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

陽光透過宮後苑的花花草草,灑在御景庭,化爲若有若無的光暈,美不勝收。

崇禎卻失神望著修長挺拔的秦浩明,不知他的自信從何而來?但是,不管如何,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崇禎還是能夠深切感受到。

“秦愛卿請儘管直言,希望朕做得到。”

崇禎語氣低緩,卻沒有說死。即使貴爲帝王,他也受到許多束縛,並非萬能。

秦浩明拱拱手,不在客氣說道;“第一,懇請皇上乾坤獨斷,把不是和您一條心的朝臣,或挪開、或廢黜、或查抄。

總之,要保證皇上旨意可以順利實行。現在,不是和他們客氣扯皮的時候。”

民主有民主的好處,但專制也有它的便利性,特別是在戰爭時期。

一個缺乏信任與共識的國家,勢必一盤散沙。遇事誰也不肯擔責任,誰都想把責任推給對方、一味指責對方,勢必最後同歸於盡,大家一起玩完。

大明滅亡,浩劫來臨,接踵而來的是數十年殘酷的戰爭,無人能夠置身事外。

明末清初人口損失慘重,後來纔有了“湖廣填四川”,具體損失多少?從數千萬到上億,不同的統計,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無數的血淚悲劇。

崇禎聽完,臉色抽動,默不作聲。

秦浩明的話簡直講到他的心裡,委實動人。但想到滿朝文武勳貴,他的眼神瞬間黯淡。

“第二,懇請皇上免除三餉徵收。如今天下百姓已到家家懸斧之境地,怎可再增?”

秦浩明不管不顧,徑自說出自己的第二點請求。

於他而言,最正確的方法已經給出來了,做不做得到,那是考驗崇禎的時候。否則,大不了還是跟歷史一樣。

“第三,增收江南工商稅,萬不能一昧從百姓手中增加稅賦,那不是治國之道。”

從易到難,秦浩明一步一步給出正確的方略,隨即默不作聲。

這三點是挽救大明的基本條件之一,也是他今後要做的事情。崇禎若是能做的,他願意輔佐。

之後,天地之大,自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說別的,發展好海軍,先把美洲奪了,自立爲王也不錯。不必非得在華夏的土地上打生打死,兄弟相殘。

若是崇禎做不到,再取而代之不遲。

崇禎揹負雙手低著頭,繞著御景庭不發一言。臉上神情似哭似笑,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秦浩明所說的這三點,自然是正確的治國之道,也是他從政十二年來一直想努力,卻沒有成功的事情。

當然,自己沒有秦愛卿梳理得這麼清楚,沒有行動步驟,沒有時間順序,沒有謀略方法,只是下意識的往這邊靠而已。

“秦愛卿實乃王佐之才,正是治國安邦、輔佐君王的經天緯地大才,乃首輔的最佳人選。

要不秦愛卿參加大比如何?”

崇禎轉了一圈,站在秦浩明跟前,滿口稱讚,接著提出自己的建議。

相比於只會唯唯諾諾的薛國觀,或者只是混吃等死的劉宇亮,包括深得他意的溫體仁,皆不及秦浩明的果斷、銳氣以及全局觀。

只是首輔作爲文官之首,區區一個秀才自然無法服衆。故而,崇禎方有此言。

“感謝皇上厚愛,微臣誇誇其談尚可,實際朝堂政務無絲毫經驗,當不得皇上期許。

況且,微臣行事激烈,性格魯莽,用之於征戰或可。用之於朝堂,則有失朝廷厚重。至於說案牘之勞,實非微臣所長。”

事情當然沒有自己說得這般不堪,但他刻意在崇禎面前樹立一個武將的本色,卻是爲了將來在福建和廣東行事背書。

武將嘛,行事難免有些不合朝廷規矩,懇請理解。

再說,時不我待,發展軍力都來不及,自己豈能留在朝堂上跟袞袞諸公勾心鬥角?

“秦愛卿無需刻意如此,茍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能寫出這等精闢句子之人,又豈是隻懂打打殺殺的武將?

雖然不知愛卿真實想法如何,或許有些想法也不方便當著朕的面說,但一心爲大明,朕還是知曉的。

放手去做,單是兩省也難以影響朝局,朕甚是期待!

至於你說的這三件事情,一時間是難以根除,只有徐徐圖之!”

這一刻,崇禎彷彿一個兄長,而不是帝王,親自許諾讓他便宜行事。

上位十二年來,秦浩明的軍功就不說了,那是一個臣子的本分,可有誰幫他一次性讓內庫進銀千萬兩?

沒有,除了秦浩明。

其他的都是逼糧逼餉,更談何進銀,貪污怕是都來不急?

“皇上,微臣建議其它勳戚貴族您就不必嘗試,平白有損顏面,得不償失!

不如先問問國丈周奎,能否借您五萬兩紋銀用於朝廷救急?

還有,嘉定伯府一福船的上好精鹽如何處置,請皇上指示!”

崇禎的青眼相待令秦浩明著實感動,想到因爲武清候李國瑞的事情,鬧得京城風風雨雨,他善意的提醒崇禎。

自己的建議,他當然知道無法立馬執行,崇禎能夠聽進去,就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

“稍等幾日,若是周國丈有捐助,秦愛卿就把船退回給嘉定伯府。

若是……”

一福船的上好精鹽價值幾萬紋銀,若是平常人家,誅九族都不爲過。可那是自己的丈人,似乎不妥。

說道這裡,崇禎也不知如何說下去。

自己老丈人有多少財產他當然知曉,可秦浩明篤定他借不到錢的神情,又影響著他原本堅定的心。

“若無,海鹽由你私自做主。並且,朕將讓錦衣衛查周家販賣私鹽的事情。”

想到如果真如秦浩明所說,崇禎心裡涌起無限的恨意,那說明勳貴已經不值得信任,真若秦愛卿所言,後果委實可怕。

“皇上,天下大亂的根源是土地兼併嚴重,貧富過於懸殊。

大戶兼併土地,經營商業,只知錦衣玉食,競相奢侈,全不以大明的困難爲念。

小民即使在豐收年景,還不免啼飢號寒。一遇荒歉,軟弱的只好輾轉餓死路旁,強壯的則起來造反。

錦衣衛是您的鷹犬,有些不方便的事情,不妨讓他們多做一些,不必受迂儒影響而自廢武功。

江南大戶多有不法之徒,若能認捐兵餉,自然是好。倘有違抗的,不妨讓錦衣衛活動活動,不要姑息。

希望微臣和孫總督的做法,能夠讓朝廷有所借鑑。”

秦浩明低著頭,也不看崇禎的臉色,自顧說道。

“借鑑?”

崇禎臉色閃過一絲苦笑,他自然明白秦浩明的意思。

眼前這位自然不必說,孫傳庭的行事手段也多有御史大臣彈劾,可那畢竟是無奈之舉。

作爲天子,如何能用此陰招?

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三百八十六節 講武堂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一百三十二節 威望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二百零七節 吾心甚慰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
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三百八十六節 講武堂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一百三十二節 威望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二百零七節 吾心甚慰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金县| 陇西县| 荣昌县| 沧州市| 大田县| 紫云| 循化| 温泉县| 固原市| 宁明县| 松溪县| 新绛县| 小金县| 包头市| 资溪县| 浦县| 葵青区| 昆山市| 临江市| 长海县| 文山县| 云浮市| 屯昌县| 连江县| 乐平市| 乌拉特前旗| 夹江县| 湾仔区| 汉川市| 珠海市| 珲春市| 临猗县| 南召县| 华安县| 独山县| 德阳市| 酒泉市| 三明市| 保靖县| 凤阳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