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

盧象升怔怔的盯著秦浩明殺氣騰騰的黑臉,風霜凜冽的邊關之地捶打著這個江南出身的白麪秀才,拿筆的手已經成長爲軍中拿刀的漢子。

原先的幾分文弱如今再無分毫,取而代之的是滿臉剛毅決然。

還是年輕人有銳氣啊,自己難道垂垂老矣?如此誤國誤民之事允許妥協嗎?

“好,你放手去做,注意分寸火候。

本督立馬向天子稟報其來龍去脈,斷不能百務掣肘,事事妥協,否則,國將不國?”

驀然間,盧象升給秦浩明激起心中豪情,也不詢問秦浩明的具體計劃,走到帥案,自顧奮筆疾書。

秦浩明望著提筆專注寫奏疏的盧象升,才三十九歲的年齡,頭上已經有幾縷銀絲,心中頗有幾分感慨。

大明不缺像他這樣一心爲國之人,但也不缺像八大晉商那樣的漢奸賣國賊。

都說煩惱皆因強出頭,故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說。

這世道不興孤直忠臣,比的就是人多勢衆力量大,故朝野上下俱都結黨而營私。

晉商幾代傳承,獨享大明鹽業之利。在利益的結合下,他們和朝中大臣權貴勾搭在一起,早已成長爲龐然大物。

範永鬥、王登庫、樑嘉賓據是晉商中的佼佼者,可以想象他們有多大的勢力。

然而愈是如此,爲禍愈烈,愈要趕快除此毒瘤。

自己早就是死過一回的人,前世作爲一個大頭兵,無權無勢,任人擺佈,家國大事無可操心。

這一世,哪怕如流星般匆匆而過,勢要留下璀璨的烙印。

人的一生太短暫,但如果碌碌無爲地過一生,那就太長了。

現如今,既然有如此好機會,安能再留遺憾?

只不過八大晉商也並非可以任人宰割,否則,焉能如此風光?

所以說方式手段還要有所講究,斷然不可連累到盧象升,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

“嘿嘿……這下夠這幫孫子喝一壺。盧督和秦將軍趕緊想個法子,千萬莫放過他們。”

戚綱接過盧象升用火印封好的奏疏,笑呵呵的扯著張鬆榮,親自充當傳令兵,離開帥帳出去安排。

“破虜,此戰過後,不如安下心來去國子監學習一段時日,爭取大比之年高中進士。

若此,憑你的威望及簡在帝心,高中三甲應當無憂,不僅可以成就一段佳話,對你今後的仕途也有莫大好處,如何?”

盧象升用溼潤汗巾隨意的抹了一把顯得有些倦怠的臉,趙縣幾萬戶的百姓、天雄軍將士的性命俱都壓在他身上,容不得半點懈怠。

可秦浩明個人前程,他也一直放在心上。

莫讓山野埋玉石,以至於珠玉蒙塵。

自己愛其才,竭盡全力挽留他在軍中爲大明效力,是否耽誤他的前程?

雖說秦浩明成長得很快,現在已是從三品府軍前衛指揮同知,但盧象升知道,以他的年齡和資歷,這已經基本到頭。

即使天子寵愛,頂多到參將甚至是總兵,可那又如何?

這和他的才能遠遠不能匹配!

能領兵者,謂之將也。能將將者,謂之帥也!

自己麾下將領張鬆榮、戚綱、楊陸凱對他讚不絕口,原先品軼皆高於他,然卻甘心接受其指揮。

其固然有自己的吩咐和屢屢不絕的勝利所致,但何曾不是他人格魅力,善於凝聚人心軍心?

盧象升知道,想要軍中漢子心服口服可不容易。不撲下身段和他們打成一片,而用權勢壓人,終究落了下乘。

能領兵,能將將,胸中有萬點韜略,又有運籌帷幄的能力,此乃帥中帥也!

可在大明,文官領兵統帥全軍纔是正道。

年齡可以增長,資歷可以煎熬,可要想再上一層統帥全軍,秀才身份將是他的致命缺陷。

“至此亂世,科舉功名俱休矣,唯有武功逢其時!”

秦浩明搖搖頭無奈的苦笑,在盧象升若有所思的目光中,很是不雅的四肢張開,癱倒在寬大的太師椅上。

累,實在是累。

最近受時局所迫,一直在左右騰挪四處謀劃,勞心勞力拼命廝殺,未曾有片刻好好休息。

可多爾袞的大軍還在城外,時刻提醒他,如何能夠鬆懈?

唯有隨時隨地調整心態身體,如此方有精力應付接下來的戰事。

看見秦浩明的姿勢,盧象升先是啞然一笑,繼而有些心疼。

衆人只看到他人前成功的風光,期間諸多籌謀百般艱辛,唯有他知曉。

站起身,按住想要規規矩矩坐好的秦浩明,盧象升緩緩的走到他對面太師椅坐下,皺著雙眉沉吟片刻方纔說道:

“破虜言語總是讓人耳目一新,振聾發聵!

只是話雖如此,卻是浪費了你的才具,今後單獨統率一軍機緣無疑減少,讓本督頗爲糾結。”

“盧督無需如此!今外有建奴寇邊,內有西賊作亂,天下事糜爛至此,正是大明男兒大顯身手之際。”

秦浩明有些感動,但同時還有些內疚。

說實話,他從頭到尾沒有想過給崇禎皇帝打長工。

來此的目的已經完成,那就是解救盧象升,改變他悲慘的命運。

順便涮涮自己的聲望,給自己積攢一層保護傘。

畢竟他知道,在大明,若是無權無勢無保護傘,單憑一個秀才的身份,想經商發財招兵買馬驅逐韃虜,無異於癡人說夢。

那隻不過是一條養肥的豬,隨時任人宰割,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無需什麼朝堂大佬、省府衙門出手,便是臨浦縣令或者大家族出手,他都抵擋不了。

所以在前期,明明肥皂已經生產出來,他都不敢在臨浦銷售,原因就是在此。

至於說得授從三品府軍前衛指揮同知,不過是個意外,來之前他壓根就沒有考慮。

包括謀求鎮守大同,那也是隨著形勢的發展,臨時起意而已。

終究從他內心來講,始終有一種大丈夫生於世,自當趁勢而起,豈能處處受制於人的想法。

概因此時是一個最壞的年代,但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

秦浩明可以拍著胸脯毫不誇張的說,此時世界的中心在大明。

大不顛尚未崛起,老美從未聽說,倭寇還只在和鄭芝龍做生意,倒是荷蘭馬車伕開始四處活動。

不過也不足爲慮,相比較而言,大明民間私營的經濟力量遠比同期西方強大得多。

當英國的商人手工場業主擁有幾萬英鎊已經算是鉅富的時候,江南商人動用幾百萬兩的銀子進行貿易和生產已經是很尋常。

鄭芝龍海上貿易集團的經濟實力達到每年收入幾千萬兩白銀,此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還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衡。

正如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說的一樣:中國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

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

可是不過彈指數百年間,韃虜佔領華夏大地,實行愚民政策之後,漢之文明漢之衣冠漢之魂魄俱……

在秦浩明心中藏著一個夢想,消滅韃虜只是人生目標之一,引領華夏漢人走向世界纔是他的終極目標。

可若是靠朝堂袞袞諸公及只知道勤奮的崇禎帝,他認爲還是自己利用穿越者先知先覺的優勢更加現實。

“難得破虜小小年紀便胸懷大明,淡泊名利,立志至誠。佛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倒是本督著相,執著於虛妄。

現如今韃虜尚盤踞在城門口,本督卻在此泛泛空談,真是本末倒置,讓你見笑。”

盧象升雖說還有點惋惜,但他本是豁達之人,自嘲一句,便就此揭過。

實則心裡想,反正來日方長,今後想法改變也猶未可知。

秦浩明展顏一笑,有點心虛,不敢就此事多跟他討論,而是就此分析起多爾袞接下來有可能的動作。

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六百四十九節 雲臺詔對第二百七十三節 狗都不如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一百二十九節 希望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六百二十四節 秦愛卿壞著呢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六百二十四節 秦愛卿壞著呢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三百二十一節 承包到戶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
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六百四十九節 雲臺詔對第二百七十三節 狗都不如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一百二十九節 希望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六百二十四節 秦愛卿壞著呢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六百二十四節 秦愛卿壞著呢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三百二十一節 承包到戶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万源市| 中江县| 永春县| 长泰县| 揭西县| 含山县| 闽侯县| 栾川县| 武鸣县| 东明县| 天长市| 永靖县| 黔南| 达州市| 濉溪县| 清水县| 濮阳县| 辉南县| 荥经县| 台北县| 凌海市| 绍兴市| 通江县| 壶关县| 泌阳县| 连云港市| 惠东县| 府谷县| 武川县| 临夏市| 册亨县| 潜江市| 怀宁县| 九寨沟县| 大洼县| 广饶县| 泰宁县| 乌拉特前旗| 襄樊市|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