南,取東平府,先滅了蒲察官奴的忠孝軍。

軍方支持前者,而軍機處卻主張後者,這其中的根本分歧是:到底救不救金國,是救了金國後平穩過渡,還是讓蒲察官奴直接滅了金國,山東自己扯大旗。若在三年前,李思業會毫不猶豫支持軍方的意見,而現在,他考慮更多的是將來,他或許可以坐視蒲察官奴滅金國,但這樣一來,他必然會失德於天下,況且金國這張牌對他還有用處。

“郝大人,你以爲呢?”

李思業的目光投向了一直沉默的郝經,郝經臉龐削瘦,皮膚黝黑,這是山東官員的共性,他細心聆聽,卻又似漫不經心地玩弄著手中的筆,一疊記錄紙上乾乾淨淨,一字也沒有。

“屬下在想......”郝經遲疑一下,他不知道自己的話說出來會有什麼後果,但所有的人都在看著他,容不得再把話吞回去,便淡淡道:“屬下在想,蒙哥和忽必烈又該怎樣應對這金國大變,他們已經統一了蒙古,難道會在一旁袖手旁觀嗎?我看未必,如果他出手的話,又會走那條路,是潼關還是太原?屬下以爲蒙古的因素不能不考慮。”

“郝大人說得不錯!”刑部司司馬李汾起身接口道:“蒙古必然不會袖手旁觀,不管走潼關還是太原,都會和武仙碰撞,我們去,只會白白便宜了蒲察官奴,不如取南京坐山觀虎鬥,武仙敗,我們收殘軍,蒙軍敗,我們取關中,這何樂而不爲?”

李思業點點頭,停住了踱步,慢慢地坐了下來,所有人的眼睛‘刷!’地向他望去,看來,主公已經下定決心了。李思業用平靜而略帶一點嘶啞的聲調徐徐道:“我決定,出兵南京,先取歸德府,斷了蒲察官奴的後路。”他微微一頓,又道:“命晁雄和宋襄出山海關,取大興府和中都,再命劉整的水軍渡渤海取河間府,觀望武仙軍。”

說完,掃視衆人一圈,微微一笑道:“如此,大家可滿意?”

元好問終於放下心來,能這樣決定,在政治上算是贏了。

......

餘階的戰馬立在一個樹木茂密的山坡上,密切的注視著戰鬥,他現在任虎賁衛的左中郎將,第一次面臨實戰,從濟南出兵後,他幾乎就沒有睡個一個囫圇覺,眼睛熬得血紅,脾氣也奇大,他從腳蹬上挺起身,用粗話謾罵敵人,扭歪的嘴脣上糊滿了唾沫,弄得手下的將士們活象一羣被牛蠅惹得發狂的水牛,用大聲咆哮來反駁。一路而來,他每到一個村莊,都要扯著喉嚨向農民們叫喊一番:“土地屬於種田人的,我們來,就是要把土地還給你們。”

“無論漢人當皇帝還是女真人當皇帝,只要讓百姓吃飽飯就是好皇帝!”

不管是漢人農民還是女真人農民,他們都象著魔似的聽著這些狂妄之語,結果他的部隊獲得了大量的自願民夫,硬生生的將一門門重達幾千斤的青銅大炮,手推肩扛地送上小山,扼住了去歸德府的必經之路。

他的任務是攔截從開封府過來支援歸德府的敵軍,三天前,獨臂將軍宋涌泉的麒麟衛包圍了歸德府,前日,斥候來報,圍攻南京的忠孝軍分出三萬人急援歸德府,於是,殲滅這三萬援軍的任務就落在了餘階的身上。

已是凌晨,但戰鬥依然在殘酷的繼續,在山腳下是一條小河,蜿蜒流過,右邊那道寬闊的石橋,是通往歸德府的其中一條必經之路,正冒出股股濃煙,對岸那荒草遍業野的沼澤裡,現出火槍營和弩兵營把守的鋸齒形戰壕。左邊,一道彎彎曲曲的澗溪穿過蘆葦,流進河裡,在往左,澗溪後面,一座村莊正在熊熊燃燒。

大約六百步開外,便是忠孝軍的防線,從那裡向右轉彎,一直通到遠處那鬱鬱蔥蔥的小山。

兩岸的火焰將河流染成了污濁的紫色,隨著沉悶的爆炸聲,一股股水柱向上騰起,在褐色的煙霧裡四散開來,來救援歸德府的軍隊是忠孝軍的精銳,擁有大量的火器,尤其是震天雷,毫不留情地向振威軍的陣地傾瀉而去。

村莊上的戰鬥最爲熾烈,那裡有通往歸德府的另一條官道,忠孝軍的幾十門石炮不斷髮出尖利的呼嘯聲,擲出的震天雷在農莊上空爆炸,織成了一張明亮的火網,箭矢密集如鋼針,從澗溪對岸的草叢裡和蘆葦叢裡潑濺過來,振威軍還擊的回回炮劃破夜空向小山的另一邊飛去。整個天空亮如白晝,整個大地都已沸騰。

這種對峙已經持續了很久,餘階望了望西天,啓明星已經升得老高,天快要亮了,敵人隨時都會發起進攻。

爆炸的轟隆聲果然越來越密,河水的沸騰也越來越兇,震天雷雨點般落在石橋的周圍,地面不時悶悶地震動一陣,泥巴和碎石兜頭蓋臉向戰壕砸來。可是燃燒的村莊那邊,這會兒反而倒沉寂下來,在濃重的黑暗中,敵人已經沿著村莊的官道進攻。

晨曦已經帶著一點朦朧的亮色,餘階可遠遠看見大片移動的身影,極爲緩慢,他手一揮,眼中閃過一絲殘酷的笑容,在他身後,拿掉覆蓋的枝葉後,露出了數十門的青銅大炮,黑洞洞地炮口對準官道上羣聚的敵人,炮兵在迅速地裝藥填彈。

“給老子炸這幫狗孃養的!”隨著餘階的一聲叫罵,三十門大炮齊聲怒吼,夾雜尖利的嘯聲,雷鳴般的向敵羣滾去,碗大的炮彈在敵羣中猛烈地爆炸開來,密集的彈片封鎖了整條道路。面對這種比震天雷還要可怕的武器,敵人被炸蒙了,當他們清醒過來時,地面上已經鋪滿了大片的屍體,發一聲大喊,敵人狼狽地逃回了陣地。

天亮了,敵人似乎要孤注一擲,組織起上萬的士兵又向石橋這條道衝來,但石橋的左右埋伏著振威軍的另一支新式部隊,由突火槍兵改來的火銃兵,射程可達三百步遠,也更加精準。

“向他們開火!”

山坡上射擊的令旗舉起,火銃兵都尉一聲大吼,五千支火銃急速地發射出子彈,惡魔暴怒般顫抖著,噴出嗆鼻的煙味兒,子彈如雨點一般的密集,毫無懸念地打進敵人的身體,也毫無懸念地進行一邊倒屠殺。

“這難道便是傳說中的山東軍隊嗎?”當金兵掀開振威軍神秘的面紗,看到的竟是如此可怕的武器,振威軍立刻被妖魔化了,在金兵的眼中,敵人就是一頭從地獄裡衝出的惡獸,要將所有的生命都吞噬乾淨,還有二百步,進攻的士兵便已損失過半,忠孝軍開始膽寒,開始掉頭回撤,但青銅大炮的炮彈卻不依不饒攆著他們屁股追趕。

‘嗚—’悠長的號角聲吹響,從山上的樹林中衝出數千匹戰馬,戰刀閃過寒冷的鋒芒,高高舉在頭頂,吶喊著、象山洪爆發,黑色的洪流直向敵軍席捲而去。

這場伏擊戰,只是整個戰役中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振威軍的十五萬主力軍在李思齊的率領下,繞過歸德府,也效仿蒲察官奴的閃電戰,一舉端掉了開封府,在南京城下大敗蒲察官奴的忠孝軍主力,蒲察官奴落荒而逃,在搶糧時被憤怒的村民包圍,由此丟掉了性命,他的兒子蒲察玉郎下落不明,有傳聞逃往宋國。

五天後,李思業在三萬鐵騎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從益都開到南京,等待他的,不知又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8章 挽月之心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25章 做大買賣第25章 做大買賣第13章 仙師捉鬼第5章 宋十壯士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6章 德州易手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4章 行商新主第35章 形勢急轉第4章 行商新主第2章 奴隸生涯第13章 再見舊人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8章 大宋廟堂(一)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2章 奴隸生涯第13章 手足情斷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6章 飲馬江南(三)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13章 手足情斷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15章 重返臨安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5章 蕭府疑雲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6章 重獲自由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章 城破家碎第10章 小乙小乙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15章 飲馬江南(二)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9章 銅礦新脈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34章 假道滅虢第9章 銅礦新脈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3章 求訪大賢第31章 琉求試航(下)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0章 威逼利誘第7章 計取李文第25章 渤海戰略(八)
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8章 挽月之心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18章 渤海戰略(一)第25章 做大買賣第25章 做大買賣第13章 仙師捉鬼第5章 宋十壯士第31章 北方來使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6章 德州易手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4章 吞噬金國(四)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4章 行商新主第35章 形勢急轉第4章 行商新主第2章 奴隸生涯第13章 再見舊人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23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8章 大宋廟堂(一)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2章 奴隸生涯第13章 手足情斷第10章 關中毒刺(二)第13章 擦槍走火(二)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4章 風起雲涌(四)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6章 飲馬江南(三)第20章 江山如棋(八)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13章 手足情斷第27章 蒙古商人(下)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12章 擦槍走火(一)第15章 重返臨安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26章 四寶買米(上)第5章 蕭府疑雲第26章 蒙古商人(上)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6章 重獲自由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0章 血戰密州(上)第1章 城破家碎第10章 小乙小乙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6章 科舉考試(一)第36章 金國來使(下)第15章 飲馬江南(二)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3章 風起雲涌(三)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9章 銅礦新脈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34章 假道滅虢第9章 銅礦新脈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3章 求訪大賢第31章 琉求試航(下)第21章 渤海戰略(四)第10章 威逼利誘第7章 計取李文第25章 渤海戰略(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得荣县| 沭阳县| 文山县| 全椒县| 上犹县| 潜山县| 五华县| 黔西| 邯郸县| 南漳县| 香格里拉县| 辽阳市| 方正县| 大竹县| 冷水江市| 浦北县| 沂南县| 财经| 温宿县| 梧州市| 安宁市| 吴江市| 平遥县| 沿河| 上思县| 察隅县| 石景山区| 杨浦区| 桐城市| 镇赉县| 赣榆县| 伊宁市| 黄梅县| 双流县| 大方县| 定日县| 江孜县| 吉水县| 三江|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