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

“天子賞賜之物,本官哪有這等福分。被言官知道,少不了一個大不敬的罪名。

那首領還是請自便,無需顧忌本官。

請小心一點,第一次吸食怕是有點嗆人,幾次以後習慣了便好。”

林虎搖搖手一臉的苦笑,故意用豔羨的目光盯著他手裡的煙槍,無限神往。

一起吸食,開什麼玩笑,此物能沾嗎?

不說秦督嚴厲警告,縱觀他如此做法,寧願爲了此物耗費大量精力財力爲之,便知這個叫福壽膏的東西,委實比什麼毒藥都可怕。

聽秦督講,概因若是毒藥,只一人生死爾,不會連累他人。

可福壽膏就不同,一家吸食,毀一家。一族吸食,毀一族。若是一國吸食,則毀一國。

那仁朝克圖自得笑笑,別看他牛*哄哄,到底是官身不自由啊!遂也不再勉強,自顧吞雲吐霧起來。

很快,宣府鎮驛站不同庭院間時常傳來一兩聲咳嗽聲,並伴有淡淡的煙霧嫋嫋飄起。

此等小事,當然是由林虎和劉三他們來做比較適合。

並且,秦浩明打算留這些部族頭人半個月,務必讓他們把每天吸食福壽膏的好習慣帶回蒙古草原纔是。

而秦浩明身爲大明幾省總督,既不方便也無需親自動手。

只不過,他自身也幾無片刻得閒時間。

雖然因爲他註定是宣府鎮過客,許多關於文官的事務他很少過問,只將工作的重心放在武備上。

可畢竟許多事務要經過他的同意或者簽字等,讓他不厭其煩,卻又無可奈何。

幕僚書辦他倒是有招了幾個,但剛剛伊始,不知其心性如何,也不放心重用。

“不妥,不妥,此事傳揚出去不僅婉兒名聲盡毀,便是你也擔不清關係。

明日過來吃飯,定親以後就方便了。”

秦浩明異想天開,竟然提出要讓未婚妻戚婉如幫忙掌管官印,負責蓋章。戚綱把腦袋搖破,愣是不答應。

在他看來,秦浩明此舉無疑是離經叛道,委實荒謬至極。

“唉,那當本督沒說。”

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道德傳統在這時代根深蒂固,不可逾越。

秦浩明唯有無奈嘆息一聲,和張鬆榮一道前往宣府城外,挑選養馬的牧場。

此次馬市繳獲的貨物,除了將牛馬由官府留下,其他一律交給大明商人販賣。

其中牛分配到下屬縣區,用於農田耕種。此次韃虜寇邊,農田大多荒蕪,正需大量耕牛墾荒,播種農物。

而一萬五千多匹馬中,除了淘汰三千多的駑馬,尚有上等戰馬一萬兩千騎。

“養馬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養好馬。

並且養馬不能一匹一匹分散養,要在長山大谷,有美草,有甘泉,有曠地,才能成羣養,才能爲騎兵出塞長途追擊之用。”

張鬆榮手腳並用,帶領秦浩明爬上宣府鎮北面高山。驀然,前方出現一個狹長的谷地,橫亙在大家眼前。

“敢情宣府的養馬場所早就在你心中,便是待此一時而已。”

秦浩明撫掌大嘆,慶幸自己找對人。有如此優秀的騎兵教練,組建大規模的無敵騎兵並不是一句空話。

而他,只要保障後勤即可。

“自古有天下國家者,莫不以馬政爲重。故問國君之當者,必數馬以對之。

太祖即位初期,令其下太僕及諸牧監各令修職,毋怠所事。

因此,定都金陵之時,他便令應天、太平、鎮江、廬州、鳳陽、揚州六府,滁、和二州民牧馬。

但以上諸地皆爲長江下游的農耕區,牧地狹窄,又無專業牧民,僅以農民兼營,其數量遠不足以供軍事之需。”

張鬆榮對大明馬政雖沒有表明意見,但聽得出來,還是頗爲不滿。

秦浩明搖搖頭,明白他已經算是客氣,或者說不敢議論大明國策。

朱元璋登基後認爲馬是重要的戰略物資,馬匹的多少決定著國力的大小。

應該說,這種判斷非常有道理。

在冷兵器時代,戰馬不僅是衝鋒陷陣、克敵制勝的保障,也是驛站、後勤的主要戰略投送工具。

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負,因而備受關注。

大明建立三十多年後,全國的馬匹存量才兩萬三千七百多匹,數量之稀少,難以想象。

朱元璋急於求成,增加戰馬的數量,因而出臺了大明馬政。

組建御馬監,同時由官府和民間同時餵養。

故而,大明從朱元璋開始,百姓養馬就像納稅一樣,成爲重要義務。

其飼養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官府交給你一匹母馬,明年你必須交一匹小馬。

母馬不死你就得年年交幼崽。但誰能保證母馬年年懷孕,且必須生產呢?

可官府不管那一套,你交不上,就得賠償。這就相當於官府存款在你這裡,年年收取旱澇保收的利息。

又比如,官府把良馬寄養在你的家中,有了差池,原價賠償。

但誰能保證馬匹沒個頭疼腦熱,生老病死呢?可大明官府不管那一套,馬匹比你祖宗還金貴,後果自負。

同時百姓養馬基本沒什麼回報,而馬匹又很貴,動輒二三十兩甚至五六十兩,相當於一般中等家庭全年的收入。

後來爲了減少老百姓的負擔,朱元璋採取輪養政策,一家養不起,左鄰右舍湊一塊,十來戶養一匹馬。

願意是好的,老朱體貼百姓,這樣你們就可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羣策羣力,取長補短。

但鄉民可沒老朱想象的那麼善良,實際c作中,誰的弟兄多,勢力大,誰就不用出錢出力。

誰家裡窮,孤兒寡母誰就多幹活反而增加了窮苦人的負擔。

到了明末,愈演愈烈,成爲許多百姓揭桿造反的原因之一。

“秦督,目前雖有五靈穀草場暫時容身,但此地過於狹窄,若是馬匹數量增加,恐怕就難以容納。”

張鬆榮未雨綢繆,對秦浩明說道。

“附近可有朝廷牧場?”

牧場的具體位置他並不知曉,故而只有問專業人士。

“有幾次,但都掌握在御馬監手裡。尚爲就任的高公公就是御馬監的秉筆,恐怕不易。”

張鬆榮蹙著雙眉,擔憂的說道。

應該說,大明北地並不缺牧場草料場。

如佔地二千六百餘頃的順義縣北草場、佔地一百二十八頃的安州草場等皆是。

但問題是全部掌握在御馬監手裡。

御馬監的職責是監守倉場、收納發放草料。

每場有掌場太監一員,貼場宦官一、二十員,僉書宦官數十員至百餘員。

此外,壩上等象馬牛羊房也有規模不等的草料場。

從宣德二年開始定製,御馬監馬牛羊草料,均分派于山東、河南、北直隸民戶地畝草內徵收。

御馬監貼場、籤書宦官坐場監收。

各倉場所收草料的數量是根據在房牲口數量而定的,一般來說,每匹牲口每年平均約配給麥豆等料十石、草二百至三百束。

可天雄軍從盧象升開始,包括現在的秦浩明,好像和高起潛關係都不好,這纔是張鬆榮擔心的問題。

要知道,御馬監權利極大,僅次於司理監,號稱第二監。

不說別的,單是高起潛本人,聖眷頗濃,此次戰敗逃跑,天子也沒有問罪,聽說只是斥責而已。

“此事本督來想辦法,張將軍只要負責訓練即可!”

再難,也必須承擔下來,這是秦浩明的風格。

況且,對高起潛他也挺有興趣。

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三百八十六節 講武堂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三十節 唯有源頭活水來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三十二節 大明說和復報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五百零一節 首重軍功第四百零八節 這錢來得堂堂正正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四百零五節 要狠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
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三百八十六節 講武堂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三十節 唯有源頭活水來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三十二節 大明說和復報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五百零一節 首重軍功第四百零八節 這錢來得堂堂正正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四百零五節 要狠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朝阳区| 英山县| 泰和县| 台山市| 凉城县| 舞阳县| 绥德县| 吉林市| 清镇市| 安龙县| 女性| 乌拉特中旗| 双城市| 钟祥市| 鹤山市| 五大连池市| 新龙县| 沙田区| 中阳县| 马公市| 桂东县| 应用必备| 驻马店市| 新乡县| 中山市| 凌源市| 连州市| 南开区| 宁乡县| 文水县| 盖州市| 新龙县| 广丰县| 封丘县| 亳州市| 老河口市| 比如县| 黎平县| 贡嘎县|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