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

“教宗,那些聯軍就在聖殿上大行濫殺,我們難道就這樣躲在這裡嗎?”

內殿,一名紅衣主教手中緊緊攥著十字勳章,義憤填膺的說道。

亞歷山大七世聽著外面迭起不斷的喊殺聲,還有那些教士臨死前驚恐的叫喊和求饒,癱坐在座位上,嘴中不斷念叨著什麼。

摳機議會的摳機主教辛拉格聞言怒火‘噌’地一下就是冒起來,上前怒目而視道:

“卡爾,剛纔在外面的時候,怎麼不見你這麼正直?現在還來得及,走出大門,把你剛纔的話向帝國議會的聯軍再說一遍!”

“我相信他們會給你留個全屍!”

說完,辛拉格餘怒未消的坐在一側,也是這個時候,外面的慘叫聲更清楚地傳進內殿。

內殿的教廷最高掌權者們往日都被人如聖主一般尊奉著,甚至連各國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都要得到他們的加冕才能名正言順,又哪裡見識過這等血腥場景。

那名叫卡爾的教廷紅衣主教再不復方纔的模樣,哆哆嗦嗦向後退幾步,一隻腳卡在桌角,‘噗通’一下坐到了地上。

“我就知道,你沒這個膽!”

辛拉格更加憤怒,但實際上他也只是窩裡鬥說話狠,一想起外面那些如同魔鬼一般的聯軍士兵也是瑟瑟發抖。

“咣啷?!?

忽然大門處傳來一聲大響,嚇得內殿中所有主教們集體一哆嗦,見到是一名半身都浸染上他人鮮血的教廷執事拿進來一封信。

“教宗閣下,這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來信。”

“上面都說了些什麼?”辛拉格急切的問道。

其餘的主教都將目光匯聚過去,顯然是想從這突然到來的信箋上面得到什麼好消息。

但亞歷山大七世的面色卻變得愈發慘白,良久,他拿起羽毛筆,鋪開了一卷教令用紙。

見他這個樣子,辛拉格也顧不上其它,抓過信箋,看後同樣是一副整個世界都崩塌的樣子。

這份信箋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三世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無論宗教還是政治,他都將堅定不移地支持大明帝國。

並且,費迪南三世還給教宗亞歷山大七世下了一道定決令。

今後全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只有大明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兩個國家,並且皇帝只有兩個。

西方的神羅皇帝和東方的大明皇帝,自亞歷山大七世之後,每一任羅馬教廷都將無條件爲之加冕。

這是費迪南三世的條件,對於亞歷山大七世來說,這倒並沒有什麼,最難受的不過是神聖羅馬帝國及歐洲完全站到了大明一邊。

但另外一封崇禎皇帝的信箋中,需要的條件卻遠不止於此。

全世界範圍內,任何國家的國王就任之前,都必須先得到大明帝國皇帝的冊封,否則就會被視爲反逆。

這不重要,因爲就亞歷山大七世所知,早在三百多年前大明就在亞洲有了完整的封貢體系。

包括琉球、呂宋、朝鮮在內的許多國家每代國王都要得到大明的冊封才能獲得所謂的‘正統’地位。

重要的是,在大明即將建立的世界封貢體系中,就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教廷的教宗都不例外。

這也就說明了,只要自己同意了,此前教廷的超然地位會結束在自己手上。

從今往後,大明帝國的皇權將徹底凌駕於教廷之上。

教廷加冕歷任大明的皇帝成爲一種責任,而對方其實並不需要。

大明帝國的皇帝甚至有權廢立教宗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而且自克里特戰役之後,沒有人還敢懷疑他們的實力。

這就很恐怖了。

自古以來,歐洲都是各國國王和教廷之間的爭權奪利,現在卻在東方出現了一個遙控整個歐洲的存在。

不得不說,這是整個教廷的災難。

......

從崇禎二十七年開始直到崇禎三十一年,這是崇禎皇帝獲得各種他毫不在意的稱號的高峰期。

崇禎二十七年正月,一支千餘人的龐大隊伍攜帶著三萬兩白銀來到西藏,爲首的一名侍郎面見現任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宣讀聖旨。

在這份聖旨中,羅桑嘉措被崇禎皇帝正式冊封爲“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旦達賴喇嘛“。

崇禎三十年二月,羅桑嘉措率領三千名官員前往大明京師赴宴,尊稱崇禎皇帝爲“文殊皇帝”。

第二年五月,來自莫斯科的一支洋人隊伍同樣浩浩蕩蕩來到京師腳下,代表遠東地區的所有前俄羅斯帝國人尊稱崇禎皇帝爲“全俄羅斯人民的大皇帝”,即沙皇。

沒過多久,來自教廷的一支隊伍輾轉來到大明京城腳下,這些來自西方的教士們全都爲這座城市的宏偉而歎爲觀止。

三天後,摳機主教辛拉格站在紫禁之巔,皇極大殿外,用最頂級的儀式,加冕崇禎皇帝爲“全羅馬的皇帝”,即羅馬皇帝。

......

崇禎皇帝覺得有點無趣,這麼多稱號加到自己腦袋上,其實也和“全世界的皇帝”沒啥區別了,但是沒想象中那麼爽。

不過加都加上了,難道還要再讓他們給撤了?戴著吧,又不是綠帽子,慫什麼!

後世史書怎麼寫,和朕有個鳥關係!

現在崇禎皇帝的稱號可太多了,蒙古天可汗,西藏文殊皇帝,俄羅斯大皇帝,歐洲羅馬皇帝,還有一堆小地區尊稱的,根本記住都記不住。

話說這麼多稱號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崇禎壓根沒啥太大的感覺,但全世界其它人卻都嗨了。

比如西藏和蒙古那邊,一個是被武力征服,一個是被曾經的遠東強權沙皇俄國硬給逼過來的。

現在崇禎有了文殊皇帝和天可汗這兩個稱號之後,也就相當於在文化上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同。

顯而易見的好處是,他們能心安理得的在崇禎皇帝治下茍著,那些以各種口號造反的有心之人也師出無名。

至於遠東那個俄羅斯大皇帝和羅馬皇帝,前一個崇禎根本沒在意。

畢竟遠東那片太地廣人稀,稍微派點駐軍,設置上衛所,再弄點移民,自從打下來就沒出過甚麼亂子。

後邊那個羅馬皇帝,是崇禎讓李定國帶兵去逼著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給自己強加上的稱號。

亞歷山大七世很無奈,可是不給還不行。

全世界都不明白,你東方皇帝怎麼就成西方的羅馬皇帝了?

要知道,這稱號自從君士坦丁堡陷落,東羅馬帝國正朔滅亡以後,就一直懸空著的,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都沒有。

要是非得找些理由,那就只能是這些。

神聖羅馬帝國公主埃利諾下嫁大明,然後崇禎滅了奧斯曼,佔領伊斯坦布爾以後又將其改叫回君士坦丁堡。

崇禎和羅馬皇帝多少能搭點邊的,好像也就這兩件事兒了。

可無論怎麼看,這大明皇帝被教廷加冕爲羅馬皇帝的事兒,都是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葩事件。

然而現在世界上這個形勢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崇禎想要個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剛被收拾過一遍的教廷那邊兒是真不給不行。

人家就算強詞奪理,半點不搭邊兒,想要的到底還是能整到手,畢竟有那個實力,這就和先秦趙高指鹿爲馬是一個道理。

全世界的國家都知道崇禎皇帝憑啥也不可能繼承羅馬皇帝這個稱號,但人家強行繼承下來,你還就得拍著手說真香。

什麼,不真香?

那你就得滅國啊兄弟,一個月滅日本,半年下全歐,一戰打崩奧斯曼,那是和誰鬧著玩呢。

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a>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二章沒了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
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二十四章:驚變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二章沒了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兴山县| 昌邑市| 安宁市| 武山县| 扶余县| 菏泽市| 望城县| 翁源县| 雷山县| 巴青县| 托克逊县| 杨浦区| 临泉县| 恩施市| 建瓯市| 乌拉特前旗| 清镇市| 博兴县| 旅游| 武乡县| 林西县| 乐都县| 黄大仙区| 宁夏| 绍兴县| 濉溪县| 怀柔区| 乌审旗| 调兵山市| 名山县| 吴堡县| 鄯善县| 浪卡子县| 缙云县| 上杭县| 永吉县| 大埔区| 邹城市| 横峰县|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