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

“愛卿真是胡鬧!”

聽秦浩明說完手冊裡的內容,看著遠處朝臣面紅耳赤氣急敗壞,崇禎皇帝負手淡然訓斥,只是語氣中絲毫不見責怪之意。

“實屬無奈?。 鼻睾泼髦钢蓝ㄩT方向,對張四知、錢謙益之流慨然說道:

“殺奴降兵是爲殘暴,屠奴百姓是爲不仁,幾位忠正賢良的大慈大仁,有本事上遼東和百萬大明百姓去說?

屠戮無辜百姓,逼迫同胞爲奴,佔我祖宗之地,掠我天朝錢糧,依諸位大人之見,不僅不能殺戮威嚇,還要供起來當祖宗?

屁的本事沒有,一天到晚只會賣弄嘴皮子。這樣的官員,微臣若不嘲諷一番,怎能甘心?”

王承恩俯身朝崇禎笑笑說道:“對內刻薄功臣,對外虛談仁義,所謂外聖內王,此聖人子弟也!

依奴婢只見,只不過學反了?!?

崇禎臉色不豫,長嘆一聲,寂寥無聲。

說起來,他也受到朝臣的影響,過往多有此事。

秦浩明見此,眼眸一轉,嘿然笑道:“皇上無需自責,腐儒頭腦僵硬,壞我大明二百年教化之功。

有錯則改!

今後,大明只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則可?!?

秦浩明說完,崇禎臉色稍微好看點,招手示意秦浩明移步隨他走兩步,君臣二人有話單獨談談。

太子隨行,王承恩則原地不動,替他們阻擋其他朝臣打攪。

站在碩大的鑾輿前,崇禎畫了一個圈問道:“愛卿,傾全國之力,三年能平遼乎?”

秦浩明閉目沉思,腦海裡掠過種種,方纔躬身認真答道:“皇上,若是擊潰他們,或許有些機會。

但想要完全消滅他們,卻是不易!”

崇禎低頭沉思,繼而繼續問道:“十一年你出兵北上,十三年定南軍成軍,此後遼東數次大戰,皆百戰百勝,也不過兩年多光景而已。

若是傾盡大明全部財力物力,提高武人身份,愛卿……”

秦浩明搖頭笑道:“若非避實擊虛,出其不意,以多打少,倚強凌弱,定南軍一次硬仗下來,便煙消雲散矣。

皇上,從山海關北上,遼東大地再無戰略空間,再無投機取巧,那可全是死戰硬仗啊。

況且,微臣心中,不是圖謀一時,而是想圖謀萬世。

若不能把建奴全族消滅,怎能甘心?”

崇禎點點頭長呼一口氣,秦愛卿雖年少,可做事卻沉穩,自己還是太著急。

其實,在他心中,若是秦浩明說能三年平遼,或許心裡反而失望。因爲,那會讓想起當初袁崇煥五年平遼之說。

心中有了大概,崇禎不再糾結此事,而是問起秦浩明下步的打算。

“說來說去,還是銀子糧食啊。那愛卿此去圖謀大海,不知準備如何行事,何時方可建功?”

秦浩明笑道:“微臣準備在京師暫時停留數日,先和朝臣打打交道,然後於節前抵達福州。

今託皇上隆恩,數萬工匠日以繼夜不停勞作。

戰船、運輸船每月各造三艘,微臣又在濟州島和福州建設新的船廠,還託鄭芝龍將軍代爲生產。

等水師物資皆已訓練齊備,自當沿海而下,攜船廠工匠、水師戰船分批登陸海島。

若說立足萬里,控制海路,沒有一兩年難成其事,但是封鎖朝鮮倭國,先爲皇上弄些銀子,倒是耽誤不了?!?

崇禎好奇問道:“你那海島落筆何處?”

秦浩明指著世界地圖笑道:“福建對岸,有一大島,名曰大員,四面臨海,其南水深,可爲海港。

且地廣人稀,雨水充足,耕種無憂,可爲依託。

另外,微臣會沿著大明海岸一路南下,逐漸佈局?!?

“此島多大?愛卿因何選擇此處?”崇禎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秦浩明笑笑,極爲耐心的解釋:“大約與瓊崖二州相彷彿。

之所以選擇此處,皇上請看地理位置,其一,東遏朝鮮倭國,西連藩屬西洋。

其二,地廣人稀,可移民耕種,自收自足。

其三,臣乃是爲天子經營海上,又不是海外稱王,自然離大明越近越好。天子旦有所需,一紙詔書而下,臣片舟可歸王土。”

秦浩明話說得漂亮,崇禎聽了高興萬分,笑著繼續問道:“愛卿立足大員,又準備如何開始呢?”

秦浩明指著海圖囂張笑道:“移朝鮮、安南和大明沿海之民,修築海港軍堡以固守,開荒土地以自足。重建工坊以武裝,清理海匪以無憂。

然後揮水師兵臨澎湖列島,與西洋水師訂城下之盟,再北上倭國,封鎖其碼頭,不許片帆出海,威服倭國?!?

崇禎興奮高叫:“好!朕封你爲威海侯,替大明開疆拓土?!?

“微臣謝天子隆恩!”秦浩明躬身行禮淡然一笑,有點壞笑道:

“這樣,微臣就能頂著威海侯和定南軍的名義,去征討四方,欺壓藩國的大明王侯了?!?

崇禎哈哈大笑,“你曾給朕的奏疏裡提過,說什麼大洋彼岸有加勒比海盜,人不過上百,船不過一艘,哪裡有你這般威風?

到底是蠻夷,不自量力!朕看你就先做個大員的混世魔王吧!”

秦浩明笑道:“微臣謝吾皇恩德?!?

崇禎擺擺手,興致盎然的說道:“愛卿此去萬里,天地之遙,無須事事請奏!朕許你專斷之權,可代天行事。

不知愛卿還有什麼難處。不妨盡數提出,一併裁決?!?

秦浩明貌似無意地一笑,俯身說道:

“倒是還有一事,皇上託微臣以大事,許以專斷,又賜予水師、定南軍指揮之權,微臣請皇上按制,派遣內官爲監軍,以杜絕非分,防患未然。”

崇禎皇帝曬然一笑。對秦浩明搖頭說道:“愛卿爲人,朕一向深知,乃是個淡泊名利的性子。

既然託腹心付於你。便當用人不疑,又何須多事!”

秦浩明肅然道:“皇上,微臣以爲不然。

縱論歷代古今,人心貪婪,慾壑難填。

曹孟德何曾不是一心匡扶漢室?趙匡胤何曾不是忠心侍周?

非是皇上不夠寬仁,乃是按制制衡之舉,非是君臣疏遠防備,乃是君臣長久之始。

此次是臣,若是他人,微臣亦會如此諫言也?!?

崇禎臉色表情終於正常,不再向剛纔有點假,對秦浩明讚譽一笑。然後說道:“愛卿之言乃是正論!

朕思量一番,雖是你忠心之言,卻也不能讓你束手束腳,無法施展。等朕想好了,自然告訴你。

天色不早,改日再談,皇兒,我們先走?!?

片刻之後,崇禎心滿意足地登上馬車,忽然回頭對秦浩明大有深意笑道:“愛卿今後將遠赴萬里,朕還能再見你麼?”

秦浩明迎向崇禎的目光微笑:“等皇上覆興大明,自可遨遊萬里。

古有周天子游崑崙而遇西王母,今有明天子踏碧海而訪洞天?!?

崇禎指著秦浩明哈哈大笑,王承恩上前拍了拍秦浩明,若有所思說道:“秦督當記,人在四海,心在皇明,勿離勿棄!”

大明朝最尊貴的三個人漸漸遠去,秦浩明依然負手而立,不言不語,一動不動。

董長青和浩子二人從遠方走來,恭敬肅立於後,也是一言不發。

秦浩明也不回頭,輕輕問道:“駱養性那裡如何?”

董長青低聲回覆,“目前還沒有動靜,要不要讓袁守輝……”

秦浩明搖搖頭:“本督不想造反,何須防範太過,反而落了行跡?

無須做得太絕,有天子的寵幸,有日後的富貴,有生死的交情,他不會走得太遠。此事就此作罷,無須再提?!?

董長青似欲勸諫,終是一嘆,低頭領命。

仰望天空,想起先前和崇禎的交談,秦浩明感嘆:“就要遠走大海,難免忘乎所以,鋒芒畢露。

今日思來,心有不平摻乎黨爭,手段太過犀利又引發了天子的猜忌,本督也有不智之時啊?!?

浩子笑道:“還不都是讓東林給氣得?!?

秦浩明冷笑連連,並不作答,只是低頭沉思。

————————————————————————

錦衣衛內堂,書房內唯有二人,非常安靜。

除了駱養性偶爾喝茶放盞的聲音,就是師爺連連翻動書頁的響聲。

師爺看得極爲認真,先是驚駭變色,繼而大汗淋漓,然後仰頭深思,不時拍案叫絕,最後坐不能安,起身一邊看書一邊踱步。

竟將堂堂掌錦衣衛內堂大權的風範,以及平素對駱養性的謙卑姿態,忘了個乾乾淨淨。

駱養性卻是氣定神閒,理解之餘也不怪罪,不時望著團團亂轉的師爺,發出會心一笑。

良久,師爺停住了腳步,已是呼吸急促,汗流不止?;仡^看到笑意吟吟的駱養性,便低頭上前,恭恭敬敬將書冊雙手奉還。

駱養性接過書冊,對師爺笑道:“益庵,此書冊如何?”

李益庵深吸了口氣,拱手對駱養性低聲呼道:“駱指揮使,請恕下官無禮,未知此書來自何處?”

駱養性笑道:“這可不能說,你問這個做什麼?”

師爺李益庵鄭重答道:“大人,朝爭自有其規,黨爭自有其限,輕不過彈劾外放,重不過罷職歸鄉。

若非罪不可恕,若非世仇死敵,總要留一線餘地,即不爲人忌憚,也好日後相見。

下官看此書觀此人,哪裡是要爭權奪利,分明就是要殺其人,毀其名,涉其親,牽其族。

且行事陰損毒辣,無所顧忌,一腳踏下便是家破人亡,此人絕非善類!大人請三思,此人萬萬不可留??!”

駱養性苦笑道:“本使又何嘗不知,只是力不從心罷了。”

李益庵疑惑道:“我朝還有如此人物,卻不知又是何人?”

駱養性想起秦浩明笑裡藏刀,語帶威脅的嘴臉就不由一陣反感,頓時微怒道:“此時不必提他,你只說此書可有大用?”

李益庵見駱養性不喜,便不敢再多問,立即堅定答道:“大人若用此書,則東林休矣!”

駱養性皺眉道:“可此書皆是風聞。看上去罪孽斑斑,羅列甚爲詳盡,卻並無真憑實據。

若用來構陷二三人倒是好用,可是對付龐大的東林黨,本使卻是下不了決心。

唯恐以不實誣告爲人所趁,屆時捅了馬蜂窩,以致朝野犬吠,則將來不好收場?!?

李益庵諂笑著說道:“大人素來睿智,何此時反而執著?

錦衣衛代天子拷問百官功過,爲民體查冤屈不平,豈非名正言順乎?

只需按制查詢。公正嚴明,不構不陷,不定其罪,許其自辯,唯公是論。

無過者讚譽嘉獎,有罪者交付有司,如此公忠體國,又何須畏懼人言?”

駱養性笑道:“唯公是論,許其自辯。聽起來好聽,可又如何動得了東林?”

李益庵嘆道:“大人,此所以下官言必除此人也!

觀此書,東林皆罪人。觀此人,天下皆罪人,人之罪不在自身,皆在此人一念之間。”

駱養性肅容問道:“益庵詳細爲我說來。”

李益庵苦笑道:“爲官者,或育人舉才,或主政撫民,或處理專務,或領軍掌兵,日日舉措,月月施政,豈能明察秋毫而無一過?

縱有大才,其治下官吏,又豈能無過?但有一過,則必牽連其官,輕者失察,重者營私,則天下無好官矣?!?

駱養性聽得哈哈大笑,李益庵繼續說道:“爲君子者,學以成人,修身齊家,雖持仁心,卻非聖人。

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豈能皆合聖道而無一背?

縱有大賢,其家人親屬,其摯友宗族,又豈能無失?但有一失,則必攀扯君子,輕者包庇,重者唆使,則天下皆僞君子也?!?

駱養性興奮地拍案而笑,卻聽李益庵又苦笑道:“持道德者,以聖人爲師,以大道爲綱,雖禁慾自律,仍是凡人。

有口舌之慾,有牀笫之歡,有失信失言,有失德失矩,豈能皆爲高尚而無一失。

輕者瑕不掩瑜,重者求全責備,則天下皆無德之人。”

駱養性恍然大悟,起身指著桌上的書冊笑道:“所以東林皆罪人也!”

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七十節 籌備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三百九十九節 好戲開場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七十節 籌備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a>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
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七十節 籌備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三百九十九節 好戲開場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七十節 籌備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五百八十一節 血染遼東(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成爲本書第一位盟主?。?/a>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怀化市| 福海县| 平乐县| 巴里| 汉中市| 隆德县| 什邡市| 石城县| 宁波市| 蒙山县| 秦皇岛市| 沙河市| 阳春市| 仁怀市| 昆明市| 余江县| 治多县| 景谷| 太康县| 宜城市| 天水市| 乐亭县| 正镶白旗| 邻水| 刚察县| 达拉特旗| 阿拉尔市| 上思县| 涞源县| 瓮安县| 丰镇市| 桃江县| 凌源市| 来宾市| 石嘴山市| 尉犁县| 岳阳县| 永济市| 旌德县|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