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

“還真長出息啊!

有些事情,葉某念著通家之好,甘冒誅九族的風險隱瞞朝廷。不料好心反成驢肝肺,現今想想,委實可笑。”

葉紹輝不怒反笑,雙手撐著飯桌前沿,彷彿受到莫大侮辱般,陰測測地說道。

“大夢方覺醒,平生我自知。予我三千刃,定斬九重天。若有三萬騎,天地換新顏。

盧兄苦讀詩書,不知有何看法?”

葉紹輝低聲吟唱著秦浩明昔日舊作,看都不看張雲一眼,轉而微笑著盯著盧欣榮。

“非將帥之才作不出此詩,實乃大明福分。”

盧欣榮何等通透玲瓏之人,此情此景下,不用張雲提醒也知道,此詩必是秦秀才昔日舊作。

因此,只是低吟幾句,便一臉高山仰止的陶醉表情,令葉紹輝恨得牙疼。

“難道盧兄不覺得此乃是一首反詩?

若有三萬騎,天地換新顏。這是一個臣子所爲嗎?”

葉紹輝厲聲呵斥,一臉的忠肝義膽。

“呵呵……”

盧欣榮冷笑兩聲,按捺住旁邊勃然色變的張雲,給了他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慢條斯理的對葉紹輝說道:

“葉公子切勿危言聳聽!

此乃秦將軍昔日秀才時所作,只不過說明將軍志向高遠而已!跟什麼臣子,反詩完全沾不上邊。

即使葉兄說出去,估計世人也不相信。

而且盧某可以確信,此事必是你私下爲之,令尊恐怕並不知悉。否則,他決不允許你這般胡鬧!”

盧欣榮目視葉紹輝,篤定地說道。

葉成祖宦海沉浮幾十年,豈會如此不智?

不說一個秀才時期寫的詩不足爲憑,真若想告秦浩明謀反,必是私下爲之,豈會如葉紹輝一樣四處囔囔?

說到底,還是葉紹輝想通過此事要挾秦家獲取利益而已。

沒有葉成祖參與謀劃,葉紹輝一個白衣誠如張雲所說,算什麼東西,休想撼動秦家分毫?

葉紹輝被說得撲哧撲哧喘著粗氣,一臉的狠戾瞪著二人。

實情委如盧欣榮所說,辯駁沒有什麼意義。

“言盡於此,葉公子有什麼手段放馬過來,秦家無懼。”

張雲硬邦邦的扔下話,不欲和葉紹輝多說,扯著盧欣榮揚長而去。

此次二人一同過來,就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儘快打消葉紹輝的貪念。

至於他還有什麼想法,接招便是,多想無益。

以秦家目前的實力和地位,豈會懼怕一個區區葉家?

宣府鎮佔冀州地,秦漢爲上谷郡。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後,屬遼國,金滅遼後屬金。

元屬中書省上都路,明屬京師。

宣府鎮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特別是大明建都北京之後,宣府鎮更是保衛京都,防禦蒙古南下的咽喉之地。

真可謂是南屏京師,後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險,右擁雲中之固,誠乃邊陲重地。

秦浩明在接到兵部調令,便匆匆到兵部、吏部辦完手續,旋即和盧象升馬不停蹄趕赴宣府邊鎮交接工作。

微風拂面,漫漫黃沙,宣府鎮除了城池內尚算繁榮外,其他地方可以說都是荒涼之地。

這也是邊關特色,四周都是敵人,故而人煙稀少。

“宣府山川糾紛,地險而狹,故而要分屯建於他鎮。

勿論宣府一鎮一千三百里之邊,即就陵後一帶言,東至火焰山,西至合河口,凡二百二十餘里。

籌其經費,每築邊牆一丈,雖甚省,約須工料、食米等銀五十兩。

其中或有舊牆並亂石土垣可固,通融計算,每丈必須銀三十兩。通計三百里,總該銀一百六十萬兩。

加以三裡一墩,五里一臺,計墩一百,臺六十。

墩以土爲之,每座約二百金,臺以磚石爲主,每座約六百金,並墩臺守禦等具,壕塹等類又約該十餘萬兩。

朝廷目前是沒有方法,不知破虜可有其他辦法解決經費?”

盧象升對宣府情況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帶著一衆將校親自爲秦浩明講解城防。最後,一臉期待的說道。

宣府凝結了他一生的心血,可修建長城費用如此之高,大明王朝已無力承擔。

況且大明現在戰爭此起彼伏,增兵邊塞更不可能,盧象升想修宣府鎮長城的夢想只好做罷。

雖然他利用兵部劃撥的部分錢,對宣府鎮長城個別地段做了小小的修補。

但終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特別是蒙古草原被建奴統一,宣府的防衛任務變得更加沉重。

縱觀建奴幾次寇邊,都是繞道蒙古草原,從各處關隘下手,最終得逞。

所以,盧象升才把希望放在秦浩明身上。在他看來,秦浩明比自己活泛,說不定有解決之道。

“末將駐守上北路,東至境安堡邊,北至大邊,西至金家莊,邊垣二百六十一里。邊墩三百六十三座,衝口四十七處。

可是兵將僅僅三千人,若是沒有堅固的城牆防守,委實吃力。”

張鬆榮尚有寫不適應秦浩明一下成爲自己的頂頭上司,神情語氣還有幾許不自然,可他的防守任務委實太重,不得不當面提出來。

“可不是,下北路北起牧馬堡東際大邊,西抵樣田,南至長安嶺,邊垣二百一十三裡,邊墩一百九十座,衝口二十一處。

可本……末將兵將不過三千,確實吃力。”

戚綱在旁邊也是叫苦不迭。

其他將領亦是哇哇大叫。

“你們這是在是幹什麼?算是下馬威嗎?

告訴你們,秦總督自有去處,諸位切勿讓這段時間的情誼有了齷齪。”

盧象升想不到秦浩明一句話都未說,宣府諸將竟然當著自己的面訴苦,忍不住大聲咆哮。

但他又不想秦浩明在暫代的三五個月裡,平白得罪這些將領,所以索性特意點明原因,以免彼此間產生隔閡,反而得不償失。

“諸位將軍,本督將盡量解決難題,籌措餉銀,請大家多多支持!”

秦浩明轉身一臉誠懇的朝衆將說道。

接著拍拍顯得有些懊惱的戚綱、張鬆榮肩膀,示意不必在意。

困難實際存在,他也相信二人沒有其他意思,可也不乏其他將領趁機起鬨。

雖說前段時間和他們相處不錯,可此一時彼一時,原來大家是同事,甚至是下屬。

可如今一躍成爲他們的上司,難免其中有些人會有異樣心思。

概因這裡面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大明若是能萬衆一心,也不至於落在現在下場。

盧象升這樣說當然是好意,可要讓他們心服口服,卻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盧象升搖搖頭並未就此事再說什麼,而是親自解釋衆將叫苦的原因。

原來,宣府共有六路關隘需要防守,除了剛纔講的上北路、下北路,還有東路、中路、上西路、下西路。

整個宣府合計邊垣一千一百一十六裡,邊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衝口一百九十二處。

如此大的範圍,只有分守參將七人,遊擊將軍三人,坐營中軍官二人,守備三十一人,領班備禦二人。

而宣府鎮原額馬步將士十五萬一千名,除節年逃故外,實在官軍八萬三千三百四員名,其中還要包括四萬三千沒有什麼戰鬥力的衛所兵。

若是誅心一些,還有部分吃空餉的情況。

原額馬五萬五千二百七十四匹,除戰損和丟失外,實有馬三萬二千四座。

故而,兵力不夠自然在情理之中。

秦浩明聽完苦笑連連,大明連年戰亂,邊地防務鬆弛竟然到如此境界,實在令人頭疼。

怪不得初到宣府鎮,盧象升哪裡都沒有帶他去,唯獨把視察關隘擺在第一位置。

不過既然坐在這個位置,即使問題再棘手,自己也必須去面對。

只是,究竟去哪裡撈上百萬的資金,這需要好好謀劃一番。

至於原先自己的非法所得,他另有用處。

再說,總不能公私不分嗎?

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
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石桥市| 林周县| 大足县| 越西县| 大丰市| 乐至县| 清流县| 延津县| 岑溪市| 大埔县| 如东县| 长兴县| 呼玛县| 黄平县| 澄江县| 沭阳县| 咸宁市| 诸暨市| 会同县| 搜索| 青浦区| 长武县| 余江县| 弋阳县| 旌德县| 新平| 德江县| 成安县| 紫金县| 建平县| 鹤壁市| 枣阳市| 黎平县| 凤冈县| 阿拉尔市| 雷山县| 类乌齐县| 八宿县| 布尔津县| 丰都县|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