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

閻應元落落大方站起來,清清嗓音開口說道:“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縱觀歷次建奴寇邊劫掠大明,皆深符孫子兵法之要義。

反觀大明軍隊,被動防守,對大炮極爲依賴。

可火炮固然威力大,攻擊力強。但是致命缺點是移動力差,如果一味依靠火炮,在野戰中反而會拖累部隊。

再加上往往兵部制定作戰計劃,據是在脫離戰場的情況下,如何能跟得上瞬息萬變的戰場複雜情況?

古尚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請戰者乎?

可現在倒好,兵部事事預先設定行動計劃,然戰力、速度皆不如建奴,焉有不敗之理?

傷其十指,莫若斷其一指。

朝堂若能下定決心,統一帥令,聚京畿周圍幾省之兵,畢其功於一役,用人力、物力跟建奴死拼。

只要消滅建奴大部分人馬,則建奴今後斷然不敢入侵大明。

如此,再徐徐發展軍力,或許強弱易手,當可橫掃邊患。”

“精彩!元亨言之有理,可謂一針見血,鞭辟入裡。

然則大明早已病入膏肓,財力、物力、軍力已非太祖、成祖時期可比,況且今上也無此魄力。”

雖知閻應元說畢其功於一役的事情,大明根本不可能做到,但有此見識眼光,秦浩明還是拍手大聲稱讚。

只是最後一句話卻有些大逆不道,若被御史言官知道,少不了一個悖逆的罪名。

董長青老神在在,面如古井,波瀾不驚。秦浩明的心意他若還不能瞭解幾分,只能說是太過愚鈍,不堪造就。

其他人卻是首次聽聞,臉色多少有些異樣。

不過現在社會動盪,遍地都是反賊,比不了太平年間對皇權的敬畏,再說秦浩明可是他們的上司。

只不過是首次聽聞有些不習慣,多聽幾次就好了,溫水煮青蛙嘛!

“不過即使兵馬再多,無敢戰之兵也惘然?

崇禎二年,建奴入關,包圍京師,天下勤王兵馬四十萬雲集京師四周,還不是讓建奴安然離去?

反而是糧草軍餉供應成了嚴重的問題,幸好有畢尚書勇於任事,方纔解決,若不然……”

副千戶趙大友年紀大些,明白當初盧象升作爲大明府知府前往北京勤王的場景。

許多地方部隊根本沒有戰鬥力,亂哄哄一片,基本屬於當地民團,便是百萬人也無用,徒增後勤壓力而已。

“可惜畢尚書去年駕鶴歸去,大明少了一位稱職的戶部尚書,後繼無人,朝廷財政問題恐怕要更加糜爛矣?”

閻應元黯然失神,難過的說道。

秦浩明默然無語,畢自嚴委實是大明少有的能臣干將,若他在,或許大明和可以多支持幾年也說不定。

畢自嚴從崇禎元年開始任戶部尚書,掌管全國財政。在財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他精心協調、精打細算,支撐明朝財政近十年,功在社稷。

畢自嚴到任時,明朝國庫早被揮霍一空,國家每年赤字達一百三十餘萬兩白銀。

財政崩潰,大明朝廷只得向百姓大肆苛斂,三餉加派使百姓困苦到了極點。

畢自嚴從抓節源開流著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興復屯田,地方官吏以經濟發展速度來考覈,他的建議得到崇禎皇帝的稱讚。

其後,他廣泛徵求朝廷老臣的意見,系統地提出了十二條條解決財政困難的措施。

包括增加鹽引,令晉商運粟實邊,裁汰冗兵冗役,檢查軍餉虛冒,開發京東水田,清查天下隱田,興辦軍屯等項,皆得允行。

爲了杜絕地方官侵吞賦稅銀兩,他親自主持編訂了賦役清冊,頒行天下,嚴格監督審覈,使貪腐現象得到部分控制。

原來的官屯地畝因年代久遠皆被勢家豪族侵佔,賦稅收不上來,畢自嚴不畏困難,親自主持覈查清丈了官屯地畝,明令按畝起科,增加了部分收入。

在他的精心謀劃下,冗兵冗費略有削減,虛報冒領、貪腐侵吞大大減少,國家賦稅收入增加,畢自嚴因此深得崇禎皇帝倚任。

然而,隨著大明王朝內憂外患日益加重,明朝財政狀況也不可逆轉地日益惡化,畢自嚴雖竭盡全力也難力挽狂瀾。

故而,再對大明修修補補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砸爛了重建,方有希望重新崛起。

一瞬間,秦浩明堅定自己的信心,大明不是沒有人才,關鍵是在用人。

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無需判別何人可用,何人有才?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從培養開始。

猛將必拔於卒武,賢相必起於郡縣。

只要把忠於自己的將領陸續培養起來,等勢力大成之後,自然有人才投奔。

現在卻是憑空臆想而已,在這些大才眼裡,你算哪根蔥?

“你們有誰知道天雄軍的來歷?或者說盧督問什麼把他的軍隊叫做天雄軍?”

既然有了別樣心思,秦浩明目視著衆人,緩緩的開口問道。

碾子、趙大友、浩子包括董長青和閻應元皆目目相覷,難道不是盧象升創建嗎?

天雄軍名字威風,所以才叫,莫非不是?

望著他們疑惑的目光,秦浩明喟然而嘆!

所以說歷史總是被湮沒,才區區兩百多年,同一朝代的歷史居然都被掩蓋,更何況是幾百年以後,不同的朝代?

“這裡面牽涉到一段朝廷密辛,作爲天雄軍一員,你們必須知道。盧督只是再次創建它,而不是這支部隊的締造者。

奈何牽涉皇家,故而有些事情只可以做,卻不可以說。”

秦浩明語氣低沉,可心中的熱血卻在沸騰,犀利的眼神環繞著在場的每一個人,跳動著火熱的光芒。

終其一生,一定要和他們一起,再塑天雄軍軍魂。

“天雄軍是徐達將軍締造,把他發揚光大的是繼承者藍玉將軍!”

不管衆將疑惑、興奮、不解的目光,秦浩明帶著無限的敬意繼續說道:

“沒錯,就是因爲“謀反”被斬的藍玉將軍。這也是爲什麼你們不知道天雄軍來歷的原因?”

“同是天雄軍的統帥,同是天雄軍的軍魂,同是五鳳坡下殺出來的安徽袍澤。

有人說徐達謙,藍玉狂。徐達掄馬勺,藍玉吃小竈。徐達寬仁,藍玉好殺。徐達專情,藍玉荒淫。徐達善終追諡,藍玉獲罪橫死。

兩個性格命運迥異的人,卻是一生的親密戰友,聚在同一面戰旗下,踏過前後相繼的征塵,成就了同是戰神的美名。

青年的徐達把戰刀交給少年的藍玉,老年的徐達把天雄軍的命運,連帶未完成的夢想,統統交付給了中年的藍玉。

終在捕魚兒海的風沙滾滾間,插上一把沉默的匕首。”

秦浩明帶著無限的緬懷,說起二人間的區別。

閉著眼睛,無視衆人的表情,他緩緩的說起藍玉和天雄軍的故事。

安徽定遠人藍玉。這個人說複雜卻簡單:冷血無情的沙場猛將,無師自通的騎兵戰專家,數次天雄軍經典戰役裡攻城拔寨的急先鋒。

從娃娃兵到將軍,從將軍到元帥,十五世紀與徐達比肩的傑出軍事家。

說簡單卻更復雜:勝仗打了一籮筐,搶男霸女的惡事也幹了一籮筐。

敵人面前足夠囂張,同僚面前更囂張,朱元璋面前還囂張,終囂張到被抄家滅族,死了也免不了噴口水。

喜歡他的人說他是民族英雄,國家棟梁,討厭他的人罵他是亂臣賊子,驕兵悍將。

徐達帶領的天雄軍不拿羣衆一針一線,獨獨放到藍玉身上是例外。

經常是大軍過處寸草不留,佔開封,一把火把蒙古中原王府燒個乾淨。

當然是奇珍異寶全搶光後再燒,克邯鄲,搶東西我還搶人呢?

城裡蒙古王公家的女眷統統分給戰士們“共妻”。

個人生活也腐化的厲害,勝仗打的多,國難財發的更多。

相傳家裡妻妾成羣,漢族的少數民族的都能編支娘子軍,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翻牌子。

高興一晚上翻好幾回,據說比朱元璋等帝王過的還滋潤。

殺人當然更不眨眼了,古人云:殺降不祥,藍玉答:不祥個頭。

每攻下一城,先忙著抓給蒙古人當過差的漢奸,逮著就是一刀宰,行軍路上抓了俘虜,嫌帶著走累贅,也大都拉出去砍了。

最瞠目結舌的就是洛陽會戰,一支逃跑的蒙古軍被他包圍,白旗都掛出來了,藍玉大手一揮:不許投降,就地消滅。

更過分的當然就是捕魚兒海戰役後的那件事,凱旋迴朝的路上,藍大帥多灌了兩壺慶功酒,晚上竟摸進了被俘的蒙古皇后的繡房。

一番**後,蒙古皇后不堪凌辱,竟上吊而死……

荒淫,殘暴,禽獸不如,幾百年來,多少道德夫子們搖頭晃腦的罵。

禽獸,外加在皇帝面前也敢囂張,這樣的跋扈將軍誰家主子能容?

最後遭罪滅門,貌似也再正常不過了,後世的軍事愛好者說起此事,經常大叫自毀長城,可放在當時,道德夫子們就倆字評語:活該。

但就是這個活該倒黴的“禽獸”,偏偏又幹了許多道德夫子幹不出的好事。

比如洪都會戰,藍玉奉命率軍截擊敵增援部隊,行軍路上恰遇一羣扶老攜幼逃荒的難民。

藍玉當即下令,拿出軍糧救濟難民,讓百姓們放開肚皮吃。

親衛弱弱的問句咱吃啥?藍玉一瞪眼:一頓不吃你就打不了仗啦?

結果,兩千士兵的口糧被災民們吃個精光,戰士們餓著肚皮向敵人發起衝鋒,大獲全勝。

再比如說紀律問題,都說藍玉縱兵搶掠,可都忘了,他搶的全是王公貴族,平民百姓家從來不碰,誰碰就滅誰。

某次一個救過藍玉命的親兵姦污民女,氣的藍玉大罵:沒能耐的才欺負百姓家。拖出去剮了。

積善院的設立更是功德無量,藍玉軍每到一處,都命人搜找戰爭中失去雙親的孤兒,設積善院集**養,每日三餐好吃好喝,並重金請先生教習讀書識字。

閒暇間,藍玉常來積善院巡視,有敢剋扣孩子伙食的一律重辦,更常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取樂。

每每此時,活潑潑的歡聲總盪漾在藍玉滿是疤痕的臉上。

笑語裡的孩子們很難想到,眼前和藹可親的“藍叔叔”,竟是戰場上殺伐無情的死神。

至於發戰爭財的事也值得一說,多少年來藍玉搶的多,可花的更多。

死難的將士遺孤,多年來幾乎都由他出錢救濟,供養成人。

那場摧毀了整個蒙古帝國的捕魚兒海之戰,出征前藍玉下令,查一查所有的十五萬士兵,有尚未婚娶的趕緊給張羅著討老婆成親,錢不夠我來拿。

折騰完了方纔上路,副將王弼不解,藍玉長嘆:此戰九死一生,讓弟兄們都給家裡留個後吧。

幾百年前,十五萬來自中原的漢人北征蒙古,然後是沙塵暴,狂風,驟雨,惡劣的草原環境,接著是斷水,斷糧,迷路,絕望。

卻沒有亂,沒有潰亂,只是一路咬牙走到最後。走到沉默的捕魚兒海畔,然後是決戰,不世奇功。

追隨他們的將士相信藍玉,他或許殘暴,或許荒淫,卻帶走了一顆跳動的心,追隨他的目光,就追隨住一個不死的魂。

也許他不是一個好人,也許他最終的悲劇是惡有惡報。

但是隻有經過刀光血影的人才會懂:他是一個軍人,負起天雄軍的軍魂。

他的戰刀,永遠指向敵人的前沿。這些,道德夫子們不會懂,也懶得懂。

所以道德夫子們就更不懂,爲什麼在大明朝立國後,這個禽獸還一次次上奏章要求北伐蒙古,他們說這叫“邀功貪戰”。

他們也不懂,爲什麼這個禽獸,會爲了死難將士的撫卹金問題一次次在朝堂上咆哮,他們懷疑這禽獸在吃空額。

他們同樣不懂,爲什麼這個禽獸喜歡拿自家的錢出來救濟人,他們說這是收買人心,肯定想造反……

毫不誇張的說,藍玉要乾的事情,或許他秦浩明會幹得更過分。

“而本將,就想做天雄軍的繼任者藍玉。”

臨到最後,秦浩明睜開眼突然一字一頓的對著衆人說道。

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二十六節 牆倒衆人推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六十二節 考察
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二十六節 牆倒衆人推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六十二節 考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高阳县| 扶风县| 合肥市| 年辖:市辖区| 吴江市| 文昌市| 江城| 巴彦淖尔市| 信丰县| 班戈县| 客服| 邳州市| 连山| 新平| 巨野县| 新宾| 临沭县| 胶南市| 醴陵市| 开化县| 都匀市| 安岳县| 镇赉县| 临沧市| 吴江市| 岑巩县| 宝坻区| 八宿县| 武邑县| 黄梅县| 新竹市| 峨眉山市| 芮城县| 巴林左旗| 罗江县| 时尚| 璧山县| 云龙县| 新竹市| 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