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

崇禎十二年五月初八,宣府鎮守太監高起潛被錦衣衛駱養性指揮使親自緝拿。

初九日,宣府衙門張榜告示,歡迎宣府軍民舉報高起潛不法之事,但有冤屈,一定秉公處理。

牆倒衆人推,更何況高起潛這些年確實犯下許多罪行。

一時之間,宣府、大同、山西等地民情洶涌。軍戶、邊民爭先恐後舉報,好領取總督衙門五斗大米的獎勵。

秦浩明所作所爲跟謙謙君子似乎不搭邊,連誘之以利的方式都使用出來。

初十,高起潛受刑不過,招供髒銀計三百三十萬兩,房產五處,出乎衆人意料。

十二日,宣府衙門共處理民訟三百二十起,有實據一百五十起。總督衙門接受軍事案件一百三十起,證實八十七起冤屈。

十三日,大同、介休、太原陸續傳來晉商招供,高起潛c手礦山經營。

證據送呈總督府,秦浩明欣喜若狂,此乃大忌,可謂鐵證如山。

鎮守中官有權在轄區替皇室採辦土物貢品,同時乘機蒐括敲剝,但非特命不得參與地方賦稅錢糧的徵收及礦山的管理。

至此,高起潛貪贓枉法、行事跋扈的初步罪證確鑿,民憤極大。

特別是各地邊關重鎮也傳來當地鎮守太監c手民事,更是令輿情譁然一片,熱議紛紛。

大明律令規定,鎮守中官有權過問地方司法事務,並與撫按定期錄囚,卻不得自行受理訟事。

大明訴訟由地方里老、縣府、按司、巡按御史受理,按律不得越訴。

但由於鎮守中官有安民防寇之責,於官民軍匠間恃強凌弱、起滅詞訟之事皆得預聞,因而多有直接受理訟事、徑自處置者。

當日,五省總督秦浩明快馬密疏崇禎皇帝:“詞訟起於不平,聽斷各有所司。

現各處鎮守太監,不務固守城池,撫安軍民,以盡其職。

如高起潛之流,顧恃官高,往往濫受民訟,或囑令枉斷,或差人提取而s擾官民。

甚至視所賂之多寡而斷所訟曲直,導致刑罰不公,善良被害。

宣大非南直隸、京畿等繁華之地,民窮戶困,生活不易。

然高起潛彼一太監,無兒無女,在宣大任上,得銀三百三十萬兩,房產五處,盡是豪宅大院,令臣惶恐汗顏。

此皆民脂民膏,其數字後面,有多少百姓家毀人亡、妻離子散,臣不敢細思。

因此,肯請今上移文各鎮守太監等官,自後不許干預詞訟,仍榜禁軍民人等。

果有不平,理應循序赴訴所轄官司,不得輒訴鎮守官處,違者治罪。

臣秦浩明叩首頓拜今上。”

同時,附上高起潛的銀票和房產地契,及所有的證人證詞。

但唯獨沒有諮詢對高起潛和其他鎮守中官的處理意見,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心中坦蕩而無私。

與此同時,宣大邊鎮隨著高起潛的落馬和晉商的事情,鬧得下面軍官和富戶士紳四處奔走,打探接下來的時局發展。

可是秦浩明和宋賢這兩位宣大的最高軍政長官,非常有默契的託病不見任何人。

衆人才意識到事情有些麻煩,沒有宣大兩位大佬的明言,他們一時間真不知如何自處?

雖然他們在朝廷擁有著龐大的關係網,可這些平素裡引以爲豪的關係網,在一把把閃著寒光的鋼刀和長槍面前,就像清倌人的那張膜,脆弱得一捅就破。

烈日當空,道路兩旁,接近成熟的穀物熱得彎下腰,低著頭。

蚱蜢多得像草葉,在小麥和黑麥地裡,在岸邊的蘆葦叢中,發出微弱而嘈雜的鳴聲。

天氣越來越熱,雖有蘭州大水車晝夜不停汲水澆灌,但還是沒有大自然的雨水來得那麼普降甘露。

靠近水源的田地莊稼長勢喜人,遠離的則麥穗空癟,收成受到影響幾成必然。

大旱往往伴隨蝗災,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

按照宣大目前的情景,委實不得不防。

巡撫宋賢對於官場鬥爭避之如虎,但對於民事方面,應該說還是比較稱職。

“秦督,今年的蝗災可以預見,不知您可有什麼方法?”

窗明幾淨的總督大廳,宋巡撫問道。

對這個年紀比他小很多的總督,他現在可謂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不如!

縱觀其所爲,勇鬥晉商,扳倒高起潛,整治宣大官員,其手段狠辣,行事穩健,作風嚴密,哪裡像一個剛入官場的毛頭小子?

抱著能者無所不能的思想,現在連如何防範蝗蟲也問計於他。

秦浩明苦笑,他哪裡知道如何防範?後世有農藥,有飛機噴灑,方纔解決問題,現在……

不過這屬於自己的工作範圍,從環境角度看,蝗災主要是由乾旱災引起的。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乾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髮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

一方面,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爲增加。

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爲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宋大人,組織百姓、富戶大量餵養j鴨,每萬畝田地飼養五千只,長大後,宣大總督府負責收購。

甚至,對於有困難的百姓,可以由官府提供銀兩,事後再結算。

至於其它的思路,本督暫時沒有。”

秦浩明思考許久,方纔緩緩的說道。

後世,他好像有看過一篇報道,說是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區做過一項試驗。

將大量鴨子引入農田捕食水稻蝗蟲,結果僅需兩千只鴨子就能把四千畝土地裡的蝗蟲吃得乾乾淨淨。

他不知道有沒有用,只能是死馬當作活馬醫。

但農戶飼養的j鴨,卻可以當做將士的日常伙食,可謂一舉兩得。

現在他可以說是財大氣粗,晉商的財物雖說尚未落袋,可是隨著報過來的數據,僅糧食一項,五家就有近五千多萬斤。

至於現銀,目前的數據有一千二百萬,其他金銀細軟尚未統計完全。

但這些銀兩,基本和他沒有關係,他準備上交崇禎,免掉他管轄區域內的練餉,也算是造福五省百姓。

當然,晉商的其他戰略物資,他則有些想法。

總不能清廉如水,別人吃r,自己卻連湯湯水水也撈不著,那跟著自己的將士們還有什麼意思?

“秦督,駱指揮使求見。”

“快快有請。”

駱養性現在可是合作伙伴,兩人正處於蜜月期。而一旁的宋巡撫卻告辭離去,明哲保身是他一貫的做法。

ps:諸君,請大家看完順手投票,謝謝大家一貫的支持!

也請看盜版的朋友移步起點,幫忙投票。讓數據上去,可以得到網站推薦。

最近家裡出點事,六月份請假一個月,所以會保證每天兩更以上,希望大家看得痛快,真心感謝你們一路隨行。

故土難離敬上!

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六十節 困局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三百八十一節 不要怕,你也有後臺嘛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說說感謝和感言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二百二十八節 有妻婉兒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三百八十七節 他們算個屁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三百一十八節 秦家族人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五十七節 大捷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九十一節 漢家文化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七十節 籌備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
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六十節 困局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三百八十一節 不要怕,你也有後臺嘛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說說感謝和感言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二百二十八節 有妻婉兒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三百八十七節 他們算個屁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三百一十八節 秦家族人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五十七節 大捷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九十一節 漢家文化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七十節 籌備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阴县| 宕昌县| 乳源| 浠水县| 高邑县| 宝坻区| 长泰县| 北宁市| 永顺县| 龙江县| 西宁市| 浮山县| 南丰县| 宿州市| 红原县| 青田县| 建水县| 兴山县| 石楼县| 赣州市| 民勤县| 方城县| 建水县| 称多县| 平阳县| 高安市| 璧山县| 陈巴尔虎旗| 青川县| 和政县| 无极县| 改则县| 宁津县| 桃江县| 登封市| 新巴尔虎右旗| 五常市| 邯郸县| 巫山县| 兰坪|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