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

崇禎二十年二月中旬,儘管是在金陵,天氣也還是頗有涼意,不過就算如此,聚在城內的文武羣臣衆官,還有諸多將士勳戚,心中都是熱乎乎的。

因爲今日,是遵東奇捷和朝廷平定藩王之亂後的敘功升授大典。

根據朝廷規定,這期間,皇帝將會在金陵短暫停留,並且親自主持大典,爲各級將士敘功,統計他們在去年到今年初這段時間內,進行這一連串大小戰役中的斬級、統籌等功勳,並且給予相應的賞賜和升授。

除此之外,朝廷也要統計出戰死的將士名單,將這些人的姓名、籍貫匯成文本,發到京師忠烈祠供奉,並且對這些人的妻小親人予以適當慰問,這些都是皇帝下旨必須要完成的目標。

因爲工作數量巨大,所以此次敘功升授大典,將在金陵定期三日全部完成。

重新改組之後的南京禮部、工部、戶部和南直隸各大衙門負責大典的全部事務,並且由剛上任不到三個月的南京禮部尚書張爾岐統籌全局。

大典舉行期間,南直隸各地防戍增加數倍,金陵城內巡街衙役和護衛兵丁,全部上街,並且神武軍就駐紮在城外三裡,一旦城內出現什麼亂象,周經武可以直接率部入城。

自從錢謙益死後,原本所謂“遙執朝政”的東林黨也算是在明面上盡數覆滅。

還剩下未被處置的官員和文人,也不敢在這個節骨眼上自稱東林士人,所謂禍福避趨之,現在的東林黨三個字,就是足以令常人殺頭失身的原因之一。

許多官員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巴不得和這三個字離得遠遠的,又怎麼會再出來鬧事。

但令人意外的是,崇禎皇帝雖然在表面上對東林黨趕盡殺絕,但卻還是會任用許多真正有賢能的人到主要位置上。

新上任的南京禮部尚書張爾岐,便是其中之一。

張爾岐此前並未在朝爲官,還是崇禎皇帝吩咐廠衛去找,當東廠番子找到他的時候,發現張爾岐其實一直就在金陵城內教書,這教授的具體內容,便是儒家經典《儀禮》。

其實張爾岐當時是回絕了,但廠衛畢竟是廠衛,皇帝要的人,無論禮請還是動粗,反正必須是要帶到皇帝身邊去的。

這中間發生了不少插曲,不過現在結果很明顯,張爾岐已經心甘情願在朝廷做官,並且他的想法和一般文官不同,主持敘功升授這種事,在他看來,實實在在是國朝興盛的象徵。

天下糜爛,唯有軍隊強盛,國家才能強盛,這樣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張爾岐心裡非常明白。

早在皇帝率大軍動身前往杭州的時候,張爾岐這邊就已經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大典事宜。

畢竟,無論這次的藩王之亂有多少種可能結果,入朝爲官的,就只能爲其中一種結果做準備,那就是亂子被平定,皇帝得勝還朝。

張爾岐理直氣壯的派出了戶部的文吏,前往各處蒐集與大典有關的各種資料,這些人還前往南京工部、戶部、吏部衙門之中,討要實際結果。

其實一開始,南京工部尚書高弘圖、戶部尚書王鐸、吏部尚書馬士英三人都是不情不願,一則對張爾岐直接被任命爲尚書心懷嫉妒,二則也是不想將本部事宜託付外人。

張爾岐派出這些人連高弘圖和王鐸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亂棒打出,三位部堂之中,只有吏部天官兒馬士英親自迎接,將有關文本奉入吏部編冊。

王鐸乃是南京大學士,高弘圖也久居高位,在南京各官員當衆威望不小,張爾岐雖然民間聲望日隆,但畢竟新官上任,無故不敢去動這兩座搭訕,便向南直隸鎮守太監劉福申述,卻一直沒有下文。

聽聞張爾岐向劉福報告,王鐸恨極,卻聽聞崇禎皇帝曾親自召見張爾岐,寵信有加,也是無可奈何,只好作罷。

王鐸多方聽到風聲,得知張爾岐深得皇帝信任,極有可能鯉魚躍龍門,直接進入京師,輾轉反側了幾個夜晚後,最後還是決定主動向張爾岐示好。

大約在上個月的下旬,王鐸打聽到張爾岐老母壽辰,突然攜帶大批的賀禮上門拜訪,並且將大典等事交託其手,做出了甘願脅從的意思。

據廠衛稟奏,席中張爾岐、王鐸相談甚歡,就像是多年老友,一點看不出二人往日的過節,崇禎皇帝聽到也是冷冷笑了一聲,並未多說一句。

對於下面這些官員之間的明爭暗鬥和趨炎附勢,崇禎皇帝藉助廠衛日日不間斷的密奏,實際上是一清二楚,但往往都是看破不多說,將他們控制在範圍之內而已。

除此以外,敘功升授大典的事情傳遍了江南和東南,各州府縣的官員紛紛前往南都金陵,聽聞如此重要的事被交給張爾岐主持,各級文武都是紛紛送來賀禮,使張爾岐應接不暇。

據廠衛密奏,張爾岐顯然是對官場之事一竅不通,這些禮品他來者不拒,並且還秉持著有來有回的原則,回贈些小物件表示尊敬。

更讓張爾岐沒有想到的是,崇禎皇帝回到金陵城之後,竟然當衆誇讚自己勤勉有爲,任事唯謹,可自己明明沒有做什麼大事,哪裡值得這般誇讚。

張爾岐的風頭在崇禎皇帝當衆誇讚之後,變得更盛。

據說有一日張爾岐和老母外出採購,去到哪裡,哪裡的掌櫃、東家便是親自出來相迎,許多從前張爾岐教授過的學子,也是日日登門拜訪,與他說這說那,討論詩詞禮義。

張爾岐原本並未有過任何在朝爲官的履歷,但卻一路青雲直上,得到皇帝青睞,這讓在朝中官員眼紅不己,私下更是說什麼的都有。

張府門前從早到晚都有南京內外各色人等登門拜訪,熱鬧的景象更一直到了大典舉辦的前一日才稍稍淡了下來。

這個時候,捷報與軍功名單己是被張爾岐主持的禮部與工部、吏部、戶部聯名遞了上去,各方都在屏息凝氣,靜待結果的到來。

大典舉行第一日的早晨,崇禎皇帝捏著廠衛昨夜的密奏,臉上卻看不見絲毫表情。

過了許久,崇禎皇帝將密報燒燬,冷笑幾聲,帶著早就等待在門外的一衆文武和衆廠衛,浩浩蕩蕩朝張爾岐選定的大典主會場,神策門方向走去。

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了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
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了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富民县| 乳山市| 阳信县| 司法| 牟定县| 运城市| 大荔县| 潢川县| 寻甸| 嘉黎县| 宝坻区| 莱西市| 巴里| 泗水县| 永济市| 稻城县| 五原县| 宜都市| 卫辉市| 大化| 日照市| 遵义市| 武宣县| 锡林郭勒盟| 清丰县| 吉木乃县| 南木林县| 英德市| 新干县| 成武县| 安远县| 阿荣旗| 青冈县| 遵义市| 九龙坡区| 沙坪坝区| 阿城市| 乐亭县| 开平市| 临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