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

內閣簽押房,五名尚書和兩位閣臣,這些人正在舉行大明朝目前最高級別的小會議。

能做到如今這個位置,自然是各有各的本領和小算盤,不過他們有一點卻相同,七個人均屬皇黨,談話間倒也省了諸多勾心鬥角。

本來內閣有三名閣臣,除了當今的首輔蔣德璟之外,就是東閣大學士兼領工部尚書的馮銓,還有建極殿大學士加禮部尚書銜的張瑞圖二人。

自前任首輔蔣德璟退歸,次輔蔣德璟進位以來至今已經有了一個多年頭,可內閣卻仍是這三個人,再沒有新的閣臣進入。

次輔之位懸而未定,若不出意外的話,這次輔定是要從馮銓和張瑞圖二人中挑選。

按規矩來說,馮銓不過是同進士出身,資歷不比張瑞圖,同進士和進士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更別提張瑞圖在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榜中位居第三名了,更是無法比。

官身方面,馮銓雖是工部尚書,張瑞圖卻也加了禮部尚書的銜。

有一點許多人都沒忘記,多年以前張瑞圖就曾以禮部尚書入閣輔政,還加了太子太師,多年以後被如今的崇禎皇帝原官召回。

這也就說明,如今的張瑞圖,是閣臣之中唯一一位加了太子太師名頭的,這可是巨大的優勢。

無論哪一方面來看,這次輔之位都應妥妥是張瑞圖的囊中之物了。

不過近些年來,馮銓深得崇禎寵信,包括忠烈祠、歸化城等很多重大工程都交由他一手操辦,又去了多次塞外立得大功,這同樣是朝臣中鮮少有人能及。

究竟鹿死誰手,尚還不好說,只要崇禎皇帝沒有旨意下來,朝臣也就只能猜測,次輔距首輔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人生在世,能做到這個地步的,屬實不多見。

“好了衆位,皇上叫大家來簽押房,不是大眼瞪小眼這麼幹坐著喝茶的,都將手裡的茶放一放,別把我內閣的茶都給喝光了?!?

蔣德璟咳咳兩聲,發話了。

聽見他說的,刑部尚書任浚皺了皺眉頭,打趣似的說道:“大閣老,我可記得內閣的茶葉幽香撲鼻,甘甜爲上佳之品,怎生如今如此苦澀?”

“我道也是,莫非是江南貢茶有司不專?”兵部尚書朱大典笑了笑,人畜無害地說道。

蔣德璟立馬看了他一眼,這小子就是從江南被皇帝召到京師任職的,他還會不知道貢茶的事兒?這話怕不是別有用心。

果不其然,聽了朱大典的話,近些時日剛從江南巡視歸京不久的禮部尚書黃錦不得勁了,冷哼著道:

“這與江南有司有什麼關係?陛下聖明,不僅內閣簽押房待茶給減了品質,就連宮中御用貢茶都已削減,有的喝就行了?!?

首輔蔣德璟默默看著這些人,心中苦笑不已。

這官場爭鬥還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便是如今這幾個忠貞爲國之人,每次聚到一起也免不得明裡暗裡的挖苦嘲諷一番。

那平日做事耿介有爲的朱大典,更是在故意引鬥,也不知安的什麼心,反正是人人都有自己的算盤。

“咳咳......”

良久,他再度輕咳幾聲。

這內閣簽押房本就不點大,蔣德璟是首輔,位高權重,一發話自然幾人都是閉緊了嘴,反正誰也不是爲了爭內閣待茶這個事兒的。

“陛下要咱們明日日落之前上摺子,那咱們就得今日把章程定下來,趕明兒一早就給他老人家呈上去,這個不用我多說,諸位都明白吧?”

“畢竟能到這兒坐著的,都不是官場上的小哈哈了,如今這位皇上是個什麼脾氣,不用我說諸位都知道,一旦怠慢了,莫說你們,便是我,也兜不住?!?

說著,蔣德璟將目光投降了端坐一旁的張瑞圖,道:“既然這茬是張閣老先提出來的,就由您最先說?!?

蔣德璟這話是帶著命令的口吻,張瑞圖也聽得出來,話中似是對自己有些不滿,見衆人目光看過來,他捋了捋思緒,上前說道:

“一條鞭法,是萬曆朝的宰輔張文忠公提出來的,戶部至今還存著那時候的條鞭冊,我看有些東西可以沿用,有些東西不適用現在,得改?!?

“具體怎麼改,還得諸位討論纔是,這個事兒光憑我一人兒可做不了主,萬一聖上不滿意,這擔子得大家一起扛才行?!?

張瑞圖坐了回去,看樣子是不想再說了。

“閣老說的哪裡話,今晨在朝上,皇上聖意都已如此明確,只是這條鞭法需得從長計議,畢竟牽扯太多,怕傷筋動骨不太好辦?!?

說話的是刑部尚書任浚,張瑞圖的話直白,他這話雖說拐外抹角的,在場衆多大佬聽見也是一下就明白了,四下頓時陷入沉默。

的確,這一條鞭法牽扯到的方方面面可遠不止朝堂,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他們看來,也不比戰場上揮刀流血來的輕鬆。

大明承平日久,土地私有化日益加重,先是農戶的土地被士紳、地主們兼併,到後來就連衛所的軍戶土地也都逐漸被蠶食。

地主豪強勾結官府,強佔農民的土地,迫使這些良民成爲手中的“佃農”,並運用一切可行的手段來逃避相應的賦稅。

軍田被侵佔,軍戶因而逐漸成爲各地指揮使及屯駐軍官的私人農役,這影響並加重了地方軍備的廢弛,這也是流賊起初能不斷攻掠州縣的原因。

這些遍佈全國的士紳、豪強和地主,就是這些朝廷大員們真正忌憚的,如何與這些人周旋和消耗,纔是這次商議的主題。

本朝在十七年的時候,就已經徹底廢除軍戶屯守制,強行規定了軍戶不必再承擔耕種田畝的責任,這已經極大的牽動了地主們的利益。

自嘉靖朝以來,賣官鬻爵和貪污腐敗現象已經十分嚴重。

本著不能白白寒窗苦讀的心思,各地無論老舊官員還是新晉官員,自打上任就開始拼命搜刮民脂民,到崇禎十七年的時候,更成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地方官隨意編排雜稅,增減稅賦數目,趁機中飽私囊大肆搜刮,賦稅越收越多,朝廷在逐漸喪失人心的同時卻越來越窮。

選拔任用上,原本主政的東林黨們,排資論輩風氣嚴重,沒有好的名聲就根本無法踏足官場一步,更甚至於控制著官員升遷的門路。

若非東林黨人,就算是政績卓越,軍事能力突出,也難以出人頭地,終究只是一名不聞。

爲了避免這種境況,史可法提出開京察,爲了避免這種財政困境,張瑞圖提出恢復萬曆朝曾行之有效的一條鞭法。

他們說的其實都對,史可法的京察可以削減掉十分之七的冗員,大大節省朝廷每年在俸祿上的開銷花費,讓真正的有識之士能大展身手。

張瑞圖提出恢復一條鞭法,用以促進財政收入,削減開支,順便還能迎取民心,這也是開京察最先需要做的準備。

崇禎皇帝當時捨棄了史可法激進派的做法,選取了張瑞圖較爲溫和的改革方式,這也是根據如今形勢所下的決定。

還有一個原因,進行這些改革的前提,都必須是擁有絕對的兵權和對地方的掌控,現在崇禎皇帝兵權是有了,那對地方的掌控是從何而來?

就是從如野火燎原般瘋狂生長了三年,如今已經達到空前絕後地步的廠衛勢力身上來。

這些天子爪牙對主子非常忠心耿耿,就是因爲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得主人強大了,自己才能強大,得主人活著,自己才能繼續行使職權。

東廠、西廠、內行廠,如今的眼線不說遍佈全國,起碼他們如今已經有了在兩京、山東、宣大等處旦有風吹草動,在第二日便能如時將其上呈御前的實力。

對崇禎來說,這就足夠了。

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a>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a>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a>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a>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隨便說說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
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a>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a>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a>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a>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隨便說說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澜沧| 麻栗坡县| 商丘市| 福安市| 余干县| 瑞丽市| 海淀区| 陇西县| 吕梁市| 楚雄市| 永胜县| 章丘市| 三原县| 浮梁县| 长宁县| 屏东县| 手游| 乐安县| 闽清县| 沙河市| 顺昌县| 高台县| 阳原县| 元氏县| 长沙县| 天长市| 莱州市| 涟水县| 乐至县| 全南县| 西安市| 双峰县| 泾源县| 邵东县| 元谋县| 泗水县| 桐柏县| 出国| 长丰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