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

說起來,這西羅城的戰(zhàn)鬥,還算是比較小規(guī)模,參戰(zhàn)的就只有烏爾邁的蒙古兵還有新組建的皇家火槍騎兵隊。

牟文綬率領(lǐng)的山東兵算是各支兵馬來的最快的,可就算等他們進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關(guān)內(nèi)其實早就結(jié)束了戰(zhàn)鬥。

城上的這些關(guān)寧兵也不管什麼,直接是按照官軍將領(lǐng)的要求,把手中的兵器丟成一堆,坐著或者蹲在地上,什麼也不用再管,只等上頭來人吩咐就是。

那把總心中長舒了一口氣,心裡面知道方纔自己若是下令抵抗,只怕手下這幫人也不一定同意,沒準轉(zhuǎn)身就把自己獻出去,現(xiàn)在該是就要人頭落地,全家盡喪了。

小小個西羅城,又是被突然襲擊,抵抗也堅持不了半個時辰,現(xiàn)在又是全部投降,速度自是更快。

甚至最開始那把總讓出去報信的人還沒跑出去或是做什麼別的動作,城門就被那些蒙古人推開了。

這封信被張世澤接到手裡,他看了一遍,頓時心生一計,不僅沒有燒將其毀壞,反而朝一旁降兵問了幾句什麼。

不多時,正蹲在人堆裡的把總在胡思亂想時,走過來一個官軍百總,將他從人堆裡拎出來向前一推,隨口道:

“那個誰,英國公有事找你,快去吧。”

“英國公有事找我?”

聽到這三個字,把總心下頓時一驚,愣在那不知如何是好,國公這麼大個官兒,找自己要麼要命要麼就是天上掉餡餅。

這種時候,把總滿心想的都是回京和老婆孩子團聚,無論要命還是有餅,他都十分不想去。

他卻沒有想到他一走,蹲在他身邊地那些關(guān)寧降兵也是鬆了一口氣。

吳三桂的關(guān)寧兵都是根據(jù)當初孫承宗和袁崇煥方法選的關(guān)外人,大部分是寧遠、錦州和松山一帶人士。

到了山海關(guān),吳三桂覺得自己兵馬雖然精銳,但數(shù)量實在太少,又讓夏國相和胡國柱在臨榆和山海衛(wèi)一帶精選了部分本地人充入軍中。

這些人在本地都是有家有口,大部分都分散在山海主關(guān)城外圍的東西羅城和臨榆縣周圍的營地,縱深很遠。

城上這些防守外圍西羅城的關(guān)寧兵多是本地招募的,鮮少有吳三桂的嫡系,這把總就統(tǒng)帶著爲數(shù)不多從關(guān)外撤進來的精銳,方纔牟文綬粗粗統(tǒng)計了一下,人數(shù)大約在八九十個。

就是這些關(guān)外常和韃子作戰(zhàn)的老卒,被吳三桂視作嫡系,戰(zhàn)時卻是第一批投降的,本地兵至少還上城試著守了守。

究其原因,自是因爲此時崇禎緊緊握著這些所謂精銳的家人,只消一句話傳回京師,都會人頭落地。

歷史上李自成東征的時候,大明已經(jīng)玩完,崇禎的前身都上吊殉國了,形勢所迫根本沒幾條路可選。

再加上李自成步步緊逼,這些人的家人又基本在大順軍進京的時候遭了災(zāi),杳無音訊,就算心中再不願意,當時跟著吳三桂挺而走險也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現(xiàn)在不同,大明在崇禎的手上有了中興之象,朝廷西北和西南戰(zhàn)事節(jié)節(jié)勝利,家人的小日子在京師過得好好的。

不少人還經(jīng)常接到家書,說是京城治安變好了,橫行的廠衛(wèi)番子近日不再那麼囂張,朝廷還常常賑濟災(zāi)民,貪官殺了一批又一批。

這種情況之下,傻子纔會跟著吳三桂去投清,那不是腦子被門擠了麼?

吳三桂是無路可走,但他們有一條明路啊,諸藩之亂的叛軍都能被改編或者遣返回鄉(xiāng),自己爲什麼不行。

本地兵有一點與關(guān)寧兵不同,他們雖然在入軍的時候收了吳三桂的銀子好處,可也得了警告,這關(guān)口若是出差錯,家裡人的腦袋就要落地了。

這樣一來,新招募的兵卻比精銳要敢戰(zhàn),倒是也說得通了,張世澤利用這一點,其實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分化瓦解關(guān)寧軍的方法。

吳三桂是用家人逼迫本地人替他賣命,崇禎則是用邊軍的家人,引誘他們棄暗投明,歸附朝廷。

做法雖然一樣,但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

因爲崇禎是皇帝,這麼去做,是仁政,是皇恩浩蕩,吳三桂乃是叛賊,這麼做就成了衆(zhòng)矢之的。

說白了,明眼人都知道,吳三桂這是狗急跳牆。

若沒有清軍接應(yīng),吳軍敗局已定,山海關(guān)重歸大明治下,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自崇禎十七年以來,吳三桂明理暗裡的和朝廷叫板,在地方上也一改往常收攏人心的做派,開始原形畢露。

他對頂級的豪強是客氣相待,對下面的那些士紳地主和普通本地小民卻看作豬狗一般。

天下人都知道,自八大晉商和皇親國戚之後現(xiàn)下崇禎皇帝極力打壓的人,便是那些頂級豪強地主和商人財閥,拉攏的人們,正是這些中小地主和底層小民。

而這些下層的地主們,在地方上往往都能做到同氣連枝,對任何事情都是熟門熟路,極爲的熟悉。

普通小民之間更是可以口口相傳,人心向背,有時候這些人會在後方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

“小的,小的見過英國公!”

雖然心中極度不情願,但是這關(guān)寧軍把總?cè)允呛俸俚恼~媚一笑,問道:“不知英國公叫小的來,是不是有了什麼吩咐?”

“倒是挺機靈,叫什麼?”張世澤頭也沒擡,輕輕一笑,問道。

“回國公,小的叫史保!”這時候,這把總總算是看明白自己暫時沒有性命之憂,膽子也大了起來。

“我這有個將功贖罪的機會,願不願意做。”張世澤點了點頭,上前將他扶起來,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若是成了,日後你還有到禁軍任職的機會,就算沒成,最少也能保證你全家老小的安危和撫卹。不過這個事九死一生,去了可能回不來,做不做?”

“做!”

史保瞪大了眼睛,眼珠都快從眼眶裡跳出來,深呼吸幾口,緊了緊懷裡揣著的家書,點頭咬牙道:

“小的這些年沒怎麼回過家,一直在關(guān)外守關(guān),對不住父母、婆娘還有女兒,這次又混成了叛軍,心裡早就是難受。”

“若國公說的是真的,真能保證一家安危,還有撫卹下去,就算是把命扔了,小的也敢回去攪兩把!”

言外之意,這史保竟是有些猜出是叫他去幹什麼。

“好,不愧是關(guān)外殺過韃子的。”張世澤點了點頭,忽然嘆口氣,道:

“聖上也是覺得你們這些關(guān)外殺韃子立功的人都不容易,畢竟很多事都不是你們能定的,也不能和那狗賊吳三桂一概而論,只要能好生表現(xiàn),日後定是有翻身的那天。”

聽見這番話,史保重重點點頭,堅定地道:“國公大人說吧,小的明白了!”

張世澤拿出手上這封信,對他附耳說道:

“你且?guī)е诵呕厝ィ瑹o論你怎麼說,務(wù)必要將這個消息傳到吳三桂耳朵裡......”

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zhàn)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shù)膼蹏閼?/a>第七十章:反轉(zhuǎn)(第二更)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guān)大戰(zhàn)(中)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nèi)於京師(求收藏!!!)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一十五章:著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zhuǎn)敗爲勝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zhàn)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zhàn)而降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qū)鎮(zhèn)守將軍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zāi)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tǒng)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zhàn)九捷,勇冠全川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fù)生產(chǎn),安定地方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guān)大戰(zhàn)(上)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
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zhàn)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shù)膼蹏閼?/a>第七十章:反轉(zhuǎn)(第二更)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guān)大戰(zhàn)(中)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nèi)於京師(求收藏!!!)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一十五章:著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zhuǎn)敗爲勝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zhàn)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zhàn)而降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qū)鎮(zhèn)守將軍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zāi)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tǒng)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zhàn)九捷,勇冠全川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fù)生產(chǎn),安定地方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guān)大戰(zhàn)(上)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安市| 瑞昌市| 太和县| 永吉县| 陆丰市| 新竹市| 芜湖县| 汨罗市| 大冶市| 汕头市| 都江堰市| 沁水县| 嵊州市| 锦州市| 奎屯市| 精河县| 莒南县| 长汀县| 稷山县| 涡阳县| 定襄县| 隆安县| 肥城市| 宁晋县| 中江县| 万安县| 遵化市| 龙州县| 汝阳县| 通化县| 纳雍县| 洞头县| 府谷县| 淮安市| 潮安县| 兴山县| 高平市| 灵武市| 望江县| 竹山县|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