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

七月十五,這天是中元節,傳統意義上的‘鬼節’。

現在的西安城內,由於李自成選擇戰略性撤退,也就並沒有遭受到任何兵災人禍,但若要是仔細去究,多少還是有些亂子。

比如闖軍剛剛撤退,明軍還未進駐的這段空檔時期,那些被闖軍壓服的青皮、無賴們又起,開始到處鬧事。

官軍進駐之後,由於皇帝於此停留,這使得西安迅速成個整個官軍部隊的心臟,因而各方面的勢力迅速彙集。

對於城內的治安問題,自然也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先是街道司衙門重新組建,當地衙門的官員火線上任,無數的廠衛番子明裡暗裡的遷入城內,對城中控制達到空前力度。

這樣的多方勢力協調之下,西安雖大,卻也是在轉瞬間就把全城的亂子平定下來,沒有造成多少損失。

在這之後,朝廷在每條街都發布了告示,並且供給資源,幫助百姓修建受損嚴重的民居,給他們分發種籽、糧米和農具。

由於整個陝西皆宣告平定,除了加大日常的巡邏力度以外,不會按例在城中進行戒嚴,這也就是說,在中元節的時候,百姓們可以照常進行慶祝活動。

中元節是鬼門關大開,先亡的親人回到陽間完成自己生前沒能完成的願望的日子,故而多點荷燈意義非凡。

多數人以此在自家祭祖,告訴祖先一切安好,當然現在的所謂‘安好’,是指他們暫時都還活著,沒有性命之虞。

在官軍與流賊剛結束不久的戰爭中,雙方死傷的人數已然不少,再加上各處百姓的的死難者,更無法具體計算。

因而這樣一個安撫亡魂的節日,很多人都是非常重視,其中不乏有一些文官武將。

明代焚燒祭品以示給先亡的親人捎過去東西,民間一般的做法是在墳旁焚燒紙錠,並在墳頭壓一疊紙錢。

嘉靖年間,民間中元節祭祀達到了非常隆重的程度,據說家家戶戶都要備好冥衣紙錢,寫上先人名號,然後焚燒祭拜。

若是出嫁的女子祭祀過世的父母,還要在紙衣、紙錢上面籠上薄紗焚燒,以示區別,謂之“紗箱”。

無論城內還是城外,人們都於七月十五日這天清晨,將供品準備周全,然後全家打扮齊整走出家門。

出門後,他們又要分別往空中作揖禮讓,意爲將祖先的亡靈請入家中,祭祀完畢,還要畢恭畢敬地將亡靈送出家門。

到了晚上,各門各戶的百姓們準備好齋飯、餛飩、紙錢,請巫師或道士在門前空地燃放焰口,以此施食給無人祭祀的野鬼。

當然,這些所需用品耗費不少,便是太平時期也並非家家戶戶都能準備齊全,一些青黃不接的窮人家,爲了這個一年一度的祭祀儀式,有時要延期至八九月份才能完成。

現在的中元節,大部分人家都只是準備些黃紙去燒,不過雖然窮困潦倒,禮數和步驟卻一樣都不能少,對亡者都是異常尊重。

與之相比,如今的南北兩直隸地區,中元節祭祀就簡單得多。

就比如現在,崇禎在西安城中所見,百姓對中元節非常重視,一臉幾日,幾乎街上都是此類場景,讓人根本不想出門。

當然,這可能也與這些年中原五省連綿不絕的戰事有關,此時其餘地方的中元節祭祀,則要簡單得多。

京師近郊的宛平縣城,鄉民多在這天取來葛黍苗、麻苗、粟苗,連根帶土地豎著縛於大門的兩邊,少數人另外再縛三叢立於門外,供奉以面果,稱爲“祭麻谷”,這就算完成了祭祀。

江南蘇杭一帶的人家,此時都在忙於請僧尼誦經,追薦亡靈。

到了晚上,士子們則乘舟沿著河流,隨水置放用篾條和紙糊成、安置在荷葉或木板上的燈,裡面點上蠟燭和香,藉以引導溺水的鬼魂,稱之爲“放河燈”。

這些習俗,崇禎是御駕親征在民間真切的感受到,而同一時間的京師紫禁城內,身爲皇子座師的談遷也是爲諸皇子講授道:

“時值七月半盂蘭會大齋時節,各地年例不同,有人家做功果、焚紗箱,亦有點放河燈的,繁雜語不盡也。”

下面,皇太子朱慈烺在認真的聽著,並且若有所思。

......

中元節的餘溫仍在,各處的孤魂野鬼們還沒全部受到超度,在西安城東南不遠的區域,官軍和流賊又在喊殺聲陣陣。

戚元功的戰策,雖然很是冒險,但不失爲一劑猛藥,堵胤錫在考慮了非常久的時間後,決定搏一搏。

堵胤錫和陳奇瑜不同,後者就任之後,幾乎全都是孤注一擲的做法,用李自成的話來說:陳奇瑜就是個十足的賭徒。

賭徒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賭徒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在各種看似絕不可能翻盤的戰局中兵行險招,最終反敗爲勝。

而現任的五省督師堵胤錫恰恰相反,他習慣步步爲營,拿下幾府或半省之地以後,往往就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再繼續穩步推進。

可能就連李自成都沒想到,素來老成持穩的堵胤錫,這次卻力排衆議,選擇了比較激進的做法。

李自成和函谷關、武關這三處闖軍聽到的消息都不同,後兩者以爲李自成被圍商洛山,即將彈盡糧絕,而官軍主力已經調走,就要出兵援救。

前者聽到的,則是李友和吳汝義已經丟失兩處關口,但很它地忽有戰事,官軍主力撤走,讓他們兩個死裡逃生跑了出來。

細細想來,不難發現這些流言中爲數衆多的致命漏洞,但包括李自成在內,三處闖軍都犯了同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們自忖對官軍已經很是瞭解。

早可以追溯到天啓年間,老闖王高迎祥就曾與官軍進行過多年纏鬥,再加上李自成,這個時間就更久了。

起初此類消息傳來時,他們還會有所遲疑,但這些年的不斷成功證明,這些消息往往都是正確的,是天佑大順,是暴明將亡。

所以,無論這些消息是多麼的不切實際,李自成、李友,就算是對此尚有些疑慮的吳汝義,幾乎都是毫不遲疑地出兵了。

首先確認消息無誤的是李自成,因爲任繼榮率部進發到山口處時,遠遠觀看,發現官軍果真只有一處大營。

當然,這處營盤的人數不少,足有兩三萬,人喊馬嘶的日夜操訓,上方旌旗密佈,看起來是戰力十足。

但是當任繼榮將營盤上飄著的字號旗回稟給李自成,後者卻自信的笑了。

守在這兒的當真就是甘肅總兵王世寵的部下,這個姓王的,是榆林將門之後,算是冤家路窄,但李自成卻覺得此人是個十足的酒囊飯袋。

當初李自成做大,率部拿下重鎮榆林的時候,將此處世家將門連根斬絕,光留在城中總兵級別的大帥,就親手殺了十幾個。

在他看來,這些老將門子弟部下的官軍戰力都不強,與李友、吳汝義的部隊配合,吃掉這股官軍,還不是信手拈來。

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四發章推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
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四發章推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阿拉善左旗| 鹤庆县| 合作市| 双江| 海宁市| 屯留县| 中超| 上饶县| 汉阴县| 长寿区| 集安市| 修水县| 清徐县| 江达县| 固原市| 额尔古纳市| 邵东县| 白玉县| 莱州市| 阳城县| 黔西| 双辽市| 武川县| 蓝田县| 桃园县| 林甸县| 余江县| 张掖市| 丹阳市| 司法| 巩义市| 井研县| 拉萨市| 九江市| 无极县| 临沧市| 团风县| 山东| 磐安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