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

剛從前線撤回來的百戰宿將嘆口氣,沒再發牢騷,手指一移,又指向離吐谷渾王后帳幕不遠的另一處較小帳篷:

“那裡住的是他們國相天柱王。可汗一家離了國都千里奔逃,原是留天柱王帶主力抵禦我天兵的,也是就打了一仗,那天柱王的手下死的死、跑的跑,他自己也受傷被俘。路上走得辛苦,他前幾天還發起燒來,躺在檻車裡不醒人事。我真怕他撐不到長安就病死,害得張某還要受責。唉!”

李元軌眼力很好,能看到一個頭裹黑巾穿長袍揹著草藥筐的人從那帳篷底下走出來,又回身向帳內說著什麼,想是張士貴找來給天柱王治療的醫士。

天柱王是王后的兄弟,當了二十年宰相,深受老可汗信任。兄妹倆挑撥得慕容伏允一心跟吐蕃親近,年年挑釁大唐襲邊掠地,唐皇李世民終於一怒發兵,於是吐谷渾可汗國破家亡隻身逃竄。伏允一家是活該,只可憐兩國百姓,打起仗來哪邊日子能好過?

“吐谷渾的王后國相都被俘了來,他們那太子尊王呢?”李元軌又問張士貴,“此刻是在他母親身邊?還是跟著他父親一起逃了?”

張士貴搖搖頭:“這張某也不清楚,王后身邊有二女一子,那小男娃娃才六歲,應該不是尊王。攻克伏俟城以後,藥師公查問過尊王的去向,人人都說他早就離開國都,去自己的領地牧場了,也應該沒跟他父伏允在一起。藥師公分析,那大概是伏允佈下的局,故意讓父子分處而居,萬一有一個被我軍抓了,另一個也能繼續聚攏他國民頑抗。”

這確實是一樁麻煩,李元軌想。等他三姐夫柴紹在長安訓練好那假王孫,送到伏俟城,去輔佐現今被唐軍立爲吐谷渾國主的慕容順,他們父子需要面對不知生死、不知藏匿何處的正牌太子尊王挑戰。

慕容氏在吐谷渾統治已逾三百年,各部落敬懼王室如天神。尊王既有大義名份,那麼煽動各部族起反、不服慕容順父子統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他父親慕容伏允當年就是這般,被隋軍打散以後又趁中原大亂死灰復燃的。

“就是爲了斷絕那太子尊王的念想,元軌纔在京師奉敕公幹,又欲在這羣俘虜當中選人先送回去……”李元軌還想乘機再勸說張士貴配合他,但張副總管一聽他又提起額外耗費人力的計劃,大手一揮,極不耐煩地連連搖頭,乾脆背轉身子望向另一邊,不看不聞。

我又不是爲了自己找這麻煩……李元軌暗自翻個白眼,還想再糾纏,忽然看到自己這邊下方,天柱王那帳篷裡,又走出一個少年,抱著木匣跟在醫士身邊往外走。那少年身形有點眼熟,而臉容一轉側間,竟肖似自己曾與之勾結、在大安宮作亂的那吐谷渾小王子“桑賽”。

李元軌大吃一驚,揉揉眼再看,那少年已跟著醫士走遠了,再看不到臉龐。他伸手指住二人背影,轉頭剛對張士貴“哎”了一聲,土堆下方突然傳來喊聲:“大將軍!”

張士貴扭頭問:“什麼?”下方一個傳令兵喊道:“那批貢馬運到秦州了!趙刺史讓人來稟知張總管!”

這是他們一直在等的吐谷渾馬匹到了。張士貴大喜,拔腳就下坡。李元軌抓著他叫“等等”,還想說剛纔好象看到了桑賽的事,張士貴卻反手一把鉗住他手腕,扯著他往城外走,口中語氣嚴厲:

“吳王恕罪。軍情緊急,耽誤不得,張某沒空陪郎君閒逛談說了。也請吳王勿誤公事,即刻上路!”

城門殘基坡高路陡,這麼用力拉扯著走,一不小心二人會一起摔跌下去。李元軌又生氣又驚懼,一時顧不上說話,趔趄著平安落地以後,又欲開言,張士貴卻揚聲叫人來“送客”,向他拱手一揖而別,匆匆向自己坐騎跑去。

這就是擺明架式要轟人了……李元軌心裡有氣,也不跟他拉扯,自己叫楊信之“去把剛纔進城那個醫生和他帶的人找來”。但張士貴的隨從卻依奉主命,執意要李元軌主僕立刻離開此地,又在城門跟他們糾纏好久。等楊信之能抽身去問那醫生的事,那二人早離開成紀故城沒處去找了。

李元軌還不死心,上馬帶了自己的人,在附近轉著圈子搜索那二人蹤跡,邊騎行邊向楊信之說了彷彿看到桑賽。楊信之也是既驚訝又慎重,說“如果桑賽當時逃出了長安城且能自由行動,那他確實很有可能就在此地”。

據桑賽自己和康蘇密的說法,那少年正是天柱王之子、王后的外甥,又與吐谷渾太子尊王交好。李元軌脫獄之後,曾向程咬金查問那晚大安宮翠雲峰望樓內外得獲的刺客形狀,得知桑賽並不在內,而除他之外,其餘黑衣人幾乎全數戰死。那麼桑賽應該是逃掉了,至於他如何逃出大安宮和禁苑、又如何在長安城內外隱身消失,那還是個謎。

吐谷渾小王子在長安的任務失敗、帶去的人手摺損殆盡,剩他自己一人,潛回吐谷渾的可能性很大。他沒有公驗,走不了官道,一路躲藏遮掩的話,行程速度會較慢。今年五月唐軍在吐谷渾大勝,露布一路報捷過來,西北道上各處皆知,對這一戰無比關心的桑賽沒理由打聽不到。他父親和姑母都被俘了,他來想法營救,再正常不過。只可恨張士貴懷銜舊怨,不肯好好聽李元軌說話……

在成紀故城外轉著圈搜索,圈子越兜越大,四人一直搜到夕陽西斜,也沒發現什麼可疑蹤跡。這倒越發坐實了那醫士和少年有蹊蹺——尋常百姓哪會如此快速消失得無影無蹤?

李元軌勒馬想了想,又回往成紀故城營地。張士貴已經騎馬去秦州接那一批貢馬了,看時辰今晚趕不回來,不過他可以向張士貴留下的副將等人示警,提醒他們看到了疑似奸人,可能會接應這些俘虜脫逃,叫他們小心看守。

可他連這一點都沒能做到。他趕回營地轅門時,天色已黑,所有人都關門守寨,縮回故城殘垣布了營地監守。他在門外喊話,回答總是“軍門不夜開,這是規矩,請明日天亮再來。”

總不能把什麼桑賽,什麼吐谷渾小王子的事隔著門喊過去吧,何況那事說來還挺複雜,又牽扯到城內那些俘虜,誰知道當衆喊出來會有什麼後果……李元軌又氣又惱,一扯馬繮,招呼楊信之等:

“走!我們回秦州!”

“啊?連夜趕路?”楊信之一咧嘴,看府主神情不好,忙又改口:“要是今晚出了事,那怎麼辦?還是說動他們開轅門放我們進去住一宿吧!有事也能幫一把手……”

“別做你的春秋大夢了!”李元軌冷笑,“走夜路而已,這點苦頭都受不住?今晚準保沒事,我知道桑賽那猴崽子會什麼時候動手,也知道他打算怎麼幹、往哪裡跑!”

附註:1、描述的“成紀故城”,亦有實物原型,即甘肅省今瓜州縣境內的“鎖陽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爲完好的漢唐古城之一。作者鹿與友人實地探訪過,照片圖1大致能看出內城古城牆的規模範圍,以及城內的部分院落建築基地。圖2圖3都是保存較完好的城門和甕城部分,夯土痕跡清晰,這麼厚重高大的殘牆,下面搭建築還是比較能擋風保暖的嗯。

這座城,在唐代是西北那個“瓜州”的縣治所在。因爲離得近,敦煌文獻裡也經常提及。瓜州東千佛洞(榆林窟)的壁畫,保存良好畫風精美價值極高,目前最早的有孫大聖的玄奘西遊故事壁畫就在這裡。歷史上的玄奘取經,還真的經過這座古城,在此說法一個月左右,不過那是貞觀元年的事。貞觀九年,玄奘應該已經到了印度,在那爛陀寺修行精進中。

2、本章地方官吏說“全靠前幾年積儲的義倉糧食賙濟”,“義倉”是貞觀經濟史當中很重要的一個設置,立於貞觀二年。當時朝廷考慮,水旱兇災造成農業收成不穩定,大亂之後戶口凋殘,百姓家裡大多也沒有儲蓄渡災。所以由朝廷出面,在各地設立管理倉庫,半強制要求田主們每年每畝地向倉庫交納二升糧食(並不多)。這個“義倉”存糧專門用於兇年賑濟當地饑饉,一開始管理得還比較嚴格,《舊唐書食貨志下》:自是天下州縣,始置義倉,每有饑饉,則開倉賑給。以至高宗、則天,數十年間,義倉不許雜用。其後公私窘迫,漸貸義倉支用。自中宗神龍之後,天下義倉費用向盡。

第二十四章誰家子弟誰家院(上)第二十一章貞觀之治(上)第五章平生首殺(上)第三章李元軌的出路(下)第二十三章選擇弒君殺父第十五章血海深仇第二十八章太子妃的生日賀禮(下)第十八章東宮之夜第十九章君前討價還價(下)第二十一章附註:第四十章真兇(下)第二十三章附註:第二十四章夜襲大安殿第二十三章附註:第六章附註:第二十四章龍馬鎏金壺(上)第四十五章尾章(5)第八章大唐親王入贅蕃邦(上)第二章紫虛觀情事(上)第七章洗不掉的血污(下)第四十五章尾章(5)第三章附註:第三章李元軌的出路(下)第四十章真兇(上)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亂鬥(下)第二十三章就以自殺結案?第四章趙王妃成禮(下)第三十八章皇帝持刀強(下)第二章人間不如意事(上)第十三章附註:第十章十七長公主駙馬(上)第十七章半路殺出程咬金(上)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上)第十五章皇弟與皇子第八章剋死三個皇長孫的白虎精第六章李元軌殉葬(下)第九章咸陽渡西市(下)第十一章魏徵欲斬龍第三十章李元軌的抉擇(下)第三十四章吐谷渾遺孤的掙扎(上)第五章平生首殺(下)第四十二章尾章(2)第二十一章長空之戀(上)第二十五章李元軌束手(下)第三十四章吐谷渾遺孤的掙扎(下)第二十二章桃花林裡一白猿(上)第十七章半路殺出程咬金(下)第六章附註:第二十九章血玉韘的主人(上)第二十九章玄武門(下)第三十三章王子們又要造反(上)第二十七章萬善尼寺(上)第十二章李元軌典身借貸(上)第四十四章尾章(4)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第二十七章套馬的漢子(上)第六章叔侄圖窮匕見(上)第八章渭水寒(上)第五章程咬金逼婚(上)第二十八章楊家有女(上)第二十章往生寺第十七章奇技啥巧碾壓(上)第二章紫虛觀情事(下)第十一章枉自相逢未嫁時(下)第二十三章宮鬥法式(上)第二十三章螺子黛(下)第七章洗不掉的血污(下)第十一章李承乾的獰笑第二十四章夜襲大安殿第二十章忽夢少年事(上)第二十二章親人與敵人第十六章附註:第二十九章玄武門(下)第十九章合香娘子(上)第二十四章龍馬鎏金壺(上)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下)第十五章魏叔玢勒索借貸(下)第四章翠雲峰望樓(下)第三十章唐國公家廟(上)第二章人間不如意事(下)第三十章李元軌的抉擇(上)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上)第十八章東宮之夜第二十五章李元軌束手(下)第七章一娘是我殺的第十三章鋤下水與井中金第二十八章太子妃的生日賀禮(上)第十七章半路殺出程咬金(上)第十章前保母與肥獵豹(上)第五章失蹤的豹奴第八章渭水寒(下)第十六章永安宮詞(上)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下)第十七章傳說中的和親第四章趙王妃成禮(下)第二十一章附註:第十一章枉自相逢未嫁時(下)第九章眼睛深似湘江水第十一章李承乾的獰笑
第二十四章誰家子弟誰家院(上)第二十一章貞觀之治(上)第五章平生首殺(上)第三章李元軌的出路(下)第二十三章選擇弒君殺父第十五章血海深仇第二十八章太子妃的生日賀禮(下)第十八章東宮之夜第十九章君前討價還價(下)第二十一章附註:第四十章真兇(下)第二十三章附註:第二十四章夜襲大安殿第二十三章附註:第六章附註:第二十四章龍馬鎏金壺(上)第四十五章尾章(5)第八章大唐親王入贅蕃邦(上)第二章紫虛觀情事(上)第七章洗不掉的血污(下)第四十五章尾章(5)第三章附註:第三章李元軌的出路(下)第四十章真兇(上)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亂鬥(下)第二十三章就以自殺結案?第四章趙王妃成禮(下)第三十八章皇帝持刀強(下)第二章人間不如意事(上)第十三章附註:第十章十七長公主駙馬(上)第十七章半路殺出程咬金(上)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上)第十五章皇弟與皇子第八章剋死三個皇長孫的白虎精第六章李元軌殉葬(下)第九章咸陽渡西市(下)第十一章魏徵欲斬龍第三十章李元軌的抉擇(下)第三十四章吐谷渾遺孤的掙扎(上)第五章平生首殺(下)第四十二章尾章(2)第二十一章長空之戀(上)第二十五章李元軌束手(下)第三十四章吐谷渾遺孤的掙扎(下)第二十二章桃花林裡一白猿(上)第十七章半路殺出程咬金(下)第六章附註:第二十九章血玉韘的主人(上)第二十九章玄武門(下)第三十三章王子們又要造反(上)第二十七章萬善尼寺(上)第十二章李元軌典身借貸(上)第四十四章尾章(4)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第二十七章套馬的漢子(上)第六章叔侄圖窮匕見(上)第八章渭水寒(上)第五章程咬金逼婚(上)第二十八章楊家有女(上)第二十章往生寺第十七章奇技啥巧碾壓(上)第二章紫虛觀情事(下)第十一章枉自相逢未嫁時(下)第二十三章宮鬥法式(上)第二十三章螺子黛(下)第七章洗不掉的血污(下)第十一章李承乾的獰笑第二十四章夜襲大安殿第二十章忽夢少年事(上)第二十二章親人與敵人第十六章附註:第二十九章玄武門(下)第十九章合香娘子(上)第二十四章龍馬鎏金壺(上)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下)第十五章魏叔玢勒索借貸(下)第四章翠雲峰望樓(下)第三十章唐國公家廟(上)第二章人間不如意事(下)第三十章李元軌的抉擇(上)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上)第十八章東宮之夜第二十五章李元軌束手(下)第七章一娘是我殺的第十三章鋤下水與井中金第二十八章太子妃的生日賀禮(上)第十七章半路殺出程咬金(上)第十章前保母與肥獵豹(上)第五章失蹤的豹奴第八章渭水寒(下)第十六章永安宮詞(上)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下)第十七章傳說中的和親第四章趙王妃成禮(下)第二十一章附註:第十一章枉自相逢未嫁時(下)第九章眼睛深似湘江水第十一章李承乾的獰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海市| 望奎县| 黄大仙区| 兴安盟| 那坡县| 通州市| 福泉市| 莲花县| 阿拉善盟| 澎湖县| 嘉祥县| 定襄县| 东平县| 曲阜市| 盘锦市| 九江市| 平湖市| 靖安县| 马龙县| 德江县| 石首市| 睢宁县| 长岛县| 南岸区| 施甸县| 蕉岭县| 甘孜县| 嘉黎县| 安龙县| 双峰县| 忻城县| 五指山市| 卢氏县| 兴国县| 金阳县| 桐乡市| 邯郸市| 油尖旺区| 永平县| 建瓯市|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