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

“此一時彼一時!

現如今,建奴已經進關,入侵大明長達三個月之久,四處殘殺大明子民,掠奪財物人口。

若是此時再想著和談,締結城下之盟,則大錯特錯!

此舉將令天下百姓如何看待皇上?

若是大明和建奴懸殊太大,根本不是對手,和談倒也就罷了。可是現在皇上也看到,事情並非如此。”

秦浩明講得激動,不知不覺站起身,在崇禎的目視下侃侃而談。

“建奴此次出兵總計八萬,縱然未必完全準確,但大體不差。

一路攻城略地必有損耗,不說別的,單是在趙縣,盧總督便讓他們喪失萬餘人,這可是真真切切的數據。

若此,微臣估計他們可戰兵馬也不過六萬五千人上下。

更何況,他們還要分兵看守被擄的大明百姓和劫掠的財物。

如此一來,則可戰之兵更少。

反觀大明,盧總督的天雄軍尚有近兩萬人馬,高監軍朝廷兵馬和關寧鐵騎共有六萬,陳新甲陳總督的宣府也有五萬可戰之兵。

雖說比不得建奴精銳,可若是和兵一處,十幾萬大軍跟建奴死耗,他們何能勝之?

若是皇上能夠下定決心,便是十人拼他一人又如何?

大明百姓有十幾千萬,而建奴多不過百萬人,這其中還包括蒙古人和投降過去的漢人等,真正屬於建奴的族人決計不超過二十五萬人。

這點,我們可以從去歲建奴組建的八旗制度便可略知一二。

若是在此戰中,無需太多,我大明再留下他們兩三萬人,看建奴今後還敢再隨意寇邊,視我大明如入無人之地耶?

所以,微臣斗膽,懇請皇上聖心獨斷,早做決定。

則此,百姓幸甚!大明幸甚!

微臣定和盧督一起,驅逐韃虜,復我大明雄風,雖萬死而不辭!”

說到最後,秦浩明誠心實意跪倒在地,向崇禎行一跪三叩禮。

若是崇禎能夠答應,救千千萬萬人與水火兵戈,自己這一跪又算得了什麼?

“秦愛卿切勿如此,快快請起,朕還有事相詢。”

秦浩明說得條理清晰,有實有據,並非憑著一腔熱血高喊,崇禎也是頗爲意動。

可執掌朝政十一年,早已過了原先衝動的年齡,考慮事情自有他的方略。

沒有得到崇禎肯定的答覆,秦浩明心有不甘,可又無可奈何?

該說的已經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該做的他正在做,唯有默默等待崇禎的決定。

看見秦浩明一臉的哀怨,崇禎心裡一軟,柔聲勸慰道:“兵戈之事,甚是兇險,朕無法立馬答應,待和內閣朝臣商議後再做計較。”

崇禎作爲一國之君,能如此這樣對自己說,已經是算相當給面子。

秦浩明點點頭,知道勉強不得,鞠躬行禮,“多謝皇上不怪微臣胡言亂語,臣感激不盡!”

崇禎對秦浩明的表現相當滿意,知進退,明事理,不會跟其他酸儒一樣,胡攪蠻纏,值得細細觀察,留待大用。

“朕所慮者,恐如楊學士所說,若韃虜拼死與我大明死戰,則陷入和國內叛軍兩線作戰。

以大明目前的財力和兵力,尚無法應付。

秦愛卿可有其他見解?另外對於解決反賊可有什麼好辦法?”

秦浩明之前的優異表現,讓崇禎不敢小覷,從他身上,崇禎隱隱約約看到盧象升的影子。

因此,像這樣關於朝廷決策的大事,也不知不覺詢問他的意見。

秦浩明沒有冒然立馬回答,而是仔細組織語言。

其實他知道,這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還涉及到政治,跟大明的體制有關。

明末農民大起義全面爆發之後,牽制了明朝幾乎所有的軍隊,大明用盡了剿、撫手段均無濟於事。

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武裝嚴重危脅著明朝的統治,對此大明已經難以應付,同時它還要發兵應付遼東戰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

所以纔有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攘外必先安內之說,歷史也證明他的正確性,最終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煤山投繯自盡。

必須要說明的是,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的他們造反,使戰爭持續了近二十年。

不僅對大明王朝舊有的制度和統治秩序造成了重創,也破壞了戰區內各地的農業生產和發展。

明末農民戰爭的戰場,一方面人口傷亡衆多,農業生產環境遭到破壞,農業再生產鏈條斷裂,社會生產力長期處於停滯衰落的狀態。

另一方也把大明最精銳的將士消耗殆盡,同時還有財力物力。

可以說,正是農民軍耗盡了大明王朝所以資源,以至於再也無法統一組織起來對抗建奴的入侵,最終導致農民軍和大明一起被清軍消滅。

真真是應了那句老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韃虜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可以奪取大明的天下,甚至是在入主北京城後。

公元1644年,也就是大明崇禎十七年,女真韃虜在多爾袞的帶領下,第一次穿過當時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山海關進入中原,並順利佔領北京。

幾乎全體韃子依然不太相信他們能夠真正征服整個明朝,只是打算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諸王以鎮燕都。

而大兵則或還守瀋陽,或退保海山,可無後患。

韃虜多爾袞雖然沒有采納這種目光短淺的建議,嚴格按照皇太極的遺志立即從瀋陽遷都北京。

但雄才大略如他,也不敢奢望能夠進一步征服整個天下,其本人也親口說“何言一統?但得寸則寸,得尺則尺爾”。

可是這一切的根源在哪裡,其實還不是在大明王朝的自身上。

從皇室到官紳地主,兼併土地愈來愈猖狂,他們依靠政治權勢大量地侵佔官地和私田。

宗室諸王、勳戚、太監也通過“乞請”和接受“投獻”等方式,霸佔了越府跨縣的大片土地,成了全國最大的土地佔有者。

可是他們佔了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卻不要爲大明承擔任何責任,緣何不要滅亡?

這些事情他雖然知道,可跟崇禎根本無法言明。

秦浩明的臉色精彩至極,蹙著雙眉,一會怒一會悲,卻唯獨沒有喜色。

崇禎也不催他,自顧拿起一塊宮廷糕點,放在嘴裡。

他也沒有指望秦浩明給他驚喜,這個問題,多少內閣重臣,名人士子天天反覆討論,也沒有一個具體章程,不過滿問罷了。

“皇上,此事微臣沒有考慮過,但有一個臨時的怪招,或許能解決一些暫時性的問題。

但請恕臣無罪,微臣方敢說出?”

秦浩明反覆思慮好久,終於下定決心搏一把,雖然他知道可能性很小,但做到無愧於心即可。

“咦!快說,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大明從來沒有應言獲罪,秦愛卿請儘管說,朕這點度量還是有的。”

崇禎聞言大喜,毫不在意的揮揮龍袍,示意秦浩明把對策說出來,哪怕是暫時性的注意。

實在是對反賊無可奈何,動搖了大明的根基啊!

至於建奴,不過是蠻夷罷了,待數年之後,敵國漸衰而我中原盜賊止息,便是解決他們的時候。

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三百二十一節 承包到戶第六百零六節 來了,就別走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七十節 籌備第一百二十九節 希望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一百九十六節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四百二十六節 功敗垂成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五百零五節 本督管不了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二百二十八節 有妻婉兒
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三百二十一節 承包到戶第六百零六節 來了,就別走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七十節 籌備第一百二十九節 希望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一百九十六節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四百二十六節 功敗垂成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五百零五節 本督管不了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二百二十八節 有妻婉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弥渡县| 山东省| 南安市| 漾濞| 马公市| 石阡县| 尼木县| 宁夏| 许昌市| 财经| 德令哈市| 遂昌县| 宁国市| 元氏县| 师宗县| 桓台县| 安阳市| 比如县| 沅江市| 海口市| 明水县| 米脂县| 伊金霍洛旗| 巴中市| 建阳市| 安国市| 公主岭市| 酒泉市| 抚宁县| 金沙县| 尉氏县| 图片| 兴山县| 泰顺县| 虞城县| 池州市| 益阳市| 岑溪市| 瓦房店市| 江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