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章 蒙古商人(下)

“果然是你!”

那人眼罩一摘掉,李思業便失聲叫出,此人正是他的故主蕭西炎的兒子蕭百越,當年李思業執蕭家金牌去京兆,與他曾有一面之緣。

蕭百越的視線漸漸清晰,他詫異地看著面前的山東之主。

“你認識我?”也覺他依稀有點面熟,但卻想不起是在哪裡見過的了。

“來人!把他繩子解了。”

話音剛落,王四寶的牛角尖刀已經挑斷了蕭百越身上的繩索,見他立足不穩,又找來一椅子給他坐下。

“你可還記得,當年你父親去世時,是誰把你們蕭家的金牌帶給你的?”

李思業笑笑,也在蕭百越對面坐了下來。

“你就是那個姓李的夥計?”蕭百越也漸漸想起了往事。

又突然驚覺,不可置信地盯著他:“你、你竟然就是山東的李思業?”

在蒙古到處被人談論、被人切骨深恨的山東大軍閥,竟然就是當年那個瘦弱、卑微的夥計,蕭百越只覺得大腦裡一片茫然,好象當年自己還曾經笑過此人愚笨,不肯接受自己的重謝。

可是眼前,歷史好象開了個殘酷的玩笑,他成了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自己卻成了他的階下囚,如夢如幻,蕭百越竟產生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

“蕭先生怎麼去了蒙古?”

“一言難盡!”蕭百越嘆了口氣,突然又記起自己的使命,急道:“剛纔你、不!李總管也說,可以賣鐵和糧食給我們,可是真的?”

李思業剛纔心中生出個念頭,如果能利用北蒙來削弱忽必烈,這倒是個好機會,暗忖道:“最好兩邊都同歸於盡,也省去我日後的麻煩!”

便呵呵笑道:“你父親舊日有恩於我,就衝這個,我怎能不報?”又接過親兵的茶,命人給蕭百越也遞了一杯,蕭百越委實渴得緊了,接過茶杯便一飲而盡,連茶末也吞進肚裡,用光胳膊抹了一下口脣,方纔舒口氣道:“大翰耳朵一年冷似一年,物資愈加稀少,連茶也少見了,這幾日喝的茶,又讓我回憶起從前的日子。”

李思業想起他過去錦衣玉食,生活如王公,而現在才短短幾年已和普通蒙古人並無區別,想是那苦寒之地,生活艱難所至,心中憐憫,便吩咐左右道:“去!給蕭先生拿件衣服來。”待蕭百越繫好袍帶,又問道:“蕭先生不是商人嗎?怎麼這等狼狽?”

搖搖頭,蕭百越眼光黯淡道:“我因不是漢人,才逃得一命,靠賣一些往日的存貨度日,眼看將罄,若不是這次受命南下,這個冬天我都不知該怎麼過,如果買不到糧食,蒙古就要發生饑荒了。”

他嘆了口氣又道:“蒙古人雖然殘暴,但婦孺何罪?尤其那些被抓來的奴隸,發生饑荒,受害的首當是她們,李總管若肯賣糧,卻不知是給自己積了多少功德。”

說罷,又想到自己這些年的艱難,竟忍不住淚光瑩瑩。

“我已經答應,自然不會食言,你放心好了!”李思業起身,遞過一方手帕,突然笑道:“你不會是一個人來的吧!”見蕭百越眼中驚愕,便笑著解釋道:“你們既然想用現銀買糧,就算現在可以不付,但定金總是要的,幾萬石糧食的定金也不會少,何況還有鐵,我想以那女人的心胸,怎會放心把錢給你帶著,所以必然還有他人。”

蕭百越默默地點點頭:“是還有他人,還是斡兀立海迷失的心腹,他此時就在城外。”

......

八刺的外形是個典型的蒙古人摸樣,身材敦實矮壯,尤其肩膀異常寬闊厚實,麪皮紅得象喝了烈酒,又粗糙似橘子皮,正是草原上的特色,但他的一雙眼睛卻銳利如鷹,心中雖不安,但卻神色自若,氣勢凜然,毫不屈卑地與李思業相對而坐,他此時是代表自己國家在和一個曾侵略過他們的地方軍閥談判。(他卻忘了那遼東、中都也並非是他們的土地),幾個副手坐在他旁邊,皆表情嚴肅,嘴角繃成一條直線。

李思業和元好問、柴煥、冷千鐸、姚樞先後進來,拉開椅子便在他對面坐下,柴煥揮了揮手,有士兵將門掩好。

八刺起身先施了個禮,道:“我代表斡兀立海迷失攝政王陛下,特來貴地採購一些物資,我聽我這這位隨從說,大將軍已經同意賣東西給我們,不知可屬實?”身後的蕭百越急將此話翻譯了過去。

笑笑,李思業卻言他道:“你們現在和忽必烈可開戰了麼?”

八刺略通漢語,也聽懂了這句話,他心中微微有些詫異,對方問這不相干的問題作甚?但出於禮貌他還是鄭重的答道:“小仗已經打了幾場,互有勝負,我們吃虧在武器弱,但騎兵卻比他們強。”

蒙古人性格是絕對不認輸的,即使真的敗了,也要從別的方面把優勢找回來。

李思業微微一笑,便直言道:“你們蒙古人曾荼毒山東,本來麼,不想賣東西給你們,但我也缺銀子,還有就是看這位故人的面上。”他手指蕭百越,傲然道:“我可以答應,可以賣兵器和糧食給你,只不過價格要貴一點,而且還有個條件。”

八刺若有所悟,他回頭盯了一眼蕭百越,目光象針刺一般,蕭百越心中忐忑不安,惟恐李思業又反口,急將他的話翻譯過來。

八刺不提生意之事,反而不緊不慢地問道:“你有什麼條件?”

“條件嘛!很簡單,我想和你家攝政王簽署個和約,要她正式承認遼東歸山東所有。”

八刺暗暗忖道:“難道他不知道我們已經無力拿回遼東?”

現在北蒙的西、南兩條出路都被堵死,草原物資奇缺,又面臨忽必烈的大軍威逼,已經雪上加霜,莫說拿回遼東,現在如果還能保住草原,就已經是大幸了,他出發之前,攝政王已經下了戰爭動員令,凡高過車輪的男子,都必須從軍。

心中在胡思亂想,耳中卻聽李思業又道:“如果簽了和約,我還會送五千件鎧甲作爲遼東的補償,另外若你們肯拿戰馬來換,我連火蒺藜、震天雷都會賣給你們。”

不管李思業是什麼目的,但糧食和鐵器纔是最要緊的,現在居然還有火器,彷彿柳暗花明,來山東竟走上了陽光大道,八刺心中狂喜,急道:“我要買五萬把戰刀,一萬件鎖子甲,二十萬石米,若你們肯送到恆州,我願意用現銀交割。”

心裡又猶豫一下,戰馬他做不了主,雖然軍中戰馬也不多,不過軍戶的手上應該還有,想想,他便答道:“戰馬一事,我須向攝政王請示,但估計問題不大,現事不宜遲,我立刻返回向攝政王報告,爲節省來回時間,請你們準備好物資,我們就直接在恆州交換,你們的火蒺藜和震天雷,有多少我們要多少。”

李思業笑笑道:“我還有一個條件。”見八刺臉色微變,他一指蕭百越道:“他是我故人,我把他就留在山東,你回去後把他的家人都送來,作爲交換,我可以先送三萬石糧食給你們攝政王作爲禮物。”

蕭百越猛得睜大了眼睛,他的眼睛裡揉著感激,只覺鼻子發酸,急將頭低下,把這句話翻譯了過去。八刺看了看蕭百越,也有些感動的道:“我們蒙古人尊重那些珍視友情的人。”他翹大拇指讚道:“你是真正的漢子,我答應你,但這三萬石糧食我也用一千匹戰馬來換。”

送走蒙古人,元好問臉色卻有些凝重,他道:“主公想用斡兀立海迷失削弱蒙哥的實力,戰略上是一優選,但正如主公剛纔所言,山東受蒙古人荼毒已深,若消息傳出去,人言可畏,只怕最後會影響主公的名聲。”元好問所指,並不止山東,也包括中原和宋國。

李思業聽他說得有理,一時倒陷入了沉思。

旁邊的姚樞突然道:“我倒有個法子,或許可以瞞過百姓。”

李思業大喜道:“快快說來!”

姚樞笑笑,比出兩個指頭道:“遼東。”

李、元二人對望一眼,突然恍然大悟,姚樞的意思是把藉口遼東需求,把物資先送到遼東,再從遼東把物資轉到恆州。

“如此甚好!”元好問回頭對李思業道:“遼東通判趙邦永謹慎小心,且又能帶兵,主公可命他爲全權代表,去恆州與蒙古人交換。”

李思業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終於放心下來,若這個想法真能實現,他和忽必烈的交手,恐怕又要再往後推遲幾年了。

回到院中,卻見王四寶站在一旁,臉色焦惶,知道他是害怕蒙古人拿買的刀子殺回來,又好氣又好笑,踹了他一腳道:“這種天下大事,輪不到你來操心,好好去給老子去當差,以後發現間諜,都要先稟過我。”臉上又詭異一笑道:“這次且記你一功,但蕭進忠那裡,你自己去解釋吧!”說完,不理王四寶的苦臉,哈哈大笑,轉身進屋去了。

......

北蒙大汗現爲窩闊臺之孫失烈門,但大權卻掌握在攝政王斡兀立海迷失的手上,她是個長得如巖石般的女人,這不僅指她身板和臉孔僵硬象石頭,更指她的心腸冷酷如石,屠殺漢人、逼走耶律楚材、肅清異己,都毫不手軟。

她剛剛聽取八刺的報告,立刻便猜透了李思業的真正目的,但眼下之勢已容不得她選擇,她的首要敵人是忽必烈,敵軍武器犀利、兵精糧足,而自己的軍隊卻物資稀少、士氣低落,如此一長一消,高下就已判定,她知道蒙哥的手段,不管是失敗還是投降,都意味著斡亦剌部的失勢甚至消亡。

彼此都是利用,只要自己得利,又有何不可?

在權衡了兩天後,斡兀立海迷失終於決定和山東合作,再派八刺爲使者赴恆州,用銀子和戰馬換取她急需的戰略物資。

現在已是深秋,草原上開始寒冷,忽必烈定然要到開春後纔會發動攻勢,也就是說,她還有一個冬天的時間備戰。

但斡兀立海迷失卻不知道,蒙哥並沒有坐等第二年的春天來臨,他在命忽必烈備戰的同時,又派自己的另一個弟弟阿不裡哥遠赴金帳汗國,尋求拔都的支持,只待來年開春時,兩家夾擊北蒙。

一個月後,趙邦永在恆州與八刺秘密簽署了遼東戰役諒解協議,並以一百萬兩銀子和五萬匹戰馬的價格,將山東的四十萬石陳糧和六萬件兵器以及無數火蒺藜、震天雷賣給了北蒙。

此舉後來果然讓忽必烈軍與拔都軍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雖然聯軍最終戰勝了北蒙,但時間卻往後延遲了二年,還引發了一場新的爭權鬥爭,導致剛剛統一的蒙古再次分裂,這是後話不提。

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6章 德州易手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7章 計取李文第11章 金國名士第24章 想做買賣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4章 巧奪益都第8章 貨幣政策第11章 驚聞母訊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26章 渤海戰略(九)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8章 艱難創業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9章 銅礦新脈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章 饑荒之禍第10章 議和(一)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31章 北方來使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1章 驚聞母訊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15章 山東格局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11章 議和(二)第33章 皇宮國宴(上)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4章 想做買賣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36章 再見宋國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10章 蒲家撤資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14章 思業降妖第16章 變天之兆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5章 完顏心事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10章 議和(一)第7章 計取李文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10章 議和(一)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1章 面臨抉擇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13章 手足情斷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章 城破家碎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30章 琉求試航(上)
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5章 風起雲涌(五)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12章 科舉發榜(上)第6章 德州易手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7章 計取李文第11章 金國名士第24章 想做買賣第33章 剿滅海匪(下)第31章 金都之旅(四)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14章 巧奪益都第8章 貨幣政策第11章 驚聞母訊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26章 渤海戰略(九)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7章 渤海戰略(十)第8章 艱難創業第17章 突火槍問世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9章 風起雲涌(九)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9章 銅礦新脈第9章 科舉考試(四)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1章 饑荒之禍第10章 議和(一)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31章 北方來使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1章 驚聞母訊第16章 江山如棋(四)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2章 徐州會戰(二)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15章 山東格局第30章 琉求試航(上)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11章 議和(二)第33章 皇宮國宴(上)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4章 想做買賣第17章 飲馬江南(四)第36章 再見宋國第24章 織布工場(中)第10章 蒲家撤資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27章 四寶買米(下)第14章 思業降妖第16章 變天之兆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25章 織布工場(下)第5章 完顏心事第19章 王府夜宴(二)第17章 江山如棋(五)第19章 發行報紙(下)第3章 徐州會戰(三)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10章 議和(一)第7章 計取李文第33章 金都之旅(七)第10章 議和(一)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14章 江山如棋(二)第20章 王府夜宴(三)第11章 面臨抉擇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5章 江山如棋(三)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13章 科舉發榜(下)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28章 金都之旅(一)第1章 徐州會戰(一)第13章 手足情斷第14章 巧奪益都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章 城破家碎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30章 琉求試航(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荥经县| 南宁市| 庆元县| 林州市| 米易县| 临湘市| 章丘市| 光泽县| 娄底市| 盈江县| 安达市| 青铜峡市| 金川县| 泾源县| 建瓯市| 岫岩| 潢川县| 昌平区| 双牌县| 柘城县| 南江县| 元江| 息烽县| 镇沅| 九龙城区| 张家港市| 彰化市| 曲松县| 临夏市| 深泽县| 孟村| 班玛县| 剑河县| 黎平县| 临城县| 洛川县| 奉新县| 佛冈县| 武冈市|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