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

疾風細雨,漫漫長夜。

昏暗的煤油燈下,這是秦浩明和盧欣榮的第一次暢聊。

以酒爲媒,兩人聊得相當融洽。

“我想組建大明最強大的船隊,聚天下之貨致大明交易,使各得其所。伯玉有航海經驗,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酒過三巡,秦浩明覺得時機成熟,便不再雲裡霧裡藏著掖著,直接開口招攬。

但有些話是絕對不能光明正大說的,防人之心不可無,他還沒天真到對一個萍水相逢的人掏心掏肺,縱使盧欣榮是他想要拉攏的人。

事無不可對人言,那都是忽悠扯淡,秦浩明纔不會相信。

“僅此而已?”

盧欣榮眼神迷離,似醉似醒。

“僅此而已!”

秦浩明目光炯炯語態堅定。

實力未至,講大話,唱高調毫無意義,反而落下話柄,秦浩明不屑爲之!

“好!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皆是過程而已!大丈夫總要行險一搏,我盧欣榮便陪你屍山血海走一遭又何妨?”

秦浩明謹慎的態度反而讓盧欣榮下定決心,站起身,雙眼清澈而堅定,何曾有半分喝醉的模樣?

秦浩明面帶微笑亦站起身,一言不發,伸出右手目視盧欣榮。

“啪”,盧欣榮高舉右手毫不猶豫拍在秦浩明的右掌上,相視一笑。

擊掌爲誓,都是聰明人,一切盡在不言中!

第二天清晨,盧欣榮便出現在秦浩明的隊伍裡,重回他剛剛離開的應天府。

三十里地,因爲昨日下雨的緣故,交通情況不是太好。

首先是路上行人比其它地方多,其次是道路有些泥濘。

不過隨著越來越接近應天府,道路情況逐漸好轉,同時行人也越來越多,有利有弊啊!

秦浩明他們足足走了一上午,才堪堪在正午時分抵達應天府外郭城牆。

而餘佑漢和張雲早已在城牆外圍官道上等候多時。

不同於衆人初次見到應天府的讚歎和驚訝,秦浩明在後世卻是多次遊覽南京明城牆。

可是縱使如此,他還是不可避免的感到震驚!

概因後世存留的和現實差距太大。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全部完工於1393年。

明太祖朱元璋耗費二十多年時間,調動全國一部、三衛、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縣共二十餘萬工匠修築城牆。

同時在五省燒製城磚,建成面積43平方公里。京城城牆全長35.267公里,囊括了六朝時的建康城和南唐時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寬最窄處2.6米,最寬處19.75米,下寬14.5米左右,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

南京明城牆的營造一改以往都城牆取方形或矩形的舊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礎上,根據南京山脈、水系的走向築城。

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南以外秦淮河爲天然護城河。

東有鐘山爲依託,北有後湖爲屏障,西納山丘入城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

其中京城城牆蜿蜒盤桓35.3公里,設施齊全,蔚爲壯觀。是世界第一大城垣,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牆更是超過60公里。

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攻佔南京後稱帝,改元永樂。

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平,將南京改爲留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行使雙京制,應天府和順天府,合稱二京府。

這就是漢人的江山,五千年文明的結晶啊!

可惜因爲軍隊及人心的原因,地利的優勢並未發揮出來。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

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

所以南京被視爲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故後世學者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慼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爲最。

“浩明,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裡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轉足有一百二十多裡。

改日吾帶你細細遊覽一番,今日怕是多有不便,先進城再說。”

盧欣榮看見秦浩明怔怔的盯著高聳的南京城門,默默發呆。

以爲他是沒有見識過應天府的繁華,便在旁稍微講解一番並勸其進城。

應天府作爲國際化大都市,在特定的時間進進出出還是非常方便的,並沒有盤查詢問。只有晚上或者時局異常,纔會嚴加盤查。

可是城門口人來人往,他們又是一大波人,長久駐足不前必將引起交通阻塞。

如果引來城門軍干涉盤查,豈不沒事找事。

“伯玉言之有理,佑漢前頭帶路。”

秦浩明回過神來,明白現在不是感慨的時候,發展壯大自己纔是硬道理。

他們從光華門進城,其是南京城牆十三座內城門之一,也是京城的正門。

每座城門都有內外兩道門,外面一道是可以從城頭上放下來的千斤閘,具有堅固的防禦作用。

裡面一道則是木質再加鐵皮做成的兩扇大門。

在平時,行人車馬都從城門洞裡通過。

餘佑漢在京城租了一個名叫同樂客棧的後院,有房七間,帶一個小院和天井。

雖說地方不大,但住二十多人也是綽綽有餘。

騰出一個房間把貨物安置好,秦浩明首先介紹盧欣榮給衆人認識,並說今後都是在同一鍋吃飯的兄弟,理應相互扶持照顧。

驅逐韃子,護我漢人山河,僅靠自己是沒有用的,必須有一批志同道合且齊心協力之人方可。

如果內部一盤散沙,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秦浩明認爲並不能改變明末現狀。

就像大明朝廷,政府與民衆對立、皇帝與大臣對立、大臣爭權奪利、部門互相扯皮,最終結果就是船毀人亡同歸於盡。

自己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轍,把衆人的心凝聚在一起。衆志成城,方有成功的希望。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內部摩擦鬥爭是避免不了的。

但是大方向必須一致,否則秦浩明不介意行霹靂手段剔除害羣之馬,保持隊伍純潔和一致性。

而自己就是隊伍中的粘合劑。

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五百三十一節 軍中派系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六百六十節 困難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
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五百三十一節 軍中派系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六百六十節 困難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景泰县| 屏南县| 介休市| 凉山| 瓦房店市| 武川县| 佛山市| 玉门市| 利津县| 保亭| 株洲市| 东港市| 达州市| 赤水市| 利津县| 苍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海城市| 榆社县| 凤阳县| 饶阳县| 垣曲县| 正安县| 读书| 平舆县| 沛县| 乌海市| 江源县| 陕西省| 卢氏县| 永福县| 普洱| 温宿县| 汝南县| 平顺县| 乌兰察布市| 昌平区| 安达市| 昌黎县| 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