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

此刻崇禎皇帝還在接見來自朝鮮一位姓林的將軍,並不知曉周皇后已經安排了一位新的宮女進入坤寧宮奏琴。

“臣林慶業,參見大明皇帝陛下萬歲萬萬歲!”

看著眼前這位有著朝鮮人鮮明特徵的將軍,崇禎皇帝也沒顧慮他禮節上有什麼失當之初,畢竟人家朝鮮方面對大明也算是忠心。

說到底還是大明自己保護不住附屬國,朝鮮內部有不少文臣武將直到現在還是忠於大明的,這位後世的名將林慶業,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林慶業總算能親眼見到大明天子,心中是激動萬分。

一路上林慶業和他帶領的幾千朝鮮兵見到大明京師的繁華和強大,再一聯想到自己朝鮮所謂的京師,端是羞愧的無地自容。

對很多朝鮮人來說,明朝對他們有再塑之恩,尤其是萬曆年間大行神宗皇帝爲了支援朝鮮派出的援軍,更是讓朝鮮和大明自那時候起便結下了宗主國以外的深厚情感。

到了現在這個年頭,朝鮮在夾縫中求生存實際也挺不容易,服從明朝,明朝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就連皮島都撤了,壓根就沒能力也無心去管朝鮮的存亡。

清虜在崇禎十年用武力迫使仁祖屈服,仁祖一路跑到了南漢山城,實在不行了纔是出城對黃臺吉行三跪九叩的臣子之禮。

朝鮮仁祖李倧這麼做自然有他的苦衷,但是在朝鮮人心中,他們的宗主國依然還是大明,如果不是到了實在不行的地步,誰願意去幫著清虜。

所以自那時候起,朝鮮上下臣民便是開始對李倧不滿,八道各地開始不斷髮生變亂,都是以歸附明朝爲名,討伐仁祖。

這些小亂子當然被已經鞏固王權的李倧輕鬆平定,然而據廠衛稟報,今年六月份的時候,當年仁祖反正的功臣沈器遠居然也在國內發動政變,想要將懦弱的仁祖拉下馬。

就是在林慶業來到這覲見自己的幾日之前,崇禎皇帝接到了一封來自朝鮮的求封書。

沈器遠在朝鮮發動政變擁立懷仁君李德仁取代李倧,所以想要獲得明朝方面官方認同的冊封詔書。

林慶業是朝鮮名將,沈器遠則是仁祖反正歸附大明時期的功臣,兩人都是明朝一系,對於沈器遠的要求,崇禎皇帝自然打算應允。

但是在歷史上,沈器遠這次政變實際上是以失敗而告終,所有人都被李倧斬盡殺絕,不得不說,李倧這傢伙運氣當真不錯,老是能在變動前夕獲知消息,防患於未然。

究其原因,和朝鮮國內大臣金自點等附清派自然脫不了干係。

然而現在的崇禎皇帝根本就不打算讓李倧繼續在這個朝鮮大王的位子上坐下去。

按照歷史上的發展,沈器遠最後會失敗而死,可若是自己幫他一把呢,結果就是不得而知了。

林慶業頓首再拜,說道:

“大明皇帝陛下,昔年李倧反正歸明,方得全國之擁戴,而如今其昏聵不堪,懦弱無功,竟伏拜於建虜腳下茍且偷生,臣深爲不齒。”

“清虜竊據遼東,此輩黨同伐異,坐視宗主國之成敗,其行可誅!一日爲大明臣子,當世代爲大明臣子,臣願率所部八千朝鮮兒郎與建奴死戰到底!”

林慶業現在回去是一丁點作用也沒有,沈器遠的事還是讓廠衛去辦,林慶業在這個時候在朝鮮國內被通緝,實際上沒有什麼名份可言。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擺手示意他起身,說道:

“林將軍忠貞之心,朕已知曉,李倧之德行,朕亦深知。司禮監,擬詔。”

“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八道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漢山。”

“李倧背主棄義,已無反正之名,不知尊於中國,背棄宗主之義。茲撤銷朝鮮國王封號,收回誥命。爾國固藩衛於天朝,自推一人爲王,朕當親封,賜予誥命,冊封爲朝鮮國王。欽哉!”

林慶業接到這份詔書,激動的不能自己,頭磕的砰砰直響,崇禎皇帝示意他平身,又是頒旨將林慶業提升爲朝鮮軍統領,總理一切朝鮮軍務事宜。

實際上,崇禎皇帝也知道這份詔書不可能立即見效,但是仁祖李倧已經被建奴打怕,一輩子都不敢再和明朝做什麼往來,自然需要換一個聽話的。

甚至就算新的朝鮮國王是個首鼠兩端之徒,在崇禎皇帝這裡也要比被建奴打成乾兒子的李倧要有用得多。

這份詔書不是給李倧,而是給全體朝鮮臣民所發,林慶業的反應也說明了這份詔書一旦要是抵達朝鮮,將會掀起什麼風浪。

這些東西對崇禎皇帝來說就是一句話的事兒,但是在朝鮮臣民眼中,就是天朝宗主國對沈器遠和林慶業的認可,就是大明對仁祖李倧的不滿。

周思昭和李成仁在金、復二州變亂,多爾袞既要穩定盛京,又要親征平亂,顯然無暇顧及朝鮮內部,恰逢沈器遠政變,這對大明來說是天賜良機。

崇禎皇帝知曉此理,但京師剛剛穩定不久,李自成那邊還沒有解決,自然沒那個能力派兵支援。

崇禎皇帝能做的不多,唯有給一個正義之名,在朝鮮內部激起千層浪而已,剩下的就全看他們發揮了。

林慶業與沈器遠是好友,如今其又是手握八千兵馬,帶著崇禎皇帝的詔書歸國,已經是兼佔天時與人和。

在朝鮮內部這種力量已經不弱,若是再加上反正功臣沈器遠和懷仁君李德仁等人的力量,未嘗不能與李倧一戰。

林慶業剛剛一步三回頭的離開,崇禎皇帝神色頓時黯淡下去,側身問道:

“承恩哪,朕這一道詔令能否讓李倧直接退位?你說說看。”

王承恩固然有自己的想法,但如今的崇禎皇帝是位聖君,自然不能直接毫無顧慮的說出來,再三推脫之後纔是說道:

“啓奏陛下,那李倧昔日反正就是打著歸附大明的旗號,如今他背信棄義又歸附建奴,國內早就是不滿。”

“陛下此詔真乃仁聖之君所爲,退一萬步來說,也能造成朝鮮國內動盪,李倧已無國王之名,能否穩住王位,還是兩說。”

“嗯。”

崇禎皇帝點點頭,其實也並不指望著一紙詔書就能把李倧拉下馬,但時機到了,總歸還是要試試,要是顧及臉面問題,那還能做成什麼事了。

“朕該做的、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剩下的,就看天意吧。”

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
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宿迁市| 张家港市| 泉州市| 嘉祥县| 凭祥市| 格尔木市| 莱西市| 安塞县| 辉县市| 登封市| 沂南县| 晋中市| 房产| 梧州市| 抚顺市| 富源县| 卢湾区| 巴马| 新干县| 鄂托克前旗| 遂川县| 岳西县| 桂东县| 台安县| 恩平市| 乐陵市| 新平| 敖汉旗| 彭山县| 开原市| 阳朔县| 仁化县| 务川| 西城区| 明水县| 武义县| 桂平市| 玉树县| 西平县| 诸暨市|