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

其實,秦浩明的時間並不像他所說的那般日理萬機,忙得腳不沾地。

藉口,這都是藉口,目的便是推脫不必要的應酬,好在家中陪陪三位嬌妻。

時間是擠出的,這話委實沒錯。

時至今日,總督府雖說有侍從室幫忙處理軍務政務,可許多大事還需要他拿注意,如果事事親力親爲,他想要馬不停蹄如勞模般也是可以的。

可秦浩明選擇從制度規矩入手,建立標準,這無疑讓他輕鬆許多。

同時也培養了一批精兵強將,幫忙他處理各種事務。

總督府剛剛組建不久,所有的文武將領均是他從微末提拔起來,或爲親衛,或爲士子,或爲賢達之人。

彼此之間沒有什麼老資格可講,自然也就少了幾許齷齪。

這是每一個新興組織的特色,創業之初,雖然事務繁雜,勞心勞力,可那種欣欣向上的趨勢每個人都看在眼裡,每天時時刻刻在朝著好的方向變化,勢力逐漸發展膨脹。

此刻,秦浩明在總督府辦公室,瀏覽了近段時間各地工程建設的速度,讓人把洪迪新叫來,低聲吩咐幾句。

然後深深懶腰,準備開溜。

剛走到門口,碰見許傑和吳鋒兩人聯袂而來。

“得齡,進生,請坐,有何爲難之事?”

秦浩明心裡暗歎一聲,想要翹班看來泡湯矣。沒有什麼大事,他們一般會用公函的形式轉到侍從室,不會親自過來。

“秦督,這裡有一篇文章,是一個說書的童生所寫,學生委實難以決斷。”

吳鋒臉色古怪,手裡拿著一份文章,恭謹的遞給秦浩明。

“辛苦了,本督看看。”

秦浩明笑瞇瞇的接過文章,對他們說道。

這兩天,吳鋒和許傑二人臨時兼著復報終審的崗位,忙得不可開交。應該是沒睡好,精神看上去有萎靡。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嚴崇年著。”

入眼處,細膩的小楷字讓秦浩明精神恍惚,驀然一愣。讓他愣住的不是文章名,而是作者的名字。

怎麼這麼巧,跟後世爲錢連祖宗都不要,閉著眼睛說瞎話,荼毒青年一代,爲老奴努爾哈赤及康麻子四處吹噓的某人相似。

秦浩明定下心神,認真翻看這篇文章。

文章並沒有出奇之處,而是老調重彈,闡述萬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任用宦官搜刮礦稅,鞭屍首輔兼帝師張居正這三件事。

“你們怎麼看?”

秦浩明面無表情,走到許傑和吳鋒跟前,隔著檀木茶幾對坐著。

“秦督,雖說民間多有議論此事者,可二十年來從未有人膽敢著書說事之人。

學生以爲,此人爲了區區虛名而詆譭萬曆帝,罪該萬死!復報萬萬不可刊登此文,至於如何對待此人,請秦督定奪。”

許傑心中明顯早有計較,此刻說出自己的看法。

“得齡,你也說說?”

聽完許傑的話,秦浩明不置可否,右手敲打著茶幾,朝吳鋒說道。

大明言論環境寬鬆,文人士子私底下品評過去帝王,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足爲奇。可如嚴崇年這般,想用復報發表自己的言論,卻還是第一個。

“學生以爲,此人雖有求名之嫌,然所言皆是時下士子主流。可若讓他公然發表,恐怕會引起天下士子熱議或共鳴。

若此,天子知曉此事,復報將成衆矢之的,輕則遭朝廷詰難天子訓斥,重則遭朝廷查封取締。故學生意思,不予理會!”

吳鋒語氣中顯然有點贊同時下這種觀點,認爲萬曆皇帝搞垮國體,以至於現在大明危如累卵。

“大謬矣!此等自然,實乃無恥之徒,偷換概念,滿嘴污衊,似是而非,譁衆取寵。”

秦浩明仰天長嘆,肅然道:“蒙元禍亂中原百年,強分四等百姓,而我漢人最賤。

盤剝日重,殘暴不義,以致民怨沸騰、羣雄四起。而太祖高皇帝起兵滁州,遂有大明,傳承至今,已二百年矣。”

秦浩明看著不明所以的吳鋒和許傑,搖頭道:“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倡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何也?”

不待二人開口回答,秦浩明繼續說道:

“乃爲摒棄世族豪門、封建諸侯與天子相爭耳。歷代朝廷爲國家天下,開科取士,選拔官吏,籠絡文人,用以治國。

不想去了豪門諸侯,卻引來君權、臣權之爭,千年以下多少朝代更替,皆由此來。”

瞧著吳鋒和許傑不斷點頭,秦浩明接著說道:“太祖皇帝屠戮文武,革新定製,裁撤宰相,皆是帝王心術,爲保子孫天子權柄也。

至宣宗怠政,設立內閣,臣權再彰,乃設司禮監製衡。

如此文人受制於官員,官員受制於六部,六部受制於內閣,內閣受制於司禮監,司禮監受制於天子,天子得安。

文臣雖因科舉師生、出生籍貫而有黨名,也不過是爲個人之利而互相利用,各取所需,分分合合,你爭我奪,既無同利也不同心,無朋黨之大害。”

秦浩明說到此處,再次長嘆一聲,“至武宗喜兵事愛嬉戲而厭政務,臣權始興。

海商、鹽商、地方商賈世家,對文人廣爲施恩,耕種於科舉朝堂,維護其共同利益,方有了楚黨、浙黨、齊黨、蜀黨、晉黨、以及萬曆年間興起的東林黨。

正德皇帝之後,嘉靖皇帝以旁支繼位大統,最重名正言順,方有了“大禮議”之爭。

其又一意玄修,不耐煩雜,雖權柄不失,卻開啓黨爭。

致使朝中忠正盡去,小人得志,諸黨亂國。至隆慶皇帝繼位,君權旁落,臣權更盛,天子之令不出大內,國事盡操於內閣。”

吳鋒和許傑都是聽得目瞪口呆,震驚不已,此等帝王心術哪裡有人會教給他們?

秦浩明搖頭嘆道:“隆慶皇帝龍御天下六載而崩,萬曆十歲繼位,臣權到了最高峰。

張居正以內閣首輔而行天子權,萬曆皇帝受制於太后和馮寶,外不敢觸怒首輔,有天子之名而無天子之實,直至張居正病逝,方在晉黨支持下,重掌大權。”

秦浩明仰頭思及張居正所作所爲,苦笑,“張居正嚴師名臣,一腔抱負爲國爲民,本督甚爲尊敬。

其不避嫌疑,撥亂反正,清查田畝,施行新法,乃有萬曆中興。

而且,張首輔對萬曆皇帝苦心栽培,掌大權而無不臣,行妙手雨露萬民,增賦稅、擇名將、用人才,興國事,大明之功臣也。

可爲何他一旦身死,萬曆皇帝就施雷霆手段,降罪於身後,牽連其子孫,你們知道嗎?”

許傑和吳鋒二人見秦浩明三言兩語把大明曆代梳理點評一遍,其言可謂一針見血,真知灼見,不禁聽得如癡如醉。

見終於講到正點上,不由坐直身姿,認真傾聽。

秦浩明見狀,搖搖頭示意不必如此嚴肅。

他們二人都是這時代的精英,是秦浩明苦心培養的對象。

奈何受時局所限,不能跳出故有思維,重新審視剖析大明曆代皇帝的得失,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而自己有後世的視角,再加上網絡的各種正反言論,可以博取衆長,去其糟粕不實,方能有此清醒認識。

其實在秦浩明看來,萬曆皇帝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權與文官制度發生了劇烈衝突,皇權受到壓抑,萬曆用消極方式對抗。

但是不管說什麼,作爲帝王,萬曆有兩點值得肯定。

其一萬曆皇帝並沒有因大臣與之作對,甚至漫罵皇帝貴妃而殺掉一人,算是相當寬仁的。

其二不上朝並不是不辦公,萬曆年間的國家大事小情都是他在處理。

大的比如萬曆三大徵,特別是明、日的壬辰戰爭一直在萬曆指導下進行。

小的比如利瑪竇進京傳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萬曆過問下得以順利進行的。

西方傳教士對萬曆充滿敬意好感,東西方文明得以交流,萬曆是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的。

至於說鞭屍張居正,這是真正的帝王之術了。

在吳鋒和許傑的注視下,秦浩明展齒一笑,“本督猜測,其實萬曆皇帝應該是不恨張首輔,反而是深深感激他,這從張首輔生前一生尊隆可見。

只是張首輔開了大明奪天子權柄的惡例,故而萬曆皇帝就不能容他。

萬曆必須狠心污其名,辱其家,罪其子孫,告訴萬千文臣,覬覦天子之權者,必挫骨揚灰,斷其子孫後代前程,讓他們朝乾夕惕,不敢有半點非分之心。”

吳鋒和許傑恍然大悟,皆是點頭稱是,深悟於心。

想到後面的情景,秦浩明落寞一嘆,說道:“可是臣權大興,諸黨囂張,又怎是懲罰區區一個張首輔可以壓服的。

萬曆皇帝親政之後,處處爲臣子所制,名爲奉旨,實際難行於天下,名爲尊君,實際造謠謾罵。

於是萬曆怕了,他們雖無張首輔的本事,卻一個個比張首輔更可怕,最終,萬曆躲在皇宮大內,這一躲就是二十八年。”

吳鋒和許傑二人哪裡有聽過如此新穎的說法,可偏偏實情好像如此,作爲一個君王,在位四十八年,國家安康穩定,有何苛求?

“當然,事情要一分爲二看待,萬曆皇帝雖然躲在皇宮內,可卻沒有那麼容易屈服。他沒有怠政,仍然想著國家要事、民之生死。

諸黨的無能之輩,言道口舌之徒,弄權的僞君子,老一個退一個,退一個少一個,他大概想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耗光他們。

因此,羣臣操持國家賦稅,萬曆就派太監四處搜刮,內帑充沛,萬曆就控制得了萬民,控制得了軍隊。

可惜萬曆皇帝想差了,他們已是參天大樹,老葉新芽,土壤深厚。

萬曆終究沒有能力耗光他們,無奈之下只好諸黨皆用,那頭弱就幫扶那個,方保持住朝廷的平衡。

其實,萬曆受張首輔苦心教導,他不是恣意胡來的性子。他不喜王皇后,獨寵鄭貴妃,卻沒有廢后。

他不喜歡太子,欲廢長立幼,立福王繼位,和羣臣爭了幾十年,卻連自己心裡的關都過不去,最後還是立爲太子。

和大臣賭氣幾十年,卻不敢疏忽朝政,無論是賑濟災民、修繕水利、國事民生尤其是邊關兵事,他皆不敢放鬆。”

秦浩明有些無奈的搖搖頭,將心比心,若是自己坐上那個位置,有可能不殺人而把時局穩定下來嗎?

秦浩明泛起冷笑,“就是在此情況下,萬曆皇帝三大徵全部打贏,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這意味著我們漢人依舊執掌華夏,沒有淪爲兩腳羊,沒有淪爲四等民衆。

二位認真想想,哪一次異族殺入華夏,沒有人頭滾滾,十室九空?”

吳鋒和許傑臉色稟然,呼吸沉重,他們飽讀詩書,自然明白歷次華夏被異族入侵的慘景。

“所以,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

也不想想,歲月已經過去二十多年,萬曆皇帝早已仙去,這江山時局的好壞,還和他有什麼關係?

若是三五年也就罷了,還有慣性之說,可……

這都是後人不爭氣,不得已把包袱甩到萬曆皇帝頭上啊!”

良久,秦浩明按捺情緒,幽幽地對二人說道。

屋內一片寂靜,碧玉薰香爐裡的那一抹淡淡的龍涎香瀰漫在空氣裡,若嫋煙,若輕絮,彌滿屋內深處。

良久,吳鋒方小心翼翼的說道:“那秦督的意思,可是讓嚴崇年發表,然後吾等再寫文駁斥他,還萬曆皇帝一個公道。”

“對,話不講不透,理不辯不清。你們二人先去想想如何駁斥,本督來潤色,不能讓這些無恥文人顛倒是非,荼毒民衆。”

萬曆應該可以算是明君了,可秦浩明想到後世他的陵園還被無恥之徒挖掘,秦浩明心裡就有一股怒氣。

既然後世做不了什麼,那麼這一世就要把事情搞清,再不允許歷史被人纂改。

至於如何對付嚴崇年,這事要認真想想,不能便宜這狗日的。

秦浩明恨恨的想到。

ps:諸君,兩更和一章,字數沒少。還有嚴是故意寫錯的,你們明白的。如何處置這個雜種,有思路的歡迎留言。故土難離敬上!

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五百三十六節 風起雲涌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六百六十二節 援兵抵達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一百九十六節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三百八十節 大明第一人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六十一節 震撼
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五百三十六節 風起雲涌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六百六十二節 援兵抵達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一百九十六節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三百八十節 大明第一人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六十一節 震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西盟| 南木林县| 陆丰市| 南乐县| 徐州市| 留坝县| 泰顺县| 历史| 周宁县| 舟山市| 大理市| 惠水县| 高邑县| 保康县| 光山县| 嘉义县| 安达市| 江北区| 交口县| 定西市| 遵化市| 清新县| 渝北区| 和平县| 武夷山市| 科技| 三河市| 民乐县| 汽车| 兴和县| 雅安市| 通州区| 金坛市| 惠州市| 慈溪市| 溧阳市| 石城县| 仁化县| 彭州市|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